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扶貧聚焦」 習近平自述:我的扶貧故事

習近平自述:我的扶貧故事

“多年來, 我一直在跟扶貧打交道, 其實我就是從貧困窩子裡走出來的。 ”習近平自己說。

40多年來, 從一個生產大隊的黨支部書記,

到一個泱泱大國的最高領導人,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貧困群眾, 關心和思考著扶貧工作。

今天, 將習近平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 自己講的扶貧故事, 與大家一同分享。

1、拿摩托車換農機具

當時, 延安地區有3萬北京知青, 我是第一個當大隊黨支部書記的。 北京市獎勵給我一輛三輪摩托車, 我一看, 這車在村裡沒什麼用, 開都開不進去, 換個實用的東西吧。 後來, 開著它到了延安, 找到延安農機局。 我說, 這輛三輪摩托車是北京獎給我的, 我想跟你們換幾件農機具。 他們聽了很高興, 當時那輛摩托車在延安也是很緊俏的, 最後換了一輛東方紅52馬力的手扶拖拉機、一台磨面機、一台揚場機、一台碾米機和一個潛水泵,

都很實用。

這是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 習近平當年住過的窯洞。

2、“一捅那個糞噴了我一臉, 但沼氣出來了, 一點就著”

陝西省的第一口沼氣池, 是我帶著搞的。 1974年1月, 《人民日報》刊登了四川一些地方發展沼氣的報導。 我剛當大隊黨支部書記,

看到報導後就想, 四川可以搞, 陝北能不能搞?經縣裡批准, 我與縣裡派的其他三個人去四川考察。 回來後, 我指揮村裡幾個石匠鑿石頭建沼氣池。 剛開始, 一直不產氣, 但有水泡往上冒, 說明下面有氣。 我想是不是堵了啊?就拿鐵釺子去捅, 一捅那個糞噴了我一臉, 但沼氣出來了, 一點就著。 我們向上面報喜, 地區、縣裡都很重視, 又組織了一個延安地區沼氣學習團, 正式去四川學習。 四川省派了兩輛小吉普, 帶我們走了七八個縣, 一路學過去。 後來, 沼氣在整個延川推開了, 陝西沼氣化現場會就是在延川縣梁家河等村開的。

這是習近平在梁家河參加勞動的照片, 他正在操作柴油機抽水。

我去了不多久, 國家開始整頓經濟過熱。 我給大家說, 我來不是燒“三把火”的, 而是來潑“三盆水”的。 再有, 我也不是三頭六臂, 不可能把廈門的優惠政策轉到寧德。 我們不要想幹一夜暴富的事情, 也沒那個條件, 但我們不能輸在精神上, 人窮志不窮。 我給寧德的定位就是弱鳥先飛、滴水穿石、不恥落後。

只要鍥而不捨, 最後總能夠舊貌換新顏。 到寧德後, 我到省裡開會, 總是坐第一排, 爭著第一個發言。 扶貧扶志, 貧困地區缺“精氣神”不行。 我在寧德的一些講話, 後來編成一本書叫《擺脫貧困》, 就是為了從精神上或者說指導思想上解決問題。

7、到下黨鄉, “那真是披荊斬棘、跋山涉水”, 鄉黨委書記拿著柴刀在前面砍

甯德曾是全國十八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 一邊挨著福州, 一邊挨著溫州, 都是富庶之地, 到它那兒“短路”了。 寧德靠海, 但不是有沙灘的海, 大部分海岸都是懸崖峭壁, 往裡走全是大山。 我在寧德待了一年零11個月, 基本走遍了所有的鄉鎮。 當時沒有通路的4個鄉, 我去了3個, 都用了一天時間。

1989年12月2日,時任中共甯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帶領地直機關千余名幹部到甯德縣南漈水利工地參加清溝排障修整水渠勞動。 新華社發

當年去下黨鄉的情形,我記憶猶新。下党鄉在壽寧縣,從甯德到壽甯,坐車要一天才能到,都是盤山路。當地有“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的說法,形容行路之難,那還是到縣城去,去鄉鎮就更不容易了。到下黨鄉,那真是披荊斬棘、跋山涉水。鄉黨委書記拿著柴刀在前面砍,我們每個人拿個竹竿,沿著河邊走,他說這樣走近一點。那個地方,由於過於偏僻難行,上面的幹部很少去。地委書記我是第一個去的,縣委書記是為了給我打前站才去的。老百姓說,“縣衙”都沒來過,“地府”就來了,他們把地委書記叫“地府”,也就是知府。一路上,隔上兩三裡,老百姓就自發在那兒擺攤,一桶一桶的清涼湯,都是用土藥材做的,讓我們消暑,真是“簞食壺漿,以迎紅軍”啊。雖然很累,但我很感動。

20世紀80年代的福建省甯德市壽甯縣城區、靠海吃海

1997年,我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時,省政協提供了一份調研報告,反映閩東不少村民仍住在茅草屋裡,生存狀態很差。我看了更加受到觸動,就召集有關部門開會研究,還帶隊到閩東沿海、山區進行了專題調研。回來後,我給省委寫了報告,建議儘快解決“茅草屋”和“連家船”問題。省裡十分重視,把“連家船民搬遷上岸”“茅草房改造搬遷”都納入了為民辦實事專案,出臺一系列政策,幫助他們解決搬遷、就業等問題。1998年底,我還在福安主持召開了“連家船民”上岸定居現場會。當時我說,古人尚且講“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于樂民”,我們共產黨人看到群眾生活如此困苦,更應感到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沒有“連家船民”的小康,就沒有全省的小康。這件事非做好不可,要讓所有的“連家船民”都能跟上全省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實實在在地過上幸福生活。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到21世紀初,“連家船”“茅草屋”現象在福建基本都消滅了,數萬人告別了風雨飄搖的生活,過上了安穩日子。

習總書記指出:十三五"時期是脫貧攻堅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時期,必須橫下一條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緊進度,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牧區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精准到戶、精准到人,找對”窮根“,明確靶向。

1989年12月2日,時任中共甯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帶領地直機關千余名幹部到甯德縣南漈水利工地參加清溝排障修整水渠勞動。 新華社發

當年去下黨鄉的情形,我記憶猶新。下党鄉在壽寧縣,從甯德到壽甯,坐車要一天才能到,都是盤山路。當地有“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的說法,形容行路之難,那還是到縣城去,去鄉鎮就更不容易了。到下黨鄉,那真是披荊斬棘、跋山涉水。鄉黨委書記拿著柴刀在前面砍,我們每個人拿個竹竿,沿著河邊走,他說這樣走近一點。那個地方,由於過於偏僻難行,上面的幹部很少去。地委書記我是第一個去的,縣委書記是為了給我打前站才去的。老百姓說,“縣衙”都沒來過,“地府”就來了,他們把地委書記叫“地府”,也就是知府。一路上,隔上兩三裡,老百姓就自發在那兒擺攤,一桶一桶的清涼湯,都是用土藥材做的,讓我們消暑,真是“簞食壺漿,以迎紅軍”啊。雖然很累,但我很感動。

20世紀80年代的福建省甯德市壽甯縣城區、靠海吃海

1997年,我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時,省政協提供了一份調研報告,反映閩東不少村民仍住在茅草屋裡,生存狀態很差。我看了更加受到觸動,就召集有關部門開會研究,還帶隊到閩東沿海、山區進行了專題調研。回來後,我給省委寫了報告,建議儘快解決“茅草屋”和“連家船”問題。省裡十分重視,把“連家船民搬遷上岸”“茅草房改造搬遷”都納入了為民辦實事專案,出臺一系列政策,幫助他們解決搬遷、就業等問題。1998年底,我還在福安主持召開了“連家船民”上岸定居現場會。當時我說,古人尚且講“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于樂民”,我們共產黨人看到群眾生活如此困苦,更應感到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沒有“連家船民”的小康,就沒有全省的小康。這件事非做好不可,要讓所有的“連家船民”都能跟上全省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實實在在地過上幸福生活。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到21世紀初,“連家船”“茅草屋”現象在福建基本都消滅了,數萬人告別了風雨飄搖的生活,過上了安穩日子。

習總書記指出:十三五"時期是脫貧攻堅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時期,必須橫下一條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緊進度,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牧區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精准到戶、精准到人,找對”窮根“,明確靶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