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行迷西藏白雲蒼狗草長鶯飛兮(16)——回到拉薩先寫兩首詩

經過前面的芳菲菲兮尼泊爾歸去來兮的15個篇章, 我們有了一些佛陀、法王、活佛的線索, 現在我們又回到了西藏, 回到了拉薩。 拉薩是難於去描述的, 就像八角街, 盤根錯節。 我先寫了兩首詩與大家分享, 然後我們再繼續我們的遊記, 我們的故事。

一、《月光下的布達拉》

今晚的月色很希臘、

希臘也輸給今夜的布達拉、

隔一層幽幽的月光面紗、

竊聽紅與白的對話、

對話裡傳出了今夜的布達拉;

那斑駁的經院壁畫、

佛殿唐卡、

還將眾生牽掛;

牽掛不會說話、

繡一件紅袍袈裟、

溫暖雪域的喇嘛、

拿什麼獻給他、

轉世再來的殿下、

一條雪白的白雪哈達;

紅山腳下、

一抹放生的格桑花、

春秋冬夏、

看慣了這世間的繁華、

看不夠的、

月光下的布達拉……

二、《覺康》(大昭寺主殿)

夜、

你為何憂傷?

那遠嫁的公主在湖邊眺遠、

望向那迷離的大唐;

月、

你為何仿徨?

那馱土的白山羊、

填平了羅刹女的心臟、

填平了吉血臥塘;

金頂之上、

月色晴朗、

晴朗是今夜的星光、

星光在等誰出場、

八角街黃房子裡的姑娘;

你是雪域的王、

在因果之中冥想、

來世作一個情郎、

菩提道場送給她、

只當一個花房;

一碗孟婆湯、

神仙也不能擋、

只一滴、

就倒了護駕的金剛;

燃一住老山檀香、

穿越輪回的海洋、

直奔釋迦佛像、

世間最美的心腸;

去吧、

你不會把她遺忘、

來世、

你們有一塊兒田園牧場、

牧場是此刻的覺康……

行迷西藏白雲蒼狗草長鶯飛兮(17)藏漢雙新年12歲釋迦牟尼等身金象的千年顛沛流離

半個月前, 也就是大年29, 9點鐘的樣子, 湯姐給我打電話, 說大過年的沒事兒到她那裡吃飯。 湯姐就是之前給我介紹到雅孜貢布工作的那個人。 她之前是在拉薩打工的, 後來自己開了一家餃子館兒, 雖然很辛苦, 雖然管不著別人, 但至少也不被人管了。 對於我, 這一一頓大年夜專業級餃子是沒有問題的。 別小看這一頓餃子, 我在林芝巴松措景區工作的時候, 記得有一年冬至, 公司派車出去買了一次速凍餃子用了5個小時, 且還特別難吃。

我們是非常熟識的朋友, 因為她是我在拉薩認識的第一個朋友, 已經認識6年了。 我說今天我去街上逛逛,

明天過去。

9點鐘的樣子我也就起來了, 準備去拉薩八角街去給湯姐買些東西明天帶過去, 這大過年也不能空手過去是不是, 藏曆新年和農曆新年有時候相差一天, 有時候相差一個月。 不過今年, 正好是在同一天, 所以今天的八角街一定還是非常的熱鬧與擁擠。 後天, 將有10萬朝聖大軍蓄勢待發, 去祈福於大昭寺內的12歲釋迦摩尼等身像。

我從島上出來左手邊過橋, 對從島上出來, 別人問我在哪裡住時, 我總會回答他們我住島上, 就是仙足島了。 而且是綠色生態園。 沿著橋直走就到了拉薩外轉經道上江蘇路的路口了, 再穿過康昂多路, 布達拉宮就在眼前。 尤其在夏天我喜歡到布達拉宮後面的宗角祿康公園去轉一轉。

“宗角”就是布達拉後面的意思, “祿康”是對土神水神的一種通稱, 因為第五世達賴喇嘛對布達拉宮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 用了很多布宮後面的土, 然後就積水成園了。 在布宮擴建之前布達拉宮是沒有這麼壯麗的, 就相當於一個在紅山上的小碉堡罷了。 由於受漢地的影響, 你想有了水之後, 我們內地的水神都是供奉龍王呀, 所以大家約定俗成管這裡叫龍王潭公園了。

公園緊挨著布達拉的轉經路線, 其中有一段路線是從布達拉宮的外牆折到公園的白塔, 然後又折返回布宮外牆。

轉經路上累了的人就把這公園當成了他們的一個休息、放鬆、娛樂的場所。 在湖邊可以買上幾個藏民做的小面餅來喂鳥。 尤其冬天,

湖中的水都結冰了, 飛鳥為了搶食冰上的食物, 從高空迅速俯衝下來然後在冰上打滑, 滑稽急了。 沿著喂鳥的湖邊路再往前走就是一處園內的飼養區域, 都是些常見的禽類, 雞鴨類的, 不過這裡的雞是多部分在樹上的, 鴨子是多部分在湖裡的, 偶爾也有幾隻赤麻鴨穿梭其中, 和快要胖的飛不起來的麻雀。

公園有很多千年以上的左旋柳樹, 夏日人們就在柳樹下面的草坪乘涼。 傍晚人們在公園東側入口處那裡跳起鍋莊舞。

大召寺距離布達拉宮並不遠, 中間只隔這一條宇拓路, 從前, 宇拓路上的琉璃橋是進入老城區的唯一通道, 並由官兵把守, 現在琉璃橋化身為拉薩最有名的蟲草專賣店《華草堂》, 店裡現在還保有當時的老照片。 現在大昭寺廣場朵森格路一帶是由很多武警車和消防隊的,進入八角街要通過安檢,5年前是不用的,而原來八角街一帶最有市井氣和民族特色的小商小販也被不允許,統一搬遷到八廓商城了。市井氣雖然不在,但人氣還在,因為有大昭寺在,大昭寺就是聖城的引擎。

千百年來,每天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信徒到大昭寺頂禮膜拜,這些善男信女一輩子只要朝拜了大昭寺裡面供奉的12歲釋迦摩尼佛像就可以了此一生,毫無遺憾了,而這一尊佛像正式文成公主帶給雪域高原的禮物,那一天雪域人民載歌載舞,還未公主修建了不朽的布達拉宮,當然是布達拉宮的前身,還為公主修建了小昭寺。文成公主從大唐遠嫁吐蕃的故事時至今日還在仙足島對面拉薩河的對岸日日上演著,即現在的《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

而這大昭寺為什麼是聖城的引擎,說佛陀有一日於祇園精舍母說法,佛離去後,眾人尋思佛陀離去後再無法目睹佛陀真容,所以由佛陀的姨母回憶十二歲時王子的樣子,由天宮巧匠毗首羯摩做成。後迎忉利天宮100年,佛祖親自為其加持,後迎至烏仗那國500年,後由神力飛升印度摩珂菩提寺500年,至印度笈多王朝二(之後是戒日王朝、波羅王朝)世送給前秦王苻堅(之後是五胡十六國、唐朝)。可能供奉于西平寺,後由唐太宗迎接至洛陽白馬寺。由文成公主帶往吐蕃。見此佛像如見佛祖真身無二。這就是這尊佛像2000餘年的顛沛流離。

通過安檢,直走就是大昭寺了,寺門口盡是虔誠的信徒,五體投地,向佛祖祈禱。他們很多人都是早早來了,準備好中午的飯食,一整天磕長頭,就是五體投地地磕頭,功德加倍。另一些信徒則是潮水般地繞著大昭寺的外牆順時針走著,或磕長頭一步一趨的走,以此作為日常生活或一生不變的修行,叫轉經。繞著大昭寺供奉著12歲釋迦等身像的主殿轉上一圈叫“囊廓”,繞大昭寺外牆一圈叫“八廓”,所以八角街也叫八廓街,以此輻射出一個四通八達迷宮般的老城區。繞大昭寺、小昭寺、布達拉宮、藥王山一大圈叫林廓。大昭寺就相當於拉薩的引擎,輸出源源不斷的動能,人們繞著他轉著,在無盡的時光裡,輪回著。

過安檢後,由於藏曆新年的即將到來,你會看到廣場上擺放了一個巨型的切瑪。一個雕滿雙語、法論、寶傘等吉祥圖案的木頭盒子;裡面裝的是糌粑粉,青稞,五彩麥穗,酥油花板,聚福,聚財,五穀豐登。上面雕有吉祥八寶,下面雕的是吐寶鼠,寓意財旺。在百姓家裡拜年時男主人捧著“切瑪”向客人祝福,客人捏起切瑪盒中一小撮糌粑粉和青稞向天空灑去,嘗一小口,主客互道“紮西德勒”。

行迷西藏白雲蒼狗鶯飛草長兮(18)大昭寺的漩渦、瑪姬阿米的愛情

大昭寺是為了尼泊爾赤尊公主所建,但這一典範的總工程師就是我們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漢傳佛教,帶去了播種技術、也帶去了陰陽八卦、五行等數術。原來大昭寺的位置是一片湖泊沼澤,叫吉雪臥溏,文成公主夜觀天象,發現拉薩的地形猶如一個仰臥的羅刹女……

而吉雪臥溏就是羅刹女的心臟,極不利於大王立命,必須于此處建立寺廟才能將魔女鎮壓。但此時的尼泊爾赤尊公主不服氣了,“給我建造的大昭寺,憑什麼你說建在哪兒就建在哪裡呀,你憑什麼,憑什麼呀?”由此矛盾產生了,松贊干布當時是兩方斡旋,最終他們在一片空地上,松贊干布拾起一塊兒石頭,說這石頭,落在哪裡就在那裡建大昭寺,於是松贊干布是舉重若輕,實際則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將石頭拋向了文成公主所勘定的湖中。

當時由於羅刹女的妖法作亂,剛剛在河中立好的木樁就被風吹到,所以導致工程無法前行,這時文成公主便換用白山羊托土克制住了羅刹女,填平了吉雪臥溏,建立了大昭寺。 在大昭寺內有神羊熱姆傑姆殿。在大昭寺竣工的當天,公主親在栽下了一顆他從長安帶過來的柳樹,後來人們都叫它公主柳。這棵樹現在枯萎了,被保護了起來。公主柳附近是金城公主的兒子赤德祖贊所立的唐蕃會盟碑,這位贊普是會漢文的,後面我們寫山南時候會提到他。拉薩原來叫惹薩,惹就是山羊之意,薩就是大昭寺的這一片地方,在拉薩都說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

正常我們到了大昭寺,要按順時針去走,繞大昭寺外牆轉,我今天不是轉經,而是去買東西,所以我索性就逆流而上了。兩邊都是些林立的小商鋪,有旅遊工藝品類的,裡面珊瑚、瑪瑙、菩提子、佛像、披肩、藏香應有盡有。還有經營佛像唐卡類的,因為藏族人幾乎每家都供奉有佛像唐卡。有卡墊藏毯類的。有手工皮鞋皮帶包包類的。有藏袍圍裙類的。有電器類的。其實這外城牆一圈已經是產品很豐富了。不過這其實還沒有進入到正真的八角街。過了喜鵲鴿茶館,前方會有一大的金剛柱子,上面掛滿了五彩經幡經文。緊挨著前面有個黃色房子,那就是著名的瑪姬阿米。

通過黃色塗料的中間一層小窗戶,可以看到不時將目光瞥向窗外的裡面的客人。一樓入口處有一張瑪姬阿米的畫像,那副畫的故事應該發生在冬天,一女子身著藏式長袍,頭戴一款寬鬆的內置羊毛的棉帽,一手牽著窗簾,惆悵的望向樓下。此女子畫的並不漂亮,但有了故事,她就在人們的想像之中變成了這八角街最美麗的女子。畫像上面寫著“由此上二樓”。由此處畫像進入店裡正面是廚房操作間,由一藏式門簾擋住,上面有吉祥結圖案,就和中國聯通的標誌差不多。左手邊是一個黃銅制古樸的洗手池。沿洗手池邊黑色石梯旋轉而上二樓。裡面空間並不是很大,也就容納有10張木桌。由於窗戶很窄,所以裡面燈光昏暗。左手邊是收銀台,臺上掛滿各式洋酒。以及店內特供的紅景天飲料,18元每罐兒。正對面牆上掛著的是一幅小巧精緻的強巴佛像頭畫像。尤其佛眉心的那塊寶石熠熠生輝。還有一幅是瑪姬阿米店鋪的主題畫像,是模仿梵古的星空,星空下面是瑪姬阿米黃房子,很有想像空間的一張畫。然後四周掛了些古老的器具,水瓢和鍋之類的。中間是一烤火爐,火爐邊有一張稍大的桌子和一書架,書架的其中一排是外皮用麻布包裝的瑪姬阿米留言簿。遊客可以在上面些一些有意思的話。然後在這些留言簿中其中有一本合集。封面上寫著,每當皎潔的月光從東方升起,瑪姬阿米那美麗的臉龐就浮現在我的眼前。

1703年,五世達賴的大臣第巴桑結嘉措與新繼位的拉藏汗關係日趨惡化,而這種惡化很快就會牽到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頭上。年方20的倉央嘉措也早有預感。1703年的一天,應該也是鄰近春節附近,下了一整天的雪,晚上10點鐘的樣子,布達拉宮的菩提解脫門和豐盛聚會大道門都已關閉。西歡樂廣場上雪層上面沒有一組腳印。也許是冬季拉薩的乾燥寒冷,也許是第巴和蒙古克汗的衝突使他不安,他感覺很累,怎麼也睡不著。隨後披上毛毯起身,在他西大殿的屋內窗戶向外望去,借著月光,在高119米的布宮,天地一片蒼茫,此時倉央嘉措心中湧起一句詩“雄鷹飛剩下的天空容不下一隻小鳥。”。然後他起身穿戴好,他從西大殿出來,按順時針方向至下往上盤旋至八層,向西穿過今天的十三世達賴靈塔殿,緣梯而下,沿西大堡和紮夏之間的狹窄通道西行下山。他要去的正式八角街。此時的八角街只有一間亮著昏黃酥油燈光的位於二樓的茶館。他和今天的我們一樣,由黑色的石梯盤旋而上樓,店內彌漫著藏香,客人不多,桌位上都點有一盞小酥油燈,他坐在了入門直走盡頭的位置。而在屋子的對角坐著的就是瑪姬阿米。下面的故事就不講了,留有空間自己想像。想像不出來可以參照一本叫“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書。或者讀一讀紮西拉姆多多的詩“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你就會有所想像了。不過每個人的想像不一樣。

獲得積分

發表遊記 +30

行迷西藏白雲蒼狗鶯飛草長兮(19)——迷宮裡的康巴漢子、從天而降的王

我們沿著來時去瑪姬阿米的方向直走,沿著此方向不要轉彎,因為轉彎你就跑到轉經路上了。穿過一條主要以買外貿服裝為主的小巷子,直走到盡頭就是一個回族經商、居住的區域。很難想像在藏傳佛教發達的拉薩會有這樣一個地方。右手邊就是清真寺,早上這裡會有很多蟲草交易,藏區牧民把在牧區挖來的叢草在這裡與穆斯林交易,這裡有很多蟲草店,每一家店會在店面門口掛出個小牌子,上面寫好今天收多少根蟲草,並標明產地,比如說那曲。然後價格都是隱藏的,隱藏在衣服袖子裡面,談價格時雙方把手伸進對方的袖口裡面,用手勢來開出價格以及討價還價。晚上出來轉八角街時有時會聽到穆斯林的禮拜禱告,內容應該是古蘭經的唱詞。

沿著清真寺對面的巷子進去,走10幾米又有一個岔路口。不然怎麼叫八角街呢,像迷宮一樣。岔路口沿著原來的方向直走是唐卡酒店,酒店院子裡面有一家叫桌番林的小店。這裡面賣的藏式手工藝品是拉薩最好的,沒有之二,是一個從國外留學回來的藏族小夥開的,外國人投資,有毛絨玩具、人偶、圍巾、皮包、毛毯、燭臺、傢俱,應有盡有,其材質都是天然的羊毛、、牛毛、牛絨,本地石料,毛皮,其色彩都使用純天然礦物或植物顏料。這些產品都是由地區牧民手工藝人所製成,不過價格較貴。不過確實是精品。

我們進入與唐卡大酒店這個方向90度角的另一個巷子裡面,往前路過一個幼稚園,幼稚園旁是一個賣各式門簾、小木制佛龕的小店,由外面看裡面盡是些如絲綢般閃亮的門簾,門簾上刺有龍鳳、塌鼻獸、大鵬護法、及藏式傳統吉祥八寶之圖案。

沿此路再往前走到一個十字路口,右轉就到了我採購的一個點兒了。進口食品小店。應該都是通過樟木口岸從尼泊爾運來的。我買了一些印度的咖啡,因為湯姐特別喜歡喝咖啡,一些不知名的巧克力、棒棒糖、一些碳酸及果汁飲料,提著。今天這條路由於製備年貨的百姓和運輸貨品的店家已經水泄不通,行人從車上過路。

沿著這個方向再往前走是一家生意特別好的肉餅店,一般是外賣,因為裡面位置有限。不過裡面可以叫上一碗兒藏面就著肉餅吃,藏面5元一碗,肉餅2元一個,10元錢,絕對吃飽。

肉餅店左轉直走是一片肉林,路的兩邊都是賣犛牛肉的,買肉的藏族兄弟不時用他那鋒利的藏刀在肉上割下一塊,放入嘴中。

穿過這片肉林就到了一個十字街頭。街頭盡是頭紮紅繩的大漢,這紅繩就是英雄結,脖子上掛有各色的菩提子,珊瑚、松石、瑪瑙、天珠。他們就是康巴漢字。這裡就是康巴站市,康巴漢子每天站在這裡曬著陽光,交易商品。康巴人一般都是彪形大漢,五官也較有棱角。我認識一位元康巴漢子叫雲丹嘉措,他給我講了發生在他身上的有趣的事。說很多年前他在拉薩今德吉北路一帶的蘇荷巴巴酒吧裡面喝酒,有一位德國的姑娘相中了他,說如果他想和她去德國,那麼明天在八角街瑪姬阿米見。相當於請他去做上門女婿吧,因為德國人認為康巴漢子是除日爾曼民族外第二優秀的人種。後來他沒有去。不知那位德國的金髮碧眼的姑娘該會有多麼的悲傷呀。他說很久以前的蘇荷巴巴是個時分奔放的地方,彙聚有很多的外國人,而康巴漢子則都是那裡的情郎,幾乎夜夜笙歌。康巴漢子會把自己的煙和打火機放在桌子上,如果火機放在了煙盒的下面,代表他們單身,並且今晚有空。如果把火機放倒煙盒的上面證明他們已經結婚,或者今晚有伴兒了。

從康巴站市右轉上北京中路,我們就從八角街串出來了。我手提的東西有些分量,所以選擇打車回家。在這一段的路上,會有很多的人力三輪車。坐一段兒欣賞拉薩東郊的老城區是別有風味的。電影《珠光寶氣》裡面的女主人公就是在乘坐人力三輪車的時候丟失了項鍊,然後回到瑪姬阿米去找,才又與男主人公相遇了。在拉薩和段這裡他們還給一部電影當過群眾演員,那部電影的名字就叫八角街的三輪車。有一場戲是在拉薩羅布林卡拍攝的,我們扮演大客戶去參加一個房地產開盤儀式,坐在羅布林卡裡面看藏戲。那天太陽足的很,把我們曬的肉皮疼。只為了那每天150塊,和每日兩餐的盒飯,想像那是的生活還是很有趣。

逛八角街的線路有很多,我們今天就只走了一條。明天就是藏曆農曆雙料新年了。明天

早上起來在島上乘坐3路公交穿過老西藏大學到諾吉花園下車。鮮一口餃子館兒就是了。店裡從我去了就開始忙,因為都是手工餃子,且還有外賣服務,終於到了晚上8點,我們終止對外營業,9點多,我們才全部就位準備享用我們的年夜晚餐。

由於廚師比較辛苦,晚上也沒有弄的太複雜,有水煮牛肉、小雞燉蘑菇、排骨、紅燒魚、東北大涼菜、蘸醬菜、還有一個掛漿。

這個在東北叫掛漿,在其他地方叫拔絲。工序有些複雜。我們這道拔絲材料是山藥和南瓜,我給她起了個名字叫山南拔絲。山南是藏文化的發源地呀。大家都說起的妙。

西藏民間說贊普莫早于聶赤、田地莫早於雅礱、宮殿莫早於雍布拉康、寺廟莫早于桑耶。這四個第一均出自山南。西藏的起源是這樣的,說第一代吐蕃贊普從天而降,降到今天山南的一座山上了,然後從山上走下來,至今藏民已然用白色塗料在一些大山上面畫上一些梯子,作為人間與天的通道。這位天王從天而降時,下麵正好有12位吐蕃的首領歡迎了這位天王。這十二個人是從哪兒來的呢,他們起源於西藏的獼猴說,說觀世音菩薩為了度化羅刹女而化作獼猴和羅刹女成婚,首先生下了一些猴孩兒,猴孩兒變成了人類。而這12名首領就是這些最早的人類的後裔發展而來。雍布拉康即是第一位天王聶赤贊普所修建,從聶赤贊普到脫脫日年贊凡27位贊普,到朗日松贊凡32位贊普,到松贊干布就是第33帶藏王了。

行迷西藏白雲蒼狗鶯飛草長兮(20)——給金佛貼金

因為桌上有很多我不認識的朋友,湯姐就給我介紹,並說明我們兩個是怎麼認識的。那是11年的時候我第一次到西藏,我們在京藏鐵路的火車上認識的。我是1313號上鋪,她是1314號上鋪。

2011年,從北京發車差不多一個多小時,我翻看著《北京法源寺》,書中寫到一個30多歲的年輕人問北京法源寺的和尚

“北京法源寺是叫法源寺好還是憫忠寺好”。

和尚回答“對於活人叫法源寺好,對鬼來說叫憫忠寺好,對於出家人來說兩個都好。”

年輕人說“我覺得還是憫忠寺好,因為活著的人早晚要變成鬼。”

“寺廟的用意並不全是為了超度死者,也是為了覺悟生者。”和尚回答。正看著,從下鋪傳來一股藥香的煙氣,低頭朝下一看,我的下鋪是一個藏族老大哥,皮膚褐紅,面部溝壑,手中燃著的香一支,撩起被子,用香繞著被子一圈一圈的熏。兩個臥鋪上的人都疑惑不解又故不在意地看著。“我們藏族人用這些被人用過的東西要先用香熏一下,去穢氣。”老頭笑著說。回答著大家的眼神。我心想,他比我這個處女座還潔癖。其實老頭算是潔癖了,還有一種做法是在被子上吐上一口唾沫。大家這才眼睛一亮,彼此都會意的笑了笑,幾位陌生人算是破了冰,時不時聊上幾句,然就知道我和湯姐是老鄉了,這一路上就是非常的熟了。那時知道湯姐已經在西藏很多年了,在一個百貨大樓裡面工作,我到拉薩的第一晚就是在湯姐的一個朋友家裡住的。

麥稈編成的驅鬼道具

吃完年夜飯,沒等晚上吃餃子,我就從湯姐那裡離開。他們湊了兩桌鬥地主,我獨自一人去八角街轉經,夜晚的八角街任然有虔誠的信徒磕長頭,有就正常的繞大昭寺而轉,有的把頭向著大昭寺的外牆的每一個點,側步移動,這種方式要比前一種一圈多磕幾十倍的長頭。明天約了湯姐一塊兒去大昭寺,給佛像貼金,當然,是陪著別人去。明天將有10萬人湧進大昭寺主殿,供奉釋迦摩尼12歲等身像,隊伍有多長呢,從大昭寺的外牆繞一圈,然後隊伍甩到宇拓路,從宇拓路珠峰偉業大廈甩出去,一直到江蘇路無盡的延伸。今天夜裡已經有人在排隊了。

今天也是藏曆的驅鬼節,人們在這一天夜晚時分於家門口點燃一種用麥稈編成的道具,然後將之拋於路邊,今天最忙的是環衛工人,和放著祝你生日快樂的垃圾車(拉薩的垃圾車放的音樂時一大特色)。因為他們要清掃驅鬼後所留下的灰燼。

拉薩環衛工人

回到客棧已塊12點,客棧的年夜飯還沒有吃完,陪著他們喝了兩杯,他們說要去八角街,我說,我就不去了,明天早上還有事。

第二天8點鐘的樣子我就按約定到了八角街了,湯姐已在大昭寺的售票口等我,手裡捧著一大捧鮮花,那是她獻給釋迦摩尼的,都說獻花來世會漂亮,旁邊站著從北京過來的湯姐的朋友姓吳和這個吳先生夫人,吳先生是生意人,就是他去給佛像刷金,我們還在等兩個人,一個是這位吳先生的上師,一位是大家都管他叫乾爹的出家還俗僧人,叫桑培。有了這兩個人我們就可以超過這萬人的排隊大軍,直接從售票口側門進入主殿,吳先生買了很多東西要供奉的,我扛著一袋子大米,他自己提著兩個大袋子的水果。女士捧著鮮花,上師和乾爹走在前面開路。一般來說主殿裡面是禁止拍照的。

首先我們就去到主殿中心區域,是由一個木制柵欄圍住的,一般的遊客是進不去的,來到這裡吳先生先供僧,在千手觀音佛像附近有20多位跏趺而坐正在念經的喇嘛,吳先生便先拖鞋,過去把準備好的100元大鈔供養過去,分別放在喇嘛的側面每個人的間距中。供完僧我們去給吳先生的一袋子飾品開光,裡面有朋友委託的,有他自己的,普通的開光即僧人拿著你的要開光的物品將它觸碰到釋迦摩尼像的身上,念上兩句經文算是開光了,而這次開光是在千手觀音下麵,將要開光之物放入千手觀音像之中,並由5位喇嘛念誦經文,足足有半個小時。開過光之後桑培再去找人要來大昭寺的章子,在裝飾品的小盒子上面蓋章,有的上面蓋了兩下。有了這個章了,這一件禮物就更加珍貴了。

最後是給釋迦摩尼佛像刷金粉,其實是一種極其細的粉末,用一種特殊的粘稠的膠混合然後刷在佛像上,先是用一個小天平稱量你所要供養的金粉的重量。然後由匠人刷在釋迦摩尼的臉上、身體。要是這樣的刷,這一尊佛像豈不是要變成個大胖子了。沒錯。不過寺廟裡面的僧人會不定期的再將釋迦摩尼佛像上面的金粉給刮下來,做成一種小顆粒藥丸,最後這些藥丸由西藏甘露製藥廠出品。在大昭寺也可以免費領到。最後喇嘛用給佛刷金的小刷子給前來刷金的人額頭上也那麼刷一下,寓意著獻禮後的一種加持。

我們由住店出來,把之前帶進去的水果拿出來了一些,說是這些念過經,加持過的水果很好,剛出門,就有一外地來的女士和我們的這位上師說像要幾個從寺廟裡面拿出來的香蕉。上師也沒有猶豫,直接就塞給了她。那個女士向上師剛養了300元,上師也沒有拒絕,塞進他的僧袍之中,一切是那麼自然。

其實像這種上師也好,寺廟也好,僧人也罷,根本不缺錢,因為他們和商人走的都比較近。並且這種商人和僧人的往來從佛陀時代就已經開始了。佛陀在鹿野苑初次傳法,最開始就是由兩個商人最先走到佛陀跟前獻禮的。

鹿野苑當時的位置四通八達,很快就在當時的商界傳遍了。且後來僧人的旅行都有商人陪伴,保證了他們的衣食住行。最出名的一個商人就是祇孤獨,他一生都是佛陀忠實的贊助商。當時佛祖在鹿野苑地區初次講法,在舍衛國的祈孤獨商人聽說佛陀的事特別仰慕,後來聽說佛陀要來舍衛國講經說法,祈孤獨從鹿野苑到舍衛國每隔一公里修建一座寺院,並且用了18個億將舍衛國一處花園用金磚鋪地,並且金磚都是立著鋪的,用以佛祖在此處講經,這個地方後來叫祇園精舍。

大昭寺門口的公主柳

出來大家在宇拓路的一處素餐館吃飯。有炒腰果、炒萵筍、白菜木耳之類,都時很清淡的。現在的這個位置已被拆掉建成了商場。上師邊吃飯邊給我們將他生活中的故事,是一種開示把,上師說他平時喜歡玩泥塑佛像。有一次,他想塑一個釋迦摩尼像,之前都很順利,但就是到耳朵的部分是,怎麼都不對勁兒,前一天塑好的耳朵第二天就是一大一小,就是不能對稱。他說這就是有妖魔鬼祟阻撓,所謂鬼祟其實也就是一種心魔,當你想做成一件事的時候的雜念。之後他敬香禮佛,念誦經文 ,再去做這個耳朵,一次就成功了。其實佛教的放下,並不是讓你出家或者什麼多不做,而是放下雜念,完成你使命中的事情。像吳先生,他的珠寶生意做的就很不錯呀,那就是他的使命,但要把它做好,不要買假貨去害人,你把珠寶這種有靈氣的東西買給別人也是一種福報。你做了這個生意,你的心就可以住在裡面了,人的心一定要有一處安放的地方,要不然就會浮躁,會痛快哭,就會出亂子。

吃完飯大家分別時,上師與我行碰頭禮,這是一種佛教禮節,大致含義是你是有緣人吧,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緣的。

現在大昭寺廣場朵森格路一帶是由很多武警車和消防隊的,進入八角街要通過安檢,5年前是不用的,而原來八角街一帶最有市井氣和民族特色的小商小販也被不允許,統一搬遷到八廓商城了。市井氣雖然不在,但人氣還在,因為有大昭寺在,大昭寺就是聖城的引擎。

千百年來,每天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信徒到大昭寺頂禮膜拜,這些善男信女一輩子只要朝拜了大昭寺裡面供奉的12歲釋迦摩尼佛像就可以了此一生,毫無遺憾了,而這一尊佛像正式文成公主帶給雪域高原的禮物,那一天雪域人民載歌載舞,還未公主修建了不朽的布達拉宮,當然是布達拉宮的前身,還為公主修建了小昭寺。文成公主從大唐遠嫁吐蕃的故事時至今日還在仙足島對面拉薩河的對岸日日上演著,即現在的《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

而這大昭寺為什麼是聖城的引擎,說佛陀有一日於祇園精舍母說法,佛離去後,眾人尋思佛陀離去後再無法目睹佛陀真容,所以由佛陀的姨母回憶十二歲時王子的樣子,由天宮巧匠毗首羯摩做成。後迎忉利天宮100年,佛祖親自為其加持,後迎至烏仗那國500年,後由神力飛升印度摩珂菩提寺500年,至印度笈多王朝二(之後是戒日王朝、波羅王朝)世送給前秦王苻堅(之後是五胡十六國、唐朝)。可能供奉于西平寺,後由唐太宗迎接至洛陽白馬寺。由文成公主帶往吐蕃。見此佛像如見佛祖真身無二。這就是這尊佛像2000餘年的顛沛流離。

通過安檢,直走就是大昭寺了,寺門口盡是虔誠的信徒,五體投地,向佛祖祈禱。他們很多人都是早早來了,準備好中午的飯食,一整天磕長頭,就是五體投地地磕頭,功德加倍。另一些信徒則是潮水般地繞著大昭寺的外牆順時針走著,或磕長頭一步一趨的走,以此作為日常生活或一生不變的修行,叫轉經。繞著大昭寺供奉著12歲釋迦等身像的主殿轉上一圈叫“囊廓”,繞大昭寺外牆一圈叫“八廓”,所以八角街也叫八廓街,以此輻射出一個四通八達迷宮般的老城區。繞大昭寺、小昭寺、布達拉宮、藥王山一大圈叫林廓。大昭寺就相當於拉薩的引擎,輸出源源不斷的動能,人們繞著他轉著,在無盡的時光裡,輪回著。

過安檢後,由於藏曆新年的即將到來,你會看到廣場上擺放了一個巨型的切瑪。一個雕滿雙語、法論、寶傘等吉祥圖案的木頭盒子;裡面裝的是糌粑粉,青稞,五彩麥穗,酥油花板,聚福,聚財,五穀豐登。上面雕有吉祥八寶,下面雕的是吐寶鼠,寓意財旺。在百姓家裡拜年時男主人捧著“切瑪”向客人祝福,客人捏起切瑪盒中一小撮糌粑粉和青稞向天空灑去,嘗一小口,主客互道“紮西德勒”。

行迷西藏白雲蒼狗鶯飛草長兮(18)大昭寺的漩渦、瑪姬阿米的愛情

大昭寺是為了尼泊爾赤尊公主所建,但這一典範的總工程師就是我們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漢傳佛教,帶去了播種技術、也帶去了陰陽八卦、五行等數術。原來大昭寺的位置是一片湖泊沼澤,叫吉雪臥溏,文成公主夜觀天象,發現拉薩的地形猶如一個仰臥的羅刹女……

而吉雪臥溏就是羅刹女的心臟,極不利於大王立命,必須于此處建立寺廟才能將魔女鎮壓。但此時的尼泊爾赤尊公主不服氣了,“給我建造的大昭寺,憑什麼你說建在哪兒就建在哪裡呀,你憑什麼,憑什麼呀?”由此矛盾產生了,松贊干布當時是兩方斡旋,最終他們在一片空地上,松贊干布拾起一塊兒石頭,說這石頭,落在哪裡就在那裡建大昭寺,於是松贊干布是舉重若輕,實際則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將石頭拋向了文成公主所勘定的湖中。

當時由於羅刹女的妖法作亂,剛剛在河中立好的木樁就被風吹到,所以導致工程無法前行,這時文成公主便換用白山羊托土克制住了羅刹女,填平了吉雪臥溏,建立了大昭寺。 在大昭寺內有神羊熱姆傑姆殿。在大昭寺竣工的當天,公主親在栽下了一顆他從長安帶過來的柳樹,後來人們都叫它公主柳。這棵樹現在枯萎了,被保護了起來。公主柳附近是金城公主的兒子赤德祖贊所立的唐蕃會盟碑,這位贊普是會漢文的,後面我們寫山南時候會提到他。拉薩原來叫惹薩,惹就是山羊之意,薩就是大昭寺的這一片地方,在拉薩都說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

正常我們到了大昭寺,要按順時針去走,繞大昭寺外牆轉,我今天不是轉經,而是去買東西,所以我索性就逆流而上了。兩邊都是些林立的小商鋪,有旅遊工藝品類的,裡面珊瑚、瑪瑙、菩提子、佛像、披肩、藏香應有盡有。還有經營佛像唐卡類的,因為藏族人幾乎每家都供奉有佛像唐卡。有卡墊藏毯類的。有手工皮鞋皮帶包包類的。有藏袍圍裙類的。有電器類的。其實這外城牆一圈已經是產品很豐富了。不過這其實還沒有進入到正真的八角街。過了喜鵲鴿茶館,前方會有一大的金剛柱子,上面掛滿了五彩經幡經文。緊挨著前面有個黃色房子,那就是著名的瑪姬阿米。

通過黃色塗料的中間一層小窗戶,可以看到不時將目光瞥向窗外的裡面的客人。一樓入口處有一張瑪姬阿米的畫像,那副畫的故事應該發生在冬天,一女子身著藏式長袍,頭戴一款寬鬆的內置羊毛的棉帽,一手牽著窗簾,惆悵的望向樓下。此女子畫的並不漂亮,但有了故事,她就在人們的想像之中變成了這八角街最美麗的女子。畫像上面寫著“由此上二樓”。由此處畫像進入店裡正面是廚房操作間,由一藏式門簾擋住,上面有吉祥結圖案,就和中國聯通的標誌差不多。左手邊是一個黃銅制古樸的洗手池。沿洗手池邊黑色石梯旋轉而上二樓。裡面空間並不是很大,也就容納有10張木桌。由於窗戶很窄,所以裡面燈光昏暗。左手邊是收銀台,臺上掛滿各式洋酒。以及店內特供的紅景天飲料,18元每罐兒。正對面牆上掛著的是一幅小巧精緻的強巴佛像頭畫像。尤其佛眉心的那塊寶石熠熠生輝。還有一幅是瑪姬阿米店鋪的主題畫像,是模仿梵古的星空,星空下面是瑪姬阿米黃房子,很有想像空間的一張畫。然後四周掛了些古老的器具,水瓢和鍋之類的。中間是一烤火爐,火爐邊有一張稍大的桌子和一書架,書架的其中一排是外皮用麻布包裝的瑪姬阿米留言簿。遊客可以在上面些一些有意思的話。然後在這些留言簿中其中有一本合集。封面上寫著,每當皎潔的月光從東方升起,瑪姬阿米那美麗的臉龐就浮現在我的眼前。

1703年,五世達賴的大臣第巴桑結嘉措與新繼位的拉藏汗關係日趨惡化,而這種惡化很快就會牽到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頭上。年方20的倉央嘉措也早有預感。1703年的一天,應該也是鄰近春節附近,下了一整天的雪,晚上10點鐘的樣子,布達拉宮的菩提解脫門和豐盛聚會大道門都已關閉。西歡樂廣場上雪層上面沒有一組腳印。也許是冬季拉薩的乾燥寒冷,也許是第巴和蒙古克汗的衝突使他不安,他感覺很累,怎麼也睡不著。隨後披上毛毯起身,在他西大殿的屋內窗戶向外望去,借著月光,在高119米的布宮,天地一片蒼茫,此時倉央嘉措心中湧起一句詩“雄鷹飛剩下的天空容不下一隻小鳥。”。然後他起身穿戴好,他從西大殿出來,按順時針方向至下往上盤旋至八層,向西穿過今天的十三世達賴靈塔殿,緣梯而下,沿西大堡和紮夏之間的狹窄通道西行下山。他要去的正式八角街。此時的八角街只有一間亮著昏黃酥油燈光的位於二樓的茶館。他和今天的我們一樣,由黑色的石梯盤旋而上樓,店內彌漫著藏香,客人不多,桌位上都點有一盞小酥油燈,他坐在了入門直走盡頭的位置。而在屋子的對角坐著的就是瑪姬阿米。下面的故事就不講了,留有空間自己想像。想像不出來可以參照一本叫“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書。或者讀一讀紮西拉姆多多的詩“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你就會有所想像了。不過每個人的想像不一樣。

獲得積分

發表遊記 +30

行迷西藏白雲蒼狗鶯飛草長兮(19)——迷宮裡的康巴漢子、從天而降的王

我們沿著來時去瑪姬阿米的方向直走,沿著此方向不要轉彎,因為轉彎你就跑到轉經路上了。穿過一條主要以買外貿服裝為主的小巷子,直走到盡頭就是一個回族經商、居住的區域。很難想像在藏傳佛教發達的拉薩會有這樣一個地方。右手邊就是清真寺,早上這裡會有很多蟲草交易,藏區牧民把在牧區挖來的叢草在這裡與穆斯林交易,這裡有很多蟲草店,每一家店會在店面門口掛出個小牌子,上面寫好今天收多少根蟲草,並標明產地,比如說那曲。然後價格都是隱藏的,隱藏在衣服袖子裡面,談價格時雙方把手伸進對方的袖口裡面,用手勢來開出價格以及討價還價。晚上出來轉八角街時有時會聽到穆斯林的禮拜禱告,內容應該是古蘭經的唱詞。

沿著清真寺對面的巷子進去,走10幾米又有一個岔路口。不然怎麼叫八角街呢,像迷宮一樣。岔路口沿著原來的方向直走是唐卡酒店,酒店院子裡面有一家叫桌番林的小店。這裡面賣的藏式手工藝品是拉薩最好的,沒有之二,是一個從國外留學回來的藏族小夥開的,外國人投資,有毛絨玩具、人偶、圍巾、皮包、毛毯、燭臺、傢俱,應有盡有,其材質都是天然的羊毛、、牛毛、牛絨,本地石料,毛皮,其色彩都使用純天然礦物或植物顏料。這些產品都是由地區牧民手工藝人所製成,不過價格較貴。不過確實是精品。

我們進入與唐卡大酒店這個方向90度角的另一個巷子裡面,往前路過一個幼稚園,幼稚園旁是一個賣各式門簾、小木制佛龕的小店,由外面看裡面盡是些如絲綢般閃亮的門簾,門簾上刺有龍鳳、塌鼻獸、大鵬護法、及藏式傳統吉祥八寶之圖案。

沿此路再往前走到一個十字路口,右轉就到了我採購的一個點兒了。進口食品小店。應該都是通過樟木口岸從尼泊爾運來的。我買了一些印度的咖啡,因為湯姐特別喜歡喝咖啡,一些不知名的巧克力、棒棒糖、一些碳酸及果汁飲料,提著。今天這條路由於製備年貨的百姓和運輸貨品的店家已經水泄不通,行人從車上過路。

沿著這個方向再往前走是一家生意特別好的肉餅店,一般是外賣,因為裡面位置有限。不過裡面可以叫上一碗兒藏面就著肉餅吃,藏面5元一碗,肉餅2元一個,10元錢,絕對吃飽。

肉餅店左轉直走是一片肉林,路的兩邊都是賣犛牛肉的,買肉的藏族兄弟不時用他那鋒利的藏刀在肉上割下一塊,放入嘴中。

穿過這片肉林就到了一個十字街頭。街頭盡是頭紮紅繩的大漢,這紅繩就是英雄結,脖子上掛有各色的菩提子,珊瑚、松石、瑪瑙、天珠。他們就是康巴漢字。這裡就是康巴站市,康巴漢子每天站在這裡曬著陽光,交易商品。康巴人一般都是彪形大漢,五官也較有棱角。我認識一位元康巴漢子叫雲丹嘉措,他給我講了發生在他身上的有趣的事。說很多年前他在拉薩今德吉北路一帶的蘇荷巴巴酒吧裡面喝酒,有一位德國的姑娘相中了他,說如果他想和她去德國,那麼明天在八角街瑪姬阿米見。相當於請他去做上門女婿吧,因為德國人認為康巴漢子是除日爾曼民族外第二優秀的人種。後來他沒有去。不知那位德國的金髮碧眼的姑娘該會有多麼的悲傷呀。他說很久以前的蘇荷巴巴是個時分奔放的地方,彙聚有很多的外國人,而康巴漢子則都是那裡的情郎,幾乎夜夜笙歌。康巴漢子會把自己的煙和打火機放在桌子上,如果火機放在了煙盒的下面,代表他們單身,並且今晚有空。如果把火機放倒煙盒的上面證明他們已經結婚,或者今晚有伴兒了。

從康巴站市右轉上北京中路,我們就從八角街串出來了。我手提的東西有些分量,所以選擇打車回家。在這一段的路上,會有很多的人力三輪車。坐一段兒欣賞拉薩東郊的老城區是別有風味的。電影《珠光寶氣》裡面的女主人公就是在乘坐人力三輪車的時候丟失了項鍊,然後回到瑪姬阿米去找,才又與男主人公相遇了。在拉薩和段這裡他們還給一部電影當過群眾演員,那部電影的名字就叫八角街的三輪車。有一場戲是在拉薩羅布林卡拍攝的,我們扮演大客戶去參加一個房地產開盤儀式,坐在羅布林卡裡面看藏戲。那天太陽足的很,把我們曬的肉皮疼。只為了那每天150塊,和每日兩餐的盒飯,想像那是的生活還是很有趣。

逛八角街的線路有很多,我們今天就只走了一條。明天就是藏曆農曆雙料新年了。明天

早上起來在島上乘坐3路公交穿過老西藏大學到諾吉花園下車。鮮一口餃子館兒就是了。店裡從我去了就開始忙,因為都是手工餃子,且還有外賣服務,終於到了晚上8點,我們終止對外營業,9點多,我們才全部就位準備享用我們的年夜晚餐。

由於廚師比較辛苦,晚上也沒有弄的太複雜,有水煮牛肉、小雞燉蘑菇、排骨、紅燒魚、東北大涼菜、蘸醬菜、還有一個掛漿。

這個在東北叫掛漿,在其他地方叫拔絲。工序有些複雜。我們這道拔絲材料是山藥和南瓜,我給她起了個名字叫山南拔絲。山南是藏文化的發源地呀。大家都說起的妙。

西藏民間說贊普莫早于聶赤、田地莫早於雅礱、宮殿莫早於雍布拉康、寺廟莫早于桑耶。這四個第一均出自山南。西藏的起源是這樣的,說第一代吐蕃贊普從天而降,降到今天山南的一座山上了,然後從山上走下來,至今藏民已然用白色塗料在一些大山上面畫上一些梯子,作為人間與天的通道。這位天王從天而降時,下麵正好有12位吐蕃的首領歡迎了這位天王。這十二個人是從哪兒來的呢,他們起源於西藏的獼猴說,說觀世音菩薩為了度化羅刹女而化作獼猴和羅刹女成婚,首先生下了一些猴孩兒,猴孩兒變成了人類。而這12名首領就是這些最早的人類的後裔發展而來。雍布拉康即是第一位天王聶赤贊普所修建,從聶赤贊普到脫脫日年贊凡27位贊普,到朗日松贊凡32位贊普,到松贊干布就是第33帶藏王了。

行迷西藏白雲蒼狗鶯飛草長兮(20)——給金佛貼金

因為桌上有很多我不認識的朋友,湯姐就給我介紹,並說明我們兩個是怎麼認識的。那是11年的時候我第一次到西藏,我們在京藏鐵路的火車上認識的。我是1313號上鋪,她是1314號上鋪。

2011年,從北京發車差不多一個多小時,我翻看著《北京法源寺》,書中寫到一個30多歲的年輕人問北京法源寺的和尚

“北京法源寺是叫法源寺好還是憫忠寺好”。

和尚回答“對於活人叫法源寺好,對鬼來說叫憫忠寺好,對於出家人來說兩個都好。”

年輕人說“我覺得還是憫忠寺好,因為活著的人早晚要變成鬼。”

“寺廟的用意並不全是為了超度死者,也是為了覺悟生者。”和尚回答。正看著,從下鋪傳來一股藥香的煙氣,低頭朝下一看,我的下鋪是一個藏族老大哥,皮膚褐紅,面部溝壑,手中燃著的香一支,撩起被子,用香繞著被子一圈一圈的熏。兩個臥鋪上的人都疑惑不解又故不在意地看著。“我們藏族人用這些被人用過的東西要先用香熏一下,去穢氣。”老頭笑著說。回答著大家的眼神。我心想,他比我這個處女座還潔癖。其實老頭算是潔癖了,還有一種做法是在被子上吐上一口唾沫。大家這才眼睛一亮,彼此都會意的笑了笑,幾位陌生人算是破了冰,時不時聊上幾句,然就知道我和湯姐是老鄉了,這一路上就是非常的熟了。那時知道湯姐已經在西藏很多年了,在一個百貨大樓裡面工作,我到拉薩的第一晚就是在湯姐的一個朋友家裡住的。

麥稈編成的驅鬼道具

吃完年夜飯,沒等晚上吃餃子,我就從湯姐那裡離開。他們湊了兩桌鬥地主,我獨自一人去八角街轉經,夜晚的八角街任然有虔誠的信徒磕長頭,有就正常的繞大昭寺而轉,有的把頭向著大昭寺的外牆的每一個點,側步移動,這種方式要比前一種一圈多磕幾十倍的長頭。明天約了湯姐一塊兒去大昭寺,給佛像貼金,當然,是陪著別人去。明天將有10萬人湧進大昭寺主殿,供奉釋迦摩尼12歲等身像,隊伍有多長呢,從大昭寺的外牆繞一圈,然後隊伍甩到宇拓路,從宇拓路珠峰偉業大廈甩出去,一直到江蘇路無盡的延伸。今天夜裡已經有人在排隊了。

今天也是藏曆的驅鬼節,人們在這一天夜晚時分於家門口點燃一種用麥稈編成的道具,然後將之拋於路邊,今天最忙的是環衛工人,和放著祝你生日快樂的垃圾車(拉薩的垃圾車放的音樂時一大特色)。因為他們要清掃驅鬼後所留下的灰燼。

拉薩環衛工人

回到客棧已塊12點,客棧的年夜飯還沒有吃完,陪著他們喝了兩杯,他們說要去八角街,我說,我就不去了,明天早上還有事。

第二天8點鐘的樣子我就按約定到了八角街了,湯姐已在大昭寺的售票口等我,手裡捧著一大捧鮮花,那是她獻給釋迦摩尼的,都說獻花來世會漂亮,旁邊站著從北京過來的湯姐的朋友姓吳和這個吳先生夫人,吳先生是生意人,就是他去給佛像刷金,我們還在等兩個人,一個是這位吳先生的上師,一位是大家都管他叫乾爹的出家還俗僧人,叫桑培。有了這兩個人我們就可以超過這萬人的排隊大軍,直接從售票口側門進入主殿,吳先生買了很多東西要供奉的,我扛著一袋子大米,他自己提著兩個大袋子的水果。女士捧著鮮花,上師和乾爹走在前面開路。一般來說主殿裡面是禁止拍照的。

首先我們就去到主殿中心區域,是由一個木制柵欄圍住的,一般的遊客是進不去的,來到這裡吳先生先供僧,在千手觀音佛像附近有20多位跏趺而坐正在念經的喇嘛,吳先生便先拖鞋,過去把準備好的100元大鈔供養過去,分別放在喇嘛的側面每個人的間距中。供完僧我們去給吳先生的一袋子飾品開光,裡面有朋友委託的,有他自己的,普通的開光即僧人拿著你的要開光的物品將它觸碰到釋迦摩尼像的身上,念上兩句經文算是開光了,而這次開光是在千手觀音下麵,將要開光之物放入千手觀音像之中,並由5位喇嘛念誦經文,足足有半個小時。開過光之後桑培再去找人要來大昭寺的章子,在裝飾品的小盒子上面蓋章,有的上面蓋了兩下。有了這個章了,這一件禮物就更加珍貴了。

最後是給釋迦摩尼佛像刷金粉,其實是一種極其細的粉末,用一種特殊的粘稠的膠混合然後刷在佛像上,先是用一個小天平稱量你所要供養的金粉的重量。然後由匠人刷在釋迦摩尼的臉上、身體。要是這樣的刷,這一尊佛像豈不是要變成個大胖子了。沒錯。不過寺廟裡面的僧人會不定期的再將釋迦摩尼佛像上面的金粉給刮下來,做成一種小顆粒藥丸,最後這些藥丸由西藏甘露製藥廠出品。在大昭寺也可以免費領到。最後喇嘛用給佛刷金的小刷子給前來刷金的人額頭上也那麼刷一下,寓意著獻禮後的一種加持。

我們由住店出來,把之前帶進去的水果拿出來了一些,說是這些念過經,加持過的水果很好,剛出門,就有一外地來的女士和我們的這位上師說像要幾個從寺廟裡面拿出來的香蕉。上師也沒有猶豫,直接就塞給了她。那個女士向上師剛養了300元,上師也沒有拒絕,塞進他的僧袍之中,一切是那麼自然。

其實像這種上師也好,寺廟也好,僧人也罷,根本不缺錢,因為他們和商人走的都比較近。並且這種商人和僧人的往來從佛陀時代就已經開始了。佛陀在鹿野苑初次傳法,最開始就是由兩個商人最先走到佛陀跟前獻禮的。

鹿野苑當時的位置四通八達,很快就在當時的商界傳遍了。且後來僧人的旅行都有商人陪伴,保證了他們的衣食住行。最出名的一個商人就是祇孤獨,他一生都是佛陀忠實的贊助商。當時佛祖在鹿野苑地區初次講法,在舍衛國的祈孤獨商人聽說佛陀的事特別仰慕,後來聽說佛陀要來舍衛國講經說法,祈孤獨從鹿野苑到舍衛國每隔一公里修建一座寺院,並且用了18個億將舍衛國一處花園用金磚鋪地,並且金磚都是立著鋪的,用以佛祖在此處講經,這個地方後來叫祇園精舍。

大昭寺門口的公主柳

出來大家在宇拓路的一處素餐館吃飯。有炒腰果、炒萵筍、白菜木耳之類,都時很清淡的。現在的這個位置已被拆掉建成了商場。上師邊吃飯邊給我們將他生活中的故事,是一種開示把,上師說他平時喜歡玩泥塑佛像。有一次,他想塑一個釋迦摩尼像,之前都很順利,但就是到耳朵的部分是,怎麼都不對勁兒,前一天塑好的耳朵第二天就是一大一小,就是不能對稱。他說這就是有妖魔鬼祟阻撓,所謂鬼祟其實也就是一種心魔,當你想做成一件事的時候的雜念。之後他敬香禮佛,念誦經文 ,再去做這個耳朵,一次就成功了。其實佛教的放下,並不是讓你出家或者什麼多不做,而是放下雜念,完成你使命中的事情。像吳先生,他的珠寶生意做的就很不錯呀,那就是他的使命,但要把它做好,不要買假貨去害人,你把珠寶這種有靈氣的東西買給別人也是一種福報。你做了這個生意,你的心就可以住在裡面了,人的心一定要有一處安放的地方,要不然就會浮躁,會痛快哭,就會出亂子。

吃完飯大家分別時,上師與我行碰頭禮,這是一種佛教禮節,大致含義是你是有緣人吧,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緣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