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海歸說|帶著北交棒球走世界:一名大學生球員的這15年

編者按:愛情固然是世上最重要的事物, 但是棒球也不錯。 棒球在我國的普及程度並不高, 懂棒球打棒球的人也很少, 但有一群人, 他們一直活躍並沉浸在這項運動中, 身體力行地推廣著這項運動, 他們就是大學生球員。 可以說, 中國80年代以後的棒球運動, 就是從大學生中間發展開來的。

今天的海歸說嘉賓, 其實是小V的同事, 他的名字叫宋銘。 之所以想分享他的故事, 很大一部分出自於自己的私心。

小V曾經是個棒球迷, 大學時混在校棒壘球隊裡, 經常和小夥伴們一起, 頂著中午一兩點鐘的大太陽打球,

對於棒壘球有著一種獨特的熱衷。 所以有一天, 當我在同事群裡突然看到一個穿著條紋球衣手握棒球棒的頭像時, 那種興奮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宋銘(右)

聊過才知道, 原來宋銘不僅曾是北京交通大學棒球校隊的一員, 還是北交棒壘球協會的第一批球員。 大學時, 很多個聯賽賽季的週末, 小V都是在球場看臺上度過的, 北交的棒球隊對我來說並不陌生。 每年春夏之交, 都能在高校聯賽上看到他們身影。

“除了工作之外, 撐著我的兩個東西, 一個是棒球, 一個就是所謂的藝術。 ”

Q=小V

A=宋銘

Q: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打棒球的?

A:我是2002年來北交讀大學之後開始打的。 我打球很久了, 算是中國棒球的第一批大學生球員。

補手(棒球防守位置)宋銘

Q:北交的還是有棒球傳統的, 但2002年的時候, 規模應該還沒有現在這麼大。

A:棒球傳統要從我們第一任校長詹天佑那時候說起, 但是在我們之前, 學校沒有棒球隊, 現在的北交的棒球隊就是我們這批人一手組建起來的。 我們當時的教練是之前山西女壘的壘球教練, 現在已經調到國家體育總局工作了。 他當時在北交開了一門課教棒壘球, 所以我就接觸了棒球。 那時候還有幾個來自日本的同學(日本是亞洲棒球強國), 大家就組了個隊一起打球。

除了感興趣之外, 打棒球還可以加分, 加5分!比如考試考了55分, 其他人可能就不及格了, 但棒球隊的同學可以靠著這5分的微弱優勢及格。

Q:組建棒球隊這事學校支持嗎?

A:最開始學校是不支援的, 連場地和器材都沒有, 直到後來我們拿了成績, 學校才開始偏向棒球。 我們那屆在聯賽中拿了北京第四, 僅次於清華、北大和北方工業大學。 北方工大是傳統棒球強校, 這個沒的說, 清華北大是因為他們隊內有很多日本人和韓國人, 我們是唯一一個沒什麼外援還能打到第四的球隊。 我畢業以後, 北交還拿過全國冠軍, 成績還不錯。

Q:棒球校隊的發展確實都挺坎坷的, 你們這個球隊最初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A:最初的大學生棒壘球協會組建的時候, 我們也參與過。 在這個過程中, 就會發現, 很多球隊都是起起落落, 有的隊去年還參加了比賽, 但是今年可能就組不起隊了。

我們學校的校隊之所以能夠傳承下來,

就是因為有一批人一直在往裡奉獻時間和金錢。 包括我們請教練(前北京隊球員)都是大家湊的錢, 器材也是, 手套、球棒、護具之類的都是我們捐的。 我在美國的時候, 也往回寄過器材。 另外, 一支球隊是需要兩三個靈魂人物的, 這個人可能是歷屆的隊長或者球隊經理, 他們付出時間和精力, 帶著大家一起往前走。

首都高校棒球錦標賽

Q:你覺得棒球給你帶來了什麼?

A:你說它帶來了什麼, 其實也沒帶來什麼, 無非就是交到了一些很穩固的朋友, 除了同學關係之外, 多了一層隊友關係, 這層關係是怎麼都甩不開的。 我之前說的那幾個日本同學, 他們現在就都留在了中國, 娶了中國媳婦, 安家生子, 我們現在還經常在群裡嘮嗑扯皮。

其實體育訓練有時候挺苦的, 所以體育在很大程度上, 能夠磨練人的意志。 如果非說給我帶來了什麼, 我覺得那會打棒球留下的財富, 就是一份堅韌——知道事情很難, 但也一直往前沖。 我還記得那時候在鄭州打全國比賽, 對手是新疆隊, 新疆人的身體素質特別好, 我們對比又太實力懸殊, 那會真是拼了, 看到壘就往上沖, 比賽結束一看從大腿到屁股全擦破皮了, 但在場上的時候一點感覺都沒有。 現在看來, 堅韌, 或者說“越挫越勇”是能做成事情的一個很重要的基本素質。

而且, 棒球是非常講“犧牲”和團隊協作的一種運動, 你打的再好, 教練讓你犧牲(觸擊/高飛球), 你也得犧牲。 上壘不代表得分, 沒有那麼多的個人英雄主義。

棒球還讓人更勇敢。看球的時候可能不覺得,但是站在打擊區,那個球速是非常快的(大陸地區大學生投手球速一般在時速100+公里/小時),而且打擊區的範圍很小,球與身體的距離很近,還需要在0.6秒做出擊球判斷(職業比賽是0.4秒以內)。相反,如果站在場上防守,就算用身體,,也要盡力攔下來,穿過你,對方可能就會上壘得分。

Q:你們那時候有一隊二隊這種區分嗎?

A:我那時候大部分的學生上大學之前都沒接觸過棒球,所以基本上大三大四這些有經驗的學生都是一隊的,剩下的才是儲備隊的,但儲備隊員也總有機會上場比賽。現在有一個現象就是,現在的隊員再也用不上那5分的加分了,還出現很多本碩博連讀的人,他們一直讀一直讀到現在還沒畢業,每次回去總能看到這幾個人。但是,我們球隊能做到的一點,就是你雖然球打得好,但是隊長不能一直當,要保證球隊的傳承。

交大2013屆“滾蛋杯”

Q:那在選隊長時沒有什麼傳統嗎?

A:長老制:-D

我們畢業之後“退休”的隊員統稱為“夕陽紅”。每年畢業的時候,會舉辦一個“滾蛋杯”,畢業球員人宣誓加入夕陽紅隊,然後打友誼賽。比賽結束之後,“夕陽紅”的前輩們會坐在一起討論隊長人選,孩子們不會參與民主,但是我們這些“長老”還是會商量一下,也算是一個民主投票吧。

Q:美國可以說是棒球的故鄉,在美國有沒有打過球?

A:我玩過快投壘球,就是男女混打的那種。棒球的話我跟一個上海人和幾個臺灣人玩過一段時間,但也僅限於傳接球。讀MBA時我在波士頓附近,波士頓是紅襪棒球隊的主場。美國很少看到人特別多的時候,除了Black Friday,但是在棒球比賽的時候,放眼望去好幾層的看臺上去全是人。交大每年都會出棒球衫,背後會寫著棒壘球協會幾周年幾周年,我曾經還拿著交大的球衣在比賽現場拍照。北交棒球隊裡在國外的人挺多的,後來我們就有了一個主題:走在世界各地的交大棒球,拿著北交的球衣或者背號,在世界各地拍照,讓我們協會走向全世界,最後我們想的是把這些照片做成一面紀念牆。

紅襪主場Fenway Park比賽日

北交棒球在波士頓

Q:除了棒球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愛好?

除了工作之外,撐著我的兩個東西,一個是棒球,一個就是所謂的藝術。藝術是跟我的工作經歷有關係,我之前從事文化藝術交流工作,在英國、法國等國家和國內組織了很多文化藝術交流展和演出。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去英國皇家美術學院辦展的時候,第一天開幕式的時候,和往常一樣,出席的都是政府和圈裡的名人,但第二天、第三天公眾開放日的時候(不收門票),很多英國學生進來,拿著筆拿著本做筆記,交流著對畫的理解,我覺得這就是藝術帶給我的第一層享受——多文化下的交流。

在國外辦展

另一層面,更重要的是藝術還能教給我如何欣賞美,我應該怎麼看這個世界,怎麼感受這個世界,它幫我描繪了一個未來我的理想世界,而這個世界自然而然成了我奮鬥的目標;而體育能磨煉人的內心,教我如何如正確地面對挫折,活好當下,最後找到我心中認為美的東西。

棒球還讓人更勇敢。看球的時候可能不覺得,但是站在打擊區,那個球速是非常快的(大陸地區大學生投手球速一般在時速100+公里/小時),而且打擊區的範圍很小,球與身體的距離很近,還需要在0.6秒做出擊球判斷(職業比賽是0.4秒以內)。相反,如果站在場上防守,就算用身體,,也要盡力攔下來,穿過你,對方可能就會上壘得分。

Q:你們那時候有一隊二隊這種區分嗎?

A:我那時候大部分的學生上大學之前都沒接觸過棒球,所以基本上大三大四這些有經驗的學生都是一隊的,剩下的才是儲備隊的,但儲備隊員也總有機會上場比賽。現在有一個現象就是,現在的隊員再也用不上那5分的加分了,還出現很多本碩博連讀的人,他們一直讀一直讀到現在還沒畢業,每次回去總能看到這幾個人。但是,我們球隊能做到的一點,就是你雖然球打得好,但是隊長不能一直當,要保證球隊的傳承。

交大2013屆“滾蛋杯”

Q:那在選隊長時沒有什麼傳統嗎?

A:長老制:-D

我們畢業之後“退休”的隊員統稱為“夕陽紅”。每年畢業的時候,會舉辦一個“滾蛋杯”,畢業球員人宣誓加入夕陽紅隊,然後打友誼賽。比賽結束之後,“夕陽紅”的前輩們會坐在一起討論隊長人選,孩子們不會參與民主,但是我們這些“長老”還是會商量一下,也算是一個民主投票吧。

Q:美國可以說是棒球的故鄉,在美國有沒有打過球?

A:我玩過快投壘球,就是男女混打的那種。棒球的話我跟一個上海人和幾個臺灣人玩過一段時間,但也僅限於傳接球。讀MBA時我在波士頓附近,波士頓是紅襪棒球隊的主場。美國很少看到人特別多的時候,除了Black Friday,但是在棒球比賽的時候,放眼望去好幾層的看臺上去全是人。交大每年都會出棒球衫,背後會寫著棒壘球協會幾周年幾周年,我曾經還拿著交大的球衣在比賽現場拍照。北交棒球隊裡在國外的人挺多的,後來我們就有了一個主題:走在世界各地的交大棒球,拿著北交的球衣或者背號,在世界各地拍照,讓我們協會走向全世界,最後我們想的是把這些照片做成一面紀念牆。

紅襪主場Fenway Park比賽日

北交棒球在波士頓

Q:除了棒球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愛好?

除了工作之外,撐著我的兩個東西,一個是棒球,一個就是所謂的藝術。藝術是跟我的工作經歷有關係,我之前從事文化藝術交流工作,在英國、法國等國家和國內組織了很多文化藝術交流展和演出。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去英國皇家美術學院辦展的時候,第一天開幕式的時候,和往常一樣,出席的都是政府和圈裡的名人,但第二天、第三天公眾開放日的時候(不收門票),很多英國學生進來,拿著筆拿著本做筆記,交流著對畫的理解,我覺得這就是藝術帶給我的第一層享受——多文化下的交流。

在國外辦展

另一層面,更重要的是藝術還能教給我如何欣賞美,我應該怎麼看這個世界,怎麼感受這個世界,它幫我描繪了一個未來我的理想世界,而這個世界自然而然成了我奮鬥的目標;而體育能磨煉人的內心,教我如何如正確地面對挫折,活好當下,最後找到我心中認為美的東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