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趙在和“愛心助學沒句號”贊

日前, 83歲的趙在和老人又一次來到了雷鋒紀念館。 館領導安排專人陪同他參觀學習達4小時之久, 並送給他《雷鋒日記》。 重學雷鋒精神, 細讀《雷鋒日記》, 他更深刻地感受到雷鋒精神是一座偉大的道德豐碑, 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 決心將愛心助學義舉“只有逗號、沒有句號”地堅持下去。

湘潭縣文化館原黨支部書記、“愛心爺爺”趙在和, 不僅在湘潭早已家喻戶曉, 在三湘大地也盛名遠播。 也許有人看到並豔羨不已的, 是他頭頂桂冠、身披光環:全國第一屆和第四屆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中華最具愛心慈善行為楷模、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其實,

最應該讚揚的是他勸募善款扶貧助學的一顆金子般的大愛之心。

1994年12月退休後, 趙在和就沒在家含飴弄孫、樂享天倫, 而是成了一名義工。 他22年如一日, 執著一念, 心無旁騖、以勸募善款愛心助學為己任。 當初, 他一個退休科級幹部, 無權、無勢、無錢、無背景, 缺少人脈, 可謂人微言輕, 只能求爺爺、拜奶奶化緣式地從別人口袋裡掏出票子來, 談何容易?5100元, 就是他1995年走在求助路上166天的收穫, 日均僅30元。 如此廉價的勞動, 有幾個人會再堅持下去?可趙在和沒打退堂鼓, 並摸索出了“嘴甜、腿勤、頭硬、心寬、眼明、臉厚、性緩”14字 “討錢法”, 迎難而上, 情況終於逐漸有所好轉。 比如2000年, 出門求助226天, 就募到善款83400元,

日均達到370元。 當他扶助的學子日益增多, 被稱為“愛心爺爺”後, 名氣也水漲船高。 同樣是“討錢”, 名人效應起了作用, 吃閉門羹少了, 進賬也多了。 2010年出門求助203天, 進賬則有512750元。 越到後來, 越漸入佳境。 光2016這一年, 就募到986000元, 日均超過4740元。 在這22年裡, 他有5045天出外求助;共募到善款750多萬元, 年均34萬多元;資助學生2185人, 人均3430元。

儘管後來“愛心爺爺”登門, 看到的白眼少了, 受到的禮遇多了, 可也並非那麼輕而易舉、得心應手。 至於所受困苦, 一言難盡。 多次摔傷、被狗咬傷, 還曾寒冬夜宿山村, 掉進糞坑, 曾連人帶自行車跌入水渠、塘壩, 差點丟了老命等, 不勝枚舉。 最近, 媒體對他愛心助學有個概括性的評語:“他踏遍了千山萬水, 說盡了千言萬語, 經歷了千難萬險,

吃了一般人吃不了的苦, 受了一般人受不了的罪, 遇了一般人沒有遇到的險。 勸募來的750多萬元, 猶如細針挑土, 燕泥築巢, 一分一厘都來之不易。 ”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 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趙在和除了走了22年艱辛的愛心助學路外, 平日也一直堅持“不以善小而不為”, 年年、月月、天天做好事。 比如, 為全縣72個敬老院的398位老人義務拍攝、放大照片, 組織縣級機關幹部給受助學生家庭捐贈棉被、衣服、鞋襪、雨具等實物1800多件, 為受助大學畢業的適婚單身男女青年牽線搭橋等。 他每月養老金不到3500元, 但近3年所得獎金、慰問金、演講報酬共112360元, 全部用來救助了特困戶和孤兒……

如今, 當有人勸他停下來或者放慢助學步伐時, 他仍表示只要頭腦還清醒、雙眼還看得見、雙腳還能走路,

就要老當益壯地將扶貧助學工作持續下去。

面對這樣一位“老雷鋒”, 你能不點贊嗎?

>>返回湘潭線上首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