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美軍艦時隔2月又撞了!美軍1年4次撞船重返亞太受天譴?

據美國太平洋艦隊網站8月21日報導, 美海軍第七艦隊的“約翰·S·麥凱恩”號驅逐艦(DDG-56)當日在通過新加坡以東麻六甲海峽的時候, 與一艘名為“Alnic MC”的貨船相撞。 美軍稱該艦的左舷後側受損, 但具體的傷亡情況尚未公佈。

“約翰·S·麥凱恩”號驅逐艦

“約翰·S·麥凱恩”號驅逐艦是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第五艘, 屬於比較老的Flight I型, 滿載排水量9000噸, 1994年服役, 距今已經有23年的服役歷史, 艦上官兵大約有280人左右。 艦長為Alfredo J. Sanchez海軍上校。

而網路上查到“Alnic MC”是一艘排水量30000噸的石油/化學品運輸船, 懸掛賴比瑞亞國旗, 在2008年建造。

美軍稱碰撞的時間是日本東京時間8月21日早晨6:24分, 當時“約翰·S·麥凱恩”號驅逐艦正準備按照計畫靠港訪問新加坡。 在碰撞發生後, 美軍已經向當地國家聯繫搜救事宜。

網路上查到“Alnic MC”貨船照片

這次碰撞, 距離美軍今年6月17日淩晨“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與一艘菲律賓籍貨船在日本橫須賀港西南方向100公里處水域相撞, 剛剛過去2個月的時間。 而且“約翰·S·麥凱恩”號和“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同屬於美軍第七艦隊下屬的第15驅逐艦中隊。 而美國國防部剛在8月17日, 處分了“菲茨傑拉德”號部分艦上官兵, 包括撤銷艦長和艦上另外兩名高級指揮官職務。

而僅僅過了4天, 美軍艦艇就再次發生碰撞事故。

“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相撞後的慘狀

這只能說明兩種可能:一種是部分美軍指揮官怠忽職守、不重視安全已經到了極為嚴重的程度。 但從美軍的職業化和專業化程度看, 這不大可能發生。

另外一種可能, 就是長期的亞太巡航壓力, 已經對艦上官兵構成了極大的生理和心理負擔。 不是人家不專業, 但是高負荷任務派遣, 早晚得出問題。

在7月底, “約翰·S·麥凱恩”號驅逐艦還在中國黃海附近海域活動。 8月10日該艦還在南海進行“自由航行行動”, 進入美濟礁12海裡, “以挑戰中國對此的領土聲索”。 這是特朗普政府上臺後美國海軍在南海的第三次“自由航行行動”。

2017年1月“約翰·S·麥凱恩”號驅逐艦在南海巡航照片

從2016年8月19日到現在整一年時間中, 據初步統計美軍已經發生4次艦艇碰撞事故:2016年8月19日美軍1艘彈道導彈核潛艇“路易士安娜”號和一艘美軍支援艦艇, 在美國西海岸華盛頓州外海相撞。 2017年5月9日, 美軍張伯倫湖號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在國際水域與一艘韓國漁船相撞。 2017年6月17日淩晨“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與一艘菲律賓籍貨船在日本橫須賀港西南方向100公里處水域相撞。 2017年8月21日“約翰·S·麥凱恩”號驅逐艦在麻六甲海峽與一艘貨船相撞。

另外近期美國海軍在亞太海域也接連發生人員失蹤落水事故。 2017年6月,美軍“希洛”號導彈巡洋艦的一名士兵在沖繩附近海域被報告失蹤,美軍隨後對其進行了為期近一周的搜尋工作。幾天後,這名被曝失蹤的水兵一直躲在軍艦上。8月1日,美軍“斯特西姆”號驅逐艦在南海巡航期間,一名船員失蹤,美國、中國及日本出動多艘船隻及多架飛機協助搜索,最終沒有找到。這一系列的艦艇相撞和人員失蹤事故,難道說美軍重返亞太和南海巡航行動已經受到天譴?看來美軍得找大師看看了。

2017年6月,美軍“希洛”號導彈巡洋艦的一名士兵在沖繩附近海域被報告失蹤,美軍隨後對其進行了為期近一周的搜尋工作。幾天後,這名被曝失蹤的水兵一直躲在軍艦上。8月1日,美軍“斯特西姆”號驅逐艦在南海巡航期間,一名船員失蹤,美國、中國及日本出動多艘船隻及多架飛機協助搜索,最終沒有找到。這一系列的艦艇相撞和人員失蹤事故,難道說美軍重返亞太和南海巡航行動已經受到天譴?看來美軍得找大師看看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