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藍盔」托舉和平天空——我軍赴賴比瑞亞維和14年回顧與展望

新聞背景

3月24日, 我軍最後一批25名赴賴比瑞亞維和的官兵全部回國。 至此, 長達近14年的我軍赴賴比瑞亞維和行動圓滿結束。 14年來, 我軍維和官兵在異國他鄉表現如何?留下什麼精彩故事?有哪些成長收穫?

2003年, 是賴比瑞亞維和“元年”。 那年底, 來自原總後勤部的運輸分隊、原瀋陽軍區的工兵分隊和原南京軍區的醫療分隊的558名維和官兵踏上西非這片土地, 開啟了我軍在賴比瑞亞的“藍盔時代”;

2017年3月, 隨著賴比瑞亞國內形勢趨於穩定, 根據聯合國決議, 我第19批赴利維和官兵分兩批撤回, 結束了歷時14年的藍盔使命。

14年風雨征程, 19批成建制維和部隊、一萬余名官兵參與其中, 以赤子之心撐起利國一片和平天空, 詮釋了什麼是“大國擔當”和“中國形象”。

“在彈孔和殘垣中接受戰爭的歷練”

“在彈孔和殘垣中接受戰爭的歷練”

2003年8月1日, 聯合國決議授權在賴比瑞亞建立維和部隊。 8月18日, 賴比瑞亞各方簽署《全面和平協定》, 9月1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509號決議, 成立聯合國賴比瑞亞特派團, 正式開始推進維和行動。

中國維和官兵幫助運送物資

不僅如此, 官兵還發現一線平推、手工標圖在外軍已經非常少了。 研究立體幾何, 經緯度座標正向海拔高度發展, 平面地圖逐漸被模糊。 未來指揮所使用裸眼3D投射和虛擬實境增強技術, 已經成為未來戰爭剛需標配的指揮手段。

執行多次搶修道路任務的倪隊長回國後談到, 從修路我們就能感受到, 未來的軍事任務絕不是二維的, 而是在三維、甚至多維空間展開。 戰地環境下執行任務, 不僅需要快速直達的有效資訊, 還需要配合警戒、空運等多樣化手段, 才能確保施工的安全和高效。

此外, 馮小強還提到另外一點感觸:外軍抗埃期間, 一到賴比瑞亞, 立即與當地政府展開法理協商, 對行動的權力、範圍、合法性進行了細緻劃分。 而我軍在這方面的經驗仍有欠缺。

展望未來, 地區戰亂仍頻、衝突不斷, 我軍仍需要在參與維和的行動中, 不斷探索用兵之道, 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發揮更大作用。

您的一鍵分享, 就是傳播正能量!

我們的動力就是您的點贊

來源 | 中國陸軍(ID:army81cn)

作者 | 錢曉虎 狄伯文 孫繼偉 王 爽

本期編審: 錢曉虎

值班編輯: 李 華 杜麒麟孫繼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