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滬上業餘籃球裁判員:熱情很高 補貼很少 付出很多

原標題:業餘裁判的星期天

圖片說明:曹越在執法比賽

東方網3月27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 他們是籃球場上無私的執法者, 面對壓力, 面對質疑, 他們毫不退縮。 其實, 在場下, 他們都是普通的職工, 有教師也有公務員, 是因為熱愛籃球讓他們走上了球場。 雖然不是將球送入球筐的運動員, 但正因為有裁判群體的存在, 比賽才能變得更為有序和專業, 可以說, 沒有了裁判, 一場比賽將變得混亂和無序。 一位專業的裁判更是可以讓比賽變得更為流暢。

目前, 上海共有147位一級籃球裁判員, 數量不多, 且異常忙碌。

他們活躍在各個區的業餘籃球賽事中, 沒有雙休日, 甚至要在工作日“加班加點”, 這些狀況都成了常態。 在記者連續一周的走訪中, 這個群體也逐漸浮出水面, 他們對於籃球, 對於自己的職業, 都有著超乎常人的熱愛, 而裁判這項工作也在引領著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

圖片說明:秦磷的本職工作是體育老師

籃球業餘裁判的激情周日

小球員吼向秦磷, 場面險些失控

這是一個普通的周日早晨, 上海中學的籃球館裡已經有兩支隊伍整裝待發———康橋國際中學對陣交大附中。 比賽在10點正式開始, 主裁判秦磷在9點半就到場準備, 他從顧村公園的家中趕到百色路上的上海中學足足花了一個多小時。 而秦磷需要從早上10點一直吹罰到下午4點,

中午中場休息時才有時間吃飯。 如此高強度的一天是秦磷日常的“裁判週末”, 他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 甚至沒有比賽, 反而會覺得閒得慌。

比賽激烈球員拼勁十足 吹罰壓力越來越大

昨天上午的比賽名為“Jr.NBA系列賽上海站”, 共有6支來自上海的高中球隊參加, 球隊彼此打單迴圈, 確定積分, 積分前四的球隊進入半決賽, 然後是決賽, 決出最後的上海區冠軍。 參加這項比賽的五十四中學、交大附中等都是籃球名校, 尤其是交大附中這次是上海高中籃球聯賽的亞軍, 堪稱是實力最強的球隊。

而交大附中首輪的對手康橋國際中學實力也不容小覷, 球隊主帥是外籍教練, 整體打法非常簡潔、高效且拼勁十足,

頗具鬥志。

從比賽的一開始, 兩支球隊就有頻繁的身體接觸, 第一次吹罰這樣的比賽, 秦磷和他的同伴們明顯一開始有一些不適應。 半場結束時, 秦磷已經是滿頭大汗, 作為副裁的曹越更是不停地在抹著頭上的汗。 秦磷直言, 從上半場來看, 尺度有些松了, 他擔心兩支球隊的動作越來越大。

交大附中球員吼向裁判 場面險些失控

下半場比賽過程中, 康橋國際一直處於追分階段, 而交大附中也總是拉不開比分, 分差永遠保持在5-7分。 交大附中的王牌10號球員甚至在第3節就犯滿5次離場, 帶隊教練此時開始一直在場邊對裁判的判罰施加壓力:“這到底是NBA規則, 還是FIBA規則?不是說打的是國際籃聯規則嗎?”

而在此後一次進攻中,

交大附中的球員在上籃中被一把拉下, 場邊的教練似火箭一般噌地從座位上彈起來大喊:“看見沒有, 裁判, 都鎖喉了!違體了!”但這次判罰, 秦磷給了普通的投籃犯規。

可能是一直積蓄著對裁判不滿的情緒, 交大附中的場上11號球員終於在一次被犯規後失了態。 他在一次三分線外起步上籃時被拉到了手, 此時裁判響哨, 進球無效, 2次罰球。 當這一判決做出後, 這位球員對著秦磷怒吼:“2+1啊!搞什麼!”

面對球員的大聲質疑, 秦磷簡潔明瞭回應道:“三分線外即起步, 2次罰球!”

秦磷毫不猶豫的態度也讓場邊交大附中的教練馬上意識到如果再不控制場上球員的態度, 球隊或許會被追加判罰, 他馬上示意球員高舉雙手, 向裁判示意,

必須服從判罰。

也正是秦磷的這次異常堅決的判罰和隨後快速的臨場反應讓比賽沒有失控, 最終交大附中以8分優勢戰勝對手, 值得一提的是, 這場比賽雙方有多達4人因犯滿5次“畢業”。

賽後場邊逐條總結 有失誤、節奏控制並不好

賽後, 交大附中的教練還特別把那位在場上向秦磷吼叫的球員叫了過來, 讓他和裁判致歉。 秦磷笑著對記者說, 其實大家都是為了勝利, 他很理解球員在場上的激動之舉, 在場下, 大家都是朋友。

坐到場邊, 秦磷也對本場比賽的吹罰開始逐條總結。 他認為這場比賽吹罰得並不好, 的確出現了一些失誤。 尤其是一次康橋國際的疑似走步, 由於他的站位較遠, 康橋國際的球員被3個交大附中的球員圍著, 腳底下可能有些交代不清,而離得最近的交大附中的教練一直在喊走步。可能是這個存在失誤的判罰,讓他們之後有了一些不滿的情緒。

此外,秦磷表示,這場比賽也讓他意識到,兩支風格完全不同的球隊較量時,很有可能產生這種犯規滿天飛的情況,由於上半場尺度較松,導致了各種犯規在下半場累積爆發。這讓他在未來的比賽中也有了更多的應對措施。“這樣的青少年比賽真的不好吹啊!”抹著頭上的汗,秦磷如此說道。

“做了裁判,我就沒了雙休日”

秦磷的本職工作是汾陽中學一位普通的體育老師,平時早上7點半就要到學校,晚上4點45分下課。晚上有比賽要吹罰的話,吃個晚飯就要直接趕去賽場,回到家都接近10點了。

而在雙休日,秦磷更是幾乎沒有休息的概念。接受採訪時,秦磷表示,目前上海的業餘比賽除了在過年前到3月份這段時間是淡季,4月份開始,比賽就越來越多,“雙休日就基本沒有了”。就拿昨天的比賽來說,他一天就要連吹3場,都是強度大、壓力大的比賽,結束時已經晚上4點。

在學校裡,秦磷也把他在球場上學到的很多東西帶給學生們。在記者前去探訪的那天,他正在給自己的學生編一套自創的籃球操,通過各種花式動作來展現籃球之美。秦磷認為,雖然汾陽中學不是籃球名校,自己的學生在天賦上也很一般,但讓學生們感受到籃球的魅力,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項運動中去,這是一位老師應該教給他們的。秦磷總是說一句話:“打球勝負不重要,但氣場很重要,而體現出的氣場則需要有正確的人去引導孩子們。”

目前,秦磷已經是上海籃協註冊的一級裁判中的青年骨幹組成員,他在裁判這方面的目標也很清晰,衝擊國家級。秦磷告訴記者,一方面是要加強自己的臨場執法水準,累積經驗。

此外,在吹罰的場次上,他希望能夠去執法更為高級別的比賽,最終能夠站上CBA的賽場。

不過,秦磷也向記者吐露實情,目前上海舉辦的全國級別籃球比賽還不多,給他們累積經驗的場次不多。而且,一旦成為CBA的裁判,自己的本職工作或許就要放棄,每週3場全國飛的頻率不可能讓他安心地待在校園裡上課。這在未來,對於秦磷來說,或許也是一個甜蜜的煩惱。

副裁曹越:考裁判證“萊格爾跑”最難通過

在很多業餘比賽的裁判配置裡,一般是記錄台一名、主裁一名、副裁一名。場上兩名裁判的配置比之CBA等職業比賽的三名,顯然人更少,需要觀察的角度更多,也很容易出現盲視角,造成漏判或是誤判。

從昨天的比賽來看,秦磷和曹越就面臨著很大的壓力。曹越在一次吹罰球員走步時,便遭遇了漫天的噓聲,但事實證明那個判罰是正確的。

和秦磷一樣,曹越也是國家一級裁判,兩人擁有一級裁判資格證的時間都不長。而和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的秦磷不同,曹越在大學期間讀的是機械專業,和籃球完全不沾邊。他踏上籃球裁判的道路,完全是因為發自內心的熱愛,以及身邊一位老師的影響。

曹越今年23歲,大學畢業一年,體型有些胖,他笑著說,其實大學裡他更胖一些,現在已經減了很多。而減肥也是為了能夠從事籃球裁判的工作,畢業後,曹越找到了一份和籃球相關的工作,有關校園籃球聯盟的組織籌備等,他也是在這段時間開始準備一級籃球裁判的考試。

在大二的時候,曹越是和身邊的朋友一起去考的三級裁判證,之後便繼續往上考,在備考一級時,曹越只剩下孤零零一個人,其他朋友和同學都已經放棄了,感覺難度實在太高。

立下考一級裁判證這個目標,曹越開始了長達一年的準備。對他來說最難的,便是體能測試,需要完成一套名為“萊格爾跑”的標準測試。

所謂“萊格爾跑”就是在長度20米的距離中,進行折返跑,一開始的速度非常慢,隨著一趟趟來回,速度要求越來越快,對30歲以下的男子裁判來說,要完成97趟。這對曹越來說,完全是魔鬼般的測試。

曹越說,每天5點下班後,他就開始在校園裡進行跑步訓練,一般一個小時左右。有時候晚上還有比賽要吹,在吹完比賽已經晚上9點的情況下,他索性就跑步回家,完成一天的訓練量。曹越說,在一年的時間裡,他終於堅持了下來,自己也瘦了好幾斤。通過“萊格爾跑”的那天,曹越興奮異常。他告訴記者,自己從不後悔選擇了籃球裁判,能夠從事自己最熱愛的運動,幸運萬分。

上海籃協

業餘裁判群體熱情很高 補貼很少 付出很多

根據上海籃協給到記者的相關統計資料,上海目前共有147位一級裁判員,這些裁判員已經具備了相對較高的吹罰水準,是裁判中的骨幹群體,他們也是服務於基層籃球最多的一群人。上海市籃球協會副會長張靜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裁判群體的參與熱情很高,他們對於籃球的熱愛和付出有目共睹,上海籃協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籃球愛好者來參與裁判的工作,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業餘比賽需求。

去年舉辦零門檻培訓 36位愛好者完成課程

張靜在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按照規定,所有在上海註冊的一級裁判員都是由上海籃協管理。根據相關資料統計,上海目前共有147位一級裁判員,平均年齡在38歲,這個年齡較之前幾年已經年輕不少。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從二級裁判晉升到一級裁判的平均年齡為24歲,隊伍非常年輕化。

而在去年,上海籃協還組織了一次零門檻的裁判員培訓。張靜透露,其實二級和三級裁判的培訓是由各個區自己組織,但部分地方的培訓功能已經缺失,所以籃協決定自己舉辦一次較為系統的培訓。

去年9月,趙軍、張志偉、王宏華、陳俠這4位資深裁判用4天、20學時,對來自全市不同行業的36位學員進行了《籃球裁判員基本職業規範》、《籃球記錄台工作規範》、《籃球規則違例部分》、《籃球規則犯規部分》、《三人制裁判法》、《兩人制裁判法》、《三對三規則講解》7個專題講座及臨場實踐培訓。

而在結業時,36位籃球愛好者拿到了初級裁判員證書,這也讓他們找到了一條可以向上晉升的道路。

一級裁判人員緊張 老裁判經常需要救場

張靜告訴記者,雖然大眾對於籃球的熱情很高,但專業化裁判這一群體的人數和參與人數還是相對較少。

經常遇到的情況是,張靜在統籌裁判時,一直要讓年紀很大的裁判來救場。在其看來,目前很多大型企業之間也會舉辦各種各樣的籃球比賽,場館非常專業,硬體完全可以滿足職業比賽的需求,而對於裁判的需要同樣非常高,所以籃協在指派裁判時都以一級裁判為主,但147名裁判的數量顯然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業餘比賽需求。

張靜認為,現階段,一級裁判員的數量還是比較少的,“我們手下的裁判在雙休日一吹吹兩天的情況是非常普遍的”。

補貼很少付出很多 這一群體值得敬佩

由於目前中國籃球裁判的群體都是業餘性質,他們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老師、公務員、自由職業等等五花八門。而上海籃協能夠給到他們的補貼也是微乎其微,一般來說,一位一級裁判在吹罰一天的比賽後僅能拿到百元左右的補貼。這對他們來說,只能補貼餐費和交通費。

對此,張靜表示,籃協對於裁判群體的付出一直都非常欽佩和感動,他們所付出的都是常人無法理解的。她告訴記者,自己還接觸到好幾個因為熱愛籃球、熱愛裁判事業而最終辭去工作的,有一位在銀行工作的職員便因為想專心吹罰比賽和培養青少年籃球,而選擇裸辭。

正由於這些群體近乎無私的付出,上海業餘籃球的賽場上才顯得分外熱鬧且有序。張靜表示,也正是如此,籃協會在每年舉行數次對於持證裁判的後續培訓,讓現任CBA的執法裁判給他們上課,教授他們更多的臨場經驗,及時更新最新的賽場規程。張靜說,這些一級裁判員很有可能未來就是站在CBA賽場上的執法者,有的甚至能站上更高的平臺。

腳底下可能有些交代不清,而離得最近的交大附中的教練一直在喊走步。可能是這個存在失誤的判罰,讓他們之後有了一些不滿的情緒。

此外,秦磷表示,這場比賽也讓他意識到,兩支風格完全不同的球隊較量時,很有可能產生這種犯規滿天飛的情況,由於上半場尺度較松,導致了各種犯規在下半場累積爆發。這讓他在未來的比賽中也有了更多的應對措施。“這樣的青少年比賽真的不好吹啊!”抹著頭上的汗,秦磷如此說道。

“做了裁判,我就沒了雙休日”

秦磷的本職工作是汾陽中學一位普通的體育老師,平時早上7點半就要到學校,晚上4點45分下課。晚上有比賽要吹罰的話,吃個晚飯就要直接趕去賽場,回到家都接近10點了。

而在雙休日,秦磷更是幾乎沒有休息的概念。接受採訪時,秦磷表示,目前上海的業餘比賽除了在過年前到3月份這段時間是淡季,4月份開始,比賽就越來越多,“雙休日就基本沒有了”。就拿昨天的比賽來說,他一天就要連吹3場,都是強度大、壓力大的比賽,結束時已經晚上4點。

在學校裡,秦磷也把他在球場上學到的很多東西帶給學生們。在記者前去探訪的那天,他正在給自己的學生編一套自創的籃球操,通過各種花式動作來展現籃球之美。秦磷認為,雖然汾陽中學不是籃球名校,自己的學生在天賦上也很一般,但讓學生們感受到籃球的魅力,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項運動中去,這是一位老師應該教給他們的。秦磷總是說一句話:“打球勝負不重要,但氣場很重要,而體現出的氣場則需要有正確的人去引導孩子們。”

目前,秦磷已經是上海籃協註冊的一級裁判中的青年骨幹組成員,他在裁判這方面的目標也很清晰,衝擊國家級。秦磷告訴記者,一方面是要加強自己的臨場執法水準,累積經驗。

此外,在吹罰的場次上,他希望能夠去執法更為高級別的比賽,最終能夠站上CBA的賽場。

不過,秦磷也向記者吐露實情,目前上海舉辦的全國級別籃球比賽還不多,給他們累積經驗的場次不多。而且,一旦成為CBA的裁判,自己的本職工作或許就要放棄,每週3場全國飛的頻率不可能讓他安心地待在校園裡上課。這在未來,對於秦磷來說,或許也是一個甜蜜的煩惱。

副裁曹越:考裁判證“萊格爾跑”最難通過

在很多業餘比賽的裁判配置裡,一般是記錄台一名、主裁一名、副裁一名。場上兩名裁判的配置比之CBA等職業比賽的三名,顯然人更少,需要觀察的角度更多,也很容易出現盲視角,造成漏判或是誤判。

從昨天的比賽來看,秦磷和曹越就面臨著很大的壓力。曹越在一次吹罰球員走步時,便遭遇了漫天的噓聲,但事實證明那個判罰是正確的。

和秦磷一樣,曹越也是國家一級裁判,兩人擁有一級裁判資格證的時間都不長。而和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的秦磷不同,曹越在大學期間讀的是機械專業,和籃球完全不沾邊。他踏上籃球裁判的道路,完全是因為發自內心的熱愛,以及身邊一位老師的影響。

曹越今年23歲,大學畢業一年,體型有些胖,他笑著說,其實大學裡他更胖一些,現在已經減了很多。而減肥也是為了能夠從事籃球裁判的工作,畢業後,曹越找到了一份和籃球相關的工作,有關校園籃球聯盟的組織籌備等,他也是在這段時間開始準備一級籃球裁判的考試。

在大二的時候,曹越是和身邊的朋友一起去考的三級裁判證,之後便繼續往上考,在備考一級時,曹越只剩下孤零零一個人,其他朋友和同學都已經放棄了,感覺難度實在太高。

立下考一級裁判證這個目標,曹越開始了長達一年的準備。對他來說最難的,便是體能測試,需要完成一套名為“萊格爾跑”的標準測試。

所謂“萊格爾跑”就是在長度20米的距離中,進行折返跑,一開始的速度非常慢,隨著一趟趟來回,速度要求越來越快,對30歲以下的男子裁判來說,要完成97趟。這對曹越來說,完全是魔鬼般的測試。

曹越說,每天5點下班後,他就開始在校園裡進行跑步訓練,一般一個小時左右。有時候晚上還有比賽要吹,在吹完比賽已經晚上9點的情況下,他索性就跑步回家,完成一天的訓練量。曹越說,在一年的時間裡,他終於堅持了下來,自己也瘦了好幾斤。通過“萊格爾跑”的那天,曹越興奮異常。他告訴記者,自己從不後悔選擇了籃球裁判,能夠從事自己最熱愛的運動,幸運萬分。

上海籃協

業餘裁判群體熱情很高 補貼很少 付出很多

根據上海籃協給到記者的相關統計資料,上海目前共有147位一級裁判員,這些裁判員已經具備了相對較高的吹罰水準,是裁判中的骨幹群體,他們也是服務於基層籃球最多的一群人。上海市籃球協會副會長張靜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裁判群體的參與熱情很高,他們對於籃球的熱愛和付出有目共睹,上海籃協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籃球愛好者來參與裁判的工作,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業餘比賽需求。

去年舉辦零門檻培訓 36位愛好者完成課程

張靜在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按照規定,所有在上海註冊的一級裁判員都是由上海籃協管理。根據相關資料統計,上海目前共有147位一級裁判員,平均年齡在38歲,這個年齡較之前幾年已經年輕不少。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從二級裁判晉升到一級裁判的平均年齡為24歲,隊伍非常年輕化。

而在去年,上海籃協還組織了一次零門檻的裁判員培訓。張靜透露,其實二級和三級裁判的培訓是由各個區自己組織,但部分地方的培訓功能已經缺失,所以籃協決定自己舉辦一次較為系統的培訓。

去年9月,趙軍、張志偉、王宏華、陳俠這4位資深裁判用4天、20學時,對來自全市不同行業的36位學員進行了《籃球裁判員基本職業規範》、《籃球記錄台工作規範》、《籃球規則違例部分》、《籃球規則犯規部分》、《三人制裁判法》、《兩人制裁判法》、《三對三規則講解》7個專題講座及臨場實踐培訓。

而在結業時,36位籃球愛好者拿到了初級裁判員證書,這也讓他們找到了一條可以向上晉升的道路。

一級裁判人員緊張 老裁判經常需要救場

張靜告訴記者,雖然大眾對於籃球的熱情很高,但專業化裁判這一群體的人數和參與人數還是相對較少。

經常遇到的情況是,張靜在統籌裁判時,一直要讓年紀很大的裁判來救場。在其看來,目前很多大型企業之間也會舉辦各種各樣的籃球比賽,場館非常專業,硬體完全可以滿足職業比賽的需求,而對於裁判的需要同樣非常高,所以籃協在指派裁判時都以一級裁判為主,但147名裁判的數量顯然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業餘比賽需求。

張靜認為,現階段,一級裁判員的數量還是比較少的,“我們手下的裁判在雙休日一吹吹兩天的情況是非常普遍的”。

補貼很少付出很多 這一群體值得敬佩

由於目前中國籃球裁判的群體都是業餘性質,他們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老師、公務員、自由職業等等五花八門。而上海籃協能夠給到他們的補貼也是微乎其微,一般來說,一位一級裁判在吹罰一天的比賽後僅能拿到百元左右的補貼。這對他們來說,只能補貼餐費和交通費。

對此,張靜表示,籃協對於裁判群體的付出一直都非常欽佩和感動,他們所付出的都是常人無法理解的。她告訴記者,自己還接觸到好幾個因為熱愛籃球、熱愛裁判事業而最終辭去工作的,有一位在銀行工作的職員便因為想專心吹罰比賽和培養青少年籃球,而選擇裸辭。

正由於這些群體近乎無私的付出,上海業餘籃球的賽場上才顯得分外熱鬧且有序。張靜表示,也正是如此,籃協會在每年舉行數次對於持證裁判的後續培訓,讓現任CBA的執法裁判給他們上課,教授他們更多的臨場經驗,及時更新最新的賽場規程。張靜說,這些一級裁判員很有可能未來就是站在CBA賽場上的執法者,有的甚至能站上更高的平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