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屏山舒光裕堂的七彩門樓

屏山在黟縣又是一個奇特的好去處, 曾經是避世的好地方, 如今是享受安寧的好出去, 因為這個村北向山形如屏風而得名屏風村, 在這裡, 古建制屬黟縣九都,村中多為舒姓聚族而居, 故又名九都舒村。 屏山舒姓是伏羲九世孫叔子的後裔, 唐末從廬江遷居於此, 至今已1100多年歷史。

屏山村是典型的徽派古村, 明清鼎盛時期, 村內有12條街、60條巷、24口井、18幢祠堂、16座牌樓、400多幢民居。 在流淌的歲月裡, 一些人來了, 一些人又走了;一些故事演繹著, 一些故事兀自在風中消散……

唯有這些老房子, 數百年如一日, 仿佛召喚和等候遊子的老人,

櫛風沐雨, 滄桑堅忍, 披霜戴月, 無怨無悔。

光裕堂是屏山村一座由建于明代的舒慶餘堂和建於清代的舒光裕堂組成。 它們以朱熹《家禮》為藍本建造,一南一北,共有一個中軸線。 這種佈局方式在徽州地區是比較少見的。

舒光裕堂, 又名菩薩廳, 因門樓上有300多個磚雕菩薩而得名。 建於清乾隆中期, 是舒氏家族的總祠堂。

門樓是漢族傳統建築之一。 作為一戶人家貧富的象徵, 所謂“門第等次”即為此意, 故名門豪宅的門樓建築特別考究。 門樓頂部結構和築法類似房屋, 門框和門扇裝在中間, 門扇外面置鐵或銅制的門環。 門樓依附廳堂而建。

舒光裕堂占地面積500多m2, 光裕堂門樓正面為四柱三間五分樓, 兩邊八字牆上各有一個樓簷,

合稱七分樓, 其門樓最大的特色是高浮雕、五彩色, 這在徽州祠堂中是獨一無二的。

門樓富麗堂皇, 色彩絢爛, 圖案呼之欲出, 既精細又不失傳統文化內涵和民俗風情, 既是過去作為大戶的舒家財富的象徵, 同時也有著對於兒孫未來的希冀。

無論是從風水的角度, 還是從美觀而言, 都是絕品, 在這裡一定能夠感受到徽派建築中精華的所在, 雕欄畫棟也是傳統藝術精華的體現。

古屋在如今看來, 簡樸而寧靜, 悠久而親切, 古老而柔美。 歲月斑斕的白牆上刻畫的是年邁的裂痕, 被雨濕潤後更是滑膩至極。

舒光裕堂早已被風雨腐蝕褪下了明麗的色彩, 只有七彩門樓至今閃耀光輝, 留下一縷溫馨的久遠任人遐想,

雖然不知那剝落在牆上的時光如何才能重新拾起, 依舊令人為之驚歎這份充滿魅力的藝術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