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健康|治痘痘有了“統一標準” 武漢醫生撰寫“痤瘡中醫治療專家共識”

武漢發佈

“皮疹以粉刺為主, 有少量丘疹或有癢痛, 方用枇杷清肺飲加減;皮疹以膿包結節為主, 皮疹紅腫疼痛, 伴有口臭便秘, 方用茵陳蒿湯、瀉黃散加減……”今天, 在漢舉行的全國痤瘡治療高峰論壇上, 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病分會主任委員楊志波教授發佈了我國首個“痤瘡中醫治療專家共識”。 武漢晚報記者在現場獲悉, 專家共識由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專家執筆撰寫。

共識撰寫負責人、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段逸群教授介紹, 痤瘡是皮膚科門診最常見的皮膚病, 在市一醫院皮膚科近百萬人的年門診量中, 痤瘡就診者占到了15%。 他指出, 儘管痤瘡不是疑難病, 但是很難治, 這種毀容性皮膚病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心理負擔。 目前, 不少醫生在憑藉各自的經驗在治療, 患者療效差別大, 尤其是基層醫生。

從去年開始, 市一醫院皮膚科數十位專家著手查閱整理近20年來國內外有關痤瘡的文獻,

總結醫院10多年來近200萬痤瘡病人的診療經驗, 結合國內痤瘡治療名家的經驗, 歷時一年起草撰寫了痤瘡中醫治療專家共識。 “具體到症狀、方劑和藥物, 可操作性很強。 ”段逸群透露, 目前共識已經在廣西、山東、河南、黑龍江和青海五個省市進行推廣。

共識執筆者、市一醫院皮膚門診副主任曾憲玉現場解讀了共識。 她告訴記者, 痤瘡和遺傳、愛吃甜食和高脂食物的飲食習慣、精神因素和壓力有著密切關係, 這是很多人“今年治好了, 明年又發了”的原因。 以前, 長痘痘多見於青春期的孩子, 現在很多人過了28歲, 甚至到了三四十歲還在長痘, 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生活工作的雙重壓力和心理焦慮所致,

多見於職場女白領。 “我接診過的最小患者才9歲。 ”曾憲玉坦言, “壓力痘”相對于“青春痘”, 治療起來更棘手。

曾憲玉指出, 門診發現, 痤瘡患者往往同時伴有腸胃不好、痛經等其他問題, 西醫治痘對於這些伴隨症狀常常束手無策, 而這些內因往往又是導致痤瘡的重要原因。 中醫擅長全身調理, 外治方法也很多, 有了中醫治療專家共識, 建立行業內統一標準, 既便于醫生操作, 又有助於提高患者療效, 最終受益的還是患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