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建設美麗鄉村,政府角色不該錯位

到處都是垂釣、採摘蔬果、品茶賞花、自助燒烤;處處都是“假古村、假古鎮”, 這樣的惡性競爭正在困擾美麗鄉村和全域旅遊的建設。 應該說, 提出“一村一品”的戰略是有遠見的, 但這麼多年過去了, “一品一村”在哪呢?低端的同質化惡性競爭, 正在制約著美麗鄉村全域旅遊向高品質的方向發展。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的地方政府的角色在錯位, 政府部門直接充當了市場主體, “赤膊上陣”, 直接投資、直接管理、直接運營, 而忽視了自身的“放管服”職責。

主要體現在:一是美麗鄉村建設沒有整體規劃, 從而出現了模式雷同, 風格淩亂, 主題不突出的問題。 二是沒有充分考慮美麗鄉村建設的多元性, 建設內涵不深入。 沒有考慮自然環境、文化積澱、產業元素等因素, 因而不能體現各村不同特色。 三是存在重表像輕實質現象, 注重“塗脂抹粉”, “洋不洋土不土”不倫不類。

四是發展不平衡。 一些邊遠村莊的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 有邊緣化現象。

試想一下, 如果政府部門將“赤膊上陣 ”的資金、精力放在美麗鄉村的規矩制定、人才培訓、品牌培育、產業引進上, 那麼又會出現怎樣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為此特建議:

一是必須樹立全域規劃理念, 深刻理解美麗鄉村建設的深層次內涵。 統籌精品點、精品線和精品區塊佈局, 著眼長遠, 以人為本做好頂層設計。 同時應該從著重解決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急需的現實問題出發, 不搞一刀切、模式化, 力求做到一村一方案。 要把合理佈局、環境秀美、百姓宜居、生活富美作為解決美麗鄉村建設長遠發展的根本, 確保規劃的科學性、操作性和可持續性。 只有堅持讓鄉村回歸鄉村,

人們才能真正找到“鄉愁”。

二是美麗鄉村全域旅遊建設, 離不開產業支撐。 唯有強化鄉村的產業深度支撐, 才能增強生態建設動力。 因為美麗鄉村需要有美麗產業。 因此, 建設美麗鄉村, 產業是根基, 富民是核心。 美麗鄉村的建設與規劃必須與產業發展統籌規劃, 同步實施, 才能提供美麗鄉村建設的持久動力。

三是培育精品農業。

四是推進土地流轉, 突破用地瓶頸, 發展規模經營。

五是推進專業化生產、品牌化建設, 扶持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 將美麗“姿本”變為“資本”, 興起美麗產業。

六是拓展農業功能, 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遊業, 打造結構合理、特色鮮明、鄉土氣息濃烈的鄉村旅遊產業, 真正做到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

七是著力培養適應農村產業升級需求、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