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40架殲-16實戰部署!目標:東海方向!

作為中國最新研製的國產多用途戰鬥機之一, 殲-16自亮相起就迅速引起了西方軍事專家的關注。 美國智庫“21世紀防衛研究所”的軍事專家辛格稱, 殲-16絕非俄制蘇-30MK2戰機的簡單仿製品, 它在艦載設備、武器方面都擁有中國特色。 中國首個殲-16飛行團(24架)已經於2014年、2015年部署, 截止到現在數量大約在40架左右。

40架殲16已經形成作戰能力

儘管目前殲-16仍在接受其他測試, 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尚未部署量產版的殲-16。 就好比殲-20, 它依然在試飛, 但卻已經開始進入部隊服役了。 包括美國《戰略之頁》、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等西方媒體稱, 中國空軍已經於2014年中期接收了第一批量產版殲-16多用途戰鬥機, 其數量大約12架。 而截止到2016年底, 部署的數量大約在40架左右。

中國在測試殲-16新版原型機的同時, 先量產一批殲-16並讓其入役是正常的, 因為中國軍工機構早在2012年就已對首批次殲-16原型機進行了測試,

進而成功研製出第一批量產版殲-16, 並讓其快速入役, 開展正式戰備巡邏, 從而威懾日本。 與此同時, 中國並未停止對殲-16的改進工作, 比如編號“1603”的原型機就是在首批量產版殲-16的基礎上打造的新測試機型, 型號可能是殲-16A。

從網路曝光的視頻來看, 與早前出現的原型機相比, 1603機有多出改動, 例如其發動機呈亮白色, 這意味著它已經搭載了國產“太行”發動機。 很明顯, 中國軍方希望不斷升級殲-16, 畢竟殲-16“起源於”從俄羅斯進口的蘇-30MK2戰鬥機。 而據俄羅斯《軍工信使》週刊披露, 在蘇-30MK2、蘇-30SM以及蘇-35這三種以蘇-27戰鬥機為基礎改進而來的俄制機型中, 蘇-30MK2的性能最弱, 因為它沒有使用鴨翼和向量發動機。 因此, 中國軍工部門必然會對以蘇-30MK2為藍本打造的殲-16進行大的改進和強化。

未來, 中國真正大量部署的將是殲-16A, 甚至是殲-16B。

機載系統、武器全部國產化

殲-16戰鬥轟炸機所承擔的任務將與蘇-30MK2大致相同, 不過武器配備卻要豐富得多, 中國武器和俄制武器都可以上, 具體包括一門30毫米固定式機炮,

機身、機翼掛點可掛載用於空戰的近距紅外格鬥彈、中距雷達攔射彈, 以及包括反艦導彈、反輻射導彈在內的眾多空地/空艦導彈。 只不過與進口的俄制蘇-30MK2不同的是, 殲-16戰鬥轟炸機完全實現了機載設備和武器系統的國產化, 可使用的導彈包括霹靂-10先進近距空對空導彈、霹靂-12主動制導中距空對空導彈、鷹擊-83K空艦導彈、KD-88防區外對地攻擊導彈、鷹擊-91反輻射導彈等。

在殲-16戰鬥轟炸機使用的導彈中, 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近距空對空導彈型號的變化。 在此之前, 國產戰鬥機所使用的近距空對空導彈以霹靂-8為主, 該導彈為以色列“怪蛇”-3近距空對空導彈的國產版本, 在阿以戰爭中曾經獲得了大量的戰果。 該彈結構簡單、性能優異, 綜合性能優於隨蘇-27進口的R-73近距空對空導彈, 但不足之處是彈重、翼展均較大, 載機負擔較重, 由於其翼展較大, 此前的國產殲-11戰鬥機、殲-15艦載機的翼尖掛架均向下延伸, 以適應霹靂-8的掛載要求。

而在殲-16戰鬥轟炸機試飛影像資料中可以看到, 其翼尖掛架並不是向下延伸的形式,同時其上搭載的導彈也不是人們熟悉的霹靂-8,而是國產最新型的霹靂-10先進近距空對空導彈。

霹靂-10空對空導彈採用了長邊條翼、正常式氣動佈局。長邊條彈翼不但超音速阻力小,而且大仰角允許超載大,使得導彈具有更強的格鬥能力,是新一代空對空導彈常用的形式,長邊條彈翼對彈體強度還有顯著的增強作用,進一步提高了其最大允許超載。正常式氣動佈局的舵面位於彈體尾部,隨著導彈發動機內部的迅速燃燒,其重心不斷前移,舵面的控制力臂也不斷增加,即使在發動機內部燃盡、推力向量失去作用之後,仍然能維持較高的操縱能力。其彈頭鈍圓,估計是採用了熱成像導引頭,這也是第四代先進格鬥導彈的標準配置。推測霹靂-10的性能應當遠遠優於霹靂-8和R-73,與美制的AIM-9X相當。

在殲-16戰鬥轟炸機的主要武器中,KD-88防區外對地攻擊導彈也是值得關注的。該型彈是我國新一代的防區外空對地導彈,由鷹擊-83K空艦導彈改進而來。該型彈採用正常式氣動佈局,彈體中部為4片前緣後掠切梢三角形大彈翼,4片控制舵面位於彈體尾部,彈翼及舵面均呈X形配置,動力裝置採用小推力的渦噴發動機,據信射程最遠超過200千米,戰鬥部為重達165千克的半穿甲彈頭。該型導彈的制導方式為中段慣性制導+雙向資料鏈+末端電視制導,載機在掛載導彈的同時,也掛載一個制導吊艙,對導彈進行控制,武器操作員可以根據末端電視圖像來選擇攻擊點,極大地提高了對點目標以及重大目標薄弱部位的毀傷效果。該型導彈彈重較蘇-30MK2使用的俄制KH-59E防區外對地攻擊導彈要小,掛載飛行阻力也較低,更有利於作戰使用,未來如能像美制“斯拉姆”-ER導彈一樣,採用增長彈體、改用大展弦比折疊翼,並增加熱成像導引頭,其作戰能力還可以得到進一步提高。

國產機載導彈系統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迅速發展,早已實現了通用化、系列化、功能全覆蓋,殲-16戰鬥轟炸機在掛載使用以霹靂-10和KD-88為代表的新型國產機載彈藥武器情況下,其實際戰鬥力要遠遠強于蘇-30MK2,如果換裝更好的發動機,完全可以與蘇-35一決高下。

其實最關鍵的是殲-16戰鬥轟炸機使用武器的國產化。對現代戰機的各種機載導彈來說,其儲存壽命是有限制的,在發射出去之前,要反復經歷包裝、裝卸、轉運、檢測、掛機飛行等過程,期間經受各種振動、衝擊、溫度變化、濕度變化、鹽霧、黴菌等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使得導彈出現腐蝕和老化,進而使得導彈性能退化或者失效。特別是當導彈掛載於飛機上執行戰鬥值班任務時,對導彈的壽命影響最為嚴重。

一般而言,大多數戰術導彈的儲存壽命在5-10年左有,其中允許掛載飛行次數一般不超過10次。這意味著蘇-30MK2必須依賴不斷進口配套的俄制導彈,才能保障其戰鬥力的發揮。主戰兵器受制於人的惡果,近代以來已經有過許多案例,最典型如英阿馬島之戰,阿根廷空軍由於遭受武器禁運,不能採購更多AM-39反艦導彈,導致攻擊機群主要依賴無制導的自由落體炸彈進行反艦作戰,坐失無數戰機,未能給予遠涉重洋而來的英國艦隊更大打擊。殲-16戰鬥轟炸機由於所有武器系統都立足於國產化,特別是各種導彈系統,國內都能源源不斷的生產,從根本上避免了“有槍無彈”不利局面出現的可能。

殲-16部署東海瞄準日本

美國《戰略之頁》稱,首個殲-16A戰鬥團已經率先部署在位於東海沿岸的空軍基地內,而且海軍航空兵設在東海沿岸的各基地也可能陸續接受殲-16A。中國這麼做的目的很明顯——為了打擊日本。一旦殲-16從東海沿岸基地起飛的話,那麼釣魚島及其周邊區域都將處於它的打擊範圍之內,因此,一旦中國實施收復釣魚島的行動,首個殲-16戰鬥團必將充當主力。

殲-16結合了蘇-30MK2和殲轟-7A的優點,堪稱完美的海空大戰利器——經過中國工程師的苦心改造,殲-16既能像殲轟-7A那樣攜帶國產全系列超音速及亞音速反艦導彈、空對空導彈、衛星制導炸彈、巡航導彈及電子對抗設備,也可以像蘇-30MK2那樣進行殘酷的空中格鬥,這些是日本現役的任何一款戰鬥機都無法望其項背的。即便單單是空戰能力,殲-16也超越了日本主力戰機F-15J。

事實上,彙聚眾多高新技術的殲-16,可以看成是“中國版的蘇-35”,其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頭盔式瞄準顯示系統以及最新的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例如第3代凝視型前視紅外系統,該裝置可以在“防區外”對目標進行精確探測和識別。

殲-16還正在測試霹靂-13,這是中國最新研製的空對空導彈,其速度高達5馬赫,沒有敵機能夠擺脫它的鎖定和追擊。日本《軍事研究》雜誌表示,如果殲-16同時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霹靂-13,那麼日本的戰機在釣魚島戰役中只有白白送命。

其翼尖掛架並不是向下延伸的形式,同時其上搭載的導彈也不是人們熟悉的霹靂-8,而是國產最新型的霹靂-10先進近距空對空導彈。

霹靂-10空對空導彈採用了長邊條翼、正常式氣動佈局。長邊條彈翼不但超音速阻力小,而且大仰角允許超載大,使得導彈具有更強的格鬥能力,是新一代空對空導彈常用的形式,長邊條彈翼對彈體強度還有顯著的增強作用,進一步提高了其最大允許超載。正常式氣動佈局的舵面位於彈體尾部,隨著導彈發動機內部的迅速燃燒,其重心不斷前移,舵面的控制力臂也不斷增加,即使在發動機內部燃盡、推力向量失去作用之後,仍然能維持較高的操縱能力。其彈頭鈍圓,估計是採用了熱成像導引頭,這也是第四代先進格鬥導彈的標準配置。推測霹靂-10的性能應當遠遠優於霹靂-8和R-73,與美制的AIM-9X相當。

在殲-16戰鬥轟炸機的主要武器中,KD-88防區外對地攻擊導彈也是值得關注的。該型彈是我國新一代的防區外空對地導彈,由鷹擊-83K空艦導彈改進而來。該型彈採用正常式氣動佈局,彈體中部為4片前緣後掠切梢三角形大彈翼,4片控制舵面位於彈體尾部,彈翼及舵面均呈X形配置,動力裝置採用小推力的渦噴發動機,據信射程最遠超過200千米,戰鬥部為重達165千克的半穿甲彈頭。該型導彈的制導方式為中段慣性制導+雙向資料鏈+末端電視制導,載機在掛載導彈的同時,也掛載一個制導吊艙,對導彈進行控制,武器操作員可以根據末端電視圖像來選擇攻擊點,極大地提高了對點目標以及重大目標薄弱部位的毀傷效果。該型導彈彈重較蘇-30MK2使用的俄制KH-59E防區外對地攻擊導彈要小,掛載飛行阻力也較低,更有利於作戰使用,未來如能像美制“斯拉姆”-ER導彈一樣,採用增長彈體、改用大展弦比折疊翼,並增加熱成像導引頭,其作戰能力還可以得到進一步提高。

國產機載導彈系統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迅速發展,早已實現了通用化、系列化、功能全覆蓋,殲-16戰鬥轟炸機在掛載使用以霹靂-10和KD-88為代表的新型國產機載彈藥武器情況下,其實際戰鬥力要遠遠強于蘇-30MK2,如果換裝更好的發動機,完全可以與蘇-35一決高下。

其實最關鍵的是殲-16戰鬥轟炸機使用武器的國產化。對現代戰機的各種機載導彈來說,其儲存壽命是有限制的,在發射出去之前,要反復經歷包裝、裝卸、轉運、檢測、掛機飛行等過程,期間經受各種振動、衝擊、溫度變化、濕度變化、鹽霧、黴菌等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使得導彈出現腐蝕和老化,進而使得導彈性能退化或者失效。特別是當導彈掛載於飛機上執行戰鬥值班任務時,對導彈的壽命影響最為嚴重。

一般而言,大多數戰術導彈的儲存壽命在5-10年左有,其中允許掛載飛行次數一般不超過10次。這意味著蘇-30MK2必須依賴不斷進口配套的俄制導彈,才能保障其戰鬥力的發揮。主戰兵器受制於人的惡果,近代以來已經有過許多案例,最典型如英阿馬島之戰,阿根廷空軍由於遭受武器禁運,不能採購更多AM-39反艦導彈,導致攻擊機群主要依賴無制導的自由落體炸彈進行反艦作戰,坐失無數戰機,未能給予遠涉重洋而來的英國艦隊更大打擊。殲-16戰鬥轟炸機由於所有武器系統都立足於國產化,特別是各種導彈系統,國內都能源源不斷的生產,從根本上避免了“有槍無彈”不利局面出現的可能。

殲-16部署東海瞄準日本

美國《戰略之頁》稱,首個殲-16A戰鬥團已經率先部署在位於東海沿岸的空軍基地內,而且海軍航空兵設在東海沿岸的各基地也可能陸續接受殲-16A。中國這麼做的目的很明顯——為了打擊日本。一旦殲-16從東海沿岸基地起飛的話,那麼釣魚島及其周邊區域都將處於它的打擊範圍之內,因此,一旦中國實施收復釣魚島的行動,首個殲-16戰鬥團必將充當主力。

殲-16結合了蘇-30MK2和殲轟-7A的優點,堪稱完美的海空大戰利器——經過中國工程師的苦心改造,殲-16既能像殲轟-7A那樣攜帶國產全系列超音速及亞音速反艦導彈、空對空導彈、衛星制導炸彈、巡航導彈及電子對抗設備,也可以像蘇-30MK2那樣進行殘酷的空中格鬥,這些是日本現役的任何一款戰鬥機都無法望其項背的。即便單單是空戰能力,殲-16也超越了日本主力戰機F-15J。

事實上,彙聚眾多高新技術的殲-16,可以看成是“中國版的蘇-35”,其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頭盔式瞄準顯示系統以及最新的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例如第3代凝視型前視紅外系統,該裝置可以在“防區外”對目標進行精確探測和識別。

殲-16還正在測試霹靂-13,這是中國最新研製的空對空導彈,其速度高達5馬赫,沒有敵機能夠擺脫它的鎖定和追擊。日本《軍事研究》雜誌表示,如果殲-16同時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霹靂-13,那麼日本的戰機在釣魚島戰役中只有白白送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