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白羽鵪鶉育雛期攻略,特禽鵪鶉養殖適合創業

一、育雛期特點

育雛期表現出紅眼睛、視力差、採食能力差、採食動作異常, 採食時飼料容易眯眼而瞎眼後餓死。 由育雛室轉到成鶉籠時常因環境不適造成大批死亡。 成鶉性情溫順, 蛋料比高不挑食, 高產穩產, 抗病力強。

鵪鶉飼養:雛鵪鶉科學飼養八法

二、日常飼養

1、進雛前徹底消毒, 高錳酸鉀、甲醛密閉薰蒸。

2、採取平網單層育雛, 由於白鶉視力差, 易打堆, 易濕毛, 所以育雛籠只能單層育雛, 並且密度越小越好, 每平方米200只為宜, 但要分成四個小組, 每組50只, 這將大大提高成活率。

白羽鵪鶉產蛋性能強

3、育雛籠內鋪的最好是粗布, 太光滑的紙不能鋪, 易造成撇腿。

4、飼料不能太粗, 1~10日齡以米粒大小為宜, 灑料要薄厚適中, 太薄採食困難易大批餓死。 太厚又容易迷眼而造成瞎眼, 厚度以0.5釐米為宜。

5、飲水:1~7日齡飲涼開水, 水溫與室溫相同, 1日齡0.01%高錳酸鉀水自由飲用1天,

除殺腸道菌外, 因鳥類喜紅色, 亦可吸引雛鶉自由飲用飲水器型號越小越不易濕毛。 2~3日齡每天飲青黴素1次, 每次用量為1000只幼鶉80萬單位青黴素8支。 5~10日齡為預防鶉白痢發生, 每天飲痢特靈水1次, 每斤水加痢特靈1片, 要求劑量準確, 碾碎後用細布過濾到水中, 如有中毒立即停用。

6、溫度:溫度為育雛成敗的關鍵。

1~3天38℃~39℃;

4~5天36℃~37℃;

6~10天35℃;

10~35天30~32℃;

室內溫度不能單看溫度計所示溫度高低, 主要看幼鶉精神狀態, 打堆說明溫度低。 都爬成一片昏睡說明溫度高, 有吃的有休息的說明溫度正合適, 溫度計底部要掛的與鵪鶉高低相同, 掛在育雛籠中間位置不能靠近牆壁。 溫度計最好用體溫表校正。

7、開產後以25~35℃為宜, 30℃產蛋量蛋料比最高。

白羽鵪鶉

8、育雛期溫度嚴禁忽高忽低, 要求高而穩定。

9、室內爐火一定要安裝煙筒以防煤氣中毒, 注意通風換氣。 當發生煤氣中毒時雛鶉先叫成一片, 隨後叫聲消失, 成昏睡狀態, 稍有不慎便會造成全軍覆沒, 中煤氣症狀為死後腳爪出血充血喙部出血充血, 心臟肺部嚴重愈血,

當發生煤氣中毒遝採取以下措施:一是迅速通風換氣, 二是飲高濃度葡萄糖水以緩解中毒症狀。

10、育雛期前5天注意保持室內濕度以防幼鶉脫水, 可在地面灑一些清水。

鵪鶉飼養:肉用商品鵪鶉推薦配方

三、光照

1、育雛期:60~100W為宜。

2、1~5天, 全天24小時光照, 不充許停電。 1~35天晚上不熄燈。

3、25日齡後換為40W。

4、35日齡或上齊蛋後, 採用蛋鶉光照制度, 以25W為宜, 自然光照+人工補光=16小時, 鵪鶉採用全日制光照也不會造成鵪鶉脫肛, 產蛋量也不會減少, 只是耗料較多蛋料比較低。 1~35日齡晚上不熄燈不會造成日後產蛋率的發揮, 產蛋期也不會縮短。

白羽鵪鶉

四、轉群

20日齡既可從育雛籠上大籠, 在上籠前3天先將大籠用的水槽掛入育雛籠內, 創造上大籠後的環境。 成鶉室溫要與幼鶉室溫相同。 上大籠後5天內料槽水槽添的越滿越好。 料槽、水槽掛的越低越好, 便於採食, 否則將大批餓死。 經過精心的管理成活率可達到90%~95%。

對養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養殖一點通, 天天都有精彩的養殖資訊、技術文章分享。 投稿郵箱:yzydtcom@126.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