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馳而不息為民情——記全省優秀黨組織書記、嵐縣陳家莊村黨支部書記王明珍

十七年前, 28歲的王明珍用“奉獻不言苦”的誓言接過村黨支部的紅旗, 成為嵐縣陳家莊村的黨支部書記。 就因這一句誓言, 十七年如一日, 他錚錚鐵骨堅守農村, 心系群眾默默奉獻, 今年克一難, 明年克一難, 螞蟻啃骨頭, 久久為功, 馳而不息, 終於將村民吃水難、行路難、調產難、致富難、就醫難、娛樂難等一系列困難降服, 使原來貧窮、落後的陳家莊村舊貌換新顏, 成為嵐縣出了名的“紅旗村”。

抓黨建帶隊伍塑形象火車跑得快, 全靠車頭帶。 一直以來, 陳家莊村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後, 村民貧困程度深。 2001年, 王明珍剛上任,

面對這一狀況, 他深知充分發揮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才有希望徹底扭轉這一現狀。 他上任後第一件事, 就是不厭其煩、不辭勞苦地找有關部門、找在外做生意的成功人士四處“化緣”, 終於籌到了15萬元的資金, 建成了600平方米的村活動場所, 重新購置辦公用具, 方便了群眾辦事, 提高了為民辦事效率。 “有了新的活動場所後, 村‘兩委’開會、做事有了家, 幹活一下子就有了勁頭了。 ”村裡老黨員王計海笑著回憶道。

“陣地”有了, 如何才能帶好班子, 提升支部戰鬥力?作為一班之長, 他常說“我自己文化不高, 如果不學習就不能準確理解黨的方針政策, 不能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於是, 他把學習作為自己每天的一項常規工作和生活習慣,

用理論不斷充實自己的頭腦, 努力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2010年, 還順利通過農村幹部培訓大專班結業考試, 取得了大專學歷, 成為了一名“大學生”。 他不僅自己學, 還帶班子隊伍學, 無論是在農忙還是在農閒, 每月的10日、20日, 全村黨員幹部集中學習雷打不動。 為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 他與村黨員幹部通過不斷摸索, 建立了一課三會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星級黨員評比制度、黨員管理等十一項制度。

“王明珍上任以來, 從不搞‘一言堂’, 對於村內重大事項的決策和群眾關心的重大事情, 他堅持‘四議兩公開’工作法, 增加了工作透明度, 消除了與群眾隔閡和疑慮, 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村裡老黨員王元孩感慨地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 在王明珍的帶領下, 從2009年到2015年, 陳家莊村連續八年被市委評為“五星級黨支部”, 2016年被評為市“五好黨支部”。 他個人也多次榮獲市“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支部書記”等稱號。

化難題解民憂聚民心“農村是聯繫和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做好群眾工作不是簡單地給米、給油、給鹽和給錢, 而是要講方法的。 ”這是王明珍的一句口頭禪。

今年, 縣裡要求按“五道五治”的要求搞好村環境衛生, 在陳家莊村有一條順暢的小巷, 卻被村民王潤成堆了沙子, 王安堂蓋了豬圈。 王明珍清楚, 王潤成是村裡的釘子戶, 說通了王潤成, 王安堂的工作自然好做了。 王明珍找到王潤成向他解釋當前環境整治工作, 要求把沙子清理了, 沒想到王潤成二話沒說就和家人把沙子清理了,

看到王潤成行動那麼快, 王安堂也迅速把豬圈拆了。 原來, 去年王潤成的兒子得了心臟病, 原本不錯的家庭日子過得緊張起來。 全村救災款下來, 通過四議五公開的方法, 王潤成被列為救災物件, 並進行張榜公示, 看到救災款名單上有自己的名字, 王潤成找到王明珍感激地說, “我處處跟你作對, 不支援村裡工作, 想都沒敢想, 自己還能得到救災款, 太謝謝了。 ”這段經歷讓王明珍深有感觸, “咱當幹部就是要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 扶弱濟困, 無私奉獻, 這樣說話才有份量, 才會得民心。 ”

“有困難, 找明珍”這已成了村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村裡王大娘由於兒子常年在外打工, 自己腿腳又不靈便,

什麼領低保、分戶口等等, 只要出村辦的事都是王明珍, 王大娘說, “他真是一個好人, 比我的兒子還親。 ”王明珍解釋說, 村裡凡是兒子、女兒在外地, 孤兒寡母的, 或腿腳不靈便的, 他每次開會去城裡就順便給辦了。 “他事事親力親為, 為我們群眾辦了好多實事好事, 我們都很感激他。 ”一位元村民代表告訴記者。 在十七年的農村工作生涯中, 王明珍用腳步走進群眾, 真心與群眾交朋友, 用耳朵傾聽群眾, 真誠為群眾服務, 用實幹貼近群眾, 真正為群眾辦實事, 這就是他的“一進一聽一貼”群眾工作方法。

如今, 在王明珍的帶動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 村裡敬老愛老、團結互助、鄰里和睦蔚然成風, 十幾年了, 全村無一人上訪, 還先後多次獲評“文明和諧村”等稱號。

抓產業謀發展拔窮根陳家莊有725口人和2400多畝土地,歷史上村內人畜飲水都十分困難。王明珍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決定破解這一難題。他和村“兩委”一班人多次召開村民大會商討解決引水資金缺口,最後大家集思廣益,提出了支部幹部帶頭籌,全民上陣共同籌,積極爭取政策籌,在外赤子捐助籌的籌錢策略,共爭取40萬元,同時全村義務酬勞,三個月的時間就新建了1座蓄水池、新打井1眼,對部分供水管道進行了改造,使村裡家家戶戶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

呂梁日報

還先後多次獲評“文明和諧村”等稱號。

抓產業謀發展拔窮根陳家莊有725口人和2400多畝土地,歷史上村內人畜飲水都十分困難。王明珍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決定破解這一難題。他和村“兩委”一班人多次召開村民大會商討解決引水資金缺口,最後大家集思廣益,提出了支部幹部帶頭籌,全民上陣共同籌,積極爭取政策籌,在外赤子捐助籌的籌錢策略,共爭取40萬元,同時全村義務酬勞,三個月的時間就新建了1座蓄水池、新打井1眼,對部分供水管道進行了改造,使村裡家家戶戶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

呂梁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