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這麼愛錢,為什麼依然這麼窮

01

前不久去一家餐廳吃飯, 發現鄰桌坐著兩對夫妻, 分別帶著個七八歲的孩子, 看樣子像是兩個家庭在聚餐。

其中有一個女人, 渾身珠光寶氣、衣裝亮麗, 名牌包露著耀眼的LOGO。 她邊吃邊滔滔不絕, 向坐在對面的一家三口講述著剛剛結束的歐洲之行如何收穫頗豐, 買了多少奢侈品, 嘗了多少美食, 那模樣堪稱神采飛揚、意氣風發。

她身邊的男人亦頗為得意, 假意嫌她沒見過世面, 自己卻財大氣粗地說:“全世界的地方隨你去, 反正咱們家有的是錢。 ”這時一直夾在他們中間不肯好好吃飯的小男孩突然興奮起來,

用小叉子將盤子裡的水果一頓亂叉, 尖利的小嗓門不停地高喊著:“咱們家有的是錢!”

而坐著他們對面的那一對夫妻, 始終沒有機會插嘴, 只是偶爾神色不自然地隨聲附和。 直到他們得意地說完, 對面的女人才忍不住酸溜溜地說了一句:“真羡慕你們, 不像我們家, 簡直要活不起了。 ”

坐在她旁邊的老公神色難堪, 但也不好當眾翻臉, 女人越說越來勁“我怎麼就嫁了一個這麼沒本事的人, 一個月幾千塊的工資, 我是衣服不敢買, 包包不敢買, 連女兒想要個布娃娃都買不起......”最令人揪心的是, 在這對夫妻之間還坐著一個年幼的小姑娘, 她低眉順眼、神情落寞, 怯怯地望著大人, 一句話都沒有說, 只是默默地盯著面前的餐巾紙。

富裕的家庭, 在物質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不可否認, 但有些父母卻將這種優勢變成孩子一生的悲劇。 我上初中的時候也常聽見一個人說“我們家裡有的是錢!”。 那是我們班上最囂張跋扈的同學, 曠課打架是常有的事, 從來也不把老師同學放在眼裡, 但偏偏是我們當地最大地產商的孩子, 學校裡沒人感說他。 但是在他初中還沒畢業的時候就因為把人打成殘疾關進了勞教所......

父母隨口一句“咱們家有的是錢”, 小孩子便會萌生驕縱跋扈之態, 很多父母都知道:如果為了孩子好就不該在他們面前炫富。

02

那不炫富的話, 就哭窮嗎?也不是。

很多人意識到了炫富帶給孩子的危害, 便以為在孩子說“家裡好窮啊”就是一種謙虛的美德。

其實不然, 就像那個西餐廳裡哭窮的女人一樣, 抱怨讓你渾身散發著頹敗氣息, 滿是對生活的怨氣和對丈夫的嫌棄, 隨口說出的話語, 飄進孩子的耳朵, 就成了這個世界最冰冷的絕望。

這種絕望我也經歷過。

小時候家裡條件不是很好, 媽媽常在我面前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太貴了不划算”。

還記得有一次姑媽給了我十塊錢, 對於很少有零用錢的我來說這就是一筆鉅款, 我打算用著筆錢去買一個心儀已久的布娃娃。

我興奮地拖著媽媽的手來到禮品店, 結果她只看了那個娃娃一眼就說“這麼小還要十塊, 太不划算了!諾, 拿著個大的, 反正價錢都一樣。 ”因為怕媽媽生氣, 我放棄了那個自己喜歡的娃娃, 買回了一個很大的熊, 可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那個, 從此也沒有碰過那個娃娃。

媽媽總是精打細算, 想要把用出去的每分錢發揮到極致, 直到現在我們去吃自助餐, 她也會說不要吃便宜的菜, 要吃最貴的, 這樣才最划算, 可這種“划算”, 是以犧牲我們的快樂、遠見為代價的。

受她的影響, 我每用一筆錢就會感到心中愧疚, 儘量把數目壓縮到最低。 幾年前買房子的時候, 我著實被北京的房價嚇著了, 雖然手裡有錢, 但總想著花最少的錢買面積最大的房子, 最後在郊區買了一套。

和我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我的表姐了, 她在二環買了一套房, 那是2012年左右, 當我聽說每平方要5萬的時候覺得她簡直是瘋了, 無論她怎麼給我解釋說社區條件好、交通方便、增值快, 我都覺得這個錢花得不值。 而現在, 表姐光這一套房子就賺了上千萬, 我的那套郊區房幾乎還在原地踏步。

我終於體會到了“富養”“窮養”帶來的差別了, 吃差一點穿差一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眼見和膽量就在天天的斤斤計較中被縮小了。

03

前段時間看《人民的名義》的時候,對趙德漢這個角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清楚地記得自己受賄的金額,記得每一筆的來源,但卻不敢用一分錢。他受賄不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是為了斂財,因為小時候窮怕了,只有錢真真實實擺在面前才覺得心裡是踏實的。

我敢說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情況:哪怕賺了錢也不敢放心大膽地用,省吃省穿,只有看見銀行卡上充足的數額,空虛的心裡才得到了滿足。

我們不否認孩子會因為父母經常的“哭窮”而變得節儉了,但孩子內心的匱乏感也會伴隨著孩子一生的成長,並且會因匱乏感而帶來諸多的毛病。

我始終認為,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窮人思維帶給孩子的傷害。稀缺心態會嚴重影響認知判斷能力,認知判斷能力大幅下降會導致短視。也就是說,這種思維會讓你目光短淺,心胸狹隘,人窮著窮著,就變傻了。影響了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貧窮”思維就像一種遺產,無論我們的孩子願不願意繼承,它都會被記在孩子人生的戶頭上,惡性循環。

小仲馬說“不要太把錢當回事,也不要不把錢當回事,它值多少就多少。金錢是一個好僕人,卻是一個壞主人。” 炫富和哭窮正是一個銀幣的正反面,流露出的都是人們對於金錢的臣服以及被物化了的人生。

樹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與樹立孩子的人生觀相輔相成,不被金錢物化的人生既能“廉者不食嗟來之食”,也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金錢永遠是通往幸福生活的載體,永遠不要把它變成生活的主人。

03

前段時間看《人民的名義》的時候,對趙德漢這個角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清楚地記得自己受賄的金額,記得每一筆的來源,但卻不敢用一分錢。他受賄不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是為了斂財,因為小時候窮怕了,只有錢真真實實擺在面前才覺得心裡是踏實的。

我敢說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情況:哪怕賺了錢也不敢放心大膽地用,省吃省穿,只有看見銀行卡上充足的數額,空虛的心裡才得到了滿足。

我們不否認孩子會因為父母經常的“哭窮”而變得節儉了,但孩子內心的匱乏感也會伴隨著孩子一生的成長,並且會因匱乏感而帶來諸多的毛病。

我始終認為,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窮人思維帶給孩子的傷害。稀缺心態會嚴重影響認知判斷能力,認知判斷能力大幅下降會導致短視。也就是說,這種思維會讓你目光短淺,心胸狹隘,人窮著窮著,就變傻了。影響了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貧窮”思維就像一種遺產,無論我們的孩子願不願意繼承,它都會被記在孩子人生的戶頭上,惡性循環。

小仲馬說“不要太把錢當回事,也不要不把錢當回事,它值多少就多少。金錢是一個好僕人,卻是一個壞主人。” 炫富和哭窮正是一個銀幣的正反面,流露出的都是人們對於金錢的臣服以及被物化了的人生。

樹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與樹立孩子的人生觀相輔相成,不被金錢物化的人生既能“廉者不食嗟來之食”,也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金錢永遠是通往幸福生活的載體,永遠不要把它變成生活的主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