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6年馬雲最重磅演講:下一個30年企業家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

2016年10月26日下午, 馬雲在清華大學EMBA課堂發表題為“企業家精神與未來”主題演講, 此時他的身份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 演講期間分享了很多乾貨, 值得反復閱讀。

以下為馬雲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心裡覺得有一個工作我從來沒忘記過, 我是一個老師出身, 學的是師範, 在大學教了六年書, 創業的時候我自己有一個東西從來沒丟過, 那就是當老師, 我可能花了很多時間, 比任何一個CEO都多的時間, 在外面交流、講課、聊天。

可能沒有像我這麼高調的一個人, 到處去講, 這是職業病。 因為老師一個很重要的職責就是分享自己,

很多知識不是老師的, 但是你必須要去分享。 我在大學裡面教的六年書中, 其中做了三年班主任, 當班主任的經歷, 讓我受益匪淺。

最重要的, 我當老師學到了兩樣東西。

第一, 老師永遠希望學生超過自己, 這個素質也是當CEO一定要有的一個素質。 天下的老師都希望這個學生當老闆, 那個學生成為銀行家, 這個學生當了縣長, 當了書記, 那個學生當了優秀的科學家, 沒有一個老師希望這個學生被雙規了, 那個學生破產了, 那個進了監獄, 所以老師最佳的產品就是學生, 學生越好, 老師才會越好。

這是我當老師學到的第一樣東西, 這麼多年來, 伴隨我整個生命。 我真正出來創業是在1995年, 那一年我離開大學,

但是當老師是我永遠的一種職業病, 我希望加入阿裡巴巴的員工每個人都超越我, 每個人都超越自己, 這是骨子裡的東西。

第二, 老師很重要的職責就是經驗分享, 不管別人要聽不要聽, 你要自己知道的要跟大家分享。 即使我不懂, 很專業的事情, 我也學會之後再分享。 老師也要不斷學習。 在中國企業家裡面, 估計我應該排前十個。 創業以來, 我沒有再回大學認認真真坐下來聽過一個月的課, 但是我幾乎跑遍了很多國家, 很多公司。

比爾蓋茨、巴菲特、只要是全世界今天還活著的那些老大們, 企業家、政治家, 我能有機會, 我都願意見, 因為都是學習, 並非只有坐在校園裡面才是學習。 我書確實看的不多, 這點我承認。

但我從來沒說過讀書無用。

一個人要成功, 靠情商;一個人要不敗, 靠智商。 成功有時候你情商很高, 搞定一個人, 搞定一個機會, 也許你就起來了。 但是你要不敗, 一定是靠智商, 智商就是你要不斷的學習。

智商低的人, 沒有願意人跟著你幹的;情商低的人, 是沒有辦法管理一批智商高的人。 智商高的人有時候是很難管的, 你如何用情商?這個情商不是跟人鬥。

一個老闆要成功, 絕大部分要有三個商, 第一情商(EQ), 第二智商(IQ), 這兩個之外, 還有一個愛商, 大愛之商。 你如果沒有對未來、對社會、對將來、對人之間有一種愛心的話, 真正的人才不會跟著你的。 這三個商合在一起, 你才能成為一個領導者。

我自己覺得當老師比我的另外一個身份重要。

你們看各種各樣的老師, 老師的成功往往是從學生當中學到很多東西。 我過去覺得自己可能跟其他企業家的區別在於, 我喜歡把人當書去看, 而不是把書當人看。 有些書我看了第一頁, 前面幾頁, 我就知道後面的故事, 你是能夠感覺到一個人的境界, 一本書的境界。 有些書我一天翻了就扔掉, 有些書我可能像老子的道德經, 儒家的論語, 我可能看十年, 我有空沒空都要看, 短短幾十個字, 我可能看三四個月, 還在翻來覆去的看這個東西, 因為這中間是要慢慢去體會的。

最近大家都在講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很重要的一點, 文化自信是基於你對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上個月我在美國紐約參加一個很有名的一個機構的座談,

我是一個中國人, 他們把所有的高管叫過來跟我對話, 大家都提到一個問題, 中美之間的衝突, 東西方文化之間的衝突。 我聽到他們都在批判我們中國這個不對那個不對, 我說:“中國是以儒釋道文化為基礎的, 請問大家都在批評中國, 在座二十幾個老外, 請問誰看過老子的道德經?或者, 孔夫子是你們所有人都知道的, 在座的有沒有人看過一篇論語?有沒有人看過一篇我們的佛經?”這些老外們說“沒有”。 當時, 我告訴他們, 我看過五遍聖經。 雖然我沒在美國讀過一天書, 但是我大學那時候學英文, 我把聖經當做英文教材來看。 我們的儒釋道文化之強盛是老外沒有體驗到的。 對另外的文化不瞭解, 你就沒有資格批評。

幾乎每個國家企業,只要是企業,都有強大的文化作為背景。而文化的根源是跟宗教、信仰是有關的。什麼是中國企業?中國企業今天來講,我們當然可以學日本、韓國、歐美。人家是有根基的,歐美這套體系是有基本的基督教的文化。以色列企業有自己的文化,日本的企業也是有自己的文化,我從多年以前開始覺得如果阿裡有一天希望成功的話,我們必須在中國的文化裡面找到自己的根基。

所以我才會去聽聽道家講的,很有道理,無為而治,“無為”是什麼意思?大家明白沒有?每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我的理解,無為,就是你明知道沒有結果仍為之。人想透一點,不管你多牛,八十歲九十歲,來的地方不同,去的地方一樣,全是火葬場,人都要死的,為什麼還要那麼努力?企業也一樣,從企業成立第一天起就要想好關門的那一天,但是仍然要快快樂樂的過好每一天。道家永遠講究和諧,跟自然的和諧。

關於企業管理,很多人學MBA。這麼多年了,我覺得MBA是很了不起的一個東西,我認為MBA的體系很好。但是不要以為MBA一定能做好生意。另外,MBA講的太多成功案例,我認為企業應該多學習失敗,因為商場如戰場。商場是沒有演習的,沖出去,說我再來一遍行不行?不行,像破產就破產了。做生意的人都是聰明的人,那麼多聰明的老闆倒下了,你為什麼沒有倒下?

我走訪過很多老兵,老兵很有意思,會告訴你你要知道哪個位置有冷彈,哪個地方有地雷,你搞清楚,保存自己才能活下來。類似的,我們也必須學習其他企業失敗的經驗教訓,但是千萬不要把MBA給神化了,MBA把你的公司戰略各個方面清晰,這是一個工具,但你不要以為有了工具你就能成功。

儒家思想在中國是最牛的。儒家思想講社會管理治理體系,講人與社會如何和諧相處,這中間能夠學到很多牛的管理。真正的管理是什麼?是管理人性。我們這幾天開了戰略會議,我對技術是很遙遠的,一會兒別問我技術問題。但是對人性的理解,對社會未來趨勢的把握,這方面你是可以學習的。儒家思想很了不起,對社會治理的體系,封建社會兩千多年靠的是儒家思想這麼下來,它有很多的東西在裡頭。大家要認真的去體會。

佛家思想講究人與心之間配合,你在佛家也能學到很多東西。你生意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沒有佛家那種思想,也不行。如果你在競爭之中沒有道家思想,也沒有機會贏。如果公司長到一定程度,你不懂得儒家思想的組織體系建設,你沒有機會能夠持久。當然你要在走向全球的時候,如果你不懂基督教的文化,你不懂得伊斯蘭教的文化,你是沒有辦法走遍世界的。

我自己覺得做生意就是一個學習過程,如果你不瞭解你的員工,你的企業不可能有創新。如果你不去瞭解你的競爭對手,你的企業永遠不會成長。道家講心中無敵,無敵於天下,不是真正的不尊重對手,而是真正尊重對手,才懂得我的對手在更高。你如果這種狀態,你的企業自然會做的不一樣。我想如果你在碰到競爭的時候,不妨思考兩種,第一,道家思想的競爭是很有意思的,太極的競爭思想是世界上第一的。西方也是競爭思想,基督教是是黑和白之間。道家的思想將黑和白之間交融,我告訴大家,企業家如果你出去做生意,碰到競爭,火氣就特別大,恨不得把競爭對手按到馬桶裡,你是做不長的。因為對手到處都在,按死了這個,還出來一個,你就變成了一個職業殺手,你成不了大事。

我們在競爭過程當中要思考的就是這種對手要尊重他,會戰者不怒,真正會打仗的不會生氣的。為什麼電腦會超過人類?電腦沒情趣,我有時候下棋,我下圍棋,我是一定找比我技術差的人下,就是找樂趣。如果被人家殺的痛苦,何必呢。所以會戰的真正的高手沒有情趣,我生氣是好不容易搞起來了,被他攔腰砍斷,我會生氣,會輸。做企業也一樣,你如果動不動發員工的脾氣,甚至對競爭對手深惡痛絕,你的企業做不大的。誰都是你的對手,小有小的對手,中有中的對手,大有大的對手,國家有國家的對手,時代有時代的對手,如果競爭過程中,你越來越痛苦,對手越來越高興,你一定做錯了。應該是對手越來越痛苦,你應該越來越高興,那就對了。競爭我們是要去思考的,你如果擔心競爭就不要做生意,擔心失敗就不要做生意。誰保證你一定不會失敗?你要擔心死就不要活著。

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阿裡這麼多年下來,我們這幫人保持良好的心態很重要。不管別人怎麼激怒我們,我們儘量做到不怒。不管市場多麼混亂,在混亂的時候我們冷靜,在外面特別冷靜的時候,我們內部得搞混亂了。這個是一種完全的調整心態的策略,所以我想我們在整個學習商業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習文化,學習組織的方式,學習儒家組織好自己,適應社會,道家講適應整個自然環境,佛家講人怎麼把自己的行為和行為統一起來。

企業做大的時候,麻煩多了去了。你怎麼幹都是錯的,怎麼辦呢?看看經也蠻好。當然挺難看懂的,我不知道你們,我學英文,我聽老外講佛經的時候,我特別聽的懂,中國一些人講,我反而聽不懂,故弄玄虛的太多。我也去寺廟,我是拜菩薩,到了道家我覺得那個也很好,孔夫子也不錯,到了教堂裡面我也是這樣,他們是比我們聰明,從每個人身上你能夠學到很多東西。

中國和西方之間,基督教文化非常了不起,聖經是世界上最牛逼的暢銷書,佛經沒有幾個人看得懂,它不是暢銷書,它要靠你自己悟,悟就麻煩了。菩薩手這樣一弄,有的人明白了,其他人完全不明白,想的完全不一樣。悟也讓我們悟到了精髓,悟也讓我們東方文化很難全球傳播。這方面,真正悟到的高手還是相當的高,但絕大部分的人是能聽的懂,每個故事都有對應。

我希望我們在這裡面,每個做企業的人你們面對的是巨大的市場,巨大的競爭,你們面對的是自己的員工,你面對的是客戶,你面對的是股東,你面對的是政府的監管,你面對的是各種各樣不可預測的未來。所以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態,沒有強大的內心文化,知道自己要什麼,放棄什麼,每個人知道自己有什麼,你到底要什麼,你要放棄什麼,就沒法做好企業。企業如人,企業要想明白,你們企業有什麼,最重要的是你放棄什麼,沒想明白自己放棄什麼的人是根本不明白自己堅持什麼,企業也一樣。企業經常是我能幹這個,誰都能幹這個,問題是你該幹什麼,不是你能幹什麼,而是該幹什麼。這些問題,這些思考都是從文化積累出來的。

講了這些以後,我想講一些未來,我對未來的想法相對比較感興趣。我剛才講了,MBA是知識的積累,沒有知識,你要想不失敗,一定要靠知識,你要想成功,也許情商管用。但是對未來,大家知道我對經濟學家意見挺大的。我尊重經濟學,但是我不尊重今天的很多經濟學家。我跟很多經濟學家聊天聊過,我都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很多經濟學家講的跟脫口秀一樣,經濟學家是研究,根據資料來研究昨天的規律,以便未來的人決策做參考。

第一,我們在中國資料是最缺的,第二,這幫經濟學家是研究學問的人,研究學問的人他講的很多話其實是不太聽的懂的。今天在電視上面胡說八道,另外一個研究昨天的人和研究未來的人是完全不同的視角,經濟學家原則上是研究昨天的,春江水暖鴨先知,企業家是對未來的判斷,我們必須對未來判斷。

我希望企業家一定要對未來進行判斷。我告訴大家的是,今天的時代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次技術革命,遠遠超過我們在座人的想像。第一次技術革命,工業革命大家知道,工業革命出來以後,對社會的衝擊超過了大家的想像,煤成為了主要的動能。人的體力,人的能力,原來人的力量比不了機器,機器出來的時候,人就基本放棄了,力氣比不過機器。導致的直接結果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力量平衡發生了變化。第二次技術革命,能源革命,石油成為了主要的能源,直接的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次技術革命是腦袋的釋放,是智慧的釋放,是知識的釋放,是大腦的解放。

每一次技術革命出來以後,人類往往根本沒有準備。例如第一次技術革命來的時候,汽車出來的時候,第一個生氣的是馬車夫,必須把汽車給砸了,要不砸了它,他們就沒飯吃了,那時候馬車夫是白領技術活,突然汽車來了,就沒有馬車夫了。馬車夫到政府抗議,怪汽車破壞了他們的就業,最後歐洲曾經出過一個法律,汽車不允許上路。為什麼?很多的就業會被取消。

我小時候,那時候修皮鞋可是技術活,裁縫也是技術活,我爸一個月的工資買不了一雙鞋,當然要修。結果來了一個流水線革命,這些活都沒了。我告訴大家,未來三十年全世界今天看來很多技術活的東西都沒了,人類從發明機器的時候,要明白機器會比你人的力氣大。人類在發明火車、飛機的時候,人一定要知道我速度跑不過它。人類發明電腦這一天,人類要知道電腦一定比你聰明,否則你發明它幹什麼。但是我告訴大家一個悲劇的事情,電腦會越來越聰明,電腦會讓機器變成人。過去二十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二三十年我們把機器變成了人,機器會越來越聰明。機器打敗人能夠解決的問題,只是給你喪失了一點自信心而已,機器做人做不到的事情,要解決的人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才是真正的牛。二三十年以後,我們要記住,昨天的機器只是我們的工具,未來的機器將會成為人類的合作夥伴。必須對未來有判斷,必須知道我這個行業會不會改變。

很多人討厭互聯網,摧毀了傳統機器,是嗎?這是缺乏遠見,是落後思想,是馬車夫思想,認為它摧毀了我。你怎麼討厭都沒用,這是一場革命。而且告訴大家,這個車已經發動了,任何一場技術革命都要五十年,前面二十幾年,一定是純技術公司的折騰,未來三十年是技術在社會各方面的運用。互聯網到現在為止剛好二十年上下,無論facebook也好,穀歌也好,騰訊也好,阿裡也好,折騰來折騰去,關鍵的是未來三十年。如果這些公司不能參與到社會變革,不能參與幫助更多的企業和老百姓搬到網上去,搬到未來的資料時代去,這些企業都會死掉。不要贏了一場戰役,但卻丟失了一場戰爭。未來三十年90%的企業都不得不變數據化,未來三十年資料將成為真正最強大的能源,這個變革絕大部分人沒想好,包括大學教育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我剛才看清華的資料,挺有意思,清華還是很有遠見的,已經開始互聯網教育。未來的大學教育,如果你繼續教知識,該教還得教,但是機器比你厲害不知道多少倍,機器不生氣,沒情趣,不怕餓,插上電,死幹。你看一遍,我們頂尖的圍棋高手能想到二十步,已經頂尖了,機器這哥們兩萬步都算好了,你沒脾氣。所以你要拼知識,未來很難,未來的大學要多關注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培養。但是中國今天有多少大學有創造力和想像力?因為人和機器拼知識,就等於你要跟火車比誰快,跟飛機比誰能跑遠。人和機器未來的角逐應該在智慧,在使命,在價值觀上面。

學校的學習是什麼概念?學習和教育是兩個不同的詞,“教”教的是知識,“育”育的是文化。人與機器之間的差異,未來知識之間的差異不多,但是文化之間的差異可大了去了。如果我們未來的孩子不在文化上多花時間,琴棋書畫,文化是培養出來的,不在這上面努力,完了。你最後越來越沮喪,連機器也搞不過它,必須為我們後代思考這個問題,我們要強化“育”的部分。中國的教育差,中國的教師不差的,中國教師差什麼?我們最差的中學學生放到美國都是好的學生,但是未來電腦背的更快,算的比你更快。“教”我們不差,但“育”很差,“育”越差,會讓我們越來越原來遠離世界,世界會變得非常冷酷。

還有學和習是兩個概念,“學”是你在學習知識,為什麼很多大學生到公司裡面,真的要花很多時間我們把他重新改過,因為他們沒有“習”。“習”是犯錯誤,“習”是一種想像力,“習”是一種文化,所以教育、學習是兩個概念,“育”和“習”是對文化來說的,“教”和“學”是對知識結構來說的,從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未來三十年是學習能力的競爭,是創新能力的競爭。MBA也要思考這個問題,所有人類可以寫清楚的事情,機器可以比你們做的更好。

商業是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這兩個之間如果不結合,麻煩就大了。這是我的一些看法,所以我希望大家去思考未來的企業,一定不是工業時代的標準化和規模化,未來的企業一定是資料時代的個性化、定制化。未來的企業拼的一定是創新的能力,而創新的能力當中,知識很重要,但是文化變得更重要。如果你覺得未來不行,是你的想像力不夠,如果你認為未來就這個樣子,也是想像力不夠。所以MBA該怎麼樣,企業該怎麼樣,你今天的選擇奠定了未來三十年,未來的三十年很多行業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每個人想想自己的職業,每個人想想自己的未來,每個人想想自己的孩子,重新設計,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一個挑戰,這是一個機會。機會的關鍵在於你怎麼改變自己。這個真正的會影響,而且速度會越來越快,後面二三十年會越來越快,會加速度,直到五十年以後,世界格局重新開始。世界格局的變化是昨天強的人轉瞬之間就會變得弱,當年大清王朝是很牛的,英國算什麼!倒過來了,英國還沒坐穩凳子呢,美國強大了。現在形勢又變了,這是我對大家想強調的,而且不是危言聳聽,正在發生,而且速度越來越快。

我要講的講完了,謝謝大家!

想第一時間接收英語演講文章&視頻?置頂精彩英語演講

目前170000+人已關注我們

分享增長知識,點贊是一種鼓勵 !

幾乎每個國家企業,只要是企業,都有強大的文化作為背景。而文化的根源是跟宗教、信仰是有關的。什麼是中國企業?中國企業今天來講,我們當然可以學日本、韓國、歐美。人家是有根基的,歐美這套體系是有基本的基督教的文化。以色列企業有自己的文化,日本的企業也是有自己的文化,我從多年以前開始覺得如果阿裡有一天希望成功的話,我們必須在中國的文化裡面找到自己的根基。

所以我才會去聽聽道家講的,很有道理,無為而治,“無為”是什麼意思?大家明白沒有?每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我的理解,無為,就是你明知道沒有結果仍為之。人想透一點,不管你多牛,八十歲九十歲,來的地方不同,去的地方一樣,全是火葬場,人都要死的,為什麼還要那麼努力?企業也一樣,從企業成立第一天起就要想好關門的那一天,但是仍然要快快樂樂的過好每一天。道家永遠講究和諧,跟自然的和諧。

關於企業管理,很多人學MBA。這麼多年了,我覺得MBA是很了不起的一個東西,我認為MBA的體系很好。但是不要以為MBA一定能做好生意。另外,MBA講的太多成功案例,我認為企業應該多學習失敗,因為商場如戰場。商場是沒有演習的,沖出去,說我再來一遍行不行?不行,像破產就破產了。做生意的人都是聰明的人,那麼多聰明的老闆倒下了,你為什麼沒有倒下?

我走訪過很多老兵,老兵很有意思,會告訴你你要知道哪個位置有冷彈,哪個地方有地雷,你搞清楚,保存自己才能活下來。類似的,我們也必須學習其他企業失敗的經驗教訓,但是千萬不要把MBA給神化了,MBA把你的公司戰略各個方面清晰,這是一個工具,但你不要以為有了工具你就能成功。

儒家思想在中國是最牛的。儒家思想講社會管理治理體系,講人與社會如何和諧相處,這中間能夠學到很多牛的管理。真正的管理是什麼?是管理人性。我們這幾天開了戰略會議,我對技術是很遙遠的,一會兒別問我技術問題。但是對人性的理解,對社會未來趨勢的把握,這方面你是可以學習的。儒家思想很了不起,對社會治理的體系,封建社會兩千多年靠的是儒家思想這麼下來,它有很多的東西在裡頭。大家要認真的去體會。

佛家思想講究人與心之間配合,你在佛家也能學到很多東西。你生意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沒有佛家那種思想,也不行。如果你在競爭之中沒有道家思想,也沒有機會贏。如果公司長到一定程度,你不懂得儒家思想的組織體系建設,你沒有機會能夠持久。當然你要在走向全球的時候,如果你不懂基督教的文化,你不懂得伊斯蘭教的文化,你是沒有辦法走遍世界的。

我自己覺得做生意就是一個學習過程,如果你不瞭解你的員工,你的企業不可能有創新。如果你不去瞭解你的競爭對手,你的企業永遠不會成長。道家講心中無敵,無敵於天下,不是真正的不尊重對手,而是真正尊重對手,才懂得我的對手在更高。你如果這種狀態,你的企業自然會做的不一樣。我想如果你在碰到競爭的時候,不妨思考兩種,第一,道家思想的競爭是很有意思的,太極的競爭思想是世界上第一的。西方也是競爭思想,基督教是是黑和白之間。道家的思想將黑和白之間交融,我告訴大家,企業家如果你出去做生意,碰到競爭,火氣就特別大,恨不得把競爭對手按到馬桶裡,你是做不長的。因為對手到處都在,按死了這個,還出來一個,你就變成了一個職業殺手,你成不了大事。

我們在競爭過程當中要思考的就是這種對手要尊重他,會戰者不怒,真正會打仗的不會生氣的。為什麼電腦會超過人類?電腦沒情趣,我有時候下棋,我下圍棋,我是一定找比我技術差的人下,就是找樂趣。如果被人家殺的痛苦,何必呢。所以會戰的真正的高手沒有情趣,我生氣是好不容易搞起來了,被他攔腰砍斷,我會生氣,會輸。做企業也一樣,你如果動不動發員工的脾氣,甚至對競爭對手深惡痛絕,你的企業做不大的。誰都是你的對手,小有小的對手,中有中的對手,大有大的對手,國家有國家的對手,時代有時代的對手,如果競爭過程中,你越來越痛苦,對手越來越高興,你一定做錯了。應該是對手越來越痛苦,你應該越來越高興,那就對了。競爭我們是要去思考的,你如果擔心競爭就不要做生意,擔心失敗就不要做生意。誰保證你一定不會失敗?你要擔心死就不要活著。

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阿裡這麼多年下來,我們這幫人保持良好的心態很重要。不管別人怎麼激怒我們,我們儘量做到不怒。不管市場多麼混亂,在混亂的時候我們冷靜,在外面特別冷靜的時候,我們內部得搞混亂了。這個是一種完全的調整心態的策略,所以我想我們在整個學習商業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習文化,學習組織的方式,學習儒家組織好自己,適應社會,道家講適應整個自然環境,佛家講人怎麼把自己的行為和行為統一起來。

企業做大的時候,麻煩多了去了。你怎麼幹都是錯的,怎麼辦呢?看看經也蠻好。當然挺難看懂的,我不知道你們,我學英文,我聽老外講佛經的時候,我特別聽的懂,中國一些人講,我反而聽不懂,故弄玄虛的太多。我也去寺廟,我是拜菩薩,到了道家我覺得那個也很好,孔夫子也不錯,到了教堂裡面我也是這樣,他們是比我們聰明,從每個人身上你能夠學到很多東西。

中國和西方之間,基督教文化非常了不起,聖經是世界上最牛逼的暢銷書,佛經沒有幾個人看得懂,它不是暢銷書,它要靠你自己悟,悟就麻煩了。菩薩手這樣一弄,有的人明白了,其他人完全不明白,想的完全不一樣。悟也讓我們悟到了精髓,悟也讓我們東方文化很難全球傳播。這方面,真正悟到的高手還是相當的高,但絕大部分的人是能聽的懂,每個故事都有對應。

我希望我們在這裡面,每個做企業的人你們面對的是巨大的市場,巨大的競爭,你們面對的是自己的員工,你面對的是客戶,你面對的是股東,你面對的是政府的監管,你面對的是各種各樣不可預測的未來。所以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態,沒有強大的內心文化,知道自己要什麼,放棄什麼,每個人知道自己有什麼,你到底要什麼,你要放棄什麼,就沒法做好企業。企業如人,企業要想明白,你們企業有什麼,最重要的是你放棄什麼,沒想明白自己放棄什麼的人是根本不明白自己堅持什麼,企業也一樣。企業經常是我能幹這個,誰都能幹這個,問題是你該幹什麼,不是你能幹什麼,而是該幹什麼。這些問題,這些思考都是從文化積累出來的。

講了這些以後,我想講一些未來,我對未來的想法相對比較感興趣。我剛才講了,MBA是知識的積累,沒有知識,你要想不失敗,一定要靠知識,你要想成功,也許情商管用。但是對未來,大家知道我對經濟學家意見挺大的。我尊重經濟學,但是我不尊重今天的很多經濟學家。我跟很多經濟學家聊天聊過,我都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很多經濟學家講的跟脫口秀一樣,經濟學家是研究,根據資料來研究昨天的規律,以便未來的人決策做參考。

第一,我們在中國資料是最缺的,第二,這幫經濟學家是研究學問的人,研究學問的人他講的很多話其實是不太聽的懂的。今天在電視上面胡說八道,另外一個研究昨天的人和研究未來的人是完全不同的視角,經濟學家原則上是研究昨天的,春江水暖鴨先知,企業家是對未來的判斷,我們必須對未來判斷。

我希望企業家一定要對未來進行判斷。我告訴大家的是,今天的時代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次技術革命,遠遠超過我們在座人的想像。第一次技術革命,工業革命大家知道,工業革命出來以後,對社會的衝擊超過了大家的想像,煤成為了主要的動能。人的體力,人的能力,原來人的力量比不了機器,機器出來的時候,人就基本放棄了,力氣比不過機器。導致的直接結果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力量平衡發生了變化。第二次技術革命,能源革命,石油成為了主要的能源,直接的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次技術革命是腦袋的釋放,是智慧的釋放,是知識的釋放,是大腦的解放。

每一次技術革命出來以後,人類往往根本沒有準備。例如第一次技術革命來的時候,汽車出來的時候,第一個生氣的是馬車夫,必須把汽車給砸了,要不砸了它,他們就沒飯吃了,那時候馬車夫是白領技術活,突然汽車來了,就沒有馬車夫了。馬車夫到政府抗議,怪汽車破壞了他們的就業,最後歐洲曾經出過一個法律,汽車不允許上路。為什麼?很多的就業會被取消。

我小時候,那時候修皮鞋可是技術活,裁縫也是技術活,我爸一個月的工資買不了一雙鞋,當然要修。結果來了一個流水線革命,這些活都沒了。我告訴大家,未來三十年全世界今天看來很多技術活的東西都沒了,人類從發明機器的時候,要明白機器會比你人的力氣大。人類在發明火車、飛機的時候,人一定要知道我速度跑不過它。人類發明電腦這一天,人類要知道電腦一定比你聰明,否則你發明它幹什麼。但是我告訴大家一個悲劇的事情,電腦會越來越聰明,電腦會讓機器變成人。過去二十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二三十年我們把機器變成了人,機器會越來越聰明。機器打敗人能夠解決的問題,只是給你喪失了一點自信心而已,機器做人做不到的事情,要解決的人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才是真正的牛。二三十年以後,我們要記住,昨天的機器只是我們的工具,未來的機器將會成為人類的合作夥伴。必須對未來有判斷,必須知道我這個行業會不會改變。

很多人討厭互聯網,摧毀了傳統機器,是嗎?這是缺乏遠見,是落後思想,是馬車夫思想,認為它摧毀了我。你怎麼討厭都沒用,這是一場革命。而且告訴大家,這個車已經發動了,任何一場技術革命都要五十年,前面二十幾年,一定是純技術公司的折騰,未來三十年是技術在社會各方面的運用。互聯網到現在為止剛好二十年上下,無論facebook也好,穀歌也好,騰訊也好,阿裡也好,折騰來折騰去,關鍵的是未來三十年。如果這些公司不能參與到社會變革,不能參與幫助更多的企業和老百姓搬到網上去,搬到未來的資料時代去,這些企業都會死掉。不要贏了一場戰役,但卻丟失了一場戰爭。未來三十年90%的企業都不得不變數據化,未來三十年資料將成為真正最強大的能源,這個變革絕大部分人沒想好,包括大學教育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我剛才看清華的資料,挺有意思,清華還是很有遠見的,已經開始互聯網教育。未來的大學教育,如果你繼續教知識,該教還得教,但是機器比你厲害不知道多少倍,機器不生氣,沒情趣,不怕餓,插上電,死幹。你看一遍,我們頂尖的圍棋高手能想到二十步,已經頂尖了,機器這哥們兩萬步都算好了,你沒脾氣。所以你要拼知識,未來很難,未來的大學要多關注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培養。但是中國今天有多少大學有創造力和想像力?因為人和機器拼知識,就等於你要跟火車比誰快,跟飛機比誰能跑遠。人和機器未來的角逐應該在智慧,在使命,在價值觀上面。

學校的學習是什麼概念?學習和教育是兩個不同的詞,“教”教的是知識,“育”育的是文化。人與機器之間的差異,未來知識之間的差異不多,但是文化之間的差異可大了去了。如果我們未來的孩子不在文化上多花時間,琴棋書畫,文化是培養出來的,不在這上面努力,完了。你最後越來越沮喪,連機器也搞不過它,必須為我們後代思考這個問題,我們要強化“育”的部分。中國的教育差,中國的教師不差的,中國教師差什麼?我們最差的中學學生放到美國都是好的學生,但是未來電腦背的更快,算的比你更快。“教”我們不差,但“育”很差,“育”越差,會讓我們越來越原來遠離世界,世界會變得非常冷酷。

還有學和習是兩個概念,“學”是你在學習知識,為什麼很多大學生到公司裡面,真的要花很多時間我們把他重新改過,因為他們沒有“習”。“習”是犯錯誤,“習”是一種想像力,“習”是一種文化,所以教育、學習是兩個概念,“育”和“習”是對文化來說的,“教”和“學”是對知識結構來說的,從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未來三十年是學習能力的競爭,是創新能力的競爭。MBA也要思考這個問題,所有人類可以寫清楚的事情,機器可以比你們做的更好。

商業是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這兩個之間如果不結合,麻煩就大了。這是我的一些看法,所以我希望大家去思考未來的企業,一定不是工業時代的標準化和規模化,未來的企業一定是資料時代的個性化、定制化。未來的企業拼的一定是創新的能力,而創新的能力當中,知識很重要,但是文化變得更重要。如果你覺得未來不行,是你的想像力不夠,如果你認為未來就這個樣子,也是想像力不夠。所以MBA該怎麼樣,企業該怎麼樣,你今天的選擇奠定了未來三十年,未來的三十年很多行業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每個人想想自己的職業,每個人想想自己的未來,每個人想想自己的孩子,重新設計,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一個挑戰,這是一個機會。機會的關鍵在於你怎麼改變自己。這個真正的會影響,而且速度會越來越快,後面二三十年會越來越快,會加速度,直到五十年以後,世界格局重新開始。世界格局的變化是昨天強的人轉瞬之間就會變得弱,當年大清王朝是很牛的,英國算什麼!倒過來了,英國還沒坐穩凳子呢,美國強大了。現在形勢又變了,這是我對大家想強調的,而且不是危言聳聽,正在發生,而且速度越來越快。

我要講的講完了,謝謝大家!

想第一時間接收英語演講文章&視頻?置頂精彩英語演講

目前170000+人已關注我們

分享增長知識,點贊是一種鼓勵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