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6春節行走帝都(三)故宮(3)

第1天 2016-02-08

初一早上, 我們起得不算晚, 因為前一天晚上我們睡得不算晚。 多多叫囂著要瘋狂一把看完春晚。 於是多爸決定在王府井的稻香村買點甜點做宵夜。 做了功課的我敦敦教誨:“假的!假的!都是假的!” 多爸淡定的安慰我:“知道是個坑也往下跳, 也是一種體驗嘛。 人生什麼都應該體驗一下!” 這就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買個餅而已, 上升不到這個高度吧。 結果一個晚上, 多多忙著給玩偶縫衣服, 我忙著處理白天拍的照片, 多爸忙著在手機上搶紅包。 兩個電視一個沉默的播放著央視春晚, 一個喧囂的播放著《神探狄仁傑》,

誰都沒有盯著電視連續看上一分鐘。 倒是王府井步行街的煙火, 把我們吸引到窗邊湊了會兒熱鬧。 因此, 我們用來迎接新年鐘聲的不是歡呼, 而是呼嚕。

筒子河邊, 遊客和小商小販明顯多了不少。 走到午門前, 還有20分鐘開門。 多爸居然提出“去天安門逛逛”這麼非分不合理的建議, 立刻被我以不可理喻的目光扼殺了。

午門之外(那黑點是烏鴉, 是烏鴉, 是烏鴉!)

昨天我曾備受中度霧霾預警的困擾, 清早醒來時北京的空氣指數也的確一度高達500。 但隨著天色漸明, 太陽升起, 迎接我們的又是燦爛的一天。 作為代價, 我們在午門接受了北風的考驗。 穿得有些單薄的多多, 用圍巾把自己的腦袋裹得嚴嚴實實。 我們看著她,

笑得前仰後合, 好一個五顏六色, 笑得不見牙又不見眼的大粽子。

笑眯眯的大粽子

走進午門, 穿過太和門, 來到太和殿前, 驚覺四周除了工作人員, 竟然空無一人。 這樣真的好嗎?明明我們走得不慌不忙, 怎麼一眨眼就跑到了最前頭?站在空曠雄偉的太和殿前廣場上, 我開懷大笑。

屬於我們的金鑾殿

仰望

門中亭

中和殿

保和殿

把握著這美好的節奏, 我們談笑間來到了乾清門外。 我做了一個直到現在仍然有些懊悔的決定:轉戰珍寶館。 如果當時繼續北行, 就能安安靜靜地走完內廷後三宮, 不留遺憾。 多爸安慰我:“沒人的中線和沒人的甯壽宮, 總要有個取捨。 ” 是啊, 後來我們參觀陶瓷館時, 工作人員催著我們要閉館。 如果走完內廷後三宮也許就會錯過陶瓷館的精彩,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何況旅行總要留點遺憾才完美。

乾清門

我們到甯壽宮有多早?早到珍寶館的工作人員見到我們時大驚失色:“遊客已經進來了!”

九龍壁是甯壽宮皇極門外的一塊影壁。 中央一條坐龍, 兩側各四條行龍。 壁面共270個塑塊, 用的是九五倍數。 為了不損壞龍的頭面, 分塊極為講究。 我和多多一起尋找那條著名的“木腹龍”, 由西向東, 卻看到九龍壁已有許多破損, 十分可惜。

九龍壁

許多琉璃破損了, 但那塊楠木龍腹不知道仍是當年的應急之作, 還是後人為了留住這個典故做了維修更新, 看起來保存完好。

木腹龍

皇極殿是乾隆歸政後臨朝受賀的地方, 為故宮四座重簷廡殿頂宮殿之一,

品次僅次於太和殿, 可見地位之顯赫。 乾隆年間的千叟宴, 慈禧的六十賀禮都在此舉行,

皇極殿

珍寶館裡每隔二十來米便有一個工作人員。 我和多多在展櫃前討論何為“領約”。 多多按照字面分析, 說“領約領約, 就是約束一下領子”。 我看著英文翻譯的necklace, 說可能是項鍊。 這時, 旁邊的工作人員走過來, 支持了多多的說法。 領約是項圈的前身。 在清代皇室入關之前, 穿著延襲滿族的傳統, 無論春夏秋冬四季, 長衣、短衣都沒有領子。 冬季寒冷時會在頸間加以護領, 外用頸圈約束, 謂之領約。 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 首創衣冠服飾制度。 清代後妃穿禮服時, 頸間都要戴一個領約。 入關後, 領約作為清皇室辨別後妃等級身份的典制,

載入了《大清會典》之中。 皇后的領約用黃金為底, 皇貴妃、貴妃的領約用銀鍍金, 妃以下用銀領約。

這個小姑娘負責的是妃嬪衣飾的部分展櫃, 微笑著介紹了不少相關知識。 我們往前走去, 多多再向其他工作人員求教時, 回答就漸漸蒼白起來。 有的甚至以“不知道”為答覆, 繼而轉身離開。 我不知道這樣的反應是敷衍還是尷尬。 但如果故宮能給這些年輕人多一點培訓和鼓勵, 讓他們或多或少能掌握和講解一些文物知識, 遊客的體驗一定會大為不同, 而這些年輕人的成就感也一定會大為不同。

對於藝術品, 我門懂得不多。 相對於天馬行空的抽象, 我們更容易被栩栩如生的寫實所吸引、打動。 例如這件犀角雕槎形杯, 以亞洲犀角雕成。長髯老者背倚枯枝端坐於槎中,面帶微笑,神態極為祥和。人物左側的枯枝上掛一拂塵,雕刻細微,似隨風擺動。槎下水波翻湧成漩,似在激流中航行,水浪紋層次分明,細入末毫,雕工精細。 這個題材出自張騫乘槎尋河源的典故。槎杯造型別致,用刀流利,打磨精細,雕功簡潔流暢,通過作者細膩的刻畫,將老人雖是險水行舟,但胸有成竹,猶如閒庭信步的神態細緻入微地展現出來,是犀角雕刻中的珍品。

明犀角雕槎形杯

走在甯壽宮花園中,可以尋找當年宮人的心境。如果此時的甯壽宮也如中軸線那樣摩肩接踵,我們的回憶不可能這麼美好。所以就像多爸所說,我只是在不同的路線,相同的結果之間,做了一個殊途同歸的選擇。中線也好,東線也罷,終點終歸是幸福。 “古華軒”這個名字格外熟悉,卻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在哪裡見過。多多便不依不饒的糾纏著我要答案。 “啊!是《金枝欲孽》裡面在井裡發現過幾具屍體!”我冥思苦想後脫口而出。 雖然時值正午,陽光普照,但花園裡陰翳蔽日,古華軒的屋頂橫樑、立柱窗楣都殘缺褪色,一片衰敗瑟索之意。 冬風一起,多多嚇得汗毛倒立,”噌“的一下蹦到我身邊,死死的抱著我的腰。 我開解她說:“假的,假的,都是假的!就是電視劇裡編的故事!” 多多放了心,卻不放手,說:“那還有珍妃井呢?珍妃井也在甯壽宮!” 不過小孩子的恐懼來的快也去得快,出了花園來到陽光之下,她便什麼都不記得了。哪怕到了珍妃井前,也只顧著她假充導遊的講解職責,臉上看不到絲毫懼色了。

位於樂壽堂的大禹治水圖玉山可謂珍寶館的鎮館藏品,也是故宮中不可不看的八大珍品之一。 這座舉世無匹的巨大玉山雕琢出一個古老而偉大的故事——上古的聖王大禹領導人民開山治水。 重達萬斤的巨型玉材出自距北京萬里之外的新疆密勒塔山。乾隆皇帝認為這樣罕見的玉材應該用來表現偉大功業,最終決定按內府所藏宋人所畫《大禹治水圖》上的景象來雕琢一座高大的玉山。 這塊和闐青玉先在宮廷造辦處按前、後、左、右四個面的畫樣做初步加工,並用蠟塑出了玉山的式樣,然後一起發往揚州,由當地玉工精雕細琢。後來怕蠟樣因天熱融化變形,又雕刻一座木樣發送過去。用了將近十年時間,玉山終於雕成,並從水路運回北京紫禁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巨大的玉山被安置在乾隆皇帝為自己建造的太上皇寢宮樂壽堂中。

玉山上峰岩高聳,古木蒼勁,瀑布飛落,又有雲霧升騰至巔頂。 玉山上下三五成群鑿石開山的勞動場景共有十幾處,人物神態表情、甚至衣襟褶皺都栩栩如生。 玉山上部不僅有奔跑跳躍的麋鹿和猿猴,有快要登上顛峰的老者及僕從,更有神仙以雷火來助開山。由於玉山的尺寸這一部分很難看清。 光滑溫潤的青玉影射出一個古老民族的勤勞自強。但玻璃保護罩的反光和印跡污漬,不僅讓我沒法留下玉山的全景,也淹沒了這件玉雕精品的光輝。若沒有功課在前,也許我也更容易把目光投向那些小巧、絢爛的寶石盆景。

清乾隆大禹治水圖玉山

清乾隆大禹治水圖玉山

大禹治水圖玉山旁邊,還有一座會昌九老圖玉山。 《會昌九老圖》描繪的是唐代會昌五年(845年)白居易等九位著名文人和士大夫會聚于河南香山遊宴的故事。清代琢玉匠師以新疆和田玉為原料,運用高超的技藝把這一引人入勝的故事雕琢在這件大型玉山上。 玉山採用了立體雕刻,以鏤雕、深淺浮雕和陰線刻等多種手法琢成四面通景的山水人物圖。山間的文人雅士有的在小橋上交談,有的在亭台內對弈,有的在撫琴,有的極目遠望,還有的策杖攀登。小童子們或燒火煮茶,或捧包跟隨,或在一旁洗耳恭聽。每個場景都古意盎然,文人寄情山水的逍遙和情懷透過玻璃,撲面而來。 與戰國宴樂漁獵攻戰紋圖壺如出一轍,留住我們腳步和目光的不是如雷灌耳的盛名,而是被時光打磨後,孕育而生的光華。

清乾隆會昌九老圖玉山

嵌珠鏨花杯、盤是我用鏡頭留下的最能直接體現皇家富貴的物件兒。 我喜歡瓷器和玉器的溫潤內斂,但這套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所制的杯盤是宮廷舉行大宴時供皇帝使用的,處處透露著皇家的尊貴和威嚴,絲毫不覺惡俗。 金杯外鏨飛龍,纏枝蓮紋繞身,足部為海水紋。杯側以鏤空篆字為耳,一為“萬壽”,一為“無疆”。帶有“萬壽無疆”贊詞的清代金質酒杯目前還很少見。 託盤上嵌有珍珠4顆。盤內鏨8朵蓮花,4朵珍珠嵌為花心。

清金嵌珠鏨花杯、盤

拍攝藝術品我沒有經驗,這個玉盒就是明證。如果我當時對焦在前面的紋飾上,現在能細看的東西應該會更多。

忘了名字錯了焦點的玉盒

故宮的各個宮殿都陳設著許多寶石盆景,絕大多數都難免蒙塵,再隔著灰濛濛的窗玻璃看過去,很難說得上“美感”二字。 這個盆景收藏在珍寶館樂壽堂的玻璃罩中,有燈光無塵埃,玲瓏剔透之美頓時躍然眼前。

忘了名字對焦準確的寶石盆景

暢音閣

鐘錶館有點索然無味,多爸說:“這些西洋機械玩意兒,就跟音樂盒差不多。” 雖然是這麼個理兒,但那個徹底停擺的寫字人鐘在紀錄片裡寫出來的毛筆字兒,足以讓我們汗顏。 等待表演時,聽見身旁的夫婦議論文物上厚重的灰塵已經遮掩了原本的顏色,其實也是我這兩天最大的心結。 也許我們物華天寶難計其數,過於小心謹慎未免顯得小家子氣。又或者故宮宮殿的木質結構難以阻擋風沙,何況宮闕萬千,若要時時勤拂拭似乎有些強人所難。但我外行人說外行話,再怎麼精巧奇異的東西,想來總會找得到適當的方法妥善保存。“不使蒙塵”應是對它們對起碼的尊重和愛護吧。

從鐘錶館出來,我還抱有一絲幻想,也許內廷中線的人並不太多。但沿路看著昨天空無一人的長街上坐滿了遊人,便知大勢已去。果然乾清宮前那人頭攢動的架勢,嚇得我們調頭就走。 由東向西來到慈甯宮雕塑館,這裡以各式佛像為主,我收起相機,虔誠恭敬的接受洗禮。 多多有一個癖好,無論何時何地,見了菩薩就要拜。從珍寶館裡的鎏金佛像開始,她見一個拜一個。進了慈甯宮,只聽她驚呼一聲“哇噻,這麼多菩薩!”就消失在昏暗的宮殿中。 再遇見多多時,她心滿意足的說:“這裡每一尊菩薩我都拜過了,沒有任何遺漏!”

慈甯宮西面有壽康宮的崇慶皇太后專題展。我對跟乾隆有關的東西興趣都不大,那兩座玉山是例外。所以草草看了幾眼,便趕往武英殿書畫館。 武英殿前大門緊閉,工作人員說:“這裡一年只開放四個月,你沒遇上時候。” 倍受打擊下,轉身往東面的文華殿陶瓷館走去,多爸幸災樂禍:“可能那裡一年只開一個月,你更遇不上時候哦。” 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逆行,腳下是幾百年來被歲月摩挲得坑坑窪窪的磚路,我跌跌撞撞的在刺目的陽光下努力尋找路標。 “那牌子上寫的啥?”我問多爸。 拿著自拍杆嗨得忘乎所以的多爸抬眼一瞄,想都不想的回答:“小心跌滑!” 這說的是一回事兒嗎?我欲哭無淚,多多樂成了笑和尚。 快到文華殿時,我指著諾大的“陶瓷館”三個字對多爸說:“你看你看,那牌子上寫的啥?” 多爸的目光一邊飄向自拍杆上的手機,一邊心不在焉的說:“哪兒寫了啥啊?這次連‘小心跌滑’都沒了。” 我瞬間抓狂,多多從笑和尚“哈哈”成了一灘泥。

文華殿內稀稀疏疏三五個遊客,卻存放著故宮八寶中的兩件。

明德化窯白釉觀音坐像便是其中之一。 明代德化窯白瓷極力追求完美的玉質感,在瓷壇上獨樹一幟。這件藏品出自明代德化瓷塑藝術大師何朝宗之手,其工藝成就代表了德化窯的高超水準,是何朝宗傳世塑像中的經典之作。 作為福建德化窯瓷塑藝術的代表人物,何朝宗特別強調對人物神情的刻畫,他所創作的佛教人物瓷塑,吸收了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造像的優秀傳統,使之具有超凡脫俗之軒昂氣宇,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聰明睿智,令常人仰之彌高。同時,又根據各種神祇的不同特性,從現實生活中加以提煉,使之和藹可親但沒有媚俗感。望之儼然,即之也溫。 這尊觀音低首垂目,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塵世眾生。雙手隱於衣衫下,一足半露,一足屈掩。衣紋自然,透過垂拂流轉的衣褶,隱露出觀音的肢體形態。

為避不敬,我從來不拍佛像,這尊觀音是唯一的例外。 此前我曾看過一些影像資料,但面對實物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單是釉面的色澤和光芒,就足以讓人沉醉,更別說對世人大慈大悲,對世事洞若觀火的神態,和衣袂飄然的瀟灑出塵。 無獨有偶。 雕塑館的一尊北宋彩繪木雕觀音像也讓我在她面前膜拜良久。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抬頭仰望,仿佛完全被籠罩在她的感召之中,感受著內心的淨化和昇華。

明德化窯白釉觀音坐像

定窯白釉孩兒枕是一件耳熟能詳的藏品,也是我見到的第一件定窯瓷器。 瓷枕的造型就像小孩伏臥榻上,以孩兒背作枕面,枕身釉呈牙白色。 定窯匠師獨具匠心,將瓷枕塑造成一個天真、活潑可愛的男孩兒形象。孩童眉清目秀,眼睛圓而有神,悠閒得意。作品線條柔和流暢,細部的刻畫極為生動傳神,是中國古代瓷器中的名品。 古人喜歡使用玉枕、瓷枕,因為玉、瓷可以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讀細書”的作用。宋代瓷枕盛行,南北方瓷窯普遍燒造,種類繁多,造型豐富。 不知道對於習慣了羽絨、蕎麥、記憶枕頭的現代人來說,這冰涼堅硬的物件,無論是枕頭還是托頸,會不會都難以想像和接受。

宋定窯白釉孩兒枕

哥窯是青瓷的一種,據考可能為南宋修內司官窯。哥窯瓷器釉質凝厚,釉色沉穩,有“金絲鐵線”、“紫口鐵足”、“攢珠聚球”三大特徵。 這件弦紋瓶是典型的哥窯產品,頸部細長,腹部雖鼓而不臃,造型端莊秀美,整體具有一種純樸、典雅的藝術效果。“金絲鐵線”片紋和器身凸起的4道弦紋使單一色釉增添了起伏變化,更具韻律感。 哥窯瓷器傳世不多,現主要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

宋哥窯青釉弦紋瓶

哥窯青釉魚耳爐造型仿商周青銅禮器簋,造型古樸典雅。通體施青灰色釉,釉面密佈交織如網的“金絲鐵線”開片紋。 此件魚耳爐屬於清宮舊藏,乾隆皇帝曾對其頗為賞識,摩挲把玩時曾擬詩一首,由宮廷玉作匠師楷書鐫刻於爐之外底。詩雲: 伊誰換夕薰,香訝至今聞。 制自崇魚耳,色猶纈鱔紋。 本來無火氣,卻似有雲氳。 辨見八還畢,鼻根何處分。 魚耳爐因可用來焚香且爐身兩側置魚形耳而得名,是宋代哥窯瓷器中的名品。元、明時雖有仿品傳世,但均貌似神離,無法企及原作之風韻。

宋哥窯青釉魚耳爐

宋代官窯瓷器代表著漢族陶瓷藝術的最高成就,屬於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由官府直接營建,有北宋官窯、南宋官窯之分。官窯瓷器雖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極少數,但是由於其所處地位和具備的優越條件,使它在當時燒造了一批宮庭所需的高檔瓷器,充分展示了其高超的燒造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 這件蒜頭瓶釉面肥厚潤澤,閃現出一種酥油般光澤,開片較大且遍佈器身。在造型上也頗具特色,器身於穩重端莊中以凹凸變化的棱線突出其精巧。

宋官窯青釉蒜頭瓶

宋代官窯瓷器主要為素面,既無華美的雕飾,又無豔彩塗繪,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絃紋為飾。釉面紋片粼粼,愈顯高潔古雅。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錯落有致的釉面開片,順其自然,形成一種妙趣天成的裝飾釉。這種裝飾主要出現在宋代官窯、哥窯、汝窯青瓷表面,亦稱“龜裂”。 這件弦紋瓶釉層肥厚,佈滿大片紋,縱橫交錯。造型上仿漢代銅器式樣,線條簡潔雅致,凸起的弦紋改變了造型的單調感,增強了器物的裝飾性。釉色給人以凝厚深沉的玉質美感,是宋代官窯瓷器的代表作品。

宋官窯青釉弦紋瓶

鈞窯是在建窯和耀州窯的風格基礎上綜合而成的一種獨特風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響,在宋徽宗時期達到高峰,其工藝技術發揮到極致,做到窯變可控、隨心所欲的表現技術,後世至今無人能仿造。北宋官造鈞瓷,規整對稱,高雅大氣,一絲不苟。其勢沉重古樸,明亮而深沉。 這件花盆呈六瓣葵花式,內外滿釉,釉色為窯變的玫瑰紫,邊、線呈醬色,為河南禹州官鈞產品,為宮廷陳設盆景用瓷。

北宋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明永樂青花海水紋香爐形體碩大,青花色澤濃豔,暈散明顯,凝結的黑斑密佈於紋飾中。紋飾寓意江山永固。 能夠燒造如此有氣魄、紋飾精美的瓷器,反映出當時景德鎮窯工高超的制瓷技藝。 明永樂、宣德時期瓷器上的海水紋通常有起伏相疊的波浪及湧起的浪花,裝飾性比元代大大加強。

明永樂青花海水紋香爐

文華殿內故宮八寶中的另一件。 被稱為“壓手杯”是因為大小適當,執于手中時,微微外撇的口沿與舒張的虎口相合,且杯的重心下移,放置穩當,故名壓手杯。 明永樂青花瓷器最受人稱道的便是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是迄今為止所見傳世和出土永樂官窯青花瓷器中唯一署有年款的器物,而且能與明代的文獻記載相互印證。

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

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

粉彩瓷器初創於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瑯彩瓷器的影響而創燒出的一種新型彩瓷。康熙粉彩瓷器處於初創階段,造型有盤、水丞等。 此盤用平塗法繪畫,畫筆簡練,施彩較厚,色階不夠豐富,顯示出粉彩瓷器初創階段的特點。

清康熙粉彩花蝶紋盤

這款雞缸杯以新穎的造型、清新的裝飾、精緻的工藝而曆受讚賞,堪稱明成化鬥彩器之典型。其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白釉柔和瑩潤,表裡如一。 此杯是明成化朝景德鎮禦窯廠燒制的宮廷用器,頗為名貴,現在傳世不過十數件。明萬曆年間《神宗實錄》載“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據說是成化帝與萬貴妃飲酒嬉戲時所用。 清歷代均有仿品,以康熙時最佳,從造型到紋樣都貼近原作。

文華殿成就了我“五大名窯”的見識,尤其是官、汝、哥窯,把簡潔、古樸和意境之美發揮到了極致。 所以再看位於展館顯赫之處的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我不忍直視。燒制一個包羅萬象的瓷瓶,工藝技術一定是驚世駭俗的。但這樣的眼花繚亂,我實在不懂欣賞。生活中需要不時做點減法,藝術上一味的加法也未必就是精華。

清 乾隆各種釉彩大瓶

離開文華殿時,得知東華門城樓經過短期的開放後,又再度關閉。 此時離閉館僅有20來分鐘了。我們前後差不多在故宮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但內廷後三宮沒看,太和殿的內部沒看,武英殿沒看,東華門城樓沒看。其餘的地方,也僅僅走馬觀花而已。如果要認認真真的徐徐看來,安排兩個整天,興許更為合適。

回到酒店,多多特別有精神,跑去跟禮賓部定了一個酒店藝術品講解。 多爸腳底抹油逃之夭夭,剩下我拖著疲憊的軀殼陪著多多。 多多一再對我說:“媽媽,你要是累了就回房間吧,我自己一個人可以的。” 現在回想起來,多多在高度安全舒適的環境下,其實是不太喜歡我在一旁“監督”她的言行舉止是否禮貌得體。而我通常也會主動放手讓她去學習獨立應對。但那一天不知道腦子裡進了什麼水,一根筋的覺得想要陪著她。 兩件作品講下來,我的眼皮已經開始打架,但出於禮貌不得不強打精神對抗半途而廢的衝動。 這時我實在佩服多多旺盛的精力,跟著我們奔走了一天,仍然神采奕奕。 結束了參觀,我們如約陪著多多去游泳。

多多最大的心願是讓多爸摘掉“旱鴨子”的帽子。她沒有教過人,但被人教了很久,也看過別人被教,所以當起教練來,倒也似模似樣。 游泳池裡,只有另外一家三口在玩水。多爸終於放下面子、鼓起勇氣,小心翼翼的慢慢下到水裡。 多多把浮板塞到多爸手裡,教他怎麼放鬆、怎麼漂浮。我們互稱“多教”、“張教”,不苟言笑得好像真的在給學員上課。 我坐在溫泉池邊泡腳,聽到旁邊的媽媽跟她女兒說:“你看小姐姐游得好,教得也好。你也去跟著學學,說不定就遊好了。” 我們在游泳上對多多的期許第一是有興趣,第二是有特長,第三是能教人。客套也好,鼓勵也好,這位萍水相逢的媽媽的肯定,就當是新年的一份祝福和一抹曙光吧。

“多多是一個好老師!有耐心、有熱情、有方法。”這是多爸對“多教”的評價。 我想了想,原因無非如下: 一、有耐心: 多教循循善誘的給多爸講解技術要領,演示標準動作。我聽著她唐僧般嘮嘮叨嘮嘮叨,眼睛也就漸漸睜不開睜不開了。 二、有熱情: 多教喜歡鼓勵多爸。她說:“你現在的進步,已經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你不怕水了,可以打腿了,還喜歡上了游泳。這就是最好的,興趣是最重要的動力。” 當多爸以興趣為藉口不思進取時,她又說:“雖然興趣很重要,但進步更重要。沒有進步,興趣就會消失。只有不斷取得進步,興趣才能得到鞏固。” 聽完這繞口令似的表達,究竟最重要的是興趣還是進步呢?

第三、有方法: 酒店沒有背漂,所以多爸一開始老往下沉。多教就地取材問救生員再借了一個浮板遞給多爸,說:“把兩塊浮板疊在一起增加浮力,你就沒那麼容易沉了。”多爸果然浮了起來。 多爸投訴嗆水難受,多教說:“那你就使勁打哈欠,打著打著就不難受了。”多爸一邊打著哈欠,一邊樂呵呵的說:“果然有效!難怪你上課老打哈欠!” 多爸沒事兒就摸索換氣的方法,多教說:“你就想像自己在打嗝,一下子就把氣換了。來跟著我做!”多爸欣然接受:“這方法不錯!”從此兩人不管往哪兒一坐,沒事兒就抽瘋似的打起嗝來。 遺傳結合現實,我們沒想過多多在游泳這條路上可以走多遠。但無論教或學,若能在強身健體之餘,讓她收穫一點快樂和自信,領悟一點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就不枉她寒暑無間的在泳池裡流下的汗水和度過的光陰了。

精力無限的“多教”

以亞洲犀角雕成。長髯老者背倚枯枝端坐於槎中,面帶微笑,神態極為祥和。人物左側的枯枝上掛一拂塵,雕刻細微,似隨風擺動。槎下水波翻湧成漩,似在激流中航行,水浪紋層次分明,細入末毫,雕工精細。 這個題材出自張騫乘槎尋河源的典故。槎杯造型別致,用刀流利,打磨精細,雕功簡潔流暢,通過作者細膩的刻畫,將老人雖是險水行舟,但胸有成竹,猶如閒庭信步的神態細緻入微地展現出來,是犀角雕刻中的珍品。

明犀角雕槎形杯

走在甯壽宮花園中,可以尋找當年宮人的心境。如果此時的甯壽宮也如中軸線那樣摩肩接踵,我們的回憶不可能這麼美好。所以就像多爸所說,我只是在不同的路線,相同的結果之間,做了一個殊途同歸的選擇。中線也好,東線也罷,終點終歸是幸福。 “古華軒”這個名字格外熟悉,卻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在哪裡見過。多多便不依不饒的糾纏著我要答案。 “啊!是《金枝欲孽》裡面在井裡發現過幾具屍體!”我冥思苦想後脫口而出。 雖然時值正午,陽光普照,但花園裡陰翳蔽日,古華軒的屋頂橫樑、立柱窗楣都殘缺褪色,一片衰敗瑟索之意。 冬風一起,多多嚇得汗毛倒立,”噌“的一下蹦到我身邊,死死的抱著我的腰。 我開解她說:“假的,假的,都是假的!就是電視劇裡編的故事!” 多多放了心,卻不放手,說:“那還有珍妃井呢?珍妃井也在甯壽宮!” 不過小孩子的恐懼來的快也去得快,出了花園來到陽光之下,她便什麼都不記得了。哪怕到了珍妃井前,也只顧著她假充導遊的講解職責,臉上看不到絲毫懼色了。

位於樂壽堂的大禹治水圖玉山可謂珍寶館的鎮館藏品,也是故宮中不可不看的八大珍品之一。 這座舉世無匹的巨大玉山雕琢出一個古老而偉大的故事——上古的聖王大禹領導人民開山治水。 重達萬斤的巨型玉材出自距北京萬里之外的新疆密勒塔山。乾隆皇帝認為這樣罕見的玉材應該用來表現偉大功業,最終決定按內府所藏宋人所畫《大禹治水圖》上的景象來雕琢一座高大的玉山。 這塊和闐青玉先在宮廷造辦處按前、後、左、右四個面的畫樣做初步加工,並用蠟塑出了玉山的式樣,然後一起發往揚州,由當地玉工精雕細琢。後來怕蠟樣因天熱融化變形,又雕刻一座木樣發送過去。用了將近十年時間,玉山終於雕成,並從水路運回北京紫禁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巨大的玉山被安置在乾隆皇帝為自己建造的太上皇寢宮樂壽堂中。

玉山上峰岩高聳,古木蒼勁,瀑布飛落,又有雲霧升騰至巔頂。 玉山上下三五成群鑿石開山的勞動場景共有十幾處,人物神態表情、甚至衣襟褶皺都栩栩如生。 玉山上部不僅有奔跑跳躍的麋鹿和猿猴,有快要登上顛峰的老者及僕從,更有神仙以雷火來助開山。由於玉山的尺寸這一部分很難看清。 光滑溫潤的青玉影射出一個古老民族的勤勞自強。但玻璃保護罩的反光和印跡污漬,不僅讓我沒法留下玉山的全景,也淹沒了這件玉雕精品的光輝。若沒有功課在前,也許我也更容易把目光投向那些小巧、絢爛的寶石盆景。

清乾隆大禹治水圖玉山

清乾隆大禹治水圖玉山

大禹治水圖玉山旁邊,還有一座會昌九老圖玉山。 《會昌九老圖》描繪的是唐代會昌五年(845年)白居易等九位著名文人和士大夫會聚于河南香山遊宴的故事。清代琢玉匠師以新疆和田玉為原料,運用高超的技藝把這一引人入勝的故事雕琢在這件大型玉山上。 玉山採用了立體雕刻,以鏤雕、深淺浮雕和陰線刻等多種手法琢成四面通景的山水人物圖。山間的文人雅士有的在小橋上交談,有的在亭台內對弈,有的在撫琴,有的極目遠望,還有的策杖攀登。小童子們或燒火煮茶,或捧包跟隨,或在一旁洗耳恭聽。每個場景都古意盎然,文人寄情山水的逍遙和情懷透過玻璃,撲面而來。 與戰國宴樂漁獵攻戰紋圖壺如出一轍,留住我們腳步和目光的不是如雷灌耳的盛名,而是被時光打磨後,孕育而生的光華。

清乾隆會昌九老圖玉山

嵌珠鏨花杯、盤是我用鏡頭留下的最能直接體現皇家富貴的物件兒。 我喜歡瓷器和玉器的溫潤內斂,但這套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所制的杯盤是宮廷舉行大宴時供皇帝使用的,處處透露著皇家的尊貴和威嚴,絲毫不覺惡俗。 金杯外鏨飛龍,纏枝蓮紋繞身,足部為海水紋。杯側以鏤空篆字為耳,一為“萬壽”,一為“無疆”。帶有“萬壽無疆”贊詞的清代金質酒杯目前還很少見。 託盤上嵌有珍珠4顆。盤內鏨8朵蓮花,4朵珍珠嵌為花心。

清金嵌珠鏨花杯、盤

拍攝藝術品我沒有經驗,這個玉盒就是明證。如果我當時對焦在前面的紋飾上,現在能細看的東西應該會更多。

忘了名字錯了焦點的玉盒

故宮的各個宮殿都陳設著許多寶石盆景,絕大多數都難免蒙塵,再隔著灰濛濛的窗玻璃看過去,很難說得上“美感”二字。 這個盆景收藏在珍寶館樂壽堂的玻璃罩中,有燈光無塵埃,玲瓏剔透之美頓時躍然眼前。

忘了名字對焦準確的寶石盆景

暢音閣

鐘錶館有點索然無味,多爸說:“這些西洋機械玩意兒,就跟音樂盒差不多。” 雖然是這麼個理兒,但那個徹底停擺的寫字人鐘在紀錄片裡寫出來的毛筆字兒,足以讓我們汗顏。 等待表演時,聽見身旁的夫婦議論文物上厚重的灰塵已經遮掩了原本的顏色,其實也是我這兩天最大的心結。 也許我們物華天寶難計其數,過於小心謹慎未免顯得小家子氣。又或者故宮宮殿的木質結構難以阻擋風沙,何況宮闕萬千,若要時時勤拂拭似乎有些強人所難。但我外行人說外行話,再怎麼精巧奇異的東西,想來總會找得到適當的方法妥善保存。“不使蒙塵”應是對它們對起碼的尊重和愛護吧。

從鐘錶館出來,我還抱有一絲幻想,也許內廷中線的人並不太多。但沿路看著昨天空無一人的長街上坐滿了遊人,便知大勢已去。果然乾清宮前那人頭攢動的架勢,嚇得我們調頭就走。 由東向西來到慈甯宮雕塑館,這裡以各式佛像為主,我收起相機,虔誠恭敬的接受洗禮。 多多有一個癖好,無論何時何地,見了菩薩就要拜。從珍寶館裡的鎏金佛像開始,她見一個拜一個。進了慈甯宮,只聽她驚呼一聲“哇噻,這麼多菩薩!”就消失在昏暗的宮殿中。 再遇見多多時,她心滿意足的說:“這裡每一尊菩薩我都拜過了,沒有任何遺漏!”

慈甯宮西面有壽康宮的崇慶皇太后專題展。我對跟乾隆有關的東西興趣都不大,那兩座玉山是例外。所以草草看了幾眼,便趕往武英殿書畫館。 武英殿前大門緊閉,工作人員說:“這裡一年只開放四個月,你沒遇上時候。” 倍受打擊下,轉身往東面的文華殿陶瓷館走去,多爸幸災樂禍:“可能那裡一年只開一個月,你更遇不上時候哦。” 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逆行,腳下是幾百年來被歲月摩挲得坑坑窪窪的磚路,我跌跌撞撞的在刺目的陽光下努力尋找路標。 “那牌子上寫的啥?”我問多爸。 拿著自拍杆嗨得忘乎所以的多爸抬眼一瞄,想都不想的回答:“小心跌滑!” 這說的是一回事兒嗎?我欲哭無淚,多多樂成了笑和尚。 快到文華殿時,我指著諾大的“陶瓷館”三個字對多爸說:“你看你看,那牌子上寫的啥?” 多爸的目光一邊飄向自拍杆上的手機,一邊心不在焉的說:“哪兒寫了啥啊?這次連‘小心跌滑’都沒了。” 我瞬間抓狂,多多從笑和尚“哈哈”成了一灘泥。

文華殿內稀稀疏疏三五個遊客,卻存放著故宮八寶中的兩件。

明德化窯白釉觀音坐像便是其中之一。 明代德化窯白瓷極力追求完美的玉質感,在瓷壇上獨樹一幟。這件藏品出自明代德化瓷塑藝術大師何朝宗之手,其工藝成就代表了德化窯的高超水準,是何朝宗傳世塑像中的經典之作。 作為福建德化窯瓷塑藝術的代表人物,何朝宗特別強調對人物神情的刻畫,他所創作的佛教人物瓷塑,吸收了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造像的優秀傳統,使之具有超凡脫俗之軒昂氣宇,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聰明睿智,令常人仰之彌高。同時,又根據各種神祇的不同特性,從現實生活中加以提煉,使之和藹可親但沒有媚俗感。望之儼然,即之也溫。 這尊觀音低首垂目,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塵世眾生。雙手隱於衣衫下,一足半露,一足屈掩。衣紋自然,透過垂拂流轉的衣褶,隱露出觀音的肢體形態。

為避不敬,我從來不拍佛像,這尊觀音是唯一的例外。 此前我曾看過一些影像資料,但面對實物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單是釉面的色澤和光芒,就足以讓人沉醉,更別說對世人大慈大悲,對世事洞若觀火的神態,和衣袂飄然的瀟灑出塵。 無獨有偶。 雕塑館的一尊北宋彩繪木雕觀音像也讓我在她面前膜拜良久。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抬頭仰望,仿佛完全被籠罩在她的感召之中,感受著內心的淨化和昇華。

明德化窯白釉觀音坐像

定窯白釉孩兒枕是一件耳熟能詳的藏品,也是我見到的第一件定窯瓷器。 瓷枕的造型就像小孩伏臥榻上,以孩兒背作枕面,枕身釉呈牙白色。 定窯匠師獨具匠心,將瓷枕塑造成一個天真、活潑可愛的男孩兒形象。孩童眉清目秀,眼睛圓而有神,悠閒得意。作品線條柔和流暢,細部的刻畫極為生動傳神,是中國古代瓷器中的名品。 古人喜歡使用玉枕、瓷枕,因為玉、瓷可以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讀細書”的作用。宋代瓷枕盛行,南北方瓷窯普遍燒造,種類繁多,造型豐富。 不知道對於習慣了羽絨、蕎麥、記憶枕頭的現代人來說,這冰涼堅硬的物件,無論是枕頭還是托頸,會不會都難以想像和接受。

宋定窯白釉孩兒枕

哥窯是青瓷的一種,據考可能為南宋修內司官窯。哥窯瓷器釉質凝厚,釉色沉穩,有“金絲鐵線”、“紫口鐵足”、“攢珠聚球”三大特徵。 這件弦紋瓶是典型的哥窯產品,頸部細長,腹部雖鼓而不臃,造型端莊秀美,整體具有一種純樸、典雅的藝術效果。“金絲鐵線”片紋和器身凸起的4道弦紋使單一色釉增添了起伏變化,更具韻律感。 哥窯瓷器傳世不多,現主要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

宋哥窯青釉弦紋瓶

哥窯青釉魚耳爐造型仿商周青銅禮器簋,造型古樸典雅。通體施青灰色釉,釉面密佈交織如網的“金絲鐵線”開片紋。 此件魚耳爐屬於清宮舊藏,乾隆皇帝曾對其頗為賞識,摩挲把玩時曾擬詩一首,由宮廷玉作匠師楷書鐫刻於爐之外底。詩雲: 伊誰換夕薰,香訝至今聞。 制自崇魚耳,色猶纈鱔紋。 本來無火氣,卻似有雲氳。 辨見八還畢,鼻根何處分。 魚耳爐因可用來焚香且爐身兩側置魚形耳而得名,是宋代哥窯瓷器中的名品。元、明時雖有仿品傳世,但均貌似神離,無法企及原作之風韻。

宋哥窯青釉魚耳爐

宋代官窯瓷器代表著漢族陶瓷藝術的最高成就,屬於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由官府直接營建,有北宋官窯、南宋官窯之分。官窯瓷器雖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極少數,但是由於其所處地位和具備的優越條件,使它在當時燒造了一批宮庭所需的高檔瓷器,充分展示了其高超的燒造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 這件蒜頭瓶釉面肥厚潤澤,閃現出一種酥油般光澤,開片較大且遍佈器身。在造型上也頗具特色,器身於穩重端莊中以凹凸變化的棱線突出其精巧。

宋官窯青釉蒜頭瓶

宋代官窯瓷器主要為素面,既無華美的雕飾,又無豔彩塗繪,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絃紋為飾。釉面紋片粼粼,愈顯高潔古雅。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錯落有致的釉面開片,順其自然,形成一種妙趣天成的裝飾釉。這種裝飾主要出現在宋代官窯、哥窯、汝窯青瓷表面,亦稱“龜裂”。 這件弦紋瓶釉層肥厚,佈滿大片紋,縱橫交錯。造型上仿漢代銅器式樣,線條簡潔雅致,凸起的弦紋改變了造型的單調感,增強了器物的裝飾性。釉色給人以凝厚深沉的玉質美感,是宋代官窯瓷器的代表作品。

宋官窯青釉弦紋瓶

鈞窯是在建窯和耀州窯的風格基礎上綜合而成的一種獨特風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響,在宋徽宗時期達到高峰,其工藝技術發揮到極致,做到窯變可控、隨心所欲的表現技術,後世至今無人能仿造。北宋官造鈞瓷,規整對稱,高雅大氣,一絲不苟。其勢沉重古樸,明亮而深沉。 這件花盆呈六瓣葵花式,內外滿釉,釉色為窯變的玫瑰紫,邊、線呈醬色,為河南禹州官鈞產品,為宮廷陳設盆景用瓷。

北宋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明永樂青花海水紋香爐形體碩大,青花色澤濃豔,暈散明顯,凝結的黑斑密佈於紋飾中。紋飾寓意江山永固。 能夠燒造如此有氣魄、紋飾精美的瓷器,反映出當時景德鎮窯工高超的制瓷技藝。 明永樂、宣德時期瓷器上的海水紋通常有起伏相疊的波浪及湧起的浪花,裝飾性比元代大大加強。

明永樂青花海水紋香爐

文華殿內故宮八寶中的另一件。 被稱為“壓手杯”是因為大小適當,執于手中時,微微外撇的口沿與舒張的虎口相合,且杯的重心下移,放置穩當,故名壓手杯。 明永樂青花瓷器最受人稱道的便是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是迄今為止所見傳世和出土永樂官窯青花瓷器中唯一署有年款的器物,而且能與明代的文獻記載相互印證。

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

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

粉彩瓷器初創於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瑯彩瓷器的影響而創燒出的一種新型彩瓷。康熙粉彩瓷器處於初創階段,造型有盤、水丞等。 此盤用平塗法繪畫,畫筆簡練,施彩較厚,色階不夠豐富,顯示出粉彩瓷器初創階段的特點。

清康熙粉彩花蝶紋盤

這款雞缸杯以新穎的造型、清新的裝飾、精緻的工藝而曆受讚賞,堪稱明成化鬥彩器之典型。其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白釉柔和瑩潤,表裡如一。 此杯是明成化朝景德鎮禦窯廠燒制的宮廷用器,頗為名貴,現在傳世不過十數件。明萬曆年間《神宗實錄》載“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據說是成化帝與萬貴妃飲酒嬉戲時所用。 清歷代均有仿品,以康熙時最佳,從造型到紋樣都貼近原作。

文華殿成就了我“五大名窯”的見識,尤其是官、汝、哥窯,把簡潔、古樸和意境之美發揮到了極致。 所以再看位於展館顯赫之處的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我不忍直視。燒制一個包羅萬象的瓷瓶,工藝技術一定是驚世駭俗的。但這樣的眼花繚亂,我實在不懂欣賞。生活中需要不時做點減法,藝術上一味的加法也未必就是精華。

清 乾隆各種釉彩大瓶

離開文華殿時,得知東華門城樓經過短期的開放後,又再度關閉。 此時離閉館僅有20來分鐘了。我們前後差不多在故宮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但內廷後三宮沒看,太和殿的內部沒看,武英殿沒看,東華門城樓沒看。其餘的地方,也僅僅走馬觀花而已。如果要認認真真的徐徐看來,安排兩個整天,興許更為合適。

回到酒店,多多特別有精神,跑去跟禮賓部定了一個酒店藝術品講解。 多爸腳底抹油逃之夭夭,剩下我拖著疲憊的軀殼陪著多多。 多多一再對我說:“媽媽,你要是累了就回房間吧,我自己一個人可以的。” 現在回想起來,多多在高度安全舒適的環境下,其實是不太喜歡我在一旁“監督”她的言行舉止是否禮貌得體。而我通常也會主動放手讓她去學習獨立應對。但那一天不知道腦子裡進了什麼水,一根筋的覺得想要陪著她。 兩件作品講下來,我的眼皮已經開始打架,但出於禮貌不得不強打精神對抗半途而廢的衝動。 這時我實在佩服多多旺盛的精力,跟著我們奔走了一天,仍然神采奕奕。 結束了參觀,我們如約陪著多多去游泳。

多多最大的心願是讓多爸摘掉“旱鴨子”的帽子。她沒有教過人,但被人教了很久,也看過別人被教,所以當起教練來,倒也似模似樣。 游泳池裡,只有另外一家三口在玩水。多爸終於放下面子、鼓起勇氣,小心翼翼的慢慢下到水裡。 多多把浮板塞到多爸手裡,教他怎麼放鬆、怎麼漂浮。我們互稱“多教”、“張教”,不苟言笑得好像真的在給學員上課。 我坐在溫泉池邊泡腳,聽到旁邊的媽媽跟她女兒說:“你看小姐姐游得好,教得也好。你也去跟著學學,說不定就遊好了。” 我們在游泳上對多多的期許第一是有興趣,第二是有特長,第三是能教人。客套也好,鼓勵也好,這位萍水相逢的媽媽的肯定,就當是新年的一份祝福和一抹曙光吧。

“多多是一個好老師!有耐心、有熱情、有方法。”這是多爸對“多教”的評價。 我想了想,原因無非如下: 一、有耐心: 多教循循善誘的給多爸講解技術要領,演示標準動作。我聽著她唐僧般嘮嘮叨嘮嘮叨,眼睛也就漸漸睜不開睜不開了。 二、有熱情: 多教喜歡鼓勵多爸。她說:“你現在的進步,已經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你不怕水了,可以打腿了,還喜歡上了游泳。這就是最好的,興趣是最重要的動力。” 當多爸以興趣為藉口不思進取時,她又說:“雖然興趣很重要,但進步更重要。沒有進步,興趣就會消失。只有不斷取得進步,興趣才能得到鞏固。” 聽完這繞口令似的表達,究竟最重要的是興趣還是進步呢?

第三、有方法: 酒店沒有背漂,所以多爸一開始老往下沉。多教就地取材問救生員再借了一個浮板遞給多爸,說:“把兩塊浮板疊在一起增加浮力,你就沒那麼容易沉了。”多爸果然浮了起來。 多爸投訴嗆水難受,多教說:“那你就使勁打哈欠,打著打著就不難受了。”多爸一邊打著哈欠,一邊樂呵呵的說:“果然有效!難怪你上課老打哈欠!” 多爸沒事兒就摸索換氣的方法,多教說:“你就想像自己在打嗝,一下子就把氣換了。來跟著我做!”多爸欣然接受:“這方法不錯!”從此兩人不管往哪兒一坐,沒事兒就抽瘋似的打起嗝來。 遺傳結合現實,我們沒想過多多在游泳這條路上可以走多遠。但無論教或學,若能在強身健體之餘,讓她收穫一點快樂和自信,領悟一點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就不枉她寒暑無間的在泳池裡流下的汗水和度過的光陰了。

精力無限的“多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