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亞洲最大露天煤礦面臨停產

神華准能創造露天採煤行業生態奇跡:昔日溝壑縱橫的雞爪子荒山, 如今變成一碧萬頃的沃土良田。 (資料照片)

剝開溝壑縱橫的雞爪荒山,

采出數以億噸計的高品質“綠色煤炭”, 又把採空區複墾成一碧萬頃的沃土良田;但受政策制約, 萬頃良田卻很難再“置換”一處可供採礦的雞爪荒山。 這是亞洲最大露天煤炭企業——神華准能集團近年來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

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之際,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記者走進神華准能, 採訪這家能源央企所創造的經濟業績和生態奇跡的同時, 也目睹了其因征地不足而帶來的發展困局。

采“綠色煤炭”:高碳產業實現低碳發展

內蒙古鄂爾多斯准格爾的黃土高原, 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這裡丘陵起伏, 溝壑縱橫, 被當地人稱為“雞爪子荒山”, 可地表下麵卻埋藏著極其豐富的煤炭資源。 神華准能便坐落在這裡,

其以擁有兩家總產能達6900萬噸的露天煤礦——產能3500萬噸/年的哈爾烏素露天煤礦和產能3400萬噸/年的黑岱溝露天煤礦——成為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炭生產企業。

“神奇土地裡的煤炭, 也是神奇的。 ”神華准能集團董事長楊漢巨集告訴記者, 由於地質原因, 准格爾煤炭天生就帶著“綠色”基因, 屬於低硫、特低磷、高灰熔點、較高揮發分和較高發熱量的長焰煤, 是優質動力、氣化及化工用煤, 以低污染而聞名, 被譽為“綠色煤炭”。

“綠色煤炭”還須“綠色開採”。 楊漢宏說, 神華准能結合煤炭賦存條件, 設計了連環相扣的生產工藝, 形成了從地表黃土、中部岩層、下部煤炭三道工藝接力完成的剝離採掘鏈條。 引進國際露天開採先進的吊鬥鏟, 並與拋擲爆破工藝相結合,

形成獨具准能特色的吊鬥鏟拋擲爆破無運輸倒堆工藝, 該工藝相對于傳統的單鬥卡車開採工藝具有剝離成本低、能耗低、效率高等優點, 整個工藝年節能減排2萬噸標準煤, 降低生產成本6000萬元。

先進的工藝, 科學的組織, 讓神華准能兩大露天煤礦的煤炭資源回收率達到98%以上。 采出的原煤經過降灰、除雜、分類、提質等環節處理, 成為清潔的商品煤。 兩大露天煤礦也成為全國露天開採行業高產高效、資源節約、本質安全的典範。 資料顯示, 神華准能集團從成立至今累計生產“綠色煤炭”5.8億噸, 發電490億度, 完成鐵路運輸10億噸;累計實現利潤340億元;累計上繳稅費331億元, 成為地方經濟的支柱和轉型的引擎。

“准格爾煤炭還有一個神奇之處,

就是其高鋁、富鎵的資源特徵。 ”楊漢宏介紹說, 他們在立足“綠色開採”生產清潔商品煤的同時, 還立足“清潔利用”對煤炭資源“吃幹榨盡”, 使“綠色煤炭”得到超越其自身經濟價值的深度開發和利用。

據介紹, 神華准能自主研發了“一步酸溶法”粉煤灰提取氧化鋁技術, 在世界範圍內率先成功實現以減法的工藝路徑從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鋁, 對煤中伴生的鋁、鎵等資源進行多元、梯級與高附加值利用。 將洗選加工後的高熱值煤通過鐵路外運, 矸石發電廠消耗低熱值煤和煤矸石, 作為燃燒殘質的粉煤灰又是提取氧化鋁等高附加值產品的原料, 延伸了煤炭生產產業鏈, 使煤炭這一高碳產業實現了低碳發展。

神華准能由此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中國礦山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專項優秀礦山企業”“全國環境保護先進單位”“全國煤炭工業優秀企業”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創生態奇跡:雞爪荒山變身萬頃良田

“昔日荒丘穀壑深, 露天采空綠成茵。 千坪草場聞雞唱, 萬頃良田望兔奔…”這是神華集團新聞發言人孟堅在帶領記者參觀神華准能生態農業產業園時隨口吟誦的詩句, 生動而形象地描述了神華准能多年來致力於煤炭採空區環境治理、將昔日雞爪荒山變身萬頃良田的滄桑巨變。 孟堅介紹說, 神華准能利用採空區複墾土地將建成一個總面積達18萬畝的“綠色生態現代農業”示範區, 這在全球露天採礦史上都是一大奇跡。

據瞭解,露天採煤具有成本低、能耗低、效率高等優點,但在開採中需要剝離煤層上覆的覆蓋物及岩石,不僅佔用土地較多,而且原生地表地貌被破壞,原生土體結構被擾動,生態環境的保護功能大大降低。特別是准格爾采區,這裡本來就是植被覆蓋率不到25%的雞爪子荒山,生態環境原本十分脆弱,採空區土地治理難度極大。

“難度再大也要治理。作為央企,我們確定的目標是要把原本的雞爪子荒山改變成可以種草植樹、甚至能收穫莊稼的沃土良田。”神華准能黨委副書記秦泰說,神華准能從建礦之初就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煤田開發並重”的指導方針,按照開發建設與生態保護、水土保持“三同時”的原則,強力推動採空區環境治理。

對於地處黃土高原的准格爾采區而言,實現土地複墾的第一步是要解決水土流失難題。神華准能採取在用地邊界修建壩體,同時積極探索“表土採集堆存-岩石排棄壓實-表土覆蓋-土地覆蓋-土地整形”水土控制技術,減少水土流失,滿足植被複墾要求。截至2016年底,企業共投入土地複墾資金超過14億元,完成複墾總面積2320公頃。植被覆蓋度比自然地貌提高二至三倍,水土侵蝕量比原來減少80%以上。水蝕模數由原始地貌13000噸/平方公里/年降到現在的1500噸/平方公里/年。

近年來,神華准能又在以植樹種草為主的礦區複墾基礎上,開始建設生態產業新探索。從2012年開始,他們先後在黑岱溝露天煤礦東、西排土場,嘗試種植土豆、玉米等農作物,年種植面積達500畝,各類農作物長勢良好;2016年又與准格爾旗政府合作,在哈爾烏素外排土場建立規劃面積一萬畝的現代光伏農牧業示範區,其中以“萬畝草場千頭肉牛繁育及育肥基地”為建設目標的生態養殖區已初具規模;同時,在哈爾烏素和黑岱溝礦區約4萬畝的內外排土場內建設果樹種植區、設施農業區、林下休閒區、小雜糧種植區等,也提上建設日程……

神華准能的綠色發展受到國家多個部門的高度肯定,先後被授予“全國部門造林綠化400佳單位”、“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區”等榮譽稱號。黑岱溝露天煤礦通過國土資源部驗收,被評為“國家級綠色礦山”,哈爾烏素露天煤礦也入圍“第四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

遇發展困局:最大露天煤礦面臨停產

在神華准能集團採訪期間,記者獲悉一個驚人的消息:這家企業旗下最大的露天煤礦、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產能達3500萬噸/年的哈爾烏素露天煤礦停產了。由此,將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超過21億元。

“這僅僅是經濟效益上的損失,如果從社會效益上講損失可能更大。”秦泰說,首先神華准能的“綠色煤炭”市場供應能力大大下降,作為大唐托克托發電廠的電煤主力供應商,准能的減產甚至會影響到對北京用電帶來影響;同時,從生態上講,也意味著企業將雞爪子荒山改造成沃土良田的腳步大大放緩。

哈爾烏素露天煤礦為何停產?答案是征地指標受限。

“企業征地指標不足,也不能責怨地方政府。”秦泰分析說,一方面,露天煤礦開採占地面積較大,特別是神華准能的完全機械化高效露天礦,每年推進用地約200公頃;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掌握的用地指標有限,要完全滿足露采企業用地似乎並不現實。再加上受到近兩年國家煤炭去產能政策影響,露天採礦企業征地基本上完全停滯。

神華准能集團總經理張鐵毅說,征地指標受限,這是當前露天採礦企業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比如,神華集團位於蒙東地區的寶日希勒露天煤礦也面臨同樣的遭遇,而且由此還造成東北一些發電廠燃煤告急。

“對於露天採礦企業而言,征地受限是一個制度性難題,應該考慮從政策層面尋求解決。”秦泰認為,當前我國露天煤礦企業與其他工業企業一樣徵用的都是建設用地,但與其他工業企業不同,露天煤礦企業所徵用的土地是流動性、臨時性的,在采完煤炭後會將土地複墾。那麼,能不能從土地置換的角度考慮,讓露天煤礦探索一條將複墾土地置換待采土地的路子呢?神華准能按照18萬畝複墾土地計算,可供置換土地達1200公頃,能夠置換出6年的採礦用地指標。

徵用的是溝壑縱橫的雞爪子荒山,還回去的是一碧萬頃的沃土良田。這一思路也受到當地農民周玉海老漢的認同。他告訴記者,由於自家土地被征,目前他在神華准能複墾土地建設的農業區承包種植葡萄大棚。“如果能把這些土地再歸還給農民,那可是一件大好事。”周老漢笑著說。

“目前建設用地退還成農業用地的通道尚未打通。受土地指標限制,神華准能已經連續6年沒有輸入新的占地指標了。”面對現實,秦泰頗為無奈。他告訴記者,目前哈爾烏素露天煤礦已停產,黑岱溝煤礦到明年年底可用土地也將用完,作為亞洲第一大露天煤礦企業,神華准能雖然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優質能源供給和綠色生態奇跡,卻面臨著因征地不足而被迫停產的困局。

據瞭解,露天採煤具有成本低、能耗低、效率高等優點,但在開採中需要剝離煤層上覆的覆蓋物及岩石,不僅佔用土地較多,而且原生地表地貌被破壞,原生土體結構被擾動,生態環境的保護功能大大降低。特別是准格爾采區,這裡本來就是植被覆蓋率不到25%的雞爪子荒山,生態環境原本十分脆弱,採空區土地治理難度極大。

“難度再大也要治理。作為央企,我們確定的目標是要把原本的雞爪子荒山改變成可以種草植樹、甚至能收穫莊稼的沃土良田。”神華准能黨委副書記秦泰說,神華准能從建礦之初就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煤田開發並重”的指導方針,按照開發建設與生態保護、水土保持“三同時”的原則,強力推動採空區環境治理。

對於地處黃土高原的准格爾采區而言,實現土地複墾的第一步是要解決水土流失難題。神華准能採取在用地邊界修建壩體,同時積極探索“表土採集堆存-岩石排棄壓實-表土覆蓋-土地覆蓋-土地整形”水土控制技術,減少水土流失,滿足植被複墾要求。截至2016年底,企業共投入土地複墾資金超過14億元,完成複墾總面積2320公頃。植被覆蓋度比自然地貌提高二至三倍,水土侵蝕量比原來減少80%以上。水蝕模數由原始地貌13000噸/平方公里/年降到現在的1500噸/平方公里/年。

近年來,神華准能又在以植樹種草為主的礦區複墾基礎上,開始建設生態產業新探索。從2012年開始,他們先後在黑岱溝露天煤礦東、西排土場,嘗試種植土豆、玉米等農作物,年種植面積達500畝,各類農作物長勢良好;2016年又與准格爾旗政府合作,在哈爾烏素外排土場建立規劃面積一萬畝的現代光伏農牧業示範區,其中以“萬畝草場千頭肉牛繁育及育肥基地”為建設目標的生態養殖區已初具規模;同時,在哈爾烏素和黑岱溝礦區約4萬畝的內外排土場內建設果樹種植區、設施農業區、林下休閒區、小雜糧種植區等,也提上建設日程……

神華准能的綠色發展受到國家多個部門的高度肯定,先後被授予“全國部門造林綠化400佳單位”、“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區”等榮譽稱號。黑岱溝露天煤礦通過國土資源部驗收,被評為“國家級綠色礦山”,哈爾烏素露天煤礦也入圍“第四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

遇發展困局:最大露天煤礦面臨停產

在神華准能集團採訪期間,記者獲悉一個驚人的消息:這家企業旗下最大的露天煤礦、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產能達3500萬噸/年的哈爾烏素露天煤礦停產了。由此,將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超過21億元。

“這僅僅是經濟效益上的損失,如果從社會效益上講損失可能更大。”秦泰說,首先神華准能的“綠色煤炭”市場供應能力大大下降,作為大唐托克托發電廠的電煤主力供應商,准能的減產甚至會影響到對北京用電帶來影響;同時,從生態上講,也意味著企業將雞爪子荒山改造成沃土良田的腳步大大放緩。

哈爾烏素露天煤礦為何停產?答案是征地指標受限。

“企業征地指標不足,也不能責怨地方政府。”秦泰分析說,一方面,露天煤礦開採占地面積較大,特別是神華准能的完全機械化高效露天礦,每年推進用地約200公頃;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掌握的用地指標有限,要完全滿足露采企業用地似乎並不現實。再加上受到近兩年國家煤炭去產能政策影響,露天採礦企業征地基本上完全停滯。

神華准能集團總經理張鐵毅說,征地指標受限,這是當前露天採礦企業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比如,神華集團位於蒙東地區的寶日希勒露天煤礦也面臨同樣的遭遇,而且由此還造成東北一些發電廠燃煤告急。

“對於露天採礦企業而言,征地受限是一個制度性難題,應該考慮從政策層面尋求解決。”秦泰認為,當前我國露天煤礦企業與其他工業企業一樣徵用的都是建設用地,但與其他工業企業不同,露天煤礦企業所徵用的土地是流動性、臨時性的,在采完煤炭後會將土地複墾。那麼,能不能從土地置換的角度考慮,讓露天煤礦探索一條將複墾土地置換待采土地的路子呢?神華准能按照18萬畝複墾土地計算,可供置換土地達1200公頃,能夠置換出6年的採礦用地指標。

徵用的是溝壑縱橫的雞爪子荒山,還回去的是一碧萬頃的沃土良田。這一思路也受到當地農民周玉海老漢的認同。他告訴記者,由於自家土地被征,目前他在神華准能複墾土地建設的農業區承包種植葡萄大棚。“如果能把這些土地再歸還給農民,那可是一件大好事。”周老漢笑著說。

“目前建設用地退還成農業用地的通道尚未打通。受土地指標限制,神華准能已經連續6年沒有輸入新的占地指標了。”面對現實,秦泰頗為無奈。他告訴記者,目前哈爾烏素露天煤礦已停產,黑岱溝煤礦到明年年底可用土地也將用完,作為亞洲第一大露天煤礦企業,神華准能雖然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優質能源供給和綠色生態奇跡,卻面臨著因征地不足而被迫停產的困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