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男籃亞洲杯篤定奪冠?澳洲“二隊”這般來路

男籃亞洲杯上, 澳大利亞人奪冠已沒有懸念?

這個問題, 比你想像的要複雜些。 剛剛過去的四分之一決賽, 澳大利亞隊贏了中國隊26分,

卻是一場前25分鐘都勢均力敵的較量, 以中國隊的人員配置, 只怕同樣闖進四強的伊朗也好, 韓國也好, 都會增長幾分與澳洲虎掰掰手腕的信心。

畢竟, 出現在亞洲杯上的, 只是澳大利亞“二隊”。

稱呼他們是“二隊”, 或許也不是那麼完全妥帖。 澳大利亞去年參加奧運會、殺進四強的12人, 只有老將大衛·安德森出現在了本屆亞洲杯陣容中, 而且還早早因傷退出。 他和另一位32歲老將紐利的入選, 大概只能被理解為擔當精神領袖的角色。 與此同時, 裡約奧運陣容中哪怕如布羅霍夫、拜爾斯陶這樣的90後, 也並未出戰本屆亞洲杯。

可不能忽視的一點是, 裡約奧運過後, NBA球員雲集的澳大利亞隊, 同樣也到了換血時刻。 37歲的安德森自不必說,

去年的奧運陣容中, 除了五大主力都是NBA球員且年富力強, 板凳席上如控衛達米恩·馬丁、利什、中鋒馬里奇卻都已年過30, 奧運會後尋找新人替代他們也是主教練利馬尼斯的當務之急。

所以, 本屆亞洲杯上表現不俗的克裡克、麥卡農、卡迪這樣的90後, 實在不排除已經被利馬尼斯納入國家隊正選陣容的可能。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 在國際籃聯改革競賽體系之後, 世界盃預選賽將被切割成若干個視窗期, 這些視窗期已經與NBA賽程發生了撞車, 這也就意味著澳大利亞隊接下去參加世界盃預選賽, 只怕還是要倚重眼前這批人馬—他們幾乎全部效力于澳大利亞本國NBL聯賽, 即使時間上有衝突, 聯賽也可以為國家隊比賽日留出空當。

這些球員, 在澳洲NBL聯賽中, 當然絕非泛泛之輩。 在亞洲杯上隱身的紐利, 其實上賽季NBL聯賽中表現非常出色, 場均17.6分在得分榜上排名第六, 而前五名都是美國外援。 此外, 卡迪、丹尼爾·基科特和克裡克, 場均得分也都超過12分, 在各自球隊中皆是主將。 值得一提的是, 基科特在這其中頗為惹眼, 身高2米08、年已34歲的他大學時是NCAA聖瑪麗大學校史得分王(馬刺的米爾斯是其師弟), 11年前就曾入選澳大利亞隊參加了日本世錦賽,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再難進步, 混跡歐洲多年後也返回國內, 卻在近兩年老樹開花, 去年入選NBL最佳陣容, 今年則是第二陣容。

那麼, 澳大利亞這個NBL聯賽, 如今又到底是怎樣一個水準呢?

澳洲最好的球員很多都沒打過NBL聯賽,

這是事實。 因為他們會去美國上大學, 打NCAA, 然後通過各種途徑躋身NBA, 博古特如此, 米爾斯如此, 西蒙斯、英格拉姆亦如此。 但與此同時, NBL聯賽也貢獻了很多高水準球星, 從當年的蓋茨、布魯頓, 到如今晉身NBA的英格爾斯、德拉維多瓦。

NBL聯賽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 這也是事實。 10年前, NBL曾經有多達13支參賽球隊, 後來縮減到10支、9支, 如今更是只有8支球隊。 聯賽的規模和影響力受到一定壓縮, 球隊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 這一正一反的效應同時在NBL聯賽身上得以體現。 上賽季的常規賽, 8支球隊進行四迴圈較量, 結果排第一的阿德萊德36人隊戰績17勝11負, 而墊底的布里斯班子彈隊也不過10勝18負。 對了, 子彈隊的主帥正是執教國家隊的利馬尼斯。

澳洲籃球的標籤, 天下盡知的是強調身體對抗、球風剽悍, 傳統受美國籃球理念薰陶的他們, 近年來也明顯注重汲取國際籃球的營養—說實話, 因為他們的榜樣也在悄悄學習。 受先天身體條件限制, 澳洲球員速度並非優勢, 但他們如今更加注重球的轉移速度, 注重攻守轉換抓機會, 悄然間也讓自己輕快了不少。

與此同時, 澳洲聯賽在外援引進上, 近年來也調高了胃口。 儘管NBL聯賽有工資帽限制, 但最近幾個賽季仍然可見不少在NBA留下過印記的美國球員加盟NBL, 比如約翰尼·弗林、柴爾德里斯、約什·鮑威爾等等。 這些外援的加盟, 無疑加劇了NBL比賽的競爭激烈度, 本土球員自然也會從中受益。

所以, 即便真正意義上的澳大利亞國家隊, 一定會被那些NBA“大牌”搶走主角,而且如今效力NBA的澳大利亞球員也多達8人,但堅守本土聯賽的球員們也從未放棄過自我要求,從未有過海外聯賽經驗的克裡克今年夏天就代表爵士隊參加了夏季聯賽,卡迪、格裡登上賽季也分別有過短時間征戰希臘、俄羅斯聯賽的經歷,或許在他們眼中,無法像博古特、西蒙斯那樣年少成名,至少可以像27歲才登陸NBA的英格爾斯一樣努力。

這些人組成的澳大利亞隊,是不是也會讓人頭疼?

一定會被那些NBA“大牌”搶走主角,而且如今效力NBA的澳大利亞球員也多達8人,但堅守本土聯賽的球員們也從未放棄過自我要求,從未有過海外聯賽經驗的克裡克今年夏天就代表爵士隊參加了夏季聯賽,卡迪、格裡登上賽季也分別有過短時間征戰希臘、俄羅斯聯賽的經歷,或許在他們眼中,無法像博古特、西蒙斯那樣年少成名,至少可以像27歲才登陸NBA的英格爾斯一樣努力。

這些人組成的澳大利亞隊,是不是也會讓人頭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