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本有治癒機會,卻一再延誤,一代天后梅豔芳患宮頸癌去世警示

2003年12月30日, 一條爆炸性的新聞迅速傳遍港澳及內地:香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百變巨星梅豔芳患宮頸癌去世, 終年40歲。

作為香港演藝史上最輝煌、最有愛心、最受歡迎的影視歌雙棲明星,

梅豔芳的去世引起了港澳大陸各界的關切, 當時社會各界人士紛紛表達了哀痛和惋惜, 香港特區政府和中聯辦官員向梅豔芳親屬發出唁電, 華人地區各大媒體進行專題報導, 諸多海外媒體, 包括西方三大通訊社(美聯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美國CNN電視臺、英國BBC電臺以及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的主流傳媒均播報了梅豔芳逝世的消息, 華人媒體稱讚其為“香港的女兒”。

梅豔芳的患癌情況, 引起了大家對於宮頸癌的高度關注, 在慨歎世事無常、癌魔無情的同時, 也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公眾對於宮頸癌的恐懼。

其實, 很多人並不知道, 梅豔芳並非在發現患癌後很快去世的,

而是早在1999年的時候, 即發現和確診了宮頸癌, 而在這4年裡, 梅豔芳沒有接受過任何真正意義上的抗癌治療, 更沒有手術。 據她的經治醫生講, 梅豔芳最初發現宮頸癌的時候, 其實分期很早, 完全有可能通過手術和積極治療達到根治的目的。

也許是不能接受術後的“不完整”, 或者是不能接受患癌後被媒體的炒作, 也或者是不想放棄擁有完整家庭和自己孩子的夢想, 梅豔芳最終沒有選擇手術。

除了惋惜, 還有歎息。

其實, 從今天醫學科學來看, 在所有的惡性腫瘤裡, 宮頸癌並非最可怕的腫瘤, 恰恰相反, 宮頸癌是目前唯一一個發病原因明確、機理明確, 且可以提前預防的惡性腫瘤。 由於宮頸癌的篩查普及與宮頸癌疫苗的應用,

在發達國家裡, 宮頸的發病率已經大大下降, 在全球新發宮頸癌的患者人數裡, 發達國家不超過10%。

就此話題, 談一談宮頸癌的發病及預防。

據統計數字, 全球每年有新發宮頸癌病例52.9萬, 死亡病例約20萬, 在這些患者中, 90%以上來自於發展中國家,

在我國, 每年確診宮頸癌的病人約10萬, 約占世界發病的28.8%。 是女性人群中僅次於乳腺癌發病率居第二位的惡性腫瘤。

發病原因:

宮頸癌的發病與HPV(人乳頭瘤病毒)有著密切的關係, 人群中宮頸癌的發病基本上都與HPV感染有關。

早在1976年, 德國著名的病毒學家 Harld zur Hausen就發現了HPV與宮頸癌的發病的關係, 並因此於2008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Harald zur Hausen教授

在美國, HPV感染引發的相關疾病裡, 宮頸癌占了100%, 肛門癌占91%, 陰道癌占75%, 外陰癌占69%, 陰莖癌占63%, 口咽癌占60%。 以上可以看出, 在人體與外界相通的各種“腔道”和器官中, 在其發生癌變的原因裡, 基本都能找到HPV的影子。

根據患癌風險, HPV的分類:

高危型有:HPV16、18、33、35、39、45、51、52、56、58、59(70%的宮頸癌與此相關);

中危型:HPV6、11、40、42、43、44、54、61、72、81、89(90%的生殖道疣, 96%的尖銳濕疣與此相關);

疑似高危型:HPV26、53、66、67、68、73、82。

HPV感染與發病的關係:

雖然HPV感染最主要的傳播途徑為性傳播, 但由於病毒的隱匿性及在公共場所接觸的不確定性, 人群中一生累計感染HPV的幾率可以高達40%, 但多為一過性, 沒有臨床症狀, 90%的感染可以在2年內消退, 其中低危型需要4-6個月, 高危型需要8-24個月。

只有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才會導致CIN(宮頸上皮內瘤變),也就是癌前病變,從感染到CIN形成時間一般為8-24個月,也可以理解為,在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期間,有可能導致CIN的形成。

從CIN的發生到宮頸的癌變,有一個較漫長的時間跨度,一般需要8-12年。

以上可以看到,宮頸癌的形成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在這個時間跨度裡,完全可以通過宮頸癌篩查及時發現,並根治。

宮頸癌發病的症狀與診斷

一些早期的宮頸癌,由於沒有症狀,如果不是疾病篩查很難被發現,甚至有些已經到了晚期才就診。

主要出現的症狀包括陰道出血及陰道分泌物增多。

陰道出血可以表現為接觸性出血、絕經後出血或不規則的陰道出血,也可因為組織壞死而有臭味。

當腫瘤累及盆壁組織的時候可以劇烈的疼痛,累及膀胱可以出現尿頻、尿痛及血尿,如果侵犯了直腸,可以出現排便困難、便血、直腸陰道瘺等症狀。

宮頸及陰道細胞學塗片檢查是發現早期宮頸癌和癌前病變(CIN)的重要手段,塗片檢查無損傷、簡單易行,如有可疑可以反復多次的重複檢查,是發現早期宮頸癌的最好方法。

陰道鏡檢查可以將宮頸部位的病變放大6-40倍,因此不但可以發現宮頸部位的大的病變組織,還可以在直視下發現宮頸部位的小病灶,並完成宮頸部位病灶的組織活檢。

病理是診斷的金標準,所以通過陰道鏡檢查可以直接取得病理學的診斷。

另外、經陰道彩超、CT、核磁等檢查也有助於確定宮頸癌的侵犯範圍以及有無遠處轉移等。

宮頸癌的治療

對於早期宮頸癌(Ⅰ~ⅡA期),根據情況可以選擇宮頸錐切術、子宮全切術,部分需要術後聯合同步放化療。

一般來講,早期患者通過上述治療,一般預後較好,部分患者可以達到臨床治癒;對於分期較晚的病人,可以考慮子宮全切、盆腔淋巴結清掃,或者行根治性放療並聯合化療。晚期患者主要以化療為主。

宮頸癌的預防

1、已婚女性,建議宮頸癌篩查的起始年齡為21歲

2、21-29歲應進行單獨的宮頸細胞學檢查(TCT),每3年1次

3、30-65歲的女性,優先推薦細胞學和HPV聯合檢測,每5年1次;

4、目前宮頸TCT檢查為最常用的細胞學篩查方式,方法可靠;

5、有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的患者要密切隨訪,CIN2、3級患者可以考慮宮頸環形電切術(LEEP);

6、建議接種注射宮頸癌疫苗。

宮頸癌的發病與HPV感染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預防HPV的感染就成了預防宮頸癌最主要的手段。美國自2006年開始應用宮頸癌疫苗預防接種以來,全美宮頸癌的發病率大幅下降。

2017年7月31日,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的宮頸癌疫苗(HPV疫苗16型和18型)正式在中國獲批上市,這是中國內地首次獲批的HPV二價疫苗,“註冊用於9到25歲女性接種,採用3劑免疫接種程式“。目前多數的城市已經能夠接種。

當然,接種宮頸癌疫苗並不意味者能夠預防所有宮頸癌的發生,定期篩查、避免性生活混亂以及良好的衛生習慣,對於宮頸癌的預防有著重要的意義。

高危型需要8-24個月。

只有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才會導致CIN(宮頸上皮內瘤變),也就是癌前病變,從感染到CIN形成時間一般為8-24個月,也可以理解為,在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期間,有可能導致CIN的形成。

從CIN的發生到宮頸的癌變,有一個較漫長的時間跨度,一般需要8-12年。

以上可以看到,宮頸癌的形成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在這個時間跨度裡,完全可以通過宮頸癌篩查及時發現,並根治。

宮頸癌發病的症狀與診斷

一些早期的宮頸癌,由於沒有症狀,如果不是疾病篩查很難被發現,甚至有些已經到了晚期才就診。

主要出現的症狀包括陰道出血及陰道分泌物增多。

陰道出血可以表現為接觸性出血、絕經後出血或不規則的陰道出血,也可因為組織壞死而有臭味。

當腫瘤累及盆壁組織的時候可以劇烈的疼痛,累及膀胱可以出現尿頻、尿痛及血尿,如果侵犯了直腸,可以出現排便困難、便血、直腸陰道瘺等症狀。

宮頸及陰道細胞學塗片檢查是發現早期宮頸癌和癌前病變(CIN)的重要手段,塗片檢查無損傷、簡單易行,如有可疑可以反復多次的重複檢查,是發現早期宮頸癌的最好方法。

陰道鏡檢查可以將宮頸部位的病變放大6-40倍,因此不但可以發現宮頸部位的大的病變組織,還可以在直視下發現宮頸部位的小病灶,並完成宮頸部位病灶的組織活檢。

病理是診斷的金標準,所以通過陰道鏡檢查可以直接取得病理學的診斷。

另外、經陰道彩超、CT、核磁等檢查也有助於確定宮頸癌的侵犯範圍以及有無遠處轉移等。

宮頸癌的治療

對於早期宮頸癌(Ⅰ~ⅡA期),根據情況可以選擇宮頸錐切術、子宮全切術,部分需要術後聯合同步放化療。

一般來講,早期患者通過上述治療,一般預後較好,部分患者可以達到臨床治癒;對於分期較晚的病人,可以考慮子宮全切、盆腔淋巴結清掃,或者行根治性放療並聯合化療。晚期患者主要以化療為主。

宮頸癌的預防

1、已婚女性,建議宮頸癌篩查的起始年齡為21歲

2、21-29歲應進行單獨的宮頸細胞學檢查(TCT),每3年1次

3、30-65歲的女性,優先推薦細胞學和HPV聯合檢測,每5年1次;

4、目前宮頸TCT檢查為最常用的細胞學篩查方式,方法可靠;

5、有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的患者要密切隨訪,CIN2、3級患者可以考慮宮頸環形電切術(LEEP);

6、建議接種注射宮頸癌疫苗。

宮頸癌的發病與HPV感染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預防HPV的感染就成了預防宮頸癌最主要的手段。美國自2006年開始應用宮頸癌疫苗預防接種以來,全美宮頸癌的發病率大幅下降。

2017年7月31日,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的宮頸癌疫苗(HPV疫苗16型和18型)正式在中國獲批上市,這是中國內地首次獲批的HPV二價疫苗,“註冊用於9到25歲女性接種,採用3劑免疫接種程式“。目前多數的城市已經能夠接種。

當然,接種宮頸癌疫苗並不意味者能夠預防所有宮頸癌的發生,定期篩查、避免性生活混亂以及良好的衛生習慣,對於宮頸癌的預防有著重要的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