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太陽少陽合病醫案~295期

今日練習

某男, 28歲。

患者大便乾燥秘結, 5~6日一行, 大便甚是艱難, 往往因努責用力而汗出濕衣, 腹中無所苦, 口唇乾燥, 以舌頭舔嘴唇後,

則嘴唇長厚皮如痂。 脈沉滑, 舌苔黃。

處方:__湯。

藥盡而愈。

答案下期公佈

上期答案: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注:答案非唯一, 僅供參考

上一期:“濕家, 身煩疼”的臨床治療【294期】

上期原醫案

王某, 男, 28歲。 初夏迎風取爽受涼後, 病頭痛而身熱, 經治表證已解。

但出現大便下痢, 肛門灼熱, 每日四五次, 伴腹中疼痛, 裡急後重及口苦、噁心等證。 脈弦數而滑, 舌苔黃白相雜。

此屬少陽經熱內注於胃腸, 以致腑氣不和。

黃芩10克, 白芍10克, 大棗7枚, 炙甘草6克, 半夏10克, 生薑10克。

服藥三劑而愈。 (劉渡舟醫案)

按語

黃芩湯證, 《傷寒論》雖然說是屬於“太陽與少陽合病”, 但仍然以邪熱郁于少陽為主。

少陽有邪, 則膽氣鬱而不疏, 最易橫犯胃腸, 上逆於胃則嘔吐, 下迫於腸則下利。

又因為少陽疏泄不利, 氣機不暢, 所以下利往往兼有大便不爽, 下重難通, 肛門灼熱等證。

黃芩苦寒, 善清少陽鬱熱, 芍藥苦酸, 能益陰柔肝, 以制少陽木氣之橫逆。 二藥相合, 是治療熱性下利的主藥。

現代臨床上多用黃芩湯來治療熱利, 後世治療利疾的著名方劑“芍藥湯”即從黃芩湯演化而來, 所以, 汪昂的《醫方集解》稱黃芩湯為“萬世治利之祖方”。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172條:太陽與少陽合病, 自下利者, 與黃芩湯;若嘔者,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各家論述

《注解傷寒論》:虛而不實者, 苦以堅之, 酸以收之, 黃芩, 芍藥之苦酸以堅斂腸胃之氣;弱而不足者, 甘以補之, 甘草, 大棗之甘以補固腸胃之弱。

《醫方集解》:黃芩以徹其熱, 而以甘、芍、大棗和其太陰,

使裡氣和則外證自解。

——END——

推薦閱讀

如何治療中醫學中的苔膩不渴、上熱中虛?【244期】

陰虛濕熱、小便不利如何調理【246期】

溢飲的臨床治療【247期】

驚恐失語、飲食不進、精神呆滯一副就解決【245期】

消渴病的症狀與治療方法秘笈【243期】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版權, 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tougao@yichengyoudao.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