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擎起英雄之旗 共譜紅門讚歌——天津消防總隊開發區支隊八大街中隊政治指導員 李劍

李劍, 男, 漢族, 山東省聊城人, 1985年6月出生, 2001年12月入伍, 中共黨員, 大學本科學歷, 武警上尉警銜, 現任開發區支隊八大街中隊政治指導員。 2014年榮立三等功一次, 2017年當選市公安局第二季度“津城警星”, 多次受到總隊嘉獎。

每個人的生命都宛如一首動人的歌, 人生經歷不同, 歌曲的旋律也有所不同。 對於今年30歲剛出頭李劍來說, 他的生命之歌中更多的是充滿激情、奮進的旋律。 當初之所以選擇了部隊, 用他的話說, 只有在部隊裡磨練過, 才能有勇氣、有膽量、有能力去面對一切困難, 才能成長為真正的男子漢。

千錘百煉 赴湯蹈火當先鋒

“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 入伍16年來, 李劍共參加滅火搶險救援戰鬥5000餘次, 搶救疏散遇險群眾600餘人。 也就是在這上千次血與火, 生與死的考驗中, 磨礪了他堅強的意志和過硬的本領。

2013年11月22日23時許, 西青區澳森特石油製品銷售公司油料倉庫的儲油罐發生火災。 李劍與中隊參戰官兵作為主要增援力量火速奔赴現場。 到場後發現, 2座臥式儲油罐和1座立式儲油罐罐體破裂, 現場熱浪逼人, 火勢異常兇猛, 地面已形成流淌火, 過火面積約300平方米。 起火的油罐燃起了幾十米的火焰, 而與之相鄰的3個立罐中有一個立罐的閥門沒有關閉, 每一個立罐的容積均為100立方米。 更可怕的是, 起火油罐地下就是儲油庫,

與之一牆之隔的是另一油品公司油料倉庫, 旁邊就是偌大的藍星一石化廠區。 一旦火勢蔓延, 形成連環起火爆炸, 附近的村莊、廠區將被夷為平地。 到場後, 現場總指揮部下達命令:“關閥斷流, 冷卻罐體, 實施滅火!”經詢問現場知情人, 李劍迅速摸清起火油罐尚未關閉的閥門具體位置, 帶領兩名隊員組成攻堅組, 在做好防護的同時, 命令後方供水力量全力向泡沫車供水, 做好掩護, 隨後便沖進濃煙烈火中。 儘管身著隔熱服, 但燒壞的閥門與將近1200度的高溫火點近在咫尺, 李劍被強烈的熱輻射炙烤的睜不開眼, 渾身皮膚刺痛, 而且隨時可能會發生爆炸, 他全然不顧;由於油罐被燒出大裂口, 燃油橫向噴射出30多米的火龍, 情況萬分危急,
他全然不顧:沸溢燃油甚至噴濺到了他身上, 流淌火幾次與他擦肩而過, 危在旦夕, 他全然不顧:灼痛的雙眼、皮膚與汗水、淚水交織在一起, 鑽心的刺痛讓他後槽牙咬的咯咯直響, 他全然不顧。 此時的李劍知道, 如果退縮, 那麼油管頂部的火勢以及流淌火會更加瘋狂肆虐, 也許下一秒爆炸就會發生, 現場所有參戰官兵以及方圓數十裡的村莊百姓, 將會有滅頂之災。 他強忍著身體的痛苦, 連續幾次重新支撐起被瞬間消耗完體力的身體, 一圈又一圈轉動著沉重的閥門。 每一秒都是那麼漫長!終於, 經過10分鐘近400餘圈的轉動, 閥門終於被關閉了, 為總隊最後發起總攻, 一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前方撤回後, 李劍稍適片刻,
又迅速起身參與到周邊油管的冷卻行動中。 最終,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艱苦奮戰, 徹底消滅了火災, 而他也累癱在地上, 露出了勝利的微笑。

到八大街中隊任職以來, 李劍更是始終牢記“忠誠、勇敢、精武、奉獻”的隊訓, 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衝鋒在前, 用實際行動繼承英雄遺志, 傳承英雄精神。

2017年4月8日23時許, 甯河玖龍紙業廠區廢料棚發生火災, 接到調派後李劍帶領八大街中隊滅火作戰車、舉高噴射車火速奔赴現場。 到場發現, 棚內堆放的廢紙原料燃燒, 過火面積約1500平米, 火焰滔天, 熱浪逼人。 現場飛火不斷, 隨時可能會引燃周邊的廢紙堆垛。 按照現場指揮部命令, 李劍帶領八大街中隊前方車出兩隻水槍阻截已經燃燒的廢紙堆垛,

舉高噴射車掩護未燃燒的堆垛。 由於廢紙堆垛經過強力壓縮, 並堆起數十米高, 水槍只能撲滅表面火勢, 無法有效滲透堆垛內部, 只能一點一點的破拆, 而且搖搖欲墜的堆垛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 但是, 接過英雄旗幟的李劍, 帶領著八大街中隊全體參戰官兵, 不懼危難、不怕犧牲, 連續奮戰三天三夜, 始終堅守在陣地的最前沿, 為撲滅這場火災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2017年5月31日17時許, 天津港新南紙業發生火災。 接待調派後, 李劍帶領八大街中隊官兵火速奔赴現場。 到場後, 發現貨場起火, 過火面積約2000平米, 現場堆放著1萬多噸的廢紙堆垛, 無邊無際的大火方圓5公里內清晰可見, 熱浪滔天, 火勢逼人。 八大街中隊到場後毫不退縮, 李劍帶領中隊參戰官兵主動向指揮部請纓,“讓我們上”。指揮部迅速命令出兩支水槍堵截火勢,並深入火場出一門水炮,根據火場情況及時更換水炮陣地。經過6個多小時的奮戰,火勢基本撲滅,但李劍並沒有就此撤退,而是又出動帶領作戰官兵冷卻周圍堆垛,防止飛火引燃。

勇挑重任 真情化雨暖兵心

2016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聯合簽署命令,授予八大街中隊“滅火救援英雄中隊”榮譽稱號。榮譽的取得,既是動力和壓力,更是任務和使命。總隊黨委著眼實際,提出將中隊全面打造為“黨建工作、政治建警、能打勝仗、基層建設和英雄模範”等“五個標杆”的工作目標,在全總隊範圍內遴選優秀官兵充實中隊重建工作。此時,李劍臨危受命,毫不猶豫地接過這份重任,擔任八大街中隊授稱後的首任政治指導員。

實際上,李劍與八大街中隊的緣分就是始於“8.12”處置。2015年8月13日6時,正在休假的李劍得知天津港發生爆炸後,第一時間將當時已懷有4個多月身孕的妻子託付給家人,即刻返回了中隊。按照總隊統一安排和任務需要,李劍負責前往開發支隊,協助做好犧牲英烈靈堂搭建相關事宜。接到命令後,李劍在心中默默念到,“兄弟們,我不能去現場搜救你們,那我就來守護你們,送你們最後一程。”到達現場後,李劍與相關人員連續奮戰,連夜搭好了靈堂,圓滿完成了李克強總理現場弔唁的保障任務。

作為一個在基層摸爬滾打多年的指導員,李劍深深的知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出操時,他第一個站上操場,口號喊得最響;訓練時,他帶頭參加,動作做得標準、規範;吃飯時,戰士們吃完了,他和其他幹部再吃,有營養的伙食留給受傷戰友;工作時,髒活累活,他和身體健康的同志搶著幹,讓受傷的戰友安心養傷。每天晚上,他都是最後一個休息,半夜總是起來挨個床位堅持一遍才安心睡去。

但是,李劍敏銳地察覺到,執勤雖然開始,重建並未停歇,官兵們的心理重建之路,任重,而道遠。他與中隊幹部研究,積極組織開展“奔跑吧!消防兵”、“警營好聲音”、“我行我秀”等文體活動,豐富官兵生活,活躍官兵氣氛,號召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喊出口號:“向黨員看齊!”為切實掌握官兵的狀況,他專門建立了戰士成長檔案,每個人的出生年月、家庭狀況、社會關係、興趣愛好、性格脾氣、進步歷程,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人稱他為“活檔案”。每一個戰士也都是李劍的談心物件,但他很少和戰士規規矩矩地坐在桌子兩端談心,而是在午餐之後、訓練之余和戰士散步,或者一起盤腿坐在訓練場上聊天。恰是這些看似“無心”的閒聊,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讓戰士感到了部隊的關愛。

嚴於律己 苦練精兵謀打贏

成績永遠屬於腳踏實地、勤奮耕耘的人。作為一名基層帶兵人,李劍深知沒有強健的體魄和過硬的業務技能,就不能降伏火魔,就不能讓戰士們信服自己,更無法為保衛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盡職盡責。在訓練場上常常聽到李劍這樣說“幹部幹部,就是要先幹一步,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夏日裡,他和戰士們一起穿上40多斤重的防護裝備,常常一練就是一整天,靴子裡的汗水積蓄的有一碗水之多;寒冬中,水槍噴出的水花落地成冰,李劍總是第一個端起水槍,不久身上就掛滿了一片片的冰花;攀登10層樓房訓練,別人徒手上,而李劍卻扛著10多斤重的水帶上……

吃盡萬般苦,練就過硬的本領。當兵十六年,李劍先後十次奪得支隊比武冠軍,兩次在總隊執勤崗位練兵中獲得標兵稱號。有一次在帶隊進行掛鉤梯訓練中,李劍的右腿被劃開一道10釐米長的口子,鮮血直往外湧,疼痛鑽心,但為了不影響這次訓練示範效果,他仍然繼續扛起梯子向上攀登,傷口很快就被崩開了,鮮血順著小腿一滴一滴的流了下來,而李劍硬是咬著牙堅持做完了這組訓練示範。當他艱難的從訓練塔走下來時,看呆了的戰士們不由分說,跑上前去將他送進了醫院,從此他的腿上就留下一道長長的傷疤,在他當兵的十六年裡,身上總共被縫了十幾針,但是他從來沒喊過一聲苦一聲累。他就是這樣一次次勇敢的攀登著高峰。

忠孝難全 不忘初心是真情

2786公里,這是李劍想要家人團聚所需花費的距離,自打成為中隊主官後,6年了這2786公里他一次也沒有走完過。李劍的母親已經60多歲了,患有腎炎30多年,長年服用含有激素類的藥物,現在體重已經達到210斤,並且時常會疼痛難忍,只能靠透析治療緩解疼痛,因為李劍不在身旁只能靠父親照顧。妻子由於產後李劍無法常在身邊照顧,加上照顧剛出生的寶寶壓力較大,患了產後抑鬱,時常和李劍哭訴,可由於工作原因他無法回家撫慰妻子,照顧孩子。為此,李劍只好請岳母從相隔兩千多公里的重慶老家來到天津幫忙加以照顧,可是由於不適應北方的天氣,也患上了關節炎。對於這些李劍也滿懷愧疚的苦惱過,特別是這次領導徵求他調入八大街中隊的意見,由於離家較遠,工作也要更加繁重,也將更加無法照顧家人,李劍將情況告訴了家人,這次他的妻子、母親、岳母都持反對意見,妻子的反對尤其激烈,可他卻在沉思了許久後決定服從組織安排,迎接這次挑戰。而同為現役軍人的妻子在瞭解了英雄中隊的故事,瞭解了犧牲官兵的事蹟之後,也逐漸理解了他,支持著他,默默承擔起家庭的重任。在北京消防總隊服役的妻子休完產假之後,毅然帶著岳母和孩子返回北京。今年以來,安保任務更加繁重,特別是總隊打響全運會百日攻堅戰役以來,李劍更是沒黑沒白地駐勤在中隊一線,與戰友們共同守衛著濱海新區的一方安寧。可是,背後的付出確是同為現役軍人的妻子,堅守在防火監督崗位的同時,獨自承擔著照顧家人的重任。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們通過視頻偶爾交流一下,看著手機中的妻兒,李劍的內心感到無比虧欠和欣慰!

後來問起他堅持的原因時,他還講了個故事:那是他任職後第一次探家,李劍穿著英姿颯爽的軍裝想要讓爺爺看看,當時李劍的爺爺由於患了老年癡呆,很多事情已經記不得了,可當他看到穿著軍裝的李劍回家,卻拿著拐杖將他轟了出去,家人以為爺爺是糊塗了,可老人氣喘吁吁的說,“劍兒穿著軍裝就是國家的人了,要守著的是國家,我個老頭子不用他守著,守好國家就是守著我!” 這次的事情對他觸動很大,“守好國家就是守著我”這句話現在還老是回蕩在他耳旁……

情灑紅門十數載,青春之歌多激昂,李劍把青春和熱血揮灑在部隊建設中,揮灑在本職崗位。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默默無聲地為警營奉獻著自己的力量,一步一個腳印實現著自己的軍旅價值。

李劍帶領中隊參戰官兵主動向指揮部請纓,“讓我們上”。指揮部迅速命令出兩支水槍堵截火勢,並深入火場出一門水炮,根據火場情況及時更換水炮陣地。經過6個多小時的奮戰,火勢基本撲滅,但李劍並沒有就此撤退,而是又出動帶領作戰官兵冷卻周圍堆垛,防止飛火引燃。

勇挑重任 真情化雨暖兵心

2016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聯合簽署命令,授予八大街中隊“滅火救援英雄中隊”榮譽稱號。榮譽的取得,既是動力和壓力,更是任務和使命。總隊黨委著眼實際,提出將中隊全面打造為“黨建工作、政治建警、能打勝仗、基層建設和英雄模範”等“五個標杆”的工作目標,在全總隊範圍內遴選優秀官兵充實中隊重建工作。此時,李劍臨危受命,毫不猶豫地接過這份重任,擔任八大街中隊授稱後的首任政治指導員。

實際上,李劍與八大街中隊的緣分就是始於“8.12”處置。2015年8月13日6時,正在休假的李劍得知天津港發生爆炸後,第一時間將當時已懷有4個多月身孕的妻子託付給家人,即刻返回了中隊。按照總隊統一安排和任務需要,李劍負責前往開發支隊,協助做好犧牲英烈靈堂搭建相關事宜。接到命令後,李劍在心中默默念到,“兄弟們,我不能去現場搜救你們,那我就來守護你們,送你們最後一程。”到達現場後,李劍與相關人員連續奮戰,連夜搭好了靈堂,圓滿完成了李克強總理現場弔唁的保障任務。

作為一個在基層摸爬滾打多年的指導員,李劍深深的知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出操時,他第一個站上操場,口號喊得最響;訓練時,他帶頭參加,動作做得標準、規範;吃飯時,戰士們吃完了,他和其他幹部再吃,有營養的伙食留給受傷戰友;工作時,髒活累活,他和身體健康的同志搶著幹,讓受傷的戰友安心養傷。每天晚上,他都是最後一個休息,半夜總是起來挨個床位堅持一遍才安心睡去。

但是,李劍敏銳地察覺到,執勤雖然開始,重建並未停歇,官兵們的心理重建之路,任重,而道遠。他與中隊幹部研究,積極組織開展“奔跑吧!消防兵”、“警營好聲音”、“我行我秀”等文體活動,豐富官兵生活,活躍官兵氣氛,號召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喊出口號:“向黨員看齊!”為切實掌握官兵的狀況,他專門建立了戰士成長檔案,每個人的出生年月、家庭狀況、社會關係、興趣愛好、性格脾氣、進步歷程,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人稱他為“活檔案”。每一個戰士也都是李劍的談心物件,但他很少和戰士規規矩矩地坐在桌子兩端談心,而是在午餐之後、訓練之余和戰士散步,或者一起盤腿坐在訓練場上聊天。恰是這些看似“無心”的閒聊,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讓戰士感到了部隊的關愛。

嚴於律己 苦練精兵謀打贏

成績永遠屬於腳踏實地、勤奮耕耘的人。作為一名基層帶兵人,李劍深知沒有強健的體魄和過硬的業務技能,就不能降伏火魔,就不能讓戰士們信服自己,更無法為保衛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盡職盡責。在訓練場上常常聽到李劍這樣說“幹部幹部,就是要先幹一步,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夏日裡,他和戰士們一起穿上40多斤重的防護裝備,常常一練就是一整天,靴子裡的汗水積蓄的有一碗水之多;寒冬中,水槍噴出的水花落地成冰,李劍總是第一個端起水槍,不久身上就掛滿了一片片的冰花;攀登10層樓房訓練,別人徒手上,而李劍卻扛著10多斤重的水帶上……

吃盡萬般苦,練就過硬的本領。當兵十六年,李劍先後十次奪得支隊比武冠軍,兩次在總隊執勤崗位練兵中獲得標兵稱號。有一次在帶隊進行掛鉤梯訓練中,李劍的右腿被劃開一道10釐米長的口子,鮮血直往外湧,疼痛鑽心,但為了不影響這次訓練示範效果,他仍然繼續扛起梯子向上攀登,傷口很快就被崩開了,鮮血順著小腿一滴一滴的流了下來,而李劍硬是咬著牙堅持做完了這組訓練示範。當他艱難的從訓練塔走下來時,看呆了的戰士們不由分說,跑上前去將他送進了醫院,從此他的腿上就留下一道長長的傷疤,在他當兵的十六年裡,身上總共被縫了十幾針,但是他從來沒喊過一聲苦一聲累。他就是這樣一次次勇敢的攀登著高峰。

忠孝難全 不忘初心是真情

2786公里,這是李劍想要家人團聚所需花費的距離,自打成為中隊主官後,6年了這2786公里他一次也沒有走完過。李劍的母親已經60多歲了,患有腎炎30多年,長年服用含有激素類的藥物,現在體重已經達到210斤,並且時常會疼痛難忍,只能靠透析治療緩解疼痛,因為李劍不在身旁只能靠父親照顧。妻子由於產後李劍無法常在身邊照顧,加上照顧剛出生的寶寶壓力較大,患了產後抑鬱,時常和李劍哭訴,可由於工作原因他無法回家撫慰妻子,照顧孩子。為此,李劍只好請岳母從相隔兩千多公里的重慶老家來到天津幫忙加以照顧,可是由於不適應北方的天氣,也患上了關節炎。對於這些李劍也滿懷愧疚的苦惱過,特別是這次領導徵求他調入八大街中隊的意見,由於離家較遠,工作也要更加繁重,也將更加無法照顧家人,李劍將情況告訴了家人,這次他的妻子、母親、岳母都持反對意見,妻子的反對尤其激烈,可他卻在沉思了許久後決定服從組織安排,迎接這次挑戰。而同為現役軍人的妻子在瞭解了英雄中隊的故事,瞭解了犧牲官兵的事蹟之後,也逐漸理解了他,支持著他,默默承擔起家庭的重任。在北京消防總隊服役的妻子休完產假之後,毅然帶著岳母和孩子返回北京。今年以來,安保任務更加繁重,特別是總隊打響全運會百日攻堅戰役以來,李劍更是沒黑沒白地駐勤在中隊一線,與戰友們共同守衛著濱海新區的一方安寧。可是,背後的付出確是同為現役軍人的妻子,堅守在防火監督崗位的同時,獨自承擔著照顧家人的重任。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們通過視頻偶爾交流一下,看著手機中的妻兒,李劍的內心感到無比虧欠和欣慰!

後來問起他堅持的原因時,他還講了個故事:那是他任職後第一次探家,李劍穿著英姿颯爽的軍裝想要讓爺爺看看,當時李劍的爺爺由於患了老年癡呆,很多事情已經記不得了,可當他看到穿著軍裝的李劍回家,卻拿著拐杖將他轟了出去,家人以為爺爺是糊塗了,可老人氣喘吁吁的說,“劍兒穿著軍裝就是國家的人了,要守著的是國家,我個老頭子不用他守著,守好國家就是守著我!” 這次的事情對他觸動很大,“守好國家就是守著我”這句話現在還老是回蕩在他耳旁……

情灑紅門十數載,青春之歌多激昂,李劍把青春和熱血揮灑在部隊建設中,揮灑在本職崗位。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默默無聲地為警營奉獻著自己的力量,一步一個腳印實現著自己的軍旅價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