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黃河天然浮雕的成因

位於陝西—山西交界處的黃河大峽谷開陽村附近的黃河東岸, 厚層的三疊系砂岩上發育了大量的風化穴, 這些風化穴形態千奇百怪, 被形象地稱為“石溝、石龕、石窟、石書”或者以各種動物或傳說的怪物命名, 如“游龍、跳蛙、皎鯊、老鷹“等。 其中最為壯觀的一段被已經被當地開闢為旅遊景區, 由於這些景觀類似於浮雕的效果, 並且被解釋為水蝕成因, 因此這個景區被稱為“臨縣磧口鎮水蝕浮雕”景區。 百度“臨縣磧口鎮水蝕浮雕旅遊有限公司“可以查到這個景區的位置資訊和主要景點介紹。

黃土高原多風,

鹽風化現象常常被解釋成風蝕成因。 黃河開陽東岸的這些風化穴緊鄰黃河, 又往往被人解釋成水蝕成因, 甚至被有些人解釋成“壺穴”。

關於這些“浮雕”的形成原因, 景區網站上是這樣解釋的:“黃河百里水蝕浮雕位於晉陝黃河大峽谷開陽村, 是世界上珍貴的自然遺產, 形成於三疊紀, 由地下水溶蝕與河流沖蝕作用複合於三疊系厚層砂岩而形成的天然崖壁浮雕。 由於厚層砂岩內含有大量的正長石和石英石, 在水溶蝕、河流沖蝕、風蝕和日照條件下正長石逐漸分化分解, 石英石從厚層砂岩中脫落下來, 因此在砂岩中就形成了石溝、石龕、石窟、石書等形狀以及各種動物形態的天然浮雕”。

我們逐條解剖一下。

先說一下浮雕的形成時間:黃河兩岸的岩石是三疊紀時形成的砂岩,

三疊紀的時間距今約2.5億至2億年。 不錯, 這些岩石是在2億多年前形成的, 但是, 千萬不能說黃河浮雕的形成時間是在2億年前的三疊紀。 黃河形成的時間遠在三疊紀之後, 根據現在的地理學研究成果, 黃河大概形成於距今100萬年左右, 並且, 這些浮雕是在黃河大峽谷形成之後才逐漸形成的。 事實上, 這些浮雕的形成歷史很短並且一直持續到現在, 也就是說, 它們還在形成中(見照片)。

再說一下浮雕的形成原因:介紹這些浮雕的文章或短文、遊記很多, 但並沒有人明確研究過這些浮雕的真正成因, 因此籠統地稱為“水溶蝕、河流沖蝕、風蝕和日照”。 而我們認為, 其真正的成因正是“中國不同氣候帶鹽風化作用的地貌特徵”一文中所指出的鹽風化。

黃河岸邊因季節性降水會產生自崖頂向下的短時間流水, 這些流水對鹽風化穴有一定的改造、破壞或疊加作用, 但風化洞穴的主因是鹽風化。 請仔細觀察本文中的照片, 特別要注意觀察洞內的白色鹽霜。

01 遠觀浮雕

02 遠觀浮雕

03 遠觀浮雕, 注意有一點點縱向的流水痕跡

04 遠觀浮雕, 注意有一點點縱向的流水痕跡

05 遠觀浮雕,注意有一點點縱向的流水痕跡

06 注意觀察風化穴中的白色鹽霜

07 注意觀察風化穴中的白色鹽霜

08 注意觀察岩石表面和風化穴中的白色鹽霜

09 注意觀察風化穴中的白色鹽霜

10 注意觀察風化穴中的白色鹽霜

11 注意觀察風化穴中的白色鹽霜

12 近距離觀察風化穴中的白色鹽霜,可見其中的“穴中穴”現象,這是正在形成的鹽風化穴。

13 遠離黃河岸的岩石上,一樣有類似的風化穴

05 遠觀浮雕,注意有一點點縱向的流水痕跡

06 注意觀察風化穴中的白色鹽霜

07 注意觀察風化穴中的白色鹽霜

08 注意觀察岩石表面和風化穴中的白色鹽霜

09 注意觀察風化穴中的白色鹽霜

10 注意觀察風化穴中的白色鹽霜

11 注意觀察風化穴中的白色鹽霜

12 近距離觀察風化穴中的白色鹽霜,可見其中的“穴中穴”現象,這是正在形成的鹽風化穴。

13 遠離黃河岸的岩石上,一樣有類似的風化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