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有個像巧珍(路遙《人生》中那個善良女孩)一樣的女孩嗎

1.關於愛情

感情裡面, 紅玫瑰白玫瑰的故事一再上演。

張愛玲說: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 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

久而久之, 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 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 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 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不可謂不經典。

一開始, 加林被巧珍的善良, 熱烈的愛吸引, 牽起她的手, 不論這份感情裡面包含了多少衝動、沒經深思熟慮的成分, 但每個人都有理由為自己所做的選擇負責。

後來, 拋棄巧珍, 和亞萍在一起後, 他也發現, 除了志趣相投、聊得投機之外, 亞萍身上甚至有更多的瑕疵, 最後, 他才覺醒, 自己更愛的是巧珍。 然而, 一切都太晚, 早已回不到從前。

或許每一個始亂終棄的人, 一開始看似是作出了更好的選擇, 最終, 卻總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一定的代價。

感情裡面最重要的品質,

在我看來, 是善良的心、真摯的付出與責任感。 這些在巧珍身上都完美 地存在, 所以光棍德漢才如此為加林歎惋, 說他丟了一塊金子。

在這個基礎上, 兩人就應該互相包容和珍惜。 這世上不可能有完美的愛人, 也沒有十全十美的感情。

當你遇到一個新鮮的生命, 為她表現出來的特質所吸引, 長久的生活在一起後才會發現, 她未必是更好的選擇。

可是這時, 還能回得去嗎?

不, 沒有人會在原地等待。

這大概是讀這篇小說最深的觸動之一了吧。

2.關於人生與追求

另外, 高加林的悲劇在於, 他忘記了自己的根。 在他身上一開始就表現出一種對農村的鄙夷。

想要走出家鄉, 去到更大的地方並非壞事, 但一個人怎能忘記生育自己養育自己的土地?

而擁有理想是好事, 但也不該拋開現實生活, 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 更不能通過歪門邪道獲取。

在城市裡混得如魚得水之後, 他的內心更是滋生一絲驕傲與狂妄, 覺得這個小地方已不夠施展自己的抱負, 還未站穩腳跟, 就想一步登天。

更為了未來更好的發展, 選擇拋下巧珍。

“人常說, 浮的高, 跌得重。 ”

不論走多高飛多遠, 一個人, 都不能忘本。

3.關於人最珍貴的品質

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當然是巧珍。

掩卷爾後, 對這個樸實純真的女子久久不能忘懷。

此生, 要做一個像巧珍這樣善良而堅強的女子。

她對加林的付出, 從來都是發自內心而不求回報。

當加林提出分手時, 她即使內心百般難過, 卻仍然為加林著想,

叫他在城裡找個好女子。

即使被加林拋棄, 也從未心生怨恨, 在大姐想為她出氣給高加林難堪時, 不惜以下跪相阻攔。

得知加林被遣返農村, 擔心他的生計, 勸說大姐一起向村書記高明樓求情, 為加林謀個職位。

當加林即將返回農村, 大姐告訴她, 加林心裡未必沒有她, “說不定他還要你哩……”

她卻答道:“馬拴是個好人, 對我也好, 我已經傷過心了, 我再不能傷馬拴的心了……”

一個人最可貴的品質, 真的是善良。

大姐怔怔地望著她, 攬過她的肩頭, 說:“妹子, 你可真有一副菩薩心腸……”

即使只是個目不識丁的鄉下女子, 她對生活卻看得比大部分人都通透, 對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甚至比讀書人有更好的把握, 這一切, 莫不歸功於那一顆被德順老漢稱作“金子”般的心。

此外, 這個看似柔弱的女子內心卻有一份打不倒的剛強。 加林是她的摯愛, 其痛苦不言而喻。 她也曾絕望, 甚至想到死。

然而, 她既沒有尋短見, 也沒有精神失常。 “她留戀這個世界, 她愛太陽, 愛土地, 愛勞動, 愛清朗朗的大馬河, 愛大馬河畔的青草與野花。 ”

人生的災難打到了她, 但她選擇了再次站起來。

多希望我們也能拋棄玻璃心, 不論遭逢多少苦難, 都不顯脆弱, 不放棄對這世間的熱愛。

除巧珍外, 我最喜歡的人物德順大爺。 這個一輩子光棍的老人, 身處鄉下, 卻是書中貫穿始終的一個智者。

年輕時熱烈地追求愛情, 心愛人離去後, 他即使單身, 也不願意將就。 在一個如此封建而保守的年代, 能如此自由地追逐愛情,他的思想可謂開明而通透。而對愛情的堅守,更令人感慨而動容。

然而,即使是獨身到老,但他從未覺得世事不公,日子無趣,“但我天天心裡熱騰騰的,想多活它幾年!……”

他善良,將自種的樹上的果子分給小娃娃;他勤勞,靠雙手種五穀,栽樹修路……他清醒而通透,在加林丟棄巧珍後,為避免加林自食惡果,趕到城裡勸說……

這些故事並不複雜,卻接近生活的本質。

生活和愛情本身,本就不需那麼多浮誇的矯飾。

惟願書中得來的道理,不被我們視作過眼雲煙,而是作為人生的指引燈,在漆黑波折的生活航線上,能有個始終不滅的方向。

書不是讀過就扔,願我們懂得從書中自察自省。

能如此自由地追逐愛情,他的思想可謂開明而通透。而對愛情的堅守,更令人感慨而動容。

然而,即使是獨身到老,但他從未覺得世事不公,日子無趣,“但我天天心裡熱騰騰的,想多活它幾年!……”

他善良,將自種的樹上的果子分給小娃娃;他勤勞,靠雙手種五穀,栽樹修路……他清醒而通透,在加林丟棄巧珍後,為避免加林自食惡果,趕到城裡勸說……

這些故事並不複雜,卻接近生活的本質。

生活和愛情本身,本就不需那麼多浮誇的矯飾。

惟願書中得來的道理,不被我們視作過眼雲煙,而是作為人生的指引燈,在漆黑波折的生活航線上,能有個始終不滅的方向。

書不是讀過就扔,願我們懂得從書中自察自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