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觀察者(Observer)》評測 賽博朋克下的人間悲喜劇

《觀察者》是一款帶有濃厚賽博朋克氣息的恐怖解謎遊戲, 由開發《層層恐懼》的獨立工作室Bloober Team打造, 於8月16日在Steam平臺正式發售。

這款作品以科技背面的陰暗頹敗與精神世界的怪誕離奇為表現物件, 主題直指人類存在的本質。 簡言之, 這是一部將佛洛德式精神解析融入賽博朋克世界的劇情向作品。

遊戲使用了第一人稱視角, 使得玩家能夠最為直接地感知到環境的氛圍, 並與場景進行互動, 這也是近兩年以氛圍塑造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恐怖遊戲中最流行的視角。

實際遊玩時, 《觀察者》的視角感觀與《生化危機7》非常相似, 而行動模式則更接近於夭折的《寂靜嶺PT》試玩版。 第一人稱帶來的心理緊張感可能比實際遇到的恐怖元素更為真實, 而無戰鬥手段也讓玩家更好地融入陰暗的氛圍之中。

但很不幸的是, 第一人稱加氛圍恐怖的組合, 讓有3D眩暈、幽閉恐懼的玩家非常痛苦, 甚至一般玩家也可能招架不住。

遊戲開篇, 製作者便向玩家做出了警示, 而實際遊玩證明, 這句警告的後半句也是認真的, 對相關症狀抗性不足的玩家應謹慎選擇。

雖然《觀察者》註定不會是所有人的菜, 但對於科幻題材愛好者、精神系題材核心玩家而言,

它是一部實實在在值得品味的作品。

故事背景

《觀察者》的舞臺設定於2084年, 一個科技獲得了巨大發展, 卻並未為多數人帶來幸福的時代。

在政府的與生化電子設備製造商的推行下, 幾乎所有人體內都被植入了微型電子儀器, 從放置於大腦的調節晶片到代替身體的機械部件不一而足, 可植入設備已經成為人類生命中的一部分。

然而, 一場被稱為“納米吞噬”的瘟疫對依賴可植入電子設備的人類造成了致命威脅。 這種來歷不明, 無法被治癒, 死亡率極高的瘟疫摧毀了民眾對“科技成果”的信任, 同時引發了美國第二次“南北戰爭”。

當權者的偽善, 蔓延的戰火, 恐怖襲擊的頻發, 讓恐懼、仇視與不信任感在民眾中蔓延, 為遏制犯罪、維護秩序, 一個特殊的密探群體“觀察者”誕生了。

我們的主角丹尼爾就是這樣一名“觀察者”, 經生化電子改造獲得了超凡的感知能力。

因收到了失蹤多年的兒子亞當發來的資訊, 丹尼爾前往一處貧民窟尋覓兒子的蹤跡。

隨著故事的進行, 一個規模龐大的電子設備公司“喀戎”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而其後隱藏的秘密與陰謀將由丹尼爾一點點揭開。

驚悚氛圍與眩暈警告

首先,在筆者看來,《觀察者》並非純粹意義上的恐怖遊戲,本人更願意將其作為一款帶有驚悚元素的冒險解謎遊戲。

相信製作者在設計遊戲之初,便刻意將恐怖成分進行了限制。遊戲中幾乎沒有實際出現的恐怖畫面,也極少有真正具有恐怖外觀的怪物露面,實際上出現的怪物只有一種,無論是外觀還是行動都是《生化危機》系列中追蹤者的翻版,讓人不禁吐槽“喀戎”是否是傘公司某個支部的別名。

如之前所說,《觀察者》走了“氛圍恐怖”路線,即通過壓抑的場景、陰暗逼仄的空間、恰到好處的聲光表演營造驚悚氛圍,使玩家的注意力被環境要素所牽引,卻無法落在某件切實的物體上。

對於大多數恐怖遊戲來說,讓玩家處於緊張與興奮的精神狀態是為下一步的表演高潮做準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高能預警”。但“氛圍恐怖”追求的正是此種體驗本身,無需衝擊性的恐怖元素登場,而將其讓位於故事情節的進展,這正是《觀察者》使用的手法。

雖然《觀察者》對玩家“膽氣”的需求並不是很高,但它依然不適合所有玩家。

遊戲中被稱為“Gore元素”的血腥暴力成分相對多見。在每個被害者死亡現場,丹尼爾都將目睹十分慘烈的畫面。

此外,整體上較為幽暗的場景、密閉的空間,以及在記憶讀取等特殊場景下劇烈的聲光刺激,使玩家在遊玩過程中出現頭暈的概率直線上升,筆者在初次體驗中也出現了此類症狀,這說明遊戲開始的警告並非虛言。

賽博朋克元素

《觀察者》對賽博朋克風格的詮釋十分到位,這也是本作的核心要素之一。

先簡單介紹下“賽博朋克”的概念,這一科幻內容分支以人類對科技的恐懼與反思為表現內容,通過描繪科技高度發達的未來人類社會深處隱藏的種種黑暗面,將人類對科技及未來的隱憂與不信任以具現化的形式展現。在賽博朋克作品中,科技是人類的造物,卻映照出人性本身的弱點,科技的進步不一定是人類的福音,反而是危機與禍患的源頭。

遊戲中提及或表現了諸多被當今世人視為“禁忌”的科技,這些科技在當權者、商人及科學怪人的手上,成為控制、盈利或“進化”的工具。在這個未來時空,每個人類自出生起大腦便會被植入晶片,這不僅作為每個人的身份證,也成為記憶的記憶體。

記憶不再不可侵犯,作為“觀察者”的丹尼爾便可以通過精神審問洞悉他人的記憶,即使這個不幸的人已經死亡。

除主線故事外,編劇還使用碎片化的資訊勾勒出社會底層的百態面貌,在個人電腦中的信件資料上,我們得以窺見各種無法見光的隱秘資訊,幫派、違禁品交易、當權者對疫情的隱瞞,這些藏匿於陰影中的資訊卻揭示出這個腐朽社會的本質。

科技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卻未必向著好的方向,至少並非對所有人都同樣美好,這便是典型的賽博朋克主旨。

佛洛德式精神表現

《觀察者》是本月筆者遇到的第二部精神系作品,上一部是《地獄之刃》。一個月內連續出現兩部此類題材作品,這著實少見,但實際上它們的內在有著根本的不同,在本節末尾筆者將給出理由。

先來看看《觀察者》的特色所在。遊戲中丹尼爾可以通過有線連接從物件的可植入設備中獲取記憶片段,物件經歷的往事、頭腦中的意象都會通過現實的場景呈現於玩家眼前。

現代精神醫學已經證明“人的意識是間斷的非連續體”,而佛洛德精神分析理論中則借由夢境這一形式,闡釋了人類頭腦所產生意象的怪誕與象徵性。

而在他人的記憶與意識中穿行是一種迷幻而詭譎的體驗,玩家(即丹尼爾)閱覽的記憶正是以佛洛德式的怪誕夢境為藍本,由無數離奇場景與記憶碎片串聯而成的意識剪影。這種在影視製作中人為拼接時空以達到特殊敘事效果的“蒙太奇手法”,結合荒誕怪奇的場景表達,讓《觀察者》中的對應橋段在簡潔而不失完整的故事表達中,亦有著獨特的精神衝擊性和視覺表現力。

最後,筆者希望說明的是,《觀察者》從總體上講不屬於意識流作品,而《地獄之刃》則是以神話背景為表像的典型意識流,這是它們的本質不同。

《地獄之刃》描繪的其實是主角的心路歷程,是與外界相隔絕的主觀意識體系,其流程由主角意識的流動性支配,而非現實的還原。而《觀察者》雖借助記憶及意識片段進行敘事接入,但其本身所描繪的依然是“現實”時空中的客觀故事,敘事鋪陳遵循事物的實際發展過程。

深沉的人性反思

無論是賽博朋克科幻還是精神分析系作品,最終都會將主題聚焦於人類的本質——人性上。實際上,對於創作者和觀眾而言,不同的演繹、不同的角度,會讓這一人類自誕生以來最為隱秘而深沉的內在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形貌,因而這一主題內容的藝術性遠大於其現實性。

初入公寓時,被丹尼爾戲稱為“鐵罐頭”的公寓管理者讓筆者印象深刻,戰爭讓他失去了健全的身體,而科技卻“賜予”他全新的面貌。當丹尼爾第二次遇到他時,這個殘破的身體長久屹立於雨中,其上承載的深重記憶,也許會如電影《銀翼殺手》中“隱沒在雨中的淚水”一般,隨時光消逝無蹤。而這個半機械軀殼下的淳樸與善良,又是否是註定不會消逝的本性?

在“狼人”維克托的意識片段中,一隻發光的白鹿始終是他追尋之物,那象徵著他內心的善良與希望。在記憶片段中描述了他的蛻變過程,年少時的傷害、家庭的悲劇、旁人的不理解,使他一步步遁入黑暗,卻始終未放棄對白鹿的追逐。最終他追上了白鹿,親手扭斷了它的脖頸,此時一個低沉的聲音響起“你向接受自己的本性邁出了第一步”。但果真如此嗎?追逐希望的少年,扼殺光明的野獸,哪一面才是真正的維克托?

結尾處,當一切真相浮出水面,我們將在亞當面前做出最後的抉擇,接受還是拒絕。奉獻自己成全禁忌的飛升,還是保持自我維護最後的正義。父親的責任、觀察者的義務,都將在此終結。

《觀察者》中表達了諸多的思考,也提出了不少命題,而人性究竟是何樣貌?每個玩家會有自己的答案。

結語

總的來說,《觀察者》是一部受眾略窄,但品質足夠優秀的劇情向作品。

它的定位頗為新穎,一款帶有濃厚科技感的驚悚遊戲,一部情節驅動表演的精神系解謎作品,《觀察者》即使不算別出心裁,也可謂不落俗套。

遊戲的氛圍塑造相當出色,精神入侵的時空剪接也十分驚豔,而頗具思想性的故事更是從整體上統領了所有畫面與演出。賽博朋克風格與佛洛德精神理論的結合,為玩家呈現出近未來時代人類在科技面前的迷失與瘋狂。

比起顯著的優點與特色,《觀察者》的缺點並不突出,場景格局較小也許是其中之一,全篇劇情皆發生于一棟平民窟中,但這正好符合故事以小見大、逐層深入的特點。解謎內容並不豐富也可算是一處不足,但在流程中的恰當比重使玩家不感單調。

但《觀察者》的確是小眾的,恐怖遊戲的標籤讓一批玩家敬而遠之,而第一人稱視角與聲光渲染帶來的眩暈與不適感也讓很多玩家難以忍受,這些硬性原因讓《觀察者》在玩家群體中成為主流幾乎是不可能的。

即便如此,《觀察者》依然是8月份最值得肯定的遊戲之一。這幕由Bloober Team所譜寫的賽博朋克人間悲喜劇,能為每一個走到最後的玩家帶來屬於自己的震撼與思考。

驚悚氛圍與眩暈警告

首先,在筆者看來,《觀察者》並非純粹意義上的恐怖遊戲,本人更願意將其作為一款帶有驚悚元素的冒險解謎遊戲。

相信製作者在設計遊戲之初,便刻意將恐怖成分進行了限制。遊戲中幾乎沒有實際出現的恐怖畫面,也極少有真正具有恐怖外觀的怪物露面,實際上出現的怪物只有一種,無論是外觀還是行動都是《生化危機》系列中追蹤者的翻版,讓人不禁吐槽“喀戎”是否是傘公司某個支部的別名。

如之前所說,《觀察者》走了“氛圍恐怖”路線,即通過壓抑的場景、陰暗逼仄的空間、恰到好處的聲光表演營造驚悚氛圍,使玩家的注意力被環境要素所牽引,卻無法落在某件切實的物體上。

對於大多數恐怖遊戲來說,讓玩家處於緊張與興奮的精神狀態是為下一步的表演高潮做準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高能預警”。但“氛圍恐怖”追求的正是此種體驗本身,無需衝擊性的恐怖元素登場,而將其讓位於故事情節的進展,這正是《觀察者》使用的手法。

雖然《觀察者》對玩家“膽氣”的需求並不是很高,但它依然不適合所有玩家。

遊戲中被稱為“Gore元素”的血腥暴力成分相對多見。在每個被害者死亡現場,丹尼爾都將目睹十分慘烈的畫面。

此外,整體上較為幽暗的場景、密閉的空間,以及在記憶讀取等特殊場景下劇烈的聲光刺激,使玩家在遊玩過程中出現頭暈的概率直線上升,筆者在初次體驗中也出現了此類症狀,這說明遊戲開始的警告並非虛言。

賽博朋克元素

《觀察者》對賽博朋克風格的詮釋十分到位,這也是本作的核心要素之一。

先簡單介紹下“賽博朋克”的概念,這一科幻內容分支以人類對科技的恐懼與反思為表現內容,通過描繪科技高度發達的未來人類社會深處隱藏的種種黑暗面,將人類對科技及未來的隱憂與不信任以具現化的形式展現。在賽博朋克作品中,科技是人類的造物,卻映照出人性本身的弱點,科技的進步不一定是人類的福音,反而是危機與禍患的源頭。

遊戲中提及或表現了諸多被當今世人視為“禁忌”的科技,這些科技在當權者、商人及科學怪人的手上,成為控制、盈利或“進化”的工具。在這個未來時空,每個人類自出生起大腦便會被植入晶片,這不僅作為每個人的身份證,也成為記憶的記憶體。

記憶不再不可侵犯,作為“觀察者”的丹尼爾便可以通過精神審問洞悉他人的記憶,即使這個不幸的人已經死亡。

除主線故事外,編劇還使用碎片化的資訊勾勒出社會底層的百態面貌,在個人電腦中的信件資料上,我們得以窺見各種無法見光的隱秘資訊,幫派、違禁品交易、當權者對疫情的隱瞞,這些藏匿於陰影中的資訊卻揭示出這個腐朽社會的本質。

科技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卻未必向著好的方向,至少並非對所有人都同樣美好,這便是典型的賽博朋克主旨。

佛洛德式精神表現

《觀察者》是本月筆者遇到的第二部精神系作品,上一部是《地獄之刃》。一個月內連續出現兩部此類題材作品,這著實少見,但實際上它們的內在有著根本的不同,在本節末尾筆者將給出理由。

先來看看《觀察者》的特色所在。遊戲中丹尼爾可以通過有線連接從物件的可植入設備中獲取記憶片段,物件經歷的往事、頭腦中的意象都會通過現實的場景呈現於玩家眼前。

現代精神醫學已經證明“人的意識是間斷的非連續體”,而佛洛德精神分析理論中則借由夢境這一形式,闡釋了人類頭腦所產生意象的怪誕與象徵性。

而在他人的記憶與意識中穿行是一種迷幻而詭譎的體驗,玩家(即丹尼爾)閱覽的記憶正是以佛洛德式的怪誕夢境為藍本,由無數離奇場景與記憶碎片串聯而成的意識剪影。這種在影視製作中人為拼接時空以達到特殊敘事效果的“蒙太奇手法”,結合荒誕怪奇的場景表達,讓《觀察者》中的對應橋段在簡潔而不失完整的故事表達中,亦有著獨特的精神衝擊性和視覺表現力。

最後,筆者希望說明的是,《觀察者》從總體上講不屬於意識流作品,而《地獄之刃》則是以神話背景為表像的典型意識流,這是它們的本質不同。

《地獄之刃》描繪的其實是主角的心路歷程,是與外界相隔絕的主觀意識體系,其流程由主角意識的流動性支配,而非現實的還原。而《觀察者》雖借助記憶及意識片段進行敘事接入,但其本身所描繪的依然是“現實”時空中的客觀故事,敘事鋪陳遵循事物的實際發展過程。

深沉的人性反思

無論是賽博朋克科幻還是精神分析系作品,最終都會將主題聚焦於人類的本質——人性上。實際上,對於創作者和觀眾而言,不同的演繹、不同的角度,會讓這一人類自誕生以來最為隱秘而深沉的內在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形貌,因而這一主題內容的藝術性遠大於其現實性。

初入公寓時,被丹尼爾戲稱為“鐵罐頭”的公寓管理者讓筆者印象深刻,戰爭讓他失去了健全的身體,而科技卻“賜予”他全新的面貌。當丹尼爾第二次遇到他時,這個殘破的身體長久屹立於雨中,其上承載的深重記憶,也許會如電影《銀翼殺手》中“隱沒在雨中的淚水”一般,隨時光消逝無蹤。而這個半機械軀殼下的淳樸與善良,又是否是註定不會消逝的本性?

在“狼人”維克托的意識片段中,一隻發光的白鹿始終是他追尋之物,那象徵著他內心的善良與希望。在記憶片段中描述了他的蛻變過程,年少時的傷害、家庭的悲劇、旁人的不理解,使他一步步遁入黑暗,卻始終未放棄對白鹿的追逐。最終他追上了白鹿,親手扭斷了它的脖頸,此時一個低沉的聲音響起“你向接受自己的本性邁出了第一步”。但果真如此嗎?追逐希望的少年,扼殺光明的野獸,哪一面才是真正的維克托?

結尾處,當一切真相浮出水面,我們將在亞當面前做出最後的抉擇,接受還是拒絕。奉獻自己成全禁忌的飛升,還是保持自我維護最後的正義。父親的責任、觀察者的義務,都將在此終結。

《觀察者》中表達了諸多的思考,也提出了不少命題,而人性究竟是何樣貌?每個玩家會有自己的答案。

結語

總的來說,《觀察者》是一部受眾略窄,但品質足夠優秀的劇情向作品。

它的定位頗為新穎,一款帶有濃厚科技感的驚悚遊戲,一部情節驅動表演的精神系解謎作品,《觀察者》即使不算別出心裁,也可謂不落俗套。

遊戲的氛圍塑造相當出色,精神入侵的時空剪接也十分驚豔,而頗具思想性的故事更是從整體上統領了所有畫面與演出。賽博朋克風格與佛洛德精神理論的結合,為玩家呈現出近未來時代人類在科技面前的迷失與瘋狂。

比起顯著的優點與特色,《觀察者》的缺點並不突出,場景格局較小也許是其中之一,全篇劇情皆發生于一棟平民窟中,但這正好符合故事以小見大、逐層深入的特點。解謎內容並不豐富也可算是一處不足,但在流程中的恰當比重使玩家不感單調。

但《觀察者》的確是小眾的,恐怖遊戲的標籤讓一批玩家敬而遠之,而第一人稱視角與聲光渲染帶來的眩暈與不適感也讓很多玩家難以忍受,這些硬性原因讓《觀察者》在玩家群體中成為主流幾乎是不可能的。

即便如此,《觀察者》依然是8月份最值得肯定的遊戲之一。這幕由Bloober Team所譜寫的賽博朋克人間悲喜劇,能為每一個走到最後的玩家帶來屬於自己的震撼與思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