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美國大兵也喜歡到處塗鴉?美國海軍獨霸中國長江水域秘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各交戰國紛紛從中國撤回自己的軍艦, 尤其英國、法國和德國。 這為中國長江留下了巨大的真空。 美國得以獨自“維護長江上的和平”。 雖然, 當時中國局勢較為平靜, 各地方派系和軍閥之間並沒有爆發大規模衝突。 很快, 美國也加入戰爭, 這導致了長江炮艦遭到當時還是中立國的中國政府強行扣押, 雖然“威爾明頓”號(炮艦, 編號8)已經在規定時間內駛往馬尼拉躲避, 但“帕洛斯”號(內河炮艦, 編號1)、“莫諾凱西”號(內河炮艦, 編號2)、“薩馬”號、“基羅斯”號、還有“比利亞洛博斯”號炮艦均留在中國,

集體停泊在上海。 各艦維持75%的艦員, 像往常一樣進行軍艦的日常維護來打發這段時間。

▲“鴿子”號炮艦

1917年8月16日, 中國加入協約國一方參戰, 這些炮艦得以繼續巡邏活動, 並持續到停戰和戰後的幾年。

1920年7月, “比利亞洛博斯”號被重新歸類為巡邏炮艦, 得到編號PG-42。

1921年3月, 這些老炮艦——“比利亞洛博斯”號、“基羅斯”號和“埃爾卡諾”號——的母港正式由馬尼拉改為上海。 其中, “比利亞洛博斯”號在該年中一直在長江中游巡邏, 執行偵察和護航等任務。 但長江巡邏隊司令威廉·布拉德海軍少將, 認為“比利亞洛博斯”號及其姐妹艦在保養維護、火力和居住條件方面的狀況“令人絕望”。 然而由於缺乏艦隻, 她們不得不繼續執行任務。

接下來的5年內, 長江的江運時斷時續, “比利亞洛博斯”號也在持續的日常任務中越來越老舊, 艦體鏽跡斑斑, 偶爾在中國的江南造船所進行維護。

1926年8月27日, “比利亞洛博斯”號駛向上游, 前往長沙。 在贛州附近, “比利亞洛博斯”號拋錨以度過夜晚, 不想在第二天繼續航行的時候, 很快就擱淺在了一片沙洲裡。 河水的水位每天下降足有一英尺, 如果“比利亞洛博斯”號不能在短時間內被拖出沙洲, 就得等到冬天過去後才能出來。 所幸的是, 不久後英國太古輪船公司的拖輪就趕到現場, 但要求減輕重量, 才能進行拖曳。 “比利亞洛博斯”號的艦員把船上所有非固定的東西都移走了——甚至包括彈藥和補給——來減輕拖船的負擔。

與此同時, “鴿子”號(AM-47, 一艘由田鳧級掃雷艇改裝成的內河炮艦)也趕到了。 “鴿子”號是從下游的長沙過來的, 幸好水位還允許她安全航行。 隨著吃水深度逐漸減少, 再加上“鴿子”號和拖輪的共同努力, “比利亞洛博斯”號終於離開了沙洲, 但在繼續航行之前, 她還得把補給和彈藥重新裝進船裡。

到達長沙之後, “比利亞洛博斯”號在那裡呆了四個月, 其間派出水兵上岸對當地形勢進行調查和評估。 1927年2月28日, 她被“鴿子”號接替, 駛往下游。 1927年3月2日, “比利亞洛博斯”號到達漢口, 加入當時長江巡邏隊司令H.H.霍夫海軍少將的旗艦“伊莎貝爾”號(PY-10)、“特拉克斯頓”號驅逐艦(DD-229)和“波普”號驅逐艦(DD-225)組成的艦隊。 3月25日, 該艦和英國炮艦“蒂爾”號(HMS Teal)及“聖甲蟲”號(HMS Scarab)一起在漢口執行警戒任務。 5月27日, “比利亞洛博斯”號被“帕洛斯”號接替, 離開漢口和長江中游, 駛往上海。 與此同時, 6艘專門為長江巡邏任務設計的軍艦已經在建造之中, 這標誌著老炮艦們的命運即將結束。

1927年美國海軍部的報告稱,“比利亞洛博斯”號的艦況非常差,無論是艦體還是艦上機械設備,都沒有出售的價值。1927年12月29日,美國總統喀爾文·柯立芝授權,可以用炮火擊沉“比利亞洛博斯”號。1928年5月29日,“比利亞洛博斯”號最後一次退出了現役,在該年10月4日從海軍裝備清單中除名,。10月9日,這艘傳奇的炮艦被拖向大海,在驅逐艦的炮火演練中沉沒於中國海岸。

▲明孝陵的石龜上面仍然可以見到“比利亞洛博斯”號水兵的塗鴉

值得一提的是,1966年,美國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拍攝了一個電影,名為《聖保羅號炮艦》(或為《沙灘卵石》,“聖保羅”號是電影假想的炮艦名字。真正的美國海軍“聖保羅”號USS San Pablo 編號AVP-30, 後來改為 AGS-30, 服役時間1943-1971從未到過中國。影片描寫了一艘在舊中國執勤的美國炮艦上發生的故事。電影以1962年出版的同名小說為藍本拍攝的,作者是一名二三十年代曾在中國服役的美國水兵——理查·麥肯納(Richard McKenna)。他回國後將在長江炮艦上服役的經歷寫成小說《沙灘卵石》,講述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國風情、中國革命和與中國人的愛情。《沙灘卵石》中,“聖保羅”號炮艦的原型正是“比利亞洛博斯”號[ “比利亞洛博斯”號主要巡弋在漢口到長沙的長江中游水域,這與小說中“聖保羅”號的經歷是一致的]。麥克納在小說中精彩地描繪了“比利亞洛博斯”炮艦。有作者曾採訪過那一時代的幾位老兵,他們都認為這部小說十分精確。電影本身波瀾不驚,但是復古的炮艇與長江沿岸的風光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發生的舞臺——炮艦,是那個時代最昂貴的活動道具(花費了250000美元)。冗長而精細的籌備工作和消耗極大的實地取景(香港和臺灣)讓這部影片在同時代的好萊塢史詩劇裡有獨特的地位。

本文為築壘地域與文匯報聯合創作,主編原廓,作者劉萌。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一戰、二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築壘地域:zhulei1941

1927年美國海軍部的報告稱,“比利亞洛博斯”號的艦況非常差,無論是艦體還是艦上機械設備,都沒有出售的價值。1927年12月29日,美國總統喀爾文·柯立芝授權,可以用炮火擊沉“比利亞洛博斯”號。1928年5月29日,“比利亞洛博斯”號最後一次退出了現役,在該年10月4日從海軍裝備清單中除名,。10月9日,這艘傳奇的炮艦被拖向大海,在驅逐艦的炮火演練中沉沒於中國海岸。

▲明孝陵的石龜上面仍然可以見到“比利亞洛博斯”號水兵的塗鴉

值得一提的是,1966年,美國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拍攝了一個電影,名為《聖保羅號炮艦》(或為《沙灘卵石》,“聖保羅”號是電影假想的炮艦名字。真正的美國海軍“聖保羅”號USS San Pablo 編號AVP-30, 後來改為 AGS-30, 服役時間1943-1971從未到過中國。影片描寫了一艘在舊中國執勤的美國炮艦上發生的故事。電影以1962年出版的同名小說為藍本拍攝的,作者是一名二三十年代曾在中國服役的美國水兵——理查·麥肯納(Richard McKenna)。他回國後將在長江炮艦上服役的經歷寫成小說《沙灘卵石》,講述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國風情、中國革命和與中國人的愛情。《沙灘卵石》中,“聖保羅”號炮艦的原型正是“比利亞洛博斯”號[ “比利亞洛博斯”號主要巡弋在漢口到長沙的長江中游水域,這與小說中“聖保羅”號的經歷是一致的]。麥克納在小說中精彩地描繪了“比利亞洛博斯”炮艦。有作者曾採訪過那一時代的幾位老兵,他們都認為這部小說十分精確。電影本身波瀾不驚,但是復古的炮艇與長江沿岸的風光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發生的舞臺——炮艦,是那個時代最昂貴的活動道具(花費了250000美元)。冗長而精細的籌備工作和消耗極大的實地取景(香港和臺灣)讓這部影片在同時代的好萊塢史詩劇裡有獨特的地位。

本文為築壘地域與文匯報聯合創作,主編原廓,作者劉萌。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一戰、二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築壘地域:zhulei194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