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遠低於發達國家40%的水準

1.成果及各種相關資料, 如專利數、論文數~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經濟體, 其科研投入經費也居世界第二, 具體見下圖。 這麼大的研發經費投入之下, 不出成果才是真的有問題。 【我相信中國科研從業者在硬性要求下的“專業素養”】

但是, 中國的科研投入成果轉化率很低, 這裡不作過分解讀。

原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表示,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 遠低於發達國家40%的水準。

2.決定科技實力的是什麼?

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應當是每個領域最頂級研究成果的集合, 而一個新興國家在追趕的時候必須要跟著其他國外大牛混。 現在我還沒有看到多少中國人獨立開闢大的領域, 或者說領導某一大的領域。 在別人開創的領域耕耘, 雖然龐大的經濟實力可以支撐你在各個領域跟著其他國家的大牛, 可能各種論文指標上升很快, 但是科研實力短時間內可能還是得不到認同。

而且國內的科研獎勵制度帶來了許多問題, 2013年諾獎得主Schekman 說:

中國科技政策的某些弊病已經開始擾亂國際學術準則。 中國有些研究機構與高校對《Nature》和《Science》雜誌上發表文章的作者個人獎勵 3 萬美元的政策, 有些人每年發表論文所得的獎金甚至達到其工資的一半。 他說, 這樣的“獎勵制度”簡直就是一種 “賄賂”(Bribes)。

這樣的激勵制度下, 灌水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說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現在的很多科研工作者是先定好了論文數量再開展研究工作, 科研工作者的情懷是很重要的~

科技部創新發展司科技論文統計報告中的幾個資料可以說明這一點:

中國發表SCI論文數量連續六年位居世界第二, 中國的SCI論文數量位居世界第二,

但均篇被引次數低於世界平均水準, 化學和材料兩個方面的論文量占全球的比例最高, 超過20%。

2014年, 中國發表國內科技論文58.52萬篇, 比上年增加了14.0%;發表SCI論文26.35萬篇, 連續第六年排在世界第2位, 占世界總量的14.9%, 比上年提升了1.4個百分點。

我國篇均被引用次數為8.14次, 比上年度統計時的7.57次提高了7.5%。 世界平均值為11.29次/篇。 在2005-2015年間發表科技論文累計達到及超過20萬篇的國家(地區)共有20個, 按篇均被引用次數排序, 我國排在第15位, 與上一年度統計相同。 篇均被引用次數大於平均值(11.29次)的國家有12個。 瑞士、荷蘭、美國、英國、瑞典和德國的論文篇均被引用次數均超過15次。

2005-2015年(截至2015年9月)SCI收錄的論文中, 化學論文累計量最高, 已突破30萬篇, 明顯領先於其他學科;其次為物理學,

論文累計量超過20萬篇;另有三個學科論文十年累計數量超過了10萬篇, 分別為工程技術17.5萬篇;材料科學16.9萬篇以及臨床醫學15.3萬篇。 從各學科累計論文數量所占世界份額的比重來看, 有兩個學科的比重超過了20%, 分別是材料科學的24.%和化學的20.6%。

總的來說, 中國在大量的研發投入下, 有數量, 但是品質還比較粗糙, 重大研究成果少, 大而不精的樣子吧。 順便說一下, 國內不注重基礎研究投入, 理論不重要的觀念在國內好像挺普遍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