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布達拉宮首次實現高精度數位化“測體”

 資料圖片, 布達拉宮。 中新社記者李林攝

中新社拉薩8月17日電(趙玉芹)記者17日從西藏拉薩布達拉宮管理處獲悉, 《萬尺布宮毫釐探微——精細化測繪在布達拉宮保護中的應用》初期成果,

日前亮相2017(上海)國際建築遺產保護與修復博覽會, 得到了諸多建築遺產保護同行及觀眾的高度關注。

“該項目在去年6月11日中國文化遺產日啟動, 這標誌著西藏首次且最大規模的高精度數位化測繪在文物保護中正式落地。 ”布達拉宮管理處副處長覺旦17日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表示, 這一測繪專案仍在進行中, 將在未來三個月內完成全部測繪。

布達拉宮始建於西元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時期, 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 是西藏現有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在上世紀80年代末和2000年初, 布達拉宮分別經歷了數年的大型維修, 覺旦表示, 其過程陸續發現了未知的地壟(建築基礎), “不過到目前,

布達拉宮的建築基礎形態並未全部揭開, 這對其保護存在一定隱憂。 ”

“而且布達拉宮是山體建築, 高低疊落、結構複雜, 牆體是布達拉宮建築主要結構體系, 怎樣統計牆體上裂縫的特性和分佈狀態也是保護布達拉宮的難題。 ”所以覺旦認為, 精細化測繪是對布達拉宮保護的迫切需求。

在過去一年多, 測繪獲得了布達拉宮大量基礎資料資訊和圖件, 也揭示了地壟和基岩、定位牆體裂縫、判斷山洞等對建築物的影響。

測繪方北京帝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信泰琦說, 布達拉宮建築群龐大且複雜, 測繪團隊採用了現代三維鐳射掃描技術、多視角影像重建技術和無人機航拍技術, 對建築群及其周邊地形, 進行了高精度三維資訊採集和高清紋理資訊採集,

採集的資訊將在建立布達拉宮監測控制網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覺旦表示, 此種測繪打破了布達拉宮管理平臺點、線、面平面化管理模式, 充分發掘新技術帶來的視覺化管理效果, 這不僅滿足了布達拉宮的保護、管理、利用、研究方面的需求, 而且對布達拉宮預防性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 該專案已經完成了整體工程的90%。

《凱風智見:《笑林廣記》——清朝人的段子合集》

《凱風智見:明朝鴻臚寺卿王士性如何評價各省人?》

《文史新說:那些中國的“摔跤爸爸”》

《文史新說:秦巴腹地一個雞鳴三省的傳奇古鎮》

《文史新說:高考古往今來一場未曾缺席的較量!》

《文史新說:蘇東坡的西湖情節》

《文史新說:往事越千年 絲綢古道說新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