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越養越虧”到賣高價豬肉

本報記者 伍力

【感悟】

“不調結構, 就是死路一條。 ”

3月26日上午, 全國人大代表、 西充縣錦泰專業合作社社長李曉華驅車3個多小時, 從西充趕到成都。 “非常忙碌, 隔三岔五地兩地往返跑。 作為農業生產者, 總書記的講話給咱們鼓了天大的勁!” 一頭短髮的李曉華快人快語。 這段時間, 李曉華與西充縣農牧業局、 有機辦的工作人員多次見面, 計畫在該縣青龍鄉多個貧困村發展柑橘、 養殖產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3月8日,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 圍繞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加強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供給, 到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等一 一作出部署。 “我們要不斷豐富產品種類, 用綠色生態的農產品打動消費者。 ” 近距離聆聽總書記講話後, 李 到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等一 一作出部署。 “我們要不斷豐富產品種類, 用綠色生態的農產品打動消費者。 ” 近距離聆聽總書記講話後, 李曉華更堅定了自己的發展方向。

這也是市場倒逼的必然選擇。 2006年, 李曉華回到西充發展生豬養殖, 高峰期生豬出欄量達7萬多頭。 然而, 生豬價格持續低迷, 李曉華陷入“越養越虧”的怪圈, 一度到了發不起工資的窘境, “不調結構, 就是死路一條。 ” 李曉華一邊縮減普通豬存欄量,

一邊加大特色豬供給, 與高校合作研發的富硒豬肉成為拳頭產品, 每千克有機硒含量比普通豬肉高3倍。 “採用傳統飼喂, 延長飼養週期以保持風味, 銷售價格能賣到100多元一公斤。 ”

目前, 合作社生豬存欄量縮減到3萬頭, 其中富硒豬、有機豬等特色豬達1萬餘頭。 同時, 通過種養迴圈發展有機蔬菜、有機雞蛋等。 “銷售端也在發力, 加強商超對接和電商行銷等。 去年起生豬價格開始回暖, 企業的日子終於好過了。 ”經過前期市場摸底, 李曉華正在聯合當地合作社、家庭農場與農戶, 一起制定有機農產品收購標準, “以有機雞為例, 從飼養、品種、仔雞重量到月產蛋數量等逐一細化量化, 精准對接消費者需求。 ”

更令李曉華高興的是, 西充的“有機”招牌越發響亮。

3月23日, 成都市冷鏈物流商會與西充縣圍繞農副產品運輸、 企業招商引資等展開對接。 “你看, 又有一家簡陽的農貿市場負責人跟我聯繫, 想要下周到西充來看看。 ”言語間, 李曉華滿是自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