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全國高校首個大氣探測博物館開館 向公眾生動講述歷史上大氣探測那些事兒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一鵬 通訊員劉曉陽報導 3月23日, 全國高校首個大氣探測博物館在成都資訊工程大學揭牌開館。 該博物館將面向學生和參觀公眾展示國內外大氣探測的發展歷史。

不同時期裡在大氣探測各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觀測儀器。 劉曉陽供圖

走進博物館, 公眾既能看到81年前美國海軍使用的空盒氣壓計、35年前日本生產的散射輻射觀測儀, 也能看到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台氣象衛星雲圖接收機, 這些儀器在氣象探測系統發展的不同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 比如我國1983年自主生產的氣象衛星雲圖接收機,

由於當時我國還沒有自己的氣象衛星, 氣象工作者就用它來接收美國衛星過境中國時的雲圖資料, 作為我國氣象觀測基礎資料使用。 在博物館, 像這樣的儀器共約60件, 既有進口設備, 也有國產設備, 展示了國內外氣象探測技術的發展歷程。

成都資訊工程大學學生參觀大氣探測博物館。 劉曉陽供圖

除實物展示外, 博物館還通過圖文展示, 介紹了大氣探測技術的發展歷史、大氣探測系統的分類、全球氣候觀測系統的組成、我國氣候觀測系統的佈局和發展、氣象防災減災基礎知識以及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作用等內容。

博物館負責人馬尚昌教授介紹, 博物館今後將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 為公眾學習氣象科學知識、防災減災知識提供良好的平臺。

據悉, 該博物館屬於大氣探測領域專業性博物館, 是成都資訊工程大學“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將為學校大氣探測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提供服務和支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