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水產飼料產值500億中部地區僅占三成?

3月24日到26日, 由河南師範大學、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河南省水產學會主辦, 河南師範大學水產學院承辦的第三屆中部地區水產飼料實用技術論壇在河南省鄭州市黃河迎賓館舉行。 包括水產飼料企業總經理、技術總監、採購總監, 水產養殖企業採購、技術人員等行業人士和來自中國科學院、各高等院校等各學術研究機構的專家教授等學術人士在內的600餘位水產養殖業中堅力量圍繞著“水產飼料企業怎樣從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生存並突圍”這一話題聚集在美麗的黃河岸邊歷史古城鄭州,

分享彼此的水產飼料科研成果和產品使用實戰經驗, 尋找生存發展之道與突圍解困良策, 論壇開幕式由河南師範大學副校長陳廣文教授主持。

在本次論壇的開幕式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麥康森教授、河南師範大學校長常俊標、河南省農業廳巡視員張惠民和河南省飼料工業協會秘書長王志祥分別致辭。 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 水產捕撈量將由2016年的1700萬噸降至2020年的1000萬噸, 這意味著水產養殖業要在2020年之前安全高效環保地再增加700萬噸來滿足過國民對水產品的需求。 麥康森院士在致辭中表示2015年中部6省1市的水產養殖量接近1400萬噸占全行業的45.7%, 而飼料產值僅為水產飼料總產值(534億元)的28.7%, “中部地區的漁用飼料較多來自外部省市,

而本地飼料企業的上升空間非常大”。 目前水產養殖業正在逐步向生態化、工廠化養殖轉變, 工廠化養殖面積最大的福建一省占全國總面積的30.4%而面積遼闊的中部地區僅占10.1%, 以上資料表明中部地區的水產養殖和飼料製造大有可為, 但是怎樣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部地區水產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

中部地區要加快腳步跟上水產養殖發展新形勢, “轉換方式調整結構”, 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質效雙增的現代漁業。 新階段的漁業建設的主要特點是對品質效益關注重於產量增長, 對生態環境保護重于資源利用, 對科技進步和從業者素質關注重於物質投入。 在對“水、種、餌、病、藥”等傳統方面進行升級之外,

也要提高對加工流通, 漁業裝備和漁業資訊化等泛產業鏈環節的重視。 在未來, 漁業要向“綠色、迴圈、低碳”的方向發展, 促進漁業水域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改善。

隨後麥康森院士為大家做了題為《魚類消化道健康》的報告。 雖然水產動物微生物生態的研究剛剛起步但是它對於宿主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關注。 投喂和高密度養殖的環境脅迫是人工養殖引起魚類消化道應激的主要原因。 微生物對食物變化非常敏感, 植物蛋白和植物油脂替代魚粉魚油之後會影響肉食性海洋魚類(三文魚)腸道組織結構完整引起腸道炎症, 也會引起雜食性淡水魚(鯉魚)消化道炎症。 腸道微生物組成對消化道形態有影響,

益生菌可以降低消化道炎症反應同時提高成活率。 麥院士指出, 在未來, 腸道微生物與宿主之間的作用機制, 功能性微生物的篩選培養應用和動物腸道代謝產物的研究及應用將成為研究趨勢, 而未來的綠色營養策略將建立在腸道微生物研究發展的基礎之上。 (水產前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