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俄國皇家御用教堂:關於喀山大教堂的8件事

喀山大教堂是聖彼德堡的標誌之一, 1811年以古羅馬聖彼得教堂為原本修建。

1、由俄羅斯建築師安德列•沃羅尼欣(Andrey Voronikhin)設計建造

沙皇保羅一世決定建造喀山大教堂時舉行了一場設計競賽,

共有三名外國建築師參賽。 斯特羅加諾夫伯爵推薦並未參賽的年輕建築師安德列·沃羅尼欣的設計時, 沙皇已批准英國人查理斯·卡梅倫(Charles Cameron)的方案。 最終沃羅尼欣的設計受到沙皇青睞, 他也因此被任命為總設計師。

2、以羅馬和佛羅倫斯的教堂為藍本修建

羅一世希望這座新建築建成聖彼得教堂的樣子。 沃羅尼欣設計了與義大利教堂的風格相近的廊柱。 喀山大教堂的96跟圓柱朝著涅瓦大街展開。 教堂的北側為正面, 北門根據洛倫佐·吉貝爾蒂(Lorenzo Ghiberti)的作品洗禮堂之門“天堂之門”為原型由青銅澆築。 同時代的人對沃羅尼欣的這種模仿頗有微詞, 稱其為“抄襲者”。

3、被視為天然石材博物館

教堂被稱為俄羅斯天然石材博物館。 主要裝飾材料為從聖彼德堡地下開採的孔石。 孔石的多孔結構使其比較容易加工, 主要用於教堂的外牆飾面、打造柱頂、簷壁和門楣。 內部裝修沃羅尼欣則使用了卡累利阿大理石、當地的斑岩和碧石。 教堂內部由56根帶有鍍金柱頂的圓柱裝飾。

4、裝飾由俄羅斯著名藝術家親手打造

喀山大教堂內外都有雕塑和浮雕裝飾。 青銅聖徒像由斯捷潘·皮梅諾夫(Stepan Pimenov)、伊萬·瑪律托斯(Ivan Martos)和瓦西裡·德穆特-馬利諾夫斯基(Vasily Demut-Malinovsky)打造。 牆壁則由包括卡爾·布留洛夫(Karl Bryullov)和弗拉基米爾·博羅維科夫斯基(Vladimir Borovikovsky)在內的著名畫家的畫作裝飾。

6、曾是羅曼諾夫王朝的皇家教堂

喀山大教堂建造之時起到了繼承此前位於此地的聖母聖誕大教堂喀山聖母聖像複製品(她被視為王朝的守護神)以及皇家教堂的作用。

皇室成員的婚禮、謀殺亞歷山大二世未遂案後的感恩祈禱以及羅曼諾夫王朝建立300周年慶典均在這裡舉行。

7、曾有一座福利中心

19世紀教堂內曾有一座為成年人開辦的星期日業校, 出版過自己的報刊, 而且教堂當時也曾是一座福利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裡曾收集食品和保暖衣物並送至前線, 成立了俄羅斯首批依靠教區居民和教會資金運營的醫院之一。 醫院得到了皇后亞歷山卓·費奧多羅芙娜(Alexandra Fedorovna)的支持。

8、成為宗教和無神論歷史博物館布爾什維克於1929年關閉了教堂並於三年後將這座建築移交給科學院使用。

在穹頂上安裝了帶有尖頂的鍍金球體取代十字架, 教堂用具則被分發到各博物館。 內部成立了宗教和無神論歷史博物館, 展品講述基督教、伊斯蘭教以及東方宗教的起源和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