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中農業大學校長鄧秀新:高校思政課要講好中國故事

全國人大代表、華中農業大學黨委常委、校長鄧秀新。 中國青年網記者劉洪俠 攝

“其實有個有趣的現象, 現在有的學校最好的課是思政課,

有的學校最差的課是思政課。 ”

3月10日, 全國人大代表, 華中農業大學黨委常委、校長鄧秀新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一段時間以來互聯網等新興媒體上輿論環境複雜, 各類資訊魚目混珠、良莠不齊。 “邱少雲燒烤”等事件給青年人思想造成了很多衝擊, 我們確實需要高度重視青少年群體的思想教育, 特別是高校思政課的建設, “現在各高校也很重視。 ”

此前,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強調指出, 要堅持遵循教育規律, 充分發揮思政課主管道作用, 形成教書育人長效機制。 但如何真正做到讓青年學子們入腦入心, 卻成了擺在全國各大高校面前的一大難題。

在鄧秀新看來, 一方面, 思政教育課程其實是有受到學生喜愛的內在生命力。 “就像我們聊天, 如果只是聊好吃好喝, 你很快會覺得沒意思, 但如果能夠讓你覺得觸動了內心、受到了啟發, 能增強你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麼你就會很喜愛。 ”鄧秀新表示, 這樣的觸動往往是哲學思想、是方法論才能帶來的, “當你覺得你是在和一個智人、哲人聊天的時候, 你是沒辦法拒絕的。 ”

鄧秀新也坦言,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思政老師還難以達到學生們“無法拒絕”的水準, 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 他指出, 這個學習過程應該伴隨著勇於創新的精神, 高校教師要把自己在社會中看到的東西、國家發展的偉大成就內化到自己的課堂中去,

講好中國故事比照本宣科地講授馬克思列寧主義等理論形成的教育效果要好很多, “今天那麼多鮮活的故事、美國民主的虛偽等等你不講, 偏要照著書本去講100多年前資本主義怎麼剝削人, 那能有學生愛聽嗎?”鄧秀新強調, 好的思政課, 需要的是教師在課堂內外的挖掘耕耘。

另一方面, 鄧秀新強調, 在高校中, 育人不應該是某一堂課的責任, 而應該是每一堂課都對學生具有感染力和教育力, 都具備思政課的功能。 “很多課都可以包含思政課的基本原理和內涵。 你講科學、方法, 你講某一個經典案例, 都可以去體現哲學思想、辯證觀點。 ”

再一方面, 鄧秀新認為, 作為育人的重要載體, 高校宣導什麼, 對能否上好思政課十分重要。

鄧秀新坦言, 從1992年以來, 很長一段時間裡一些高校都在想怎麼掙錢。 “有的老師搞個公司, 讓學生去寫寫文章、畫畫圖, 一個月給了600的補貼, 他自己可能從中掙了600萬!這就完全違背了育人的初衷。 ”因此, 鄧秀新認為,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的大學教育要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很正確也很重要, “高校的本分是育人不是掙錢, 高校的初心是培養人才, 是從思想上把人‘提’起來。 ”

記者 | 劉洪俠

責編 | 宋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