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恐艾症:為何男性遠遠多於女性?

作為皮膚性病科醫生, 近些年對性病和高危性行為風險評估小有研究, 也接到很多恐艾症患者的諮詢, 慢慢的對一個現象非常好奇, 就是前來諮詢就診的恐艾症患者95%以上都是男性, 女性非常少見, 遠遠高於性病門診中男女患者比例, 一開始我理解這是男性相較女性接觸高危場所多的原因吧, 不過經過日積月累的諮詢和觀察, 我發現原因其實並不簡單。 。 。

首先我們看幾個資料, 據統計, 我國性病患者男女比例大約為1.4:1, 其中HIV感染者男女性別比約為3.7:1(2016年CDC數據)。 上述比值除外男同性戀人群, 在不同區域、年齡、職業可有不同, 但總體變化不大。 從我個人門診觀察來看, 基本符合這個性別比例。 也就是說, 無論是性病還是HIV感染, 雖然男性罹患者確實多於女性, 但女性患者也不少見, 那麼為什麼性病恐懼症、恐艾症等患者中男性遠遠多於女性呢?

董醫生歸納分析,

大概有這麼幾個原因:

1.首先是男、女思維方式造成對高危物件的信任感不同。

男性思維方式通常表現為“理性一世, 感性一時”。 男性恐艾症患者高危前通常對高危對象(行為)缺乏充分信任(瞭解)。 大多數男性恐艾症都是“一時衝動”後, 迅速冷靜下來, 開始意識到對方(情人、女友、故友、性工作者等)身份、職業等各種不安全性, 進而開始對各種性傳播疾病, 尤其是AIDS這種致死性疾病產生巨大的焦慮恐懼。

女性通常是感性思維, 不會輕易與不信任的人發生關係, 一旦發生了, 通常表明她已經信任了這個人, 事後也很少會意識到它的風險。 女性性工作者一般都有一些性安全知識, 並採取一些安全措施, 如使用安全套等,

但時間長了會過度相信自己的感覺, 忽略長期高危行為帶來的風險。 女性對高危風險的主觀忽視, 客觀上減少了恐艾症發生的概率, 但也增加了感染的風險。

2. 男性承受的社會、道德壓力更大加重恐艾心理。

男性相較於女性承受更大的社會、家庭、道德壓力。

很多男性恐艾症患者在談及恐艾原因時, 首先提及的是擔心傳染給自己的妻子、孩子和對死亡的恐懼, 然後是難以面對家人、親友同事以及對自己職業生涯、人生前途的擔憂。 上述壓力和自責加重了恐艾症狀。 女性恐艾症患者恐艾程度普遍低於男性, 原因也有人分析認為是女性心理承受能力更高的緣故。

3. 男性主動高危行為多於女性。

相較于男性高危大多“明知故犯, 事後方醒”, 女性很多是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被動高危, 由於根本沒意識到風險, 也就減少了出現恐艾症的風險。

最後要說的是, 高危是造成恐艾症的主要誘因, 但大多數發生高危的人並不會出現恐艾症, 發生恐艾的只是其中極少數, 說明恐艾症的發生存在個體差異, 研究發現尤其和性格、人格特質有關, 關於這個問題, 我們下次再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