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王樂怡:銅官街上小陶工

我(左一)和爸爸參加“跟著爸媽去考古·傳承好家風”主題實踐活動。

我做了一回小陶工。

湖南省文化廳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組織的“跟著爸媽去考古”系列活動中, 有一項有趣的活動給我帶來了無限快樂, 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那就是逛銅官古街, 做一次小陶工。 銅官窯的陶器聞名世界, 考古嘛, 就是去體驗一下古代制陶人製作陶器的過程。 我一路哼著小曲兒, 望著車窗外青翠欲滴的景色,

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完成一件屬於自己的陶製品。

在大家的歡呼聲中, 我們來到了銅官古鎮, 眼前是一座雄偉的大門, 高梁青瓦, 上面鐫刻著三個金色的繁體字:銅官街。 而後面, 是一條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古街。 青石鋪成的小路旁, 都是古香古色的小店鋪, 有賣扇子的, 有賣花的, 有賣當地特色小吃的, 最多的還是賣長沙窯燒制的陶瓷品和藝術品的。 走進一家店鋪, 牆上掛著各式各樣的陶瓷口哨, 輕輕一吹, “嘀嘀”的響, 好聽極了。 老爸最明白我的心意了, 買了一支粉紅色的小魚口哨給我留作紀念。

不一會兒, 我和爸爸來到了我們的目的地——劉志廣工作室。 劉老師是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他就像一個魔術師,

能把一堆普通的泥巴變成精美的器具和藝術品。 我和老爸坐在一張長條桌前, 上面為每個體驗者都準備了一塊兒小木板、一杯泥漿、一支竹簽, 還有一大坨泥巴, 桌子上還擺放著幾件別人已經做好的作品。 我望望眼前的黃泥巴, 又望望那精美的陶器藝術品, 納悶兒了:這泥巴真能變成那樣?此時, 講臺上的老師告訴我們, 先不要動桌子上的泥巴, 因為人手的溫度會讓泥巴變幹, 就不能很好造型了。 她還講道, 這泥巴不是普通的泥巴, 它要經過反復摔打、捏揉等複雜的工序, 然後才能使用呢。 老師教我們先取一點泥巴放在木板上, 用力拍成泥餅, 還要注意掌握好厚度, 然後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 方便燒好以後送給它的主人。
於是, 我就在泥餅上刻上了我的小名“小A”兩個字。 老爸就困難多了, 因為他名字裡的“鵬”字筆劃多, 既難刻寫, 又怕一不小心弄破泥餅, 於是只好小心翼翼地一點點地雕刻, 那樣子就像在刀尖兒上行走一樣。

我把泥餅刻成三角形, 先搓了許多像黑珍珠一樣的小圓球, 然後又搓了一根根細細的泥條, 正要放上去, 指導老師開口了:“泥漿是用來做膠水的, 可以把泥條黏上去。 ”於是, 我用竹簽蘸上泥漿, 塗抹在泥條上, 小心地將泥條粘在圓球上。 這樣一圈兒圓球, 一圈兒泥條, 一個三角形的陶器雛形就出來了。 我端詳了一下自己的作品, 總覺得少了點兒什麼, 於是在老爸的幫助下, 又為這個“四不像”的作品加上了一個提手。

這時, 老爸的“愛心花籃”也已完成。 我們將各自的作品交給了工作人員。 他們還為我們的作品進行了編號, 等放到窯裡燒制好後, 再交給我們留作紀念, 這讓我的小心臟充滿了期待。

我開心地走出了小鎮, 只把一陣歡快的哨聲留在了幽靜古樸的銅官古街上……

(王樂怡:長沙市育德小學五二班學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