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偶爾瞭解一味中藥——蒲黃

蒲黃

【別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蒲草黃

【性味】:甘辛, 涼。

【歸經】:入肝、心經。

【入藥部分】:為香蒲科植物長苞香蒲、狹葉香蒲、寬葉香蒲或其同屬多種植物的花粉。

【產地和分佈】:

1.狹葉香蒲:生於淺水。 分佈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及河南、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2.寬葉香蒲:生於河流兩岸、池沼等地水邊, 以及沙漠地區淺水灘中。 分市于東北、華北、西南及陝西、新疆、河南等地。

3.東方香蒲:生幹水旁或沼澤中。 分佈于東北、華北、華東及陝西、湖南、廣東、貴州、雲南等地。

4.長苞香蒲:生於池沼、水邊。 分佈于東北、華北、華東及陝西、甘肅、新疆、四川等地。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5-10g, 須包煎;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 研末撒或調敷。 散瘀止痛多生用, 止血每炒用, 血瘀出血;生熟各半。

【注意事項】:孕婦慎服。

【蒲黃的功效與作用】:止血;祛瘀;利尿。 主吐血;咯血;衄血;備痢;便血;崩漏;外傷出血;心腹疼痛;經閉腹痛;產後瘀痛;痛經;跌撲腫痛;血淋澀痛;帶下;重舌;口瘡;聤耳;陰下濕癢。

【附方】:

1.主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取生蒲黃適量, 每次3克, 每天3次, 口服, 連服2個月。 方中蒲黃活血、降脂。 (湖南醫藥雜誌, 1982, (3):6)

2.蒲黃散治漏下不止:蒲黃10克, 鹿茸、當歸各60克。 下篩, 酒服5克, 每日3次。 (《千金要方》)

3..蒲黃酒治風虛水氣, 通身腫及暴腫等症:蒲黃、小豆、大豆各10克。 上3味, 以清酒一鬥, 煮取3升, 去豆, 分3次服。 (《大同方劑學》)

4.治婦人月候過多, 血傷漏下不止:蒲黃三兩(微炒), 龍骨二兩半。 艾葉一兩。 上三味, 搗羅為末, 煉蜜和丸, 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 煎米飲下, 艾湯下亦得,

日再。 (《聖濟總錄》蒲黃丸)

5.治產後血不下:蒲黃三兩。 水三升, 煎取一升, 頓服。 (《梅師集驗方》)

6.治產後惡露不快, 血上搶心, 煩悶滿急, 昏迷不省, 或狂言妄語, 氣喘欲絕:幹荷葉(炙)、牡丹皮、延胡索、生幹地黃、甘草(炙)各三分, 蒲黃(生)二兩。 上為粗末。 每服二錢, 水一盞, 入蜜少許, 同煎至七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局方》蒲黃散)

7.治產後心腹痛欲死:蒲黃(炒香)、五靈脂(酒研, 淘去砂土)各等分。 為末, 先用釅醋, 調二錢, 熬成膏, 入水一盞, 煎七分, 食前熱服。 (《局方》失笑散)

8.催生:蒲黃、地龍(洗去土, 於新瓦上焙令微黃)、陳橘皮等分。 各為末, 如經日不產, 各抄一錢匕, 新汲水調服。 (《證類本草》)

9.治墜傷撲損, 瘀血在內, 煩悶者:蒲黃末, 空心溫酒服三錢。 (《塞上方》)

10.治吐血、唾血:蒲黃一兩。

搗為散, 每服三錢, 溫酒或冷水調。 (《簡要濟眾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