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讀《刻意學習》:要持續行動,不要自我感動

在做今天的海報時, 看到已經不間斷日更14天了, 突然間毛病又犯了, 自我感動起來。 14天不長, 但不管外部環境, 天天早起晚睡, 持續行動還是挺難的。 既然這麼不容易, 感動一下為何稱毛病又犯了呢?因為Scalers 老師在《刻意學習》這本書中寫道:我們堅持總是堅持不下去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太容易自我感動了, 屁大點成就, 芝麻大點的進步, 我們往往都會沾沾自喜好長時間, 結果光忙著感動了, 正事卻被拋之腦後。 我以前經常這樣, 讀到這本書時意識到這是“病”, 所以說今天毛病又犯了。

今晚我又把這本書翻了一遍,

將有關自我感動的部分分享出來與大家共勉。

01

要持續行動, 不要自我感動。

持續行動的路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

人是很容易情緒化的動物, 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是有七情六欲的。 在持續行動的路上, 經常遇到的情形就是, 事情並沒有做多少,

但是情緒已經異常高漲了。 就像戰爭還沒有取得勝利呢, 就開始起草勝利演講稿了。

02

大學生中睡懶覺的人很多, 也許你的室友都在睡懶覺, 突然某一天你受到刺激, 開始早起。 你大概早起了一周, 突然某一天起來的時候眼眶濕潤了, 被自己感動了。 你看到其他人都在睡覺, 只有自己那麼努力, 覺得自己是一個多麼棒的學生啊, 被自己深深地感動了。 你相信自己一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上自習、背單詞等都是這樣……

你喜歡一個姑娘, 每天向她道早安、晚安;細心地挑選早餐, 每天送到她的樓下;精心編寫短信消息, 訴說你內心的情感;對方給你多回幾個字, 你就感覺自己的天空被點亮了。 你被自己深深地感動了, 你相信自己的真心一定會換來她的青睞。

你是一個來自五線六線小城市的孩子, 通過高考進入了大城市, 讀了大學, 努力考上了研究生, 然後你找到一份勉強可以維持生活的工作。 於是你可以以一個白領的模樣, 在星巴克點一份中杯的拿鐵, 然後你看著對面坐的同事,

同事說打小就在星巴克寫作業長大。 於是你突然被自己感動了, 你想, 自己奮鬥了十八年, 才能和他一起喝杯咖啡……

03

我們的感動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廉價了?是因為我們做得太少, 還是因為我們的腦子不會思考了?是因為我們的淚腺特別發達, 還是因為特別願意欺騙自己, 為一些並不值得大動情緒的事情, 而特別地激奮了一把?

大學生早起勤奮, 這本身就是你應該做的事情, 你只是正好在一個其他人都很懶惰的環境下, 自己稍微顯示出了一點點勤奮, 看上去就與眾不同。 但是, 拜託你能不能看長遠一點?能不能對自己有一點要求?如果要持之以恆地做好一件事情, 誰不應該起早貪黑?

你為喜歡的姑娘費盡心思, 你想讓她感動。 當然她也許很感動, 但是仍然拒絕了你。 於是你就覺得自己很悲壯, 然後就想大概是因為自己沒有錢, 大概是因為自己長得醜。 但是真相其實是, 也許你的確又窮又醜, 但是這不是核心, 核心是你並不能給她想要的, 其次是她不喜歡你。

你覺得自己從農村一路奮鬥到城市,在村裡你可能是其他人嘴上最風光的那個人。但是在星巴克喝咖啡的時候,你能不能不要那麼矯情?安靜地喝就可以了。畢竟這個世界那麼大,你想要過的那種讓你激動不已的生活,對其他人來說只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而已。

04

感動變得廉價,其實恰恰說明我們做得太少了。

陷入一種情感的宣洩中,最後的結果反而更容易讓我們迷失前進的方向。

你覺得自己每天好努力、好用功,在朋友圈裡打卡秀勤奮,但是掩蓋的可能是,你並沒有真正地把動作做到位的事實。事情還沒有做成,反而把做成以後的滿足感先透支了。

換到成長的環境來說,你在微信里加了一個又一個的社群,在每一個社群裡,去討論、去幻想未來,在一波波的互動中,在你臆想的連接中,去感受自己的光明未來。但是關了微信,你卻發現自己未曾真正做過半點持續的事情,或者你也就走出了兩三步,就迫不及待地想分享一些“牛×的方法”“秘笈成果”。

如果我們在持續行動和持續進步,如果我們是在持續成長,那我們現在所取得的成績,在未來都不值一提。如果我們每天都是在懷念自己以前有多麼厲害,或者沉浸在當下自己有多麼努力的臆想中,臆想出了“高潮”,那我們就很可能會丟失對於未來所有機會的想像。

要持續行動,不要自我感動。

關於持續行動,你有什麼見解,交流一下,共同進步。

你覺得自己從農村一路奮鬥到城市,在村裡你可能是其他人嘴上最風光的那個人。但是在星巴克喝咖啡的時候,你能不能不要那麼矯情?安靜地喝就可以了。畢竟這個世界那麼大,你想要過的那種讓你激動不已的生活,對其他人來說只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而已。

04

感動變得廉價,其實恰恰說明我們做得太少了。

陷入一種情感的宣洩中,最後的結果反而更容易讓我們迷失前進的方向。

你覺得自己每天好努力、好用功,在朋友圈裡打卡秀勤奮,但是掩蓋的可能是,你並沒有真正地把動作做到位的事實。事情還沒有做成,反而把做成以後的滿足感先透支了。

換到成長的環境來說,你在微信里加了一個又一個的社群,在每一個社群裡,去討論、去幻想未來,在一波波的互動中,在你臆想的連接中,去感受自己的光明未來。但是關了微信,你卻發現自己未曾真正做過半點持續的事情,或者你也就走出了兩三步,就迫不及待地想分享一些“牛×的方法”“秘笈成果”。

如果我們在持續行動和持續進步,如果我們是在持續成長,那我們現在所取得的成績,在未來都不值一提。如果我們每天都是在懷念自己以前有多麼厲害,或者沉浸在當下自己有多麼努力的臆想中,臆想出了“高潮”,那我們就很可能會丟失對於未來所有機會的想像。

要持續行動,不要自我感動。

關於持續行動,你有什麼見解,交流一下,共同進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