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動力電池規模全球第一,需擴優質產能掌握核心技術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動汽車分會主任委員吳志新在18日舉行的《動力電池藍皮書》發佈會上說,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快速增長和產業總體規模不斷擴大, 中國的動力電池產業規模全球第一, 出貨量全球領先, 為全球汽車業的電動化轉型做出重要貢獻。 在2016年全球動力電池產品出貨量前十名的企業中, 中國企業佔據七席。

2016年,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為51.6萬輛, 銷量為50.7萬輛, 保有量達到約100萬輛, 正朝著2020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的目標邁進。 同時,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從數量增長向品質提升過渡,

2016年純電動乘用車產量超過24萬輛, 近一年共有15家企業獲得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 總投資超過320億元, 總產能91萬輛。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快速增長, 直接推動了動力電池的市場發展。 該藍皮書專家顧問表示, 2016年粗略估算。 中國動力電池上下游產業規模接近5000億元, 已經成長為一個大產業。

來自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 我國動力電池的產業規模全球第一, 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正在呈現。 2016年, 動力電池總配套量達281.4億瓦時, 比上年增長72%。 有動力電池單體配套企業151家, 包括國內企業140家、國外企業11家。 在配套量排名靠前企業中, 比亞迪電池和寧德時代新能源公司是兩家龍頭企業,

兩家企業配套總量為138.8億瓦時, 市場占比高達49%。 此外, 深圳沃特瑪、合肥國軒、天津力神、深圳比克、中航鋰電、萬向A一二三、哈爾濱光宇、中信國安盟固利等8家動力電池企業, 實力也較強的, 總配套量市場占比約為30%。

新能源汽車的配套電池有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和超級電容器三大類型, 鋰電池為“絕對主力”。 其中, 磷酸鐵鋰電池是主力配套電池, 三元材料鋰電池的配套量排第二, 兩類電池佔據動力電池市場份額的95%。 我國鋰電池生產企業中, 生產磷酸鐵鋰電池的企業77家, 生產三元電池的企業75家。

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介紹, 2016年, 我國動力電池企業紛紛拉開產能擴張大幕, 較上年新增產能800億瓦時,

整體產能突破1200億瓦時。 從鋰電生產設備看, 國內企業保持產銷快速增長, 掌握核心技術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市場佔有率約占80%。 “不過, 我國電池裝備產業整體水準還暫時落後於幾個發達國家, 需要加快產業標準化建設, 打造數位化、智慧化成套裝備製造體系, 並且協同突破關鍵環節瓶頸技術, 提高精密控制水準。 ”

放眼全球, 與動力電池產業比較發達的德國、美國、日本和韓國相比, 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在產業結構、精密製造、國際競爭力等方面還存在不足, 主要表現在:一是產能擴增過快而優質產能不足, 部分優質動力電池產品的供貨緊張。 二是製造工藝仍待提高, 多數企業尚處於前端工序自動化、中後端工序用大量人工的“半自動化”階段,

影響動電池的生產一致性和品質控制。 三是企業研發需要加強, 目前整體研發實力偏弱, 缺乏具有產業影響力的核心技術專利, 掌握高精尖技術的能力還有一定差距。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主任王建海說, 目前, 寶馬、賓士、大眾、通用等國際知名車企開始直接進行先進電池材料的研發和評測, 以佔據技術高地, 繼續引領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松下和特斯拉共同投資興建的超大型動力電池工廠已初具雛形, 首批產品已經下線, 這種整車企業和電池企業的合作模式降低了動力電池成本。 在國際合作領域, 與LG電池合作的歐美亞整車企業數量最多。 這些國外電池企業的國際化戰略模式,

值得我國企業借鑒。

國際市場上, 研發高能量密度的動力電池及相關材料的競爭態勢已經形成。 誰先佔據技術高地, 實現關鍵技術突破, 掌握核心智慧財產權, 誰就能夠在未來引領動力電池產業乃至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目前, 德、美、日、韓4國均制定了到2020年和2030年的動力電池發展戰略規劃, 中國也在奮力追趕。 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中國動力電池發展蘊含巨大潛力, 更加為人矚目。

《動力電池藍皮書》發佈會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業聯席會以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責任編輯:樊江洪 圖片編輯:朱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