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徐州七旬老人主動請纓指揮交通 一做就是兩年多

每天早晨7點到9點、下午4點到6點, 在孟家溝社區孟北路拐彎路口都能看到一位穿著黃馬甲、身材消瘦的交通志願者。 這位志願者名叫馬玉才, 今年75歲, 為解決當地交通擁堵問題, 老人兩年前主動請纓做交通志願者, 一做就是兩年多。

主動請纓為社區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孟家溝社區位於徐州市北郊。 村莊以東是三環東路, 以西是復興北路延長段。 區域內有很多企業, 遇上下班高峰期時, 寬闊的馬路一時間堵得水泄不通。

為了繞開擁擠的路段, 許多上班族選擇“走近路”。 從孟家溝社區內的道路通行。 自2015年起, 從社區通行的車輛逐年增長。 高峰期時段, 最多每日可達800餘輛機動車。 平日寧靜的小社區變成了車水馬龍的“鬧市”。

社區內有兩條環村路, 分別是孟北路和孟南路。 因孟北路連接三環東路和復興北路, 因此最為擁堵。 不僅如此, 該條路上還有一處“7”字型拐彎路口。

車輛在該路口會車時, 房屋遮擋住行車人視線, 極易發生交通事故。 社區內還有一所中心幼稚園, 晨間接送孩子的車輛就佔據了大半道路, 混亂的交通秩序給居民出行安全埋下了巨大隱患。

前年, 社區書記組織居委會成員就此事召開討論會。 會後, 社區裡對“7”字形路口設置了轉向標識牌、反光鏡、地標劃線等。 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後, 仍然沒有取得較好的成效。

居民見狀, 集體出動, 要求社區實行封閉式管理, 禁止一切外來車輛通行。 正當社區工作人員勸說村民無果時, 年過七旬的馬玉才直接找到社區領導, 拍著胸脯道:‘我是徐州‘五老關愛團’成員, 參加過徐州市交通警察支隊的理論考試和交通指揮手勢培訓,

並獲得了結業證書, 而且我有在市內協助指揮的經驗。 由我來做咱們村的交通疏導員, 一定能讓交通現狀大改觀。 ’

剛開始, 社區領導認為馬玉才年紀大, 不適合長時間的戶外作業。 可是經不住他的一再要求, 只好同意先讓他試一試。

每天義務指揮交通得到市民的稱讚

於是, 每天早晨7點到9點、下午4點到6點, 在孟北路的“7”字型拐彎路口標識牌前, 馬玉才手持小紅旗、頭戴小紅帽、身穿黃馬甲, 站在行進方向指示牌前, 揮舞著標準的交通手勢、指揮來來往往的車輛。 遇到違章司機便吹起他那威嚴的口哨。

“同志, 你沒打轉向燈, 下次一定注意了!”, “注意, 前面來車了, 減速慢行。 ”“這位騎電動車的同志, 對面來車了, 請再靠右邊騎”。 每一天,

重複著同樣的話語, 同樣的動作。

自從馬玉才上了崗, 社區的交通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鳴笛車輛減少, 來往車輛根據他的指揮有序行進。 幾天下來, 見到馬玉才的村民都對他豎起了大拇指!這讓馬玉才深感欣慰。

然而這背後的心酸只有馬玉才自己知道。 他回憶說:“去年有個女司機。 未戴安全帶, 不打轉向燈。 打著手機就準備轉彎。 “我上前相勸, 女司機竟破口大駡。 還揚言要撞我!我當時覺得很傷心。 ”馬玉才說, 不過事後他想想, 偶爾遇到一兩個不理解的人不會阻礙他繼續服務, 畢竟讓大家有了更加安全的交通環境, 受點委屈也沒什麼。

畢竟言行惡劣的司機還是少數人, 大多數人都能遵循指揮並且以禮相待。 也是去年夏天,

當時還不到高峰期, 一個女司機搖下車窗微笑著對我說:“老爺子, 您辛苦了。 ”說著便從車窗遞給我兩瓶水, 我接過水, 心裡別提有多暖。 平時, 伸出大拇指給我點贊的人不計其數, 能得到這麼多人的鼓勵, 再多的不愉快也煙消雲散了。

目睹意外決定做志願者站崗保平安

兩年來馬玉才風雨無阻, 始終堅守在這一片角落上, 無怨無悔。 說起當初馬老做志願者的起因, 還得從兩年前的一場交通事故說起。

“那是兩年多前的一天中午, 一個年近70歲的老太, 騎著三輪車載著孫女去拜訪親友, 自西向東從孟北路經過, 路過‘7’字形路口時, 由於車速沒有掌握好, 當場翻車。 祖孫兩人相繼翻倒在地, 老太的胳膊當場就大片出血。 孫女嚇得大哭, 老太驚魂未定,待清醒後哭喊著說‘幸虧孩子沒事兒,這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怎麼跟兒媳婦交代?’當時我心裡特別難受。這個地段確實很危險,都發生好幾次事故了。我想,我一定得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兒,這路我得看!加上我參加過交通協管員培訓,當個志願者,應該還能發揮的作用。只要老少爺們接送孩子上學能平平安安,來往上班族也能安全回家,我心裡才踏實。”淳樸的馬玉才說道。

說起馬玉才的凡人善舉,馬玉才最感謝的還要數他的老伴,當他捐款資金不足時,老伴慷慨解囊,還和他一起做公益。他說“我自己沒有退休金,只有政府每月發放的100多元尊老金,老伴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是老伴和孩子的支持,我才能一直堅持下去!今後,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會一直堅持做公益,只要大家需要我,我一定竭盡全力!”

現在的馬玉才不僅是孟溝村的交通志願者,還是徐州市“五老關愛團”的成員,每年都會隨團走訪慰問貧困戶和學生。此外,馬老還會在業餘時間到徐州市復興路雲東小學做 “護校”,保障孩子們交通安全。

今年已75歲高齡的馬玉才,在志願者這條道路上一直前行。始終秉承奉獻精神的他還會繼續做他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業。用他常說一句話:“人只要活著,就多做好事,准沒錯!”

都市晨報全媒體記者 蘆青

老太驚魂未定,待清醒後哭喊著說‘幸虧孩子沒事兒,這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怎麼跟兒媳婦交代?’當時我心裡特別難受。這個地段確實很危險,都發生好幾次事故了。我想,我一定得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兒,這路我得看!加上我參加過交通協管員培訓,當個志願者,應該還能發揮的作用。只要老少爺們接送孩子上學能平平安安,來往上班族也能安全回家,我心裡才踏實。”淳樸的馬玉才說道。

說起馬玉才的凡人善舉,馬玉才最感謝的還要數他的老伴,當他捐款資金不足時,老伴慷慨解囊,還和他一起做公益。他說“我自己沒有退休金,只有政府每月發放的100多元尊老金,老伴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是老伴和孩子的支持,我才能一直堅持下去!今後,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會一直堅持做公益,只要大家需要我,我一定竭盡全力!”

現在的馬玉才不僅是孟溝村的交通志願者,還是徐州市“五老關愛團”的成員,每年都會隨團走訪慰問貧困戶和學生。此外,馬老還會在業餘時間到徐州市復興路雲東小學做 “護校”,保障孩子們交通安全。

今年已75歲高齡的馬玉才,在志願者這條道路上一直前行。始終秉承奉獻精神的他還會繼續做他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業。用他常說一句話:“人只要活著,就多做好事,准沒錯!”

都市晨報全媒體記者 蘆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