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作為我國軍事的千里眼,它已超過伽利略系統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是一種結合衛星及通訊發展的技術,利用導航衛星進行測時和測距。 美國從上世紀70 年代開始研製,歷時20 餘年,耗資200 億美元,於1994 年全面建成。 具有海陸空全方位即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 如今GPS衛星早已成型, 使用於民用與軍用之間, 不過相對於民用目的來說, GPS的軍用意義更大, 所有基於GPS晶片構造的武器, 都必須依靠該系統獲得準確的目標定位和導航, 這些武器一旦離了GPS, 那將失去精准度, 只能變成一堆廢鐵。

2003年, 中國投資2.7億美元參加歐洲伽利略全球導航衛星。

但到2007年, 中國突然被歐洲故意冷落所有"伽利略"專案的重大決策都被排除之外, 理由是安全和智慧財產權等問題。 但歐洲肯定沒想到報復來的這麼快;中國不會輕易忘記所受的冷落, 往往會以精明的方式作出反應。

本來在2000年開始的三年間, 中國只發射了3枚北斗衛星, 而在2007年被踢出伽利略系統後, 北斗系統迅速發射多顆衛星, 搶佔了近地軌道。 這讓北斗一躍成為GPS之後最完善的衛星導航系統, 而伽利略系統還在歐洲多國無休止的爭論中止步不前, 每次的計畫拖延, 融資問題, 甚至還有兩顆衛星曾被發射到錯誤軌道。 在回頭一看發現中國的北斗系統已經超越了伽利略系統, 伽利略系統已經成為了四大導航系統中墊底的一個。

據報導按原計劃2018年歐洲伽利略系統將進行全球組網了, 但從現有資訊得知, 伽利略系統目前在軌正式服役的12顆, 加上還在測試的一共16顆正常工作。 按發射計畫每年四顆衛星。 所以進入全網測試至少也是2019年年中, 交付使用樂觀預計得2019年底。 並且伽利略系統現在在太空一共72台原子鐘, 已經壞了9台, 創下世界最高故障率。

如今, 北斗系統繼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格羅納斯之後成為第三個充分運行的導航系統。 北斗系統今年計畫6-8顆, 年底在軌數量26-28顆。 在設計上, 北斗優先服務中國以及中國周圍的亞太地區, 這一步已經基本實現了;然後, 才考慮服務全球的其他國家, 現在這一步正在快速實現。

當我們看到歐盟將中國排除在伽利略計畫核心圈, 以為可確保自身的戰略優勢, 但我們的國家會繼續全力以赴, 毅然決然地克服一切阻礙, 朝著清晰的目標邁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