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龍門·見字如面」穿越千年的龍門石窟

在繁忙的工作中

我們有多久沒有去聆聽

文字的力量

當文字遇見聲音

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呢?

龍門·見字如面

每位朗讀者通過聲音的引領

帶領我們走近龍門悠久的歷史文化

讓塵封在龍門兩山的傳奇故事

重新展現

跨越時空、靈魂交錯

一幕幕過往

仿佛就在我們眼前

娓娓道來

······

朗讀者:張鵬(龍門石窟講解員)

點擊收聽↑↑↑

原文節選

追溯淵源流長的歷史, 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如流水般一去不返,

唯有經歷無數歲月風塵的龍門石窟, 滿載著昔日的輝煌靜靜矗立在那裡, 凝固著一段段鮮活的歷史。

中國的佛教石窟藝術譜寫著整個佛教藝術史中最為壯闊的一章, 而龍門石窟便是其中最為輝煌的一頁。 從龍門峽谷第一聲斧鑿聲到今天,

龍門石窟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 從北魏孝文帝開鑿龍門第一座石窟寺古陽洞開始, 就其400年的開窟造像的營造過程來看, 大規模的開窟造像活動主要的有兩次。

一是西元493年至528年, 北魏孝文帝、宣武帝和孝明帝時期。 前後曆三帝35年。

現存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石窟寺(皇甫公洞)和魏字洞等, 全部在龍門西山, 而且大多是皇家石窟。

二是西元636年至746年,唐代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時期。前後曆四帝110年,造像約占整個龍門石窟的三分之二。最有代表性的洞窟,在龍門西山的有潛溪寺、賓陽南洞、敬善寺、奉先寺、萬佛洞等。

在唐代三分之二的造像中,又有百分之八十出自唐高宗、武則天當政時期,這也是龍門石窟最為鼎盛的時期。這一時期龍門石窟的造像,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藝術造詣上,都達到了光輝的頂點。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的奉先寺。它劈山而造,氣勢恢弘,九尊大型雕像依山鑿石而成,高度均在10米以上,居中的盧舍那大佛更是高達17米多,僅頭部就有4米,耳長1.9米,她的面部形象也被專家們譽為中國雕塑史上偉大的典範。

一千多年過去了,盧舍那大佛那俯視芸芸眾生的睿智微笑,一直被視為龍門石窟的代表作,亦代表著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她典雅安詳、她明麗秀雅、她雍容高貴,她把大唐藝術推向了極致,直到今天,她依然屹立在伊水河畔,用她那一泓秋水般深邃的目光,默默傳遞著慈愛與安詳......

經典回顧:

二是西元636年至746年,唐代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時期。前後曆四帝110年,造像約占整個龍門石窟的三分之二。最有代表性的洞窟,在龍門西山的有潛溪寺、賓陽南洞、敬善寺、奉先寺、萬佛洞等。

在唐代三分之二的造像中,又有百分之八十出自唐高宗、武則天當政時期,這也是龍門石窟最為鼎盛的時期。這一時期龍門石窟的造像,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藝術造詣上,都達到了光輝的頂點。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的奉先寺。它劈山而造,氣勢恢弘,九尊大型雕像依山鑿石而成,高度均在10米以上,居中的盧舍那大佛更是高達17米多,僅頭部就有4米,耳長1.9米,她的面部形象也被專家們譽為中國雕塑史上偉大的典範。

一千多年過去了,盧舍那大佛那俯視芸芸眾生的睿智微笑,一直被視為龍門石窟的代表作,亦代表著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她典雅安詳、她明麗秀雅、她雍容高貴,她把大唐藝術推向了極致,直到今天,她依然屹立在伊水河畔,用她那一泓秋水般深邃的目光,默默傳遞著慈愛與安詳......

經典回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