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民間故事:一父三姓子

世界上有人撿金子、撿銀子、撿兒子……我講的卻是一個撿爹的故事。

好多年以前, 武當山有一個勤勞善良的老頭。

那天早晨, 他到野外撿糞, 在廁所裡撿了個包袱, 包袱裡是一百兩銀子。 老頭想:那個過路的掉了銀子, 心裡一定很急, 我就在這裡等著還他。

一會兒, 只見一個秀才慌慌張張進了廁所, 東找西找, 急得滿頭大汗。 老頭忙問:“相公可是掉了盤纏?”

那秀才站住腳, 答:“一百兩銀子。 ”

老頭將包袱遞過來, 秀才撲通一聲, 雙膝跪下, 說道:“小生進京赴考, 一不小心掉了包袱。 多虧老伯拾金不昧, 救了小生性命, 恩同再生父母,

請受小生一拜。 ”

老頭回家, 把撿銀子的事給兒子和媳婦說了。

兒子和媳婦一聽, 頓時怒氣衝天, 指頭搗在老頭眼窩裡:“不發家的東西!撿了銀子不往回拿, 白白給了人家。 養狗看門, 養牛耕地, 養你有啥益處? ”一頓棍子, 將老頭趕出了門外。

老頭從此無家可歸了, 便在武當山流浪要飯。

這天, 老頭路過一戶人家, 正遇上要下暴雨。

這家人都做活去了, 門外晾著衣裳, 稻場鋪曬一片青草。 老頭忙收下衣裳, 捆了青草, 再將青草堆進磨坊, 又把衣裳仔仔細細疊好。 這時, 回來了弟兄三個, 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

弟兄三個都沒有媳婦, 見老頭心腸這樣好, 非常感激。 老大說:“我們要有這樣一個老爹, 該多好呀!”老二說:“家有一個老, 就是一個寶。

”老三對老頭說:“老爹, 你不要走了, 就給我們當爹吧!”

有一回, 三弟兄都出外做活了。 老頭閑著沒事, 到房後去平整菜園。 啯啷一聲, 鐝頭碰著石頭, 震得手麻背酸。 老頭就刨呀刨呀, 撬開一塊大石板。

石板下有三壇金子, 三壇銀子。 老頭一聲不吭, 仍將石板鋪上, 蒙上浮土。

過了兩日, 來了個媒婆, 故意耍笑三弟兄說:“三隻金鳳凰, 該配三對巧鴛鴦啦!”老頭說:“借貴人金口, 能說來三房媳婦, 要啥給啥。 ”媒婆知三弟兄很窮, 心裡好笑, 因此, 她專揀三弟兄辦不到的故意耍開 了 : “高樓大廈, 綾羅綢緞, 雞鴨成群, 騾馬滿圈, 山珍海味, 白米細面……”

三弟兄聽了, 嚇得不敢言語。 老頭卻說:“千里姻緣一線牽, 多虧紅媒在中間。 不可枉費了你一片好心, 我替兒子答應了吧。

這天半夜, 老頭引三弟兄到菜園裡, 搬回了三壇金子, 三壇銀子。

三弟兄猛然發財了, 媒婆真的給三弟兄說來了三房媳婦。 接親那天, 轟動了武當山方網八百里。

再說老頭的親生兒子、媳婦, 自從把老頭趕出門以後, 天天花天酒地, 不幾個月將家產敗得精光。

兩口子只好出門要飯。 這天, 正巧討到了三弟兄住的地方。 好心的鄰居對他們說:“那家正在辦喜事, 老漢是個德行人, 不愛錦上添花, 專喜雪裡送炭, 他見你們這樣造孽, 定然斗米鬥面舍給你們。 ”兩口子一聽, 可喜壞了, 就趕緊討到三弟兄家來。 只見滿堂賀客, 輕吹細打, 好不熱鬧。 兩口子不敢到人前去, 就偷偷摸摸在稻場邊上坐了席。

二更天氣, 客人都散了。 兩口子靠在房檐下不走,

指望著老漢舍給他倆斗米鬥面。 這時只聽老頭喊道:“拿繩子, 拿皮鞭來! ”老頭吩咐將這討飯的兩口子捆起來, 甩起皮鞭就打。 打完, 二話沒說, 就走了。

兩口子無緣無故挨了頓飽打, 連夜摸到那位鄰居家來, 哭訴道:“我倆與那老頭往日無冤, 近日無仇, 他怎麼這樣恨我們?”

鄰居聽了, 也非常氣憤, 就說:“朝廷老子還有三門窮親戚, 這老頭太欺負人了, 我引你倆到均州衙門告狀!”第二天, 正好遇上知府升堂, 就派衙役將老頭帶到大堂審問。

老頭說道:“這兩口原是我親生兒子和媳婦, 只因某月某日我撿了趕考秀才一百兩銀子, 還給了人家, 他倆說我千不該, 萬不該, 打我一頓, 趕我出門……”

知府不等老頭說完, 趕忙離開公案, 走下來喊一聲:“我的爹呀!”跪下就拜。

嚇得老頭魂飛天外。 原來知府就是那位趕考秀才, 他要留住老頭, 孝敬伺候, 養老送終。

正在這時, 堂鼓咚咚地響, 三弟兄到公堂接爹來了。 那親生兒子、媳婦知道自己理虧, 也撲通跪在老頭面前, 請爹爹恕罪, 並賭咒發誓, 從今往後孝敬老爹, 請爹爹回家, 料理家務。

這一下可難住了老頭:三家都要接爹, 跟誰好呢?

知府見三家都爭著要奉養老頭, 於是想了個辦法, 當堂明斷:親生兒子, 知罪改過, 變成孝子, 爹爹應當回去;三弟兄好心認父, 勝過親生, 爹爹應當照看;爹爹救我一命, 我也應當報恩。 三姓都是兒子, 三家 輪流奉養, 一家一月。 有好吃的, 好喝的, 各盡孝心, 爹爹只管快活。

所以從那以後, 均州的兒女分家就有了輪流奉養父母的風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