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研發路才剛剛開始!

——定陶區返鄉農民工栗廣臣的創業故事

“終於把山藥收穫機研製成功了, 我要儘快推向市場, 以實際行動向領導報喜。 ”說起自己的發明, 37歲的定陶區陳集鎮施莊村青年農民栗廣臣滿臉的自豪。 原來, 2014年栗廣臣發明的山藥機械曾引起市領導的關注, 並給予栗廣臣10萬元的專項科研基金獎勵, 鼓勵他早日研製成功山藥收穫機, 造福社會。

不少人喜歡吃山藥, 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是怎麼種出來的。 以往, 種植山藥開溝, 需用鐵鍁挖, 既費時又費力, 幾個成年人一天連一畝地都挖不了。 收穫山藥同樣費力, 一個青壯勞力一天也就挖刨採收百米左右。

栗廣臣16歲輟學打工, 先後在江蘇徐州、山東榮成的兩家機械廠工作。 “那時候, 我對機械製造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想起村裡種山藥的村民每天累得胳膊都抬不起來, 就想自己做一台山藥打溝機, 減輕村民的勞動量。 ”栗廣臣說。

2007年, 他辭掉了機械廠的工作, 回家和妻子做安裝大門的生意, 攢下40多萬元。 2011年, 他外出進貨, 發現一台報廢的履帶式底盤, 如獲至寶, 花7000元錢買了下來。 隨後, 他到舊貨市場上大量採購廢舊零件, 拆卸、改裝、組合、安裝, 經歷一個個不眠之夜。

“從那以後, 我也不做大門生意了, 沉下心來做機械, 光畫圖就消耗了上千張紙。 ”栗廣臣說, 3年來, 他不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 還從銀行貸了18萬元,

先後加工出了5台山藥打溝機、3台山藥收穫機, 每台花費六七萬元。

栗廣臣發明的山藥雙溝直線開溝機, 採用履帶式牽引具有很強的穩定性, 大功率發動機使機器運轉更快, 雙鑽頭作業提高了作業效率, 每天可作業10-15畝地, 效率比普通山藥打溝機高三倍, 更是人工作業所無法比擬的。 2014年9月, 中央電視臺十套科教頻道《我愛發明》欄目播出節目《開溝神機》, 報導了他的故事, 引起山藥種植農戶的廣泛關注。

“東西好就能很快打開市場, 我非常自信。 ”栗廣臣說。 開溝機逐步贏得了市場青睞, 訂單紛至遝來, 產品先後暢銷河南、新疆、河北、貴州、雲南等省市。

近日, 栗廣臣歷時五年發明研製的新型山藥收穫機, 經過大田多次實驗改進,

終於獲得成功, 這項發明填補了市場空白。 栗廣臣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並獲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受理。

這種履帶式鏈條山藥收穫機具有穩定性好、不跑偏、速度快等優點, 機器可對地下作物兩側進行快速連續的切入, 且同時對中間作物進行高效的托動, 從而快速完整將深埋地下的山藥取出, 對山藥損壞程度非常小。 每分鐘可作業5—10米。 一般情況下, 一個勞動力每天收刨山藥也就100米左右, 而一台機器能抵二三十人的工作效率, 大大解放了勞動力。 山藥收穫機不但適用於山藥收穫, 而且可以收穫牛蒡、大蔥等其他地下作物。

“山藥收穫機能研製成功, 給我增添了信心, 下一步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 ”栗廣臣說, “我還要研製大蒜收穫機、大棗收穫機、玉米秸稈青貯機等等,

把市場開發到新疆、東北三省等地, 那裡的市場大著呢, 急需一些實用的大型機械。 我準備好了, 我的研發路才剛剛開始!” 通訊員 苑肇波 記者 劉衛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