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校園貸”後又見“美容貸” 貸款還是騙局?

美容諮詢十分鐘, 貸款3.5萬元, 反悔要扣1萬元違約金;拿身份證拍個照、簽個字, 不僅免費做美容還能拿小費, 最終卻發現倒欠6萬元信用卡債;網貸3萬元用於美容,

到手僅有500元……

暑假期間, 對於學生們尤其是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學生們而言, 他們的“假期清單”中“割雙眼皮”“隆鼻”“瘦臉”等已有不少。 記者調查瞭解到, 由於暑期學生整形熱, 醫療美容手術量比平時增加了將近一倍, 各類以美容為旗號的消費糾紛、詐騙案也大幅上升。

10分鐘、三步驟, 女學生貸款3.5萬元

學生小朱來南京旅遊, 卻在美容院工作人員的“指導”下, 僅十分鐘就從網貸機構貸到了3.5萬元的美容手術費。 好在手術前“清醒”過來, 要求終止合同, 卻被要求付1萬元的違約金。 小朱回憶起上當的過程, 感到“步步驚心”:

第一步, 免費掃碼卻被忽悠到了整形醫院。

“我是出地鐵站的時候, 看見了一個‘掃一掃有獎品’的標識, 但沒想到後面卻發生了那麼多的事情。 ”小朱回憶, 旁邊一位中年婦女迎了上來, 說這個是商家的免費活動, 只要掃一掃就可能中獎。 在她掃碼的過程中, 中年婦女跟她聊天得知她就要上大學了, 又向她推銷起美容院正在做的暑期免費美容諮詢活動。

原本對自己相貌不太自信的小朱禁不住慫恿就同意了。

第二步, 美容諮詢變手術, 沒錢可以貸款。

小朱隨後就來到了南京珠江路上的一家美容整形醫院。 進店後, 中年婦女特別囑咐店內的接待人員“這位是學生”。 認為只是免費諮詢的小朱放下警惕, 任由工作人員對她進行“面部掃描分析”, 最後向她推薦了一款隆鼻手術, 價格是3萬多元。

被價格嚇了一跳的小朱告訴工作人員, 她只是個學生根本無力支付。 對方告訴她:“不需要為錢的事情發愁, 美容院這有很多類似情況的學生都成功地做了美容手術。 只要先做一次信用額度測試。 ”

第三步, 10分鐘放款3.5萬元, 利息近5000元。

工作人員拿小朱的手機下載了一款名為“麼麼錢包”的APP,

又問她要了姓名、身份證號和學校等個人資訊。 “資訊都是他們幫我登錄填寫的, 還邊操作邊跟我說, 貸款成功率也就20%。 ”然而僅僅一兩分鐘, 小朱就接到了貸款平臺的電話, 10分鐘後貸款手續通過, 18個月連本帶息總計39600元。 但這筆貸款並沒有給她, 而直接打到了美容院賬上。

仲介提成高達60%, 是貸款還是詐騙?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業內預測, 到2018年, 醫美市場規模將超過8500億元。 千億級別市場也成為消費金融掘金之地。

記者百度“美容貸”或“醫美分期”, 各類平臺令人眼花繚亂, 甚至一些互聯網金融大公司也涉及該項業務。

在南京多家美容院的前臺, 能夠看到多個貸款平臺的二維碼。 記者諮詢了維多利亞美容醫院, 服務人員告訴記者,

該院醫美分期選擇多達十幾種, 包括零首付、零利息、還有最長可貸24個月的等, 可以根據客戶需要進行組合搭配。

名目繁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與迅速壯大的醫美行業, 養肥了一批“美容貸仲介”。 知情人士透露, 仲介和美容機構間的合作體現在貸來款項的分成上, 仲介最高能夠拿到貸款額60%的提成, 而顧客能夠拿到的錢最高為貸款金額的20%-30%, 最少的只拿到500元。

“網貸平臺所謂的0抵押0擔保低利息, 實際上風險很大、貸款利率很高、還貸要求苛刻。 這就需要仲介通過與美容機構合作, 採取非常規手段將沒有還貸能力的消費者忽悠進來, 學生們由於涉世未深, 往往就會成為目標, 被誘導提前消費、超額消費。 ”南京市消協副會長兼秘書長許明說。

在這樣的“裡應外合”之下,貸款仲介獲得大部分的傭金,而美容機構既獲得了客源,又能拿到業務分成,消費者不僅欠下“一屁股債”,還有可能因為違約影響到自己的征信。

更值得引起警惕的是,還有的美容院以“免費美容還有錢拿”為噱頭將消費者騙進美容院實施詐騙。據媒體報導,福建傅女士在福州一家美容院做了玻尿酸和蘋果肌兩個美容項目,合計費用29800元,並且拿到了500元的小費。然而,仲介與美容院合夥,用傅女士貸款時的身份資訊、電話和銀行卡號,進行二次貸款,傅女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莫名背上了6萬元的債務。

“校園貸”後又見“美容貸”,監管需更“給力”

面對校園貸中出現的超高利率、裸貸以及暴力催收等一系列問題,銀監會、教育部等相關機構先後提出監管要求,各地銀監局、互聯網金融協會等機構隨後跟進。尤其從去年4月以來,校園貸進入集中監管階段,根據網貸之家統計,累計有47家平臺退出了校園貸市場。卻沒想到,一些美容機構又瞄上了涉世未深的學生們作為“獵物”。

南京市消協介紹,仲介和美容機構勾結在一起,打著“免費美容還送錢”的招牌,利用暑期整容熱招攬客戶。消協提醒,大學生在消費時應考慮個人和家庭的承受能力,避免過度消費,給家人和自己帶來麻煩。不要被“免費”“優惠”“便宜”等字樣衝昏頭腦,每一次的簽字與個人證件的出示、複印、掃描都需要三思而後行,對於合同款項要仔細研讀,對於對方的承諾更需要白紙黑字保留證據。

許明說,學校是個小課堂,社會是個大課堂。防範被騙還得學生們從自身做起,培育健康消費觀,加強金融知識學習以及對網貸平臺的辨別意識,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銀行監管部門表示,根據相關監管要求,已經會同有關部門加大校園貸等業務監管整治力度“堵歪門”,同時,也在積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開正門”,加強校園貸服務和產品創新,滿足市場需求。目前,部分國有大銀行以及股份制銀行,已進入首批試點校園貸產品的正規銀行業金融機構之列。

在這樣的“裡應外合”之下,貸款仲介獲得大部分的傭金,而美容機構既獲得了客源,又能拿到業務分成,消費者不僅欠下“一屁股債”,還有可能因為違約影響到自己的征信。

更值得引起警惕的是,還有的美容院以“免費美容還有錢拿”為噱頭將消費者騙進美容院實施詐騙。據媒體報導,福建傅女士在福州一家美容院做了玻尿酸和蘋果肌兩個美容項目,合計費用29800元,並且拿到了500元的小費。然而,仲介與美容院合夥,用傅女士貸款時的身份資訊、電話和銀行卡號,進行二次貸款,傅女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莫名背上了6萬元的債務。

“校園貸”後又見“美容貸”,監管需更“給力”

面對校園貸中出現的超高利率、裸貸以及暴力催收等一系列問題,銀監會、教育部等相關機構先後提出監管要求,各地銀監局、互聯網金融協會等機構隨後跟進。尤其從去年4月以來,校園貸進入集中監管階段,根據網貸之家統計,累計有47家平臺退出了校園貸市場。卻沒想到,一些美容機構又瞄上了涉世未深的學生們作為“獵物”。

南京市消協介紹,仲介和美容機構勾結在一起,打著“免費美容還送錢”的招牌,利用暑期整容熱招攬客戶。消協提醒,大學生在消費時應考慮個人和家庭的承受能力,避免過度消費,給家人和自己帶來麻煩。不要被“免費”“優惠”“便宜”等字樣衝昏頭腦,每一次的簽字與個人證件的出示、複印、掃描都需要三思而後行,對於合同款項要仔細研讀,對於對方的承諾更需要白紙黑字保留證據。

許明說,學校是個小課堂,社會是個大課堂。防範被騙還得學生們從自身做起,培育健康消費觀,加強金融知識學習以及對網貸平臺的辨別意識,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銀行監管部門表示,根據相關監管要求,已經會同有關部門加大校園貸等業務監管整治力度“堵歪門”,同時,也在積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開正門”,加強校園貸服務和產品創新,滿足市場需求。目前,部分國有大銀行以及股份制銀行,已進入首批試點校園貸產品的正規銀行業金融機構之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