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沐塵行 獅子會——遇見路上的自己

蔚蔚蒼林深秀浩渺, 染了萬山青黛——龍遊整個南部山區, 都能給到人們這樣的感受。

今天, 沐塵行——與積極助學慈善公益組織“獅子會”一起,

走訪調查貧困學生家庭, 這趟沐滌心靈的旅程, 讓身體累起來, 讓心靈爽起來——使人, 欣而往。

“獅子會”在龍遊的助學行動已進行數年, 據不完全統計, 已有400余名龍遊學生受到助學捐助。

方仁華——龍遊開發區內“導克”公司董事長, “獅子會”龍遊行的組織者, 長年參加慈善活動。

這次“獅子會”的龍遊行, 是為趕在新學期開學前, 利用週末一天時間, 對申請新一期助學的龍遊約80名小學、中學生進行走訪和生活狀況調查, 以便確定下一步如何資助學業。

李曉明(江湖人稱“jeep哥”)——“康龍實業”總經理, 公益熱心人士。 胸前的紀念章顯示在“慈善界”的江湖地位和級別。

縣工商聯主席吳安春(右), 龍商活動的積極參與和組織者。 因為對龍南情況熟悉, 今天做聯絡員。

據說, 人們在沒有外壓力的情況下自願地奉獻愛心與援助的行為和從事扶弱濟貧的一種社會事業, 稱為慈善。

人生在世, 總有些事是自己真正要去做的, 就像總有一個人是自己真正要去愛的。

猛然一想, 幾乎所有的企業家, 如今都走上或者走往慈善的路上。 龍游的企業家也是如此, 這次“獅子會”行動中, 有三位龍商分在三個組行動, 我隨其中一位去沐塵鄉方向。

說好的是一次調查, 也帶上了慰問品, 每組車上都裝的滿滿。

絕大部分貧困家庭, 都因為病魔、殘疾造成。 他們不乏勤勞本分, 卻難抵天災人禍。 人, 真的很脆弱。

但他們中絕大多數, 依舊樂觀, 孩子更加早熟懂事, 還有, 學習成績都不錯。 破舊的屋子裡, 多數都收拾的十分整潔,家裡,有笑聲。

所以,在經濟上,我們資助了他們;而其實,在精神上,他們,感染著我們。

把我們一讓進屋,老奶奶就轉身到裡屋找出這個信封。她說,這是春節你們來的時候包慰問金的,我一直留著。

有一個家庭,女兒受到資助今年上高一,我們去的時候她已到“龍二高”報到。在我們向她父母瞭解好相關情況,準備告辭,她母親(有一條腿不方便,走路一瘸一瘸)卻快速走到隔壁房間,取來兩塑膠袋一路追來,說這是女兒親手做的土茶葉,曬的自家的筍乾,女兒交待過,“獅子會”的人來了,一定要送到他們手上。

父親在邊上堵著車,母親一定要把女兒準備的物品送給公益人士。當然是不能收的,但那份情感,感人。

我們一路推辭,這對父母一路追送到路旁。對我們的婉拒,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甚至歉意。

我不敢舉起相機拍這個場景,擔心褻瀆了他們的善良,但實在忍不住用手機作了記錄。

他們需要的學費,對於好多城裡人,可能只是我們一桌飯菜,甚至只是一瓶酒錢。但對於他們,是長年的溫暖,是孩子心裡生長著的善良的種子。

破舊的窗內,是陳舊的家什。但窗外滿目綠色包裹著他們,蝶舞翩翩。

也有是孩子自己得病。上面圖片中的小女孩患的是“小血板低”,醫治了七八年都沒有根治,可能是激素原因,讓十四歲的她,有了成年人的跡象。

為了賺錢,全家三口都搬到一個山坳裡,住在簡易棚裡,因為方便養雞鴨、養山羊。

這位父親說,我們賺錢總是要用掉的,女兒生病用錢也是用,就是希望女兒能好起來,再考上一個二本的大學,有個工作,不需要像她父母一樣賺錢賺的這麼辛苦。

父親說這些話的時候,神態跟幫女兒結攢嫁妝沒什麼兩樣。我不想用“開心”這個詞,但讓人聽著感覺不到有一點埋怨,也沒有一點喪氣。

中午的太陽,熱辣辣的,但照在這些慈善人的身上,沒有一點陰影。山路彎彎,小道陡峭,他們也沒有放棄一家。

迷路了,隨便停下來問哪一戶人家、哪一個過路人,一聽到是助學,做工的停下來帶路,村裡的細細地指路。這些人仿佛在幫我們進行著慈善路上的“接力”“加油”,你,真感覺不到行走一天會有累。

jeep哥拿著的兩隻掃把,是女主人(中)日常勞作的手工產品。

其實,誰的生活不會遇上困苦呢。這些經年堅持慈善活動的企業界人士,他們沒有困苦嗎?

一定有的。

但他們堅持認為,企業經營最終的目的,是社會貢獻,是扶貧濟困,是盡一份心力。

中間這位帥哥是羅老師

沐塵小學一位年輕老師帶路陪了我們整整一天,如果沒有他帶路,我們今天沒有這麼順利。

這位帥帥的老師每到一家,就説明詢問同學情況,家庭狀況,輕聲細語,看不出是位體育老師。

羅老師的耐心,感動著我們。向他致謝的時候,他說,你們在幫助我們的學生,我得感謝你們呀。

順便說一句,羅老師這小夥,蠻帥的,真的。

一同跟隨的城裡小朋友,顯然對眼前生活場景有些吃驚。

品德無法偽造。我相信這是人生的最高邏輯和法則。

你可以選擇自得其樂,也可以選擇樂行施善;你可以追求精緻生活,也可以向貧困者分享成果。

社會,只要和諧就好。

慈善是我的事,公益是我們的事。記不得在龍遊參與過多少次類似活動了,為愛行走,快樂到家,在路上遇見更好的自己。真好。 多數都收拾的十分整潔,家裡,有笑聲。

所以,在經濟上,我們資助了他們;而其實,在精神上,他們,感染著我們。

把我們一讓進屋,老奶奶就轉身到裡屋找出這個信封。她說,這是春節你們來的時候包慰問金的,我一直留著。

有一個家庭,女兒受到資助今年上高一,我們去的時候她已到“龍二高”報到。在我們向她父母瞭解好相關情況,準備告辭,她母親(有一條腿不方便,走路一瘸一瘸)卻快速走到隔壁房間,取來兩塑膠袋一路追來,說這是女兒親手做的土茶葉,曬的自家的筍乾,女兒交待過,“獅子會”的人來了,一定要送到他們手上。

父親在邊上堵著車,母親一定要把女兒準備的物品送給公益人士。當然是不能收的,但那份情感,感人。

我們一路推辭,這對父母一路追送到路旁。對我們的婉拒,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甚至歉意。

我不敢舉起相機拍這個場景,擔心褻瀆了他們的善良,但實在忍不住用手機作了記錄。

他們需要的學費,對於好多城裡人,可能只是我們一桌飯菜,甚至只是一瓶酒錢。但對於他們,是長年的溫暖,是孩子心裡生長著的善良的種子。

破舊的窗內,是陳舊的家什。但窗外滿目綠色包裹著他們,蝶舞翩翩。

也有是孩子自己得病。上面圖片中的小女孩患的是“小血板低”,醫治了七八年都沒有根治,可能是激素原因,讓十四歲的她,有了成年人的跡象。

為了賺錢,全家三口都搬到一個山坳裡,住在簡易棚裡,因為方便養雞鴨、養山羊。

這位父親說,我們賺錢總是要用掉的,女兒生病用錢也是用,就是希望女兒能好起來,再考上一個二本的大學,有個工作,不需要像她父母一樣賺錢賺的這麼辛苦。

父親說這些話的時候,神態跟幫女兒結攢嫁妝沒什麼兩樣。我不想用“開心”這個詞,但讓人聽著感覺不到有一點埋怨,也沒有一點喪氣。

中午的太陽,熱辣辣的,但照在這些慈善人的身上,沒有一點陰影。山路彎彎,小道陡峭,他們也沒有放棄一家。

迷路了,隨便停下來問哪一戶人家、哪一個過路人,一聽到是助學,做工的停下來帶路,村裡的細細地指路。這些人仿佛在幫我們進行著慈善路上的“接力”“加油”,你,真感覺不到行走一天會有累。

jeep哥拿著的兩隻掃把,是女主人(中)日常勞作的手工產品。

其實,誰的生活不會遇上困苦呢。這些經年堅持慈善活動的企業界人士,他們沒有困苦嗎?

一定有的。

但他們堅持認為,企業經營最終的目的,是社會貢獻,是扶貧濟困,是盡一份心力。

中間這位帥哥是羅老師

沐塵小學一位年輕老師帶路陪了我們整整一天,如果沒有他帶路,我們今天沒有這麼順利。

這位帥帥的老師每到一家,就説明詢問同學情況,家庭狀況,輕聲細語,看不出是位體育老師。

羅老師的耐心,感動著我們。向他致謝的時候,他說,你們在幫助我們的學生,我得感謝你們呀。

順便說一句,羅老師這小夥,蠻帥的,真的。

一同跟隨的城裡小朋友,顯然對眼前生活場景有些吃驚。

品德無法偽造。我相信這是人生的最高邏輯和法則。

你可以選擇自得其樂,也可以選擇樂行施善;你可以追求精緻生活,也可以向貧困者分享成果。

社會,只要和諧就好。

慈善是我的事,公益是我們的事。記不得在龍遊參與過多少次類似活動了,為愛行走,快樂到家,在路上遇見更好的自己。真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