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塊市場飼料產量全國第三,水產產值超200億元!600人在這引爆黃顙魚、加州鱸、草魚、對蝦飼料最新研究方向!

文/農財寶典-新漁網記者 孫旭東

3月25日, 第三屆中部地區水產飼料實用技術論壇在河南鄭州召開, 論壇由河南師範大學、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河南省水產學會主辦, 河南省師範大學水產學院、河南省水產動物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水產動物疾病控制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承辦。 作為中部地區最重要的水產大會之一, 論壇得到河南省農業廳的大力支持, 行業眾多優秀企業及協會的鼎力相助。 近600位行業人士參加論壇, 共同探討中部地區水產業未來發展。

河南是我國農業大省也是中部地區的水產大省,

水產品已經成為河南農業中居糧食、生豬、蔬菜之後的第四大宗農產品。 河南省農業廳巡視員張惠民介紹, 目前河南水產養殖面積430余萬畝, 年水產品產量128萬餘噸。 水產業發展拉動了河南飼料的總產量, 河南省飼料工業協會秘書長王志祥認為, 十二五期間河南飼料產量達1230萬噸, 位居全國第三位, 其中水產產業產值貢獻200多億元。 不過, 王志祥也認為單看水產飼料, 同其他水產強省相比尚有差距。 水產飼料產量提高需要水產養殖業整體升級, 而產業升級離不開科研投入。 河南師範大學校長常俊標介紹, 河南師範大學的水產學科優勢明顯, 在河南乃至中部地區的水產業發展升級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在論壇上強調, 當前的供給側改革對水產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力發展水產業符合我國國情和社會需求。 中部六省是我國人口集中區域, 優質水產品將有效改善居民膳食條件。 養殖業的發展必要前提是飼料品質升級, 高效配方技術對飼料提出了新要求, 既要保證高產, 又要綠色、低碳, 構建環境友好的飼料新格局。 麥康森認為, 中部地區水產品產量占到全國的45%, 但飼料產量卻不到33%, 是水產飼料發展空間巨大的區域之一。

“供給側機構性改革:生存與突圍”是本次論壇的主題, 論壇上麥康森院士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解綬啟以此為中心發表報告, 指出飼料新品研發過程中, 供飼料企業和添加劑企業參考的新方向與新思考。

中國工程院院士 麥康森:

魚類消化道微生物功能開發將是企業研發新方向

對於動物消化道內微生物的研究是近期全球生物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 腸道微生物對於宿主的營養代謝、免疫調節甚至大腦神經等方面均發揮著關鍵作用。 研究發現, 消化系統中的微生物可以影響動物體重以及肉品風味。 動物消化道是否正常, 直接牽扯到機體健康, 推及到水產動物, 魚類消化道中的微生物應該對魚類健康成長也有一定作用。 而目前我國關於水產動物腸道微生態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 不過其重要性已經得到行業認識, 是亟待進行相關研究的行業新熱點。

研究魚類消化道微生物,

前提是要瞭解飼料配方中不同成分的作用。 通過觀察過去十幾年大西洋鮭飼料原料組成的發展變化可以得出, 魚粉在23年之後降低了約40%, 魚油降低14%, 植物蛋白提高了12%, 魚粉、魚油被植物蛋白替代。 由於常規的高濃度植物蛋白存在營養拮抗因數, 會造成魚類非感染性、亞急性腸炎, 糞便不成形。 甚至會使與肌肉生長、脂代謝、免疫應激相關的基因表達下調。 類似的事實證明, 水產動物腸道微生物確實對飼料變化高度敏感, 飼料是影響魚類腸道微生物菌群結構變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以大菱鮃為試驗生物的最新試驗結果證明, 飼料中添加β-伴大豆球蛋白可以顯著改善植物蛋白對腸道菌群的干擾,
添加比例為8%時效果最明顯。

如果微生物對魚類消化道有重要影響, 那麼行業十分需要開發針對水產動物腸道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水產動物種類繁多、生活環境複雜, 不能只研究腸道微生物種類組成, 而是要著重研究微生物功能。 要深入研究明確代表水產動物腸道微生物種類組成及變化規律, 明確水產動物腸道微生物對宿主及宿主微生物之間的作用機制。 可以預見, 水產動物的功能性微生物的篩選、培養及應用將是日後飼料企業和添加劑企業研發產品的新方向。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解綬啟:

水產飼料營養精准化絕不止是蛋白質的精准化

《水十條》的頒佈實施使得國家對水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嚴格, 近期環保執法的壓力也使得諸多企業陷入停產或半停產的狀態。在大政方針的影響下,未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勢必要走上轉型升級的道路。即企業需規模化、產品需安全化、生產需環保化、管理需工業化、產業需效益化。

以此為趨勢,水產養殖業的養殖模式和技術無疑也需要升級,其中之一,就是要實現動物營養的準確把控、水產飼料的精細投喂。水產動物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營養需求,對飼料的吸收轉化率也不一樣。在飼料配方和營養成分上,應注意蛋白水準並不是越高越好,講求適度。實驗證明,以異育銀鯽為例,隨著養殖規格增加,魚體對蛋白的利用能力會出現下降。而除蛋白質外,脂肪、氨基酸、維生素C等都是實現精准營養技術,需要重要考量的指標。

同時,投喂要講求攝食與環境平衡,把握投喂頻率、節律,特殊時期特別對待,在上市前做好後期投喂的把關工作。魚類攝食受到遺傳背景、晝夜節律、水質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是一項相當複雜的研究工作。因此在未來,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引入電腦輔助投喂系統。同是實驗室研究證明,採用綜合考量得出的最佳投喂頻率進行投喂,生產1000公斤異育銀鯽可減少860公斤飼料投入,並降低31公斤氨氮的排放。

飼料研發的宏觀走向只是本次論壇的議程之一,“實用技術論壇”的實用之處,體現在論壇邀請多位行業專家以多種當前水產養殖大熱品種為主題,提出了飼料營養與配方成分最新的研究進展。

| 黃顙魚飼料 |

周岐存

寧波大學教授

短短10年間,黃顙魚產業飛速般發展,華東、華中到華南都有黃顙魚的養殖集中區。近年來,黃顙魚以其生長週期短、群體產量高、經濟效益好等優勢,備受養殖業關注,提高畝產更成了養殖戶心尖兒上的問題。特別是在華中地區,目前僅2000-3000斤的畝產,上升空間巨大。而俗話說,飼料多樣,定時定量。魚吃得好,才能長得大。

所以,目前對於黃顙魚飼料中營養成分配比的研究工作遠還不夠,配比需要進一步精細化。早前輿論熱吵的“香蕉魚”問題,癥結就在於飼料原料的成分配比粗糙且不合理。配比要精細化,比如飼料中添加有效濃度為0.1%的褐藻糖膠能顯著促進黃顙魚幼魚生長,飼料配製中粗纖維指標

| 加州鱸飼料 |

藍漢冰

廣州市信豚水產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加州鱸人工養殖在我國發展迅猛,據不完全統計,自1983年引進之後,目前已經在國內形成年產35萬噸的養殖規模。加州鱸養殖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離不開人工配合飼料的成功開發。以廣東約23萬噸的加州鱸產量為例,其年飼料需求量可達40萬噸。雖成果喜人,但近幾年根據對廣東地區加州鱸飼料市場的調研,卻反映出若要更近一步提高產量、升級配方,餌料成本過高、過度依賴魚粉的問題亟待解決。

魚粉替代物,是加州鱸配合飼料研究中有效的解決方案之一。以此既可以降低餌料成本,又可以不影響加州鱸對營養的攝取。近年來,信豚在魚粉替代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多組試驗證明,隨著使用大豆濃縮蛋白替代魚粉含量的上升,魚體增重率及特殊生長率下降差異並不明顯。而選用以氨基酸平衡、易消化吸收的動物源蛋白經酶解、乾燥而成的複合蛋白源代替魚粉,其效果回饋良好。實際應用證明,複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魚粉5%和10%,與對照組相比在餌料係數上僅有0.01的差異。

| 加州鱸飼料 |

陳乃松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

90年代開始,加州鱸先後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迅速形成了密集性的養殖產業區。雖然人工全價配和飼料的馴化使用取得成功,需求量到達了40萬余萬噸,但是配合飼料的使用尚不普及,使用鮮雜魚投喂仍佔有較大比重。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原因是,有說法懷疑配合飼料的營養不平衡,生長速度慢,肝臟容易受損,加州鱸飼料的配方仍需要進一步完善。上海海洋大學先後在2006年、2010年兩次承擔上海市政府對於加州鱸營養與飼料的而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實驗證明,加州鱸對飼料中的必須氨基酸含量的要求非常高。以蘇氨酸為例,其含量水準可顯著影響加州鱸的生長、飼料效率、蛋白質沉積率和血紅蛋白水準,資料顯示,加州鱸飼料中蘇氨酸最適水準為1.43-1.65%。而在對飼料最適蛋白質、脂類和糖水平的研究中,發現占比為10-12%的可消化澱粉含量試驗表現最佳。實驗室條件下,配比合適的蛋白質和脂類能使料比降低到0.68,蛋白質保留率達到51%以上。證明加州鱸配合飼料完全可以實現高效與環保相結合。

| 鯉、草魚飼料 |

張衛東

鄭州大德水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如鯉魚、草魚等我國傳統養殖魚類產業的升級至關重要。過去以混養為主的模式,正在向集約化高密度養殖轉變。高性價比的鯉、草魚飼料能夠降低養殖成本,決定養殖效益,滿足養殖模式轉變的大方向要求,切實保證行業穩定發展。高性價比體現的其中之一,即營養配方的優化。建議企業在生產飼料時,注意營養參數的動態平衡(蛋能比是重要參數之一),鯉魚的蛋能比保持在3-5左右,草魚蛋能比偏高,保持在4.5-5.5較為合理。

作為大宗淡水魚,未來鯉、草魚飼料營養配方升級是行業重要趨勢之一。對此大德的理念是,適當調高油脂含量,生產高能量節約蛋白,提高飼料有效率,減少對環境污染是長期任務,要使養殖用水達4類標準。以期達成新的目標,鯉魚低魚粉飼料料比保持在1.0-1.1,飼料成本2.6元/斤,比過去降低20%,草魚養殖飼料成本將至2.4元/斤。

| 對蝦飼料 |

陳立僑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動物營養是調節動物生理、健康和行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這一點在處理凡納濱對蝦(俗稱“南美白對蝦”)的淡化養殖問題上的得到了有力體現。目前人工養殖南美白對蝦,海水轉淡水的淡化工作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不過,淡化養殖卻往往面對生長速度慢、成活率低、抗逆性差,這“三低”問題。而最新實驗證明,通過調節營養配方中飼料糖的水準,可以應對此類現象。

資料顯示,低鹽環境下,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糖可以替代5%-10%的蛋白質,並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對蝦的抗脅迫能力。而飼料中添加15%-20%的糖,可以滿足對蝦生長和滲透壓調節所需要的能量,能夠改善對蝦的生長情況。並且在滿足對蝦基本能量需求的前提下,提高飼料中糖水平將會提高低鹽度下對蝦的成活率。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實驗室證明葡萄糖能直接滿足南美白對蝦的上述需求,但是從實際角度出發,小麥澱粉應該是低鹽養殖較為合適的糖源。

| 對蝦飼料 |

華雪銘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

在對水產飼料營養配方的所有研究裡,輿論對魚粉替代問題在魚類飼料研發上應用的關注度遠超過對蝦飼料。實際上,由於對蝦消化系統的特殊性,高密度養殖期間,飼料利用率時常會出現問題,這給對蝦飼料中添加魚粉提出了比魚類飼料更高的要求。而近年來,國外魚粉資源波動,價格幾度飆高,新蛋白源的開發意味著價格更合適、營養更恰當的對蝦飼料出現在市場。

發酵豆粕是替代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飼料中魚粉的熱門之一。發酵豆粕具有營養物質含量高、適口性好、抗營養因數低、富含生物活性因數等特點,其中營養物質一項,照比發酵前多種氨基酸含量提高16%-57%。試驗結果證明,對蝦完全可以通過攝食行為和消化生理功能的調整逐漸適應非魚粉飼料,且在現有的配方設計下,有能力實現用發酵豆粕替代對蝦飼料中10-15%的魚粉。

另外,3月25日當天同期舉辦“信豚•未來星”研究生論壇,支持研究生投入到飼料新品的科技研發當中,鼓勵研究生作為產業的新生力量為水產科學的發展做出的工作,來自全國多所農業高校院所的十幾位研究生在論壇上做精彩演講。

近期環保執法的壓力也使得諸多企業陷入停產或半停產的狀態。在大政方針的影響下,未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勢必要走上轉型升級的道路。即企業需規模化、產品需安全化、生產需環保化、管理需工業化、產業需效益化。

以此為趨勢,水產養殖業的養殖模式和技術無疑也需要升級,其中之一,就是要實現動物營養的準確把控、水產飼料的精細投喂。水產動物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營養需求,對飼料的吸收轉化率也不一樣。在飼料配方和營養成分上,應注意蛋白水準並不是越高越好,講求適度。實驗證明,以異育銀鯽為例,隨著養殖規格增加,魚體對蛋白的利用能力會出現下降。而除蛋白質外,脂肪、氨基酸、維生素C等都是實現精准營養技術,需要重要考量的指標。

同時,投喂要講求攝食與環境平衡,把握投喂頻率、節律,特殊時期特別對待,在上市前做好後期投喂的把關工作。魚類攝食受到遺傳背景、晝夜節律、水質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是一項相當複雜的研究工作。因此在未來,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引入電腦輔助投喂系統。同是實驗室研究證明,採用綜合考量得出的最佳投喂頻率進行投喂,生產1000公斤異育銀鯽可減少860公斤飼料投入,並降低31公斤氨氮的排放。

飼料研發的宏觀走向只是本次論壇的議程之一,“實用技術論壇”的實用之處,體現在論壇邀請多位行業專家以多種當前水產養殖大熱品種為主題,提出了飼料營養與配方成分最新的研究進展。

| 黃顙魚飼料 |

周岐存

寧波大學教授

短短10年間,黃顙魚產業飛速般發展,華東、華中到華南都有黃顙魚的養殖集中區。近年來,黃顙魚以其生長週期短、群體產量高、經濟效益好等優勢,備受養殖業關注,提高畝產更成了養殖戶心尖兒上的問題。特別是在華中地區,目前僅2000-3000斤的畝產,上升空間巨大。而俗話說,飼料多樣,定時定量。魚吃得好,才能長得大。

所以,目前對於黃顙魚飼料中營養成分配比的研究工作遠還不夠,配比需要進一步精細化。早前輿論熱吵的“香蕉魚”問題,癥結就在於飼料原料的成分配比粗糙且不合理。配比要精細化,比如飼料中添加有效濃度為0.1%的褐藻糖膠能顯著促進黃顙魚幼魚生長,飼料配製中粗纖維指標

| 加州鱸飼料 |

藍漢冰

廣州市信豚水產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加州鱸人工養殖在我國發展迅猛,據不完全統計,自1983年引進之後,目前已經在國內形成年產35萬噸的養殖規模。加州鱸養殖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離不開人工配合飼料的成功開發。以廣東約23萬噸的加州鱸產量為例,其年飼料需求量可達40萬噸。雖成果喜人,但近幾年根據對廣東地區加州鱸飼料市場的調研,卻反映出若要更近一步提高產量、升級配方,餌料成本過高、過度依賴魚粉的問題亟待解決。

魚粉替代物,是加州鱸配合飼料研究中有效的解決方案之一。以此既可以降低餌料成本,又可以不影響加州鱸對營養的攝取。近年來,信豚在魚粉替代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多組試驗證明,隨著使用大豆濃縮蛋白替代魚粉含量的上升,魚體增重率及特殊生長率下降差異並不明顯。而選用以氨基酸平衡、易消化吸收的動物源蛋白經酶解、乾燥而成的複合蛋白源代替魚粉,其效果回饋良好。實際應用證明,複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魚粉5%和10%,與對照組相比在餌料係數上僅有0.01的差異。

| 加州鱸飼料 |

陳乃松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

90年代開始,加州鱸先後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迅速形成了密集性的養殖產業區。雖然人工全價配和飼料的馴化使用取得成功,需求量到達了40萬余萬噸,但是配合飼料的使用尚不普及,使用鮮雜魚投喂仍佔有較大比重。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原因是,有說法懷疑配合飼料的營養不平衡,生長速度慢,肝臟容易受損,加州鱸飼料的配方仍需要進一步完善。上海海洋大學先後在2006年、2010年兩次承擔上海市政府對於加州鱸營養與飼料的而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實驗證明,加州鱸對飼料中的必須氨基酸含量的要求非常高。以蘇氨酸為例,其含量水準可顯著影響加州鱸的生長、飼料效率、蛋白質沉積率和血紅蛋白水準,資料顯示,加州鱸飼料中蘇氨酸最適水準為1.43-1.65%。而在對飼料最適蛋白質、脂類和糖水平的研究中,發現占比為10-12%的可消化澱粉含量試驗表現最佳。實驗室條件下,配比合適的蛋白質和脂類能使料比降低到0.68,蛋白質保留率達到51%以上。證明加州鱸配合飼料完全可以實現高效與環保相結合。

| 鯉、草魚飼料 |

張衛東

鄭州大德水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如鯉魚、草魚等我國傳統養殖魚類產業的升級至關重要。過去以混養為主的模式,正在向集約化高密度養殖轉變。高性價比的鯉、草魚飼料能夠降低養殖成本,決定養殖效益,滿足養殖模式轉變的大方向要求,切實保證行業穩定發展。高性價比體現的其中之一,即營養配方的優化。建議企業在生產飼料時,注意營養參數的動態平衡(蛋能比是重要參數之一),鯉魚的蛋能比保持在3-5左右,草魚蛋能比偏高,保持在4.5-5.5較為合理。

作為大宗淡水魚,未來鯉、草魚飼料營養配方升級是行業重要趨勢之一。對此大德的理念是,適當調高油脂含量,生產高能量節約蛋白,提高飼料有效率,減少對環境污染是長期任務,要使養殖用水達4類標準。以期達成新的目標,鯉魚低魚粉飼料料比保持在1.0-1.1,飼料成本2.6元/斤,比過去降低20%,草魚養殖飼料成本將至2.4元/斤。

| 對蝦飼料 |

陳立僑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動物營養是調節動物生理、健康和行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這一點在處理凡納濱對蝦(俗稱“南美白對蝦”)的淡化養殖問題上的得到了有力體現。目前人工養殖南美白對蝦,海水轉淡水的淡化工作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不過,淡化養殖卻往往面對生長速度慢、成活率低、抗逆性差,這“三低”問題。而最新實驗證明,通過調節營養配方中飼料糖的水準,可以應對此類現象。

資料顯示,低鹽環境下,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糖可以替代5%-10%的蛋白質,並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對蝦的抗脅迫能力。而飼料中添加15%-20%的糖,可以滿足對蝦生長和滲透壓調節所需要的能量,能夠改善對蝦的生長情況。並且在滿足對蝦基本能量需求的前提下,提高飼料中糖水平將會提高低鹽度下對蝦的成活率。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實驗室證明葡萄糖能直接滿足南美白對蝦的上述需求,但是從實際角度出發,小麥澱粉應該是低鹽養殖較為合適的糖源。

| 對蝦飼料 |

華雪銘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

在對水產飼料營養配方的所有研究裡,輿論對魚粉替代問題在魚類飼料研發上應用的關注度遠超過對蝦飼料。實際上,由於對蝦消化系統的特殊性,高密度養殖期間,飼料利用率時常會出現問題,這給對蝦飼料中添加魚粉提出了比魚類飼料更高的要求。而近年來,國外魚粉資源波動,價格幾度飆高,新蛋白源的開發意味著價格更合適、營養更恰當的對蝦飼料出現在市場。

發酵豆粕是替代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飼料中魚粉的熱門之一。發酵豆粕具有營養物質含量高、適口性好、抗營養因數低、富含生物活性因數等特點,其中營養物質一項,照比發酵前多種氨基酸含量提高16%-57%。試驗結果證明,對蝦完全可以通過攝食行為和消化生理功能的調整逐漸適應非魚粉飼料,且在現有的配方設計下,有能力實現用發酵豆粕替代對蝦飼料中10-15%的魚粉。

另外,3月25日當天同期舉辦“信豚•未來星”研究生論壇,支持研究生投入到飼料新品的科技研發當中,鼓勵研究生作為產業的新生力量為水產科學的發展做出的工作,來自全國多所農業高校院所的十幾位研究生在論壇上做精彩演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