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壺口岸邊的清代長城遺址亟待開發遊覽——壺口瀑布采風之四

壺口瀑布以其雄渾、磅礴、壯哉吸引了國內外遊客紛紛前來觀賞。 但是, 壺口岸邊厚重的人文歷史——“河清門”、“四銘碑亭”遺址也值得遊人順道參觀。

壺口地域河道狹窄, 一到冬季十裡龍槽被冰淩覆蓋, 秦晉兩岸的老百姓極易通過。 因而, 在古代, 這裡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成了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西元1866年(清同治五年), 為阻擋西撚軍張崇禹帥軍跨河東進, 清政府派淮軍提督張樹屏任河防總指揮, 監造了一段長城。 它北起壺口東岸大寧縣的平渡關, 南至鄉甯縣的麻子灘, 全長75公里, 與黃河平行。 這段清長城的形制是前牆後壕, 是一種設防的陣地。 壺口東岸設有中心指揮所, 現留有“河清門”、“四銘碑亭”遺址。

“河清門”是關隘, 是往來客商馱隊進入河東內地的必經之處, 進得河清門, 就可以沿著山間小路上山。 河清門前有一座相當別致的石構碑亭, 四角十字脊, 亭中立有碑柱, 即“河清門碑碣, 是1869年(清同治八年), 山西福字中營管帶, 記名總鎮直男巴突魯姚某立, 四周銘文, 題額為“眾志成城”、碑文內容記述1866年(清同治五年)清軍與西撚軍大戰於此的情況, 是研究西撚軍東征歷史的重要史料。 另有壺口四銘碑, 1873年(清同治十三年)立。

主要記載山西軍門、淮軍提督張樹屏, 率淮軍駐壺口4年修建長城的事蹟。 碑楹腦書”功德兼全“, 上聯“碧嶂南驅開鑿何殊秦棧置“, 下聯“黃河西俯奠列直紹禹功高“。

只是“四銘碑亭”年久失修, 已經坍塌了, 亟需重新修繕, 為遊客參觀提供便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