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甘肅大學生赴延安進行調研:紅色旅遊方興未艾

中國青年網蘭州8月20日電(通訊員 田傑)延安作為紅色文化的發源地、革命思想的搖籃, 其紅色旅遊資源豐富而獨具特色。 在迅猛發展的同時, 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 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2017年7月31日至8月11日, 蘭州大學赴甘陝地區“重走長征路, 共鑄民族魂”暑期社會實踐團一行8人前往陝西省延安市, 通過觀察、訪談、問卷調研等方法, 基於楊家嶺革命舊址、延安革命紀念館、棗園革命舊址等主要紅色旅遊地, 對延安紅色旅遊發展狀況進行調研, 並取得一定成果。

發展勢頭好 政策支持大

延安革命歷史文化積澱深厚, 紅色旅遊資源豐富而突出, 是全國紅色旅遊首選地。 近年來, 延安市旅遊的宣傳力度不斷增大, 交通狀況不斷改善, 接待遊客的數量和旅遊收入不斷增長, 同時旅遊業對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的帶動效應也不斷增強。

擴建後的延安革命紀念館。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趙琛 提供

調研過程中, 實踐團瞭解到:遊客主要以體驗紅色文化、參觀學習為主。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 副館長李曉劍講到:“紀念館在國家‘百項經典建設工程’的支援下, 新館擴大為原來的三倍, 接待量增加了很多。 ”

據相關人員介紹:“延安市交通運輸部門于2016年開通公交旅遊專線, 溝通了從火車站到延安革命紀念館、寶塔山、棗園革命舊址等各旅遊景點, 及大地方便了遊客的出行。 ”實踐團在前往棗園革命舊址時, 乘坐旅遊專線進行了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 在途徑每一站時, 都有電子導乘為遊客講解該景點的人文歷史, 讓更多的遊客瞭解延安、熱愛延安!

實踐團成員瞭解到, 本年4月份,

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的延安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正式揭牌成立, 延安旅遊業體制機制改革邁出關鍵步伐。 日前, 延安市旅遊推介會在西安正式舉行。 此次推介會旨在展示延安旅遊資源, 提高延安旅遊品牌形象, 擴大招商引資力度。

資源獨特 吸引力強

在楊家嶺、棗園、王家坪等革命舊址, 除了很多自發前來參觀體驗紅色文化的遊客, 實踐團還遇到很多衣著統一、井然有序的團隊。 據悉, 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延安系列革命舊址對於黨團幹部研修班的接待量也不斷增長, 可見延安自身的旅遊資源的優勢性。

中國七大會議舊址內人頭攢動。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雨喬 提供

以延安大學澤東幹部學院為典範, 依託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留下的紅色資源,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開展非學歷教育培訓工作, 也成為助力延安紅色旅遊發展的一大因素。 澤東幹部學院接待員武薇提及:“一到假期, 學院接待的研修班就迅速增加, 還有不少來延大‘尋根探源’的, 以及像你們這樣的大學生實踐團。

在楊家嶺革命舊址, 中共中央繼續指揮抗日戰爭敵後戰場並領導了解放戰爭, 領導了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 著名的中共七大、延安文藝座談會也在這裡召開。 老黨員鄭先生說:“也只有在延安, 才能追尋的到這樣的紅色記憶, 感受老一輩人留下來的革命傳統……”, 延安是特定歷史時期的代名詞, 是任何地方都無法替代的。

展示方式較單一 基礎設施不完善

通過問卷、走訪等方式, 實踐團也發現一些延安紅色旅遊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集中體現為紅色文化展示方式較單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旅遊管理人才不足等。 同時, 由於延安紅色旅遊是在政府接待、幹部培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延安紅色旅遊的產業化也亟待完善。

在棗園革命舊址發放調研問卷。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樊星辰 提供

實踐人員在參觀各革命舊址時講到:當地旅遊景點主要以陳列展示為主,窯洞為陝北的特色民居,各舊址也體現了這一特色,很多景點的展示模式為“窯洞故居+紅色文物”,重複性比較大。很多遊客也只是粗略遊覽,並未對其內容有深入瞭解。

之後,實踐團通過問卷、訪問等方式也對各景點的遊客進行了進一步調研,在楊家嶺革命舊址,從事教育工作的楊女士對紅色旅遊發展給出了“低水準重複,研究不夠”的建議。在棗園革命舊址,來自河南的遊客王先生談到:“延安的紅色文化氛圍很濃厚,但沒有什麼特色餐,想買一些手工藝品也很少”,來自寧夏的旅遊團司機王師傅也指出旅遊景點“停車難”的問題。

在對紅色旅遊發展狀況的調研中,實踐團也切切實實感受到紅色文化與延安精神的魅力。隊員劉雨喬感慨道:“那種博大,熱情,無私,質樸延安精神,即使歷經歲月,仍會一遍一遍地感動我們,激勵我們。把根紮進厚土裡才能汲取肥沃的養分,此行收穫的感悟和幸福將會不斷地滋養我們前行。”

在棗園革命舊址發放調研問卷。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樊星辰 提供

實踐人員在參觀各革命舊址時講到:當地旅遊景點主要以陳列展示為主,窯洞為陝北的特色民居,各舊址也體現了這一特色,很多景點的展示模式為“窯洞故居+紅色文物”,重複性比較大。很多遊客也只是粗略遊覽,並未對其內容有深入瞭解。

之後,實踐團通過問卷、訪問等方式也對各景點的遊客進行了進一步調研,在楊家嶺革命舊址,從事教育工作的楊女士對紅色旅遊發展給出了“低水準重複,研究不夠”的建議。在棗園革命舊址,來自河南的遊客王先生談到:“延安的紅色文化氛圍很濃厚,但沒有什麼特色餐,想買一些手工藝品也很少”,來自寧夏的旅遊團司機王師傅也指出旅遊景點“停車難”的問題。

在對紅色旅遊發展狀況的調研中,實踐團也切切實實感受到紅色文化與延安精神的魅力。隊員劉雨喬感慨道:“那種博大,熱情,無私,質樸延安精神,即使歷經歲月,仍會一遍一遍地感動我們,激勵我們。把根紮進厚土裡才能汲取肥沃的養分,此行收穫的感悟和幸福將會不斷地滋養我們前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