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白雲區微型消防站屢立奇功,成小火災“剋星”

大洋網訊 今年2月12日16時許, 白雲區棠景街棠下東三街八巷發生火警, 棠下村微型消防站接到派出所傳達後, 5分鐘不到的時間拿著滅火器材趕到現場, 及時排除了火警。 在白雲區, 這樣的微型消防站有386個。 2014年起, 白雲區在212個村居和174個重點單位, 建設了386個微型消防站, 配置了212輛消防沙灘摩托車, 促使火災警情被控制在初起階段的比例逐年攀升, 有效提升了社會防控火災的能力。

這些微型消防站是如何運轉的?近日, 記者多方採訪揭秘微型消防站背後的故事。

作為典型的城鄉接合部, 白雲區出租屋、“三小”場所、廠房、倉庫等複雜場所眾多,

一旦發生火災, 受堵車嚴重、路況不熟悉等不利因素影響, 專業消防隊員難以第一時間到達現場。

救早、滅小效率高

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2014年, 白雲區把小火災的剋星——微型消防站建設,納入十大民生實事工程, 要求在每個行政村和具備條件的社區家門口設置這一保障安全的“定海神針”。

據統計, 2014年以來, 白雲區先後投入建設經費2366.2萬元, 建設並投入使用微型消防站386個, 其中村居212個, 重點單位174個, 同時配備消防沙灘摩托車212輛。

白雲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白雲區將以救早、滅小和“3分鐘到場”撲救初起火災為目標, 依託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體系, 建立火災區域聯防機制, 提高火災處置的實戰效能。

站雖小, 五臟俱全

微型消防站雖小, 但是五臟俱全。 白雲區依據微型消防站“滅早、滅小、滅初期”的目標特點, 配備消防沙灘摩托車、滅火器、水槍、水帶、破拆工具等必要的消防裝備。

其中, 消防沙灘摩托車可謂是救火重磅“武器”, 使用率也是出奇的高。 消防摩托車有醒目的紅色車身, 除了配備一台手抬機動泵, 既可以給市政消火栓出水加壓, 也可以給社區應急消防水源抽水加壓外, 還配備了一套噴霧滅火系統。 “這個系統載水60升, 泡沫20升, 水槍長度為30米, 射程可以達到20米, 非常適合初起火災的撲救, 特別是村巷的電線、電路火災。 ”京溪街犀牛角社區微型消防站負責人介紹道。

據瞭解, 在道路狹窄的城中村地區, 該車“裝備輕、易操作、反應快”的優勢更加凸顯。

志願者成主力

記者瞭解到, 與微型消防站建設相配套的是, 白雲區在每個村、社還組建了消防志願者隊伍。

在京溪街犀牛角社區微型消防站共有17名隊員, 分3班24小時輪守, 每天都在社區大街小巷穿梭巡迴檢查, 確保任何時候均至少有5名隊員在崗。 他們都是消防志願者。

記者瞭解到, 消防志願隊伍由治安聯防隊員、保安人員等組成, 他們合理劃分聯防區域, 按照“就近”和“實效”原則, 建立區域聯防應急回應機制。 去年開始, 白雲區全區微型消防站更統一接受區公安消防大隊的火災警情指揮調度。 很多時候, 這些消防支援隊伍先於現役消防隊, 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展開撲救, 起到“近水救近火”的滅火先鋒作用。

微型消防站屢立奇功

據統計, 自建立微型消防站以來, 白雲區2014年的火警數(162起)較2013年(212起)下降了19%, 2015年1~10月的火警數(113起)較2014年又下降了15%, 火災自主撲救率提高了40%。

據瞭解, 在白雲區不少成功控制的初起火災中, 微型消防站和群防群治隊伍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去年10月24日, 白雲區鶴龍街軍民中路21號某綜合樓一樓樓梯口處, 疑因超負荷運轉致使電箱著火, 鶴邊聯社治保人員接報後, 立即前往離現場僅200米遠的微型消防站, 由於站裡的救援設備及時到位, 他們僅用數分鐘就成功將火撲滅, 挽回一定的經濟損失。

去年10月23日, 白雲區同德治安聯防大隊橫滘中隊在新南二路巡邏發現一房屋有火警後, 迅速到附近600米遠的微型消防站啟動微型消防車,

開至事發地點, 在加壓泵的幫助下, 迅速拿起水槍進行噴射滅火, 為現役消防隊到場撲救贏得先機。

去年11月19日, 白雲區石井街潭村一電動車修理店發生火災, 巡邏中的保安員第一時間發現和處置, 成功控制了初起火災, 搶救出4名被困群眾, 避免了人員的死亡。

文:廣報記者 肖桂來 通訊員 雲宣 鄭少敏 石建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