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慢性肝病患者腸外腸內營養支持與膳食干預專家共識

肝臟發生疾病時, 可出現複雜的營養素代謝改變和不同程度的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PEM)。 而營養不良一直被認為是影響慢性肝病患者結局和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在營養代謝、臨床營養等領域的研究不斷進展, 但我國尚缺乏有關慢性肝病患者的營養支持和膳食干預適應證、營養支持策略等的指導性檔。

為此, 本專家委員會(由肝臟病學、消化內科學、肝膽外科和臨床營養學等多學科專家組成)經過系統文獻回顧, 結合我國臨床實踐, 經交流研討, 就慢性肝病患者營養支持與膳食干預的基本問題和臨床應用達成本共識, 以期為慢性肝病營養支援和膳食干預臨床實踐提供參考。

建議性意見

1營養風險篩查

採用NRS 2002工具對慢性肝臟疾病患者進行營養風險篩查。

2營養評定

有營養風險的患者需進行營養評定。 建議採用以下方法對慢性肝病患者進行營養評定。

首先進行肝腎等器官功能評定, 其次依據具體情況採用人體組成檢查、成像技術檢查、握力檢查。 必要時採用SGA、PG-SGA、MNA、NALD等工具綜合評定慢性肝病患者營養不良(不足)情況。

3營養干預

(1)根據營養風險篩查和營養評定資料, 對有營養風險的患者或已有營養不良的患者進行營養干預。

(2)肝硬化患者的能量供應量按每天 35~40 kcal /kg計算, 對於無營養風險、無營養不良(不足)的代償期肝硬化患者, 普通膳食的蛋白質的攝入量為1.2 g·kg-1·d-1;嚴重營養不良失代償期的患者蛋白質攝入量為1.5 g·kg-1·d-1。 肝性腦病患者蛋白質的攝入量為0.5~1.2 g·kg-1·d-1, 推薦增加口服支鏈氨基酸供給。

(3)慢加急性(亞急性)肝衰竭及慢性肝衰竭患者的能量供應量按每天 35~40 kcal /kg計算。 預防和治療低血糖對於肝衰竭患者十分重要,

建議每日葡萄糖的供給量為2~3 g/kg, 同時監測血糖情況。 蛋白質或氨基酸的每日供給量為0.8~1.2 g/kg。 對急性肝衰竭慎重使用靜脈氨基酸製劑, 推薦應用腸內營養補充蛋白質、糖、維生素。

(4)代償期、失代償期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在有營養支持適應證時, 採用營養支援療法。 能夠經口進食患者建議改變飲食攝入模式, 少量多餐, 每日4~6 餐, 包括LES, LES應以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為主。

(5)對於經口攝入不能達到目標能量或營養素攝入不夠全面時, 建議給予ONS或管飼腸內營養。 腸內營養無法接受或達不到目標量60%時, 給予補充性腸外營養。

(6)對於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 建議補充多種維生素製劑、微量元素製劑和水分,

臨床上明顯的維生素不足需要特別治療。

本文節選自

北京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專業委員會, 《慢性肝病患者腸外腸內營養支持與膳食干預專家共識》專家委員會. 慢性肝病患者腸外腸內營養支持與膳食干預專家共識[J]. 臨床肝膽病雜誌, 2017, 33(7): 1236-124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