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法治品牌」明清古建築裡的法治“博物館”,特色普法讓和諧“常態化”

鼓樓區南街街道三坊七巷社區東起鼓樓區八一七北路, 西連通湖路, 南臨安泰河、光祿坊, 北接楊橋東路, 總面積0.44平方公里。 社區總人口12255人。

“三坊七巷”街區被譽為“明清古建築博物館”, 以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築聞名於世, 轄區內有名人故居、保護建築159處, 坊巷縱橫, 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 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之一。

“一社區一法律顧問”

送法家門口, 服務零距離

設置法治宣傳示範點

目前, 全區69個社區都設置了法治宣傳點, 每週都有“一社區一法律顧問”駐點律師提供至少半天時間的公益性法治宣傳服務, 以舉辦講座、解答諮詢、協助調解等形式服務於駐點社區及其轄區內的學校、企業等單位, 實現了“送法家門口, 服務零距離”。

制度上牆, 工作有流程

辦事依法, 遇事找法

讓法治進社區普法常態化

近年來, 社區整合資源, 切實加強了普法陣地建設, 營造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圍。

法治進社區普法常態化

2016年7月份, 社區專門安排兩間辦公室, 設立了法治宣傳室和律師工作室, 與福建福曉律師事務所簽訂了合作協定, 實現了律師進社區普法的常態化。

今年以來,駐點的吳弘毅律師配合社區開展法治宣傳16次,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諮詢110餘次,受邀參與社區民主議事等會議並發表法律意見3件,為行動不便和有緊急事項的社區居民提供上門法律服務6次。

不定期多形式法治講座

社區會議室作為法律講壇使用,配備了電腦、投影儀等設施,由律師志願者等法律專業人士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根據群眾諮詢重點,確定宣講主題,不定期舉辦民間借貸、婚姻家庭等主題法治講座,受到居民群眾的歡迎。

法律圖書角營造學法環境

在社區圖書室開闢了法律圖書角,配備了多方面的實用法律書籍,以及閱書桌、椅等,由專職管理員負責管理,工作日全天對居民開放,並適時更新補充書籍,為群眾創造良好的學法環境。

從街道司法所定期領取普法宣傳材料,放置於法律圖書角,免費發放給有需求的群眾。

特色文化融入法治宣傳

在社區辦公場所載入法治元素,依託社區老年書法社人才資源,在社區居委會後院大廳等處佈置法治文化書法作品,讓前來辦事的廣大居民受到法治文化的薰陶。

多管道傳播法治

社區律師工作室內安裝了多媒體電視,播放普法公益廣告或普法短片,讓居民群眾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明清古建築裡的法治“博物館”

古巷特色普法,讓和諧“常態化”

今年以來,駐點的吳弘毅律師配合社區開展法治宣傳16次,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諮詢110餘次,受邀參與社區民主議事等會議並發表法律意見3件,為行動不便和有緊急事項的社區居民提供上門法律服務6次。

不定期多形式法治講座

社區會議室作為法律講壇使用,配備了電腦、投影儀等設施,由律師志願者等法律專業人士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根據群眾諮詢重點,確定宣講主題,不定期舉辦民間借貸、婚姻家庭等主題法治講座,受到居民群眾的歡迎。

法律圖書角營造學法環境

在社區圖書室開闢了法律圖書角,配備了多方面的實用法律書籍,以及閱書桌、椅等,由專職管理員負責管理,工作日全天對居民開放,並適時更新補充書籍,為群眾創造良好的學法環境。

從街道司法所定期領取普法宣傳材料,放置於法律圖書角,免費發放給有需求的群眾。

特色文化融入法治宣傳

在社區辦公場所載入法治元素,依託社區老年書法社人才資源,在社區居委會後院大廳等處佈置法治文化書法作品,讓前來辦事的廣大居民受到法治文化的薰陶。

多管道傳播法治

社區律師工作室內安裝了多媒體電視,播放普法公益廣告或普法短片,讓居民群眾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明清古建築裡的法治“博物館”

古巷特色普法,讓和諧“常態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